筆者出生在八零年代,記憶裡小時候的過年,不僅意味著有新衣服穿,有平時吃不到的糖果,沒有人催你早點睡覺,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放鞭炮
八零後的孩子們對於放鞭炮有一種特殊的情結
你還記得你玩過哪些鞭炮嗎?
1.彩珠筒:記得這種手持的鞭炮嗎?點燃後對著天上,看著彩色的火光噴出,噴到黑夜裡,孩子們異常興奮,儘管家長們一再提醒不要對著人,但是玩鬧的小孩子們仍然會模擬打仗,用彩珠筒互相射擊,筆者小時候就曾經被射中過,新棉衣也破了一個口子
2.衝天炮:記得這種像火箭一樣的鞭炮嗎?插在土地上,點燃引信,看著它發出尖嘯聲,帶著火光一路衝向天空,最小的衝天炮很細,最粗的衝天炮像手電筒一樣的大小
3.摔炮:這個東西應該是最有意思的了,陳龍拍的警察故事裡就用過這樣的東西作為打架的道具,不用點火,用力摔向地面就能發出爆炸聲,小時候淘氣的我曾經用這樣的摔炮差點點燃了一個空調的外機,一頓毒打少不了,疼
4.神器啊,一萬響的大鞭炮,一般用於年飯前後在家門口燃放,震耳欲聾,聲動新年,小時候在燃放這種鞭炮的時候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捂上耳朵,或者把別人的手從捂著的耳朵上扯下來,然後在刺鼻的鞭炮味道中開啟年飯模式
5.不知道這種叫什麼,煙花?反正就是放在地上,點燃後哇哇地跑出去10幾米,然後看著煙花沖天而起,小時候還淘氣的在煙花裡跑進跑出,小孩子們興奮得吱哇亂叫,這才是年三十該有的畫面
其他應該還有很多,筆者個人也沒法都列舉出來
這些就是記憶裡年的味道,這些畫面,才是存在我們印象裡的年三十
煙花爆竹的弊端也很多
1.汙染:這應該是是國家禁鞭的主要原因吧,濃煙沖天,氣味刺鼻,現在除了農村和城郊,城市裡已經幾乎看不到煙花爆竹的身影了
2.噪音:不管哪種煙花爆竹,燃放的時候都會發出巨大的響聲,在現代化城市已經開始全面禁鳴的背景下,禁鞭也是為了降低噪音汙染
3.火災隱患,人員傷害隱患:前不久揚州一名35歲男子為了燃放煙花為了給老人祝壽,不慎被炸傷頭部和面部,雖然經過醫生緊急救治挽回一命,但是因為腦部缺氧時間過長,仍在ICU裡昏迷
煙花鞭炮燃放本身就具有危險性,加上很多廠家的產品質量不過關,老百姓在使用時稍微不注意就容易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
2020年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記憶裡煙花爆竹的新年卻離我們越來越遠,遺憾也好,屬於我們小時候的記憶就封存起來吧
讓我們遠離煙花爆竹
讓天空少一份塵埃
多一份潔淨
讓天更藍,水更清,人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