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123公眾帳號(hushi52),每日分享護士考試、護士求職面試、護理知識,護理情感等相關信息,為中國護士提供信息幫助!
臨床常用公式及數據
1. 平均動脈壓(MAP)計算公式
MAP=舒張壓(DBP)+ 1/3( 收縮壓SBP + 舒張壓DBP)
正常值:10.67~13.3Kpa (80 ~ 100 mmHg)
2.血壓指數
血壓指數=踝部血壓/上臂血壓
正常值:1~1.3
臨床意義:間隙性跛行者平均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壞疽者為0。
3.周圍總阻力公式
周圍總阻力=平均動脈壓(mmHg)/心輸出量(L/min)
正常值約:600~2000
4.氧消耗量計算公式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礎熱量*體表面積(m2)/60
註:209為每卡熱量需氧ml數,60系小時換算為分鐘,基礎熱量或體表面積可根據公式計算或查有關表得出。
5.心排血量計算(行右心導管檢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動脈血氧含量(VOL%)-混合靜脈氧含量(VOL%)]*0.1
正常參考值:>3.5 L/min
6.體循環血流量計算(行右心導管檢查)
體循環血流量( L / 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圍動脈血氧含量(VOL%)- 混合靜脈血氧含量(VOL%)]* 0 .1
7.肺循環血流量計算(行右心導管檢查)
肺循環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靜脈血氧含量(VOL%)-肺動脈血氧含量(VOL%)]*0.1
8.估計休克程度指標公式
(1)休克指數=心率(b/min)/收縮壓(mmHg)
指數為0.5:血容量正常
指數為1:約丟失20~30%血容量
指數>1:約丟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脈壓(mmHg)
正常參考值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9.心胸比計算公式
心胸比例=兩側心緣到正中線的兩條最長垂線之和(T1+T2)/胸廓最小橫位
正常值小於0.5
10.心輸出量公式
心輸出量(ml/min)=每搏輸出量(毫升/次)*心率(次/分)
正常值4.5~6L/min(靜息時)
11.正常人心輸出量與體、肺循環血量的關係 心輸出量(L/min)=體循環血流量(L/min)-肺循環血流量(L/min)
12.腎衰指數(RFI)
腎衰指數=尿鈉*血肌酐/尿肌酐
正常值:1 臨床意義:腎前性腎功能不全 1,腎後性腎功能不全急性期 1。
13.腎功能障礙時延長給藥間期計算
患者給藥間期=正常給藥間期*患者血肌酐值(mg/dl)
本法不減量,只延長給藥間期,嚴重感染者,不宜用此法,因給藥間期延長,很難使血藥濃度保持在有效濃度。
14.肌酐身高指數計算
肌酐身高指數=24小時尿肌酐(mg/dl)/標準身高肌酐*100%
表示瘦體組織的空虛程度,正常值為1.09,營養不良時為0.5。
15. 血尿素氮和腎功能損害程度
腎功能損害程度 血尿素氮值
輕度 25-40mg/dl
中度 40-70mg/dl
重度 70-100mg/dl以上
16.腎功能損害程度與內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清肌酐的關係
腎臟損害程度 內生肌酐清除率(ml/min) 血清肌酐(mg/dl)
正常 >80 <1.4
輕 50-80 1.5-1.9
中 10-50 2.0-6.4
重 6.4
無尿 0 >12
17. 腎功能衰竭與血容量不足的鑑別
鑑別項目 腎衰少尿期 血容量不足期
補液後尿量 不增加 增加
尿比重 1.010 >1.020
尿沉澱 腎小管上皮細胞和管形 陰性
尿鈉濃度(mmol/l) >40 <20
尿尿素與血肌酐比率 10:1
尿肌酐與血肌酐比率 30:1
血鉀 直線上升 輕度緩慢上升
紅細胞壓積、血漿蛋白 下降 上升
18.血漿晶體滲透壓計算公式
血漿滲透壓(毫滲量)=2*[血鈉(mmol/l)+血鉀(mmol/l)]+血糖(mg/dl)/18+非蛋白旦(mg/dl)/6(或尿素氮/2.8)
注:嚴格說血漿滲透壓應為:晶體+膠體滲透壓之和,但血漿膠滲壓值很小,常忽略不計
正常值:280~310毫滲量
臨床意義:高於正常見於高滲脫水,高滲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尿毒症;低於正常見於水中毒,肺心病、低滲血症等
19.糖尿病時根據每日排出糖的克數估計胰島素的用量
需補胰島素單位數=24小時尿糖克數/2
20.每人每天總熱卡需要大致估計公式
總熱卡的需要量=1000+(100*年齡) (卡)
21.成人蛋白質需要量計算
蛋白質提供的熱能應佔總熱能的10~15%
每日蛋白質需求量=體重(Kg)*(1~1.5)
22.成人每日脂肪需求量
脂肪提供的熱能應佔總熱能的15~20%
每日脂肪需求量=每日總熱量-[蛋白質*4+碳水化合物*4]/9
23.上切牙至氣管和支氣管某些解剖標誌測量參考數據(cm)
男性 女性 範圍
上切牙至會厭距離 10.88 10.47 8.5~12.0
上切牙至聲門裂距離 13.87 13.28 10.0~16.0
上切牙至氣管分*距離 27.16 25.26 22.0~31.0
上切牙至右上葉口距離 28.12 26.14 23.0~32.0
上切牙至右下葉基底支口距離 33.41 31.28 29.0~37.0
上切牙至左上葉口距離 30.42 28.38 24.0~35.0
上切牙至左下葉基底口距離 33.69 31.22 29.0~37.0
24.潮氣量計算公式
預計潮氣量=體重(Kg)*(10 ~15)ml
正常值:310~800ml 平均500ml
25.肺活量(VC)預計公式
(1)以年齡、身高預計肺活量
男:VC(ml)=[27.63-0.112*年齡(歲)]*身高(cm)
女:VC(ml)=[21.78-0.101*年齡(歲)]*身高(cm)
(2)以身高預計肺活量
男:VC(ml)=25*身高(cm)
女:VC(ml)=20*身高(cm)
(3)以體表面積預計肺活量
男:VC(ml)=2310*體表面積(m2)
女:VC(ml)=1800*體表面積(m2)
正常值:男:2500~5170ml 平均3000ml
女:1700~3000ml 平均2000ml
26.實際肺活量佔預計肺活量的百分比公式
實際肺活量佔預計肺活量的百分率(%)=實測得肺活量/預計肺活量
正常值:不低於預計值的80%
27. 每分鐘通氣量計算公式
(1)每分鐘靜息通氣量(ml)=潮氣量(ml)*呼吸頻率(t/min)
正常值:男:6663±200ml 女:4217±166ml
意義:超過10000ml為通氣過度,低於3000為通氣不足
(2)每分鐘肺泡通氣量(ml)=[潮氣量(ml)-無效死腔氣量(ml)]* 呼吸頻率(t/min)
亦可用下式:肺泡通氣量=呼氣中二氧化碳容積/肺泡氣中二氧化碳氣量(%)*100
肺泡通氣量=0.863*每分鐘二氧化碳產生量/PaCO2
28.生理死腔氣量計算
生理死腔(ml)=[ PaCO2-呼出氣平均PCO2]/ PaCO2*潮氣量(ml)
29.解剖死腔=[呼氣末PCO2-呼出氣平均PCO2]*潮氣量(ml)/ 呼出氣中PCO2
正常值:150ml
30.預計最大通氣(MVV)量計算
(1)以年齡、體表面積求預計最大通氣量
男:MVV=[97-年齡(歲)/2]*體表面積(m2)
女:MVV=[83-年齡(歲)/2]*體表面積(m2)
(2)以時間肺活量推算預計最大通氣量(嚴重肺心病身體差者)
MVV=0.0302*第一秒時間肺活量(ml)+10.85
正常值:男:70~170 l/min
女:40~100 l/min
意義:>120 l/min無肺氣腫,<40 l/min有肺氣腫
31.嬰兒通氣功能參考值
項目 平均值
2月-1歲 1-3歲
潮氣量(ml) 42 70
潮氣量(ml/ m2體表) 120 145
每分鐘通氣量(ml) 1309 1777
每分鐘通氣量(ml/ m2體表) 3744 3671
每分鐘二氧化碳排出量(ml) 41 56
每分鐘二氧化碳排出量(ml/ m2體表) 117 117
32.兒童(5-14歲)通氣功能計算公式
肺活量(ml) 男:(70.7*年齡+1106)*體表面積
女:(73.47*年齡+945.6)*體表面積
每秒時間肺活量(ml) 男:(64*年齡+815)*體表面積
女:(44*年齡+908)*體表面積
最大通氣量(l/min) 男:(2.37*年齡+24.88)*體表面積
女:(1.61*年齡+28.42)*體表面積
33.摒氣
正常人摒氣時間
深吸氣後 40~60秒
深呼氣後 20~35秒
34.呼吸頻率參考值
年齡 頻率 年齡 頻率
新生兒 40~40 3~5歲 24~20
6個月以內 40~32 5~7歲 24~20
6~12月 40~32 7~12歲 20~18
1~2歲 32~24 成人 18~16
2~3歲 32~24 成年女性比男性稍快2~4次/分
35.脈搏與呼吸比
年齡 比率
新生兒 3:1
5歲以內 3:1~4:1
5~12歲 4:1
36.不同體位時呼吸頻率(安靜狀態下)
體位 頻率
臥位 14~16
坐位 16~18
站立位 18~20
37.小兒血壓
年齡 收縮壓 舒張壓
mmHg KPa mmHg KPa
新生兒 76 10.1 34 4.5
1~6月 70~100 9.3~13.3 30~45 4.0~6.0
6~12月 90~105 12.0~14.0 35~45 4.7~6.0
1~2歲 85~105 11.3~14.0 40~50 5.3~6.7
2~7歲 85~105 11.3~14.0 55~65 7.3~8.7
7~12歲 90~110 12.0~14.7 60~75 8.0~10.0
38.血壓的左右臂、上下肢、睡眠與清醒時的差異
左右臂差異 收縮壓右臂比左臂約高1.3Kpa(10mmHg),舒張壓右臂比左臂約高0.7Kpa(5mmHg)
上下肢差異 平臥時股動脈血壓比肱動脈血壓約高2.7~5.3Kpa(20~40mmHg)
睡眠與清醒時的差異 睡眠時收縮壓可降低2.7~4.0Kpa(20~30mmHg),長期臥床者更甚
中年以前,女性收縮壓較男性低0.7~1.3Kpa(5~10mmHg),中年以後無大差異。
39.小兒血壓計算公式
4歲以後: 收縮壓(mmHg)=2*周歲數+ 80
舒張壓為收縮壓的2/3~3/5
嬰幼兒血壓與4歲小兒大致相同
40.平均動脈壓計算公式
平均動脈壓=(收縮壓+2*舒張壓)/3
平均動脈壓=舒張壓+脈壓差/3
41.血壓單位換算口訣
(1)血壓mmHg,加倍再加倍, 除3再除10,可得Kpa值
(2)血壓Kpa, 乘10再乘3,減半再減半, 可得mmHg值
42. 血壓測量用袖帶的尺寸
不同部位 尺寸(cm)
上臂 寬14cm,長25cm(標準體格)~28cm(肥胖體格
下肢(大腿部) 寬18cm,長50cm
43.脈壓
參考值 成人平均為4.0~5.3Kpa(30~40mmHg)
計算式 脈壓=收縮壓-舒張壓
脈壓增大 >5.3Kpa(40mmHg),見於甲亢、發熱、心動過速、心搏量增加、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
脈壓縮小 <3.3~4.0Kpa(25~30mmHg)時,可見於低血壓、心包積液、縮窄性心包炎、心力衰竭、心搏量減少、阿狄森病、休克等
44.小兒血壓測量用袖帶的寬度
新生兒 2.5cm
嬰兒 4.0cm
幼兒 6.0cm
幼童 8.0cm
學齡兒童 12.0cm
45. 通氣量參考值
靜息通氣量:男:6.663±0.200 L 女:4.214±0.160 L
最大通氣量:男:104±2.31 L 女:82.5±2.17 L
第一秒時間肺活量:約2.83 L
時間肺活量:1秒鐘:83%
2秒鐘:96%
3秒鐘:99%
每分鐘通氣量:男:6.600 L 女:5.000 L
每分鐘通氣量:3.530 L/ m2體表
死腔氣量:約0.15 L
每分鐘肺泡通氣量:4 L左右
每分鐘二氧化碳排出量:0.2 L
每分鐘二氧化碳排出量:0.118 L/ m2體表
46.呼吸動力功能參考值
肺順應性 200 ml/cmH2O
氣道阻力 1~3 cmH2O /L*S
最大呼氣時間流速 2~4L/S
47.心臟代償功能分類和對手術的耐受力
心臟代償功能 摒氣實驗 臨床表現 耐受力
良好 30秒以上 能負重或快速步行,上下坡不感心跳、氣喘 近乎一般病人
較差 20秒以上 能維持正常活動,但不能跑步或做較費力工作 差略
削弱 10秒以上 必須臥床休息,輕微勞動即引起心悸、氣喘 較差,除非急診搶救,應推遲手術
嚴重損害 10秒以下 不能不臥,甚至端坐呼吸,肺部有羅音 很差,除非急診搶救,應推遲手術
48.補鉀濃度及速度
濃度:一般不超過5%
速度:不超過100mEq/h, 或5%濃度小於1~2ml/min(15~70滴/分)
49.動脈血氣分析與肺功能的關係
血氣 呼吸功能
正常 輕度不全 重度不全
氧分壓 70mmHg↑ 60mmHg 50mmHg↓
氧飽和度 90%↑ 90% 84%↓
二氧化碳分壓 38~43mmHg 48mmHg 54mmHg
mmHg*0.1333=Kpa
50.心臟病人非心臟手術的危險因素
危險因素 記分
奔馬律、頸靜脈壓增高 11
6個月內發生過心肌梗塞 10
室性早搏多於5次/分 7
非竇性心律或房性早搏 7
年齡大於70歲 5
急診手術 4
主動脈瓣顯著狹窄 3
全身情況差 3
胸或腹腔手術 3
0~5分為1級,6~12分為2級,13~25分為3級,26以上分為4級。1~2級手術危險性一般病人無大差別;3級手術危險性大,威脅生命的併發症發生率約11%;4級手術危險性更大,威脅生命的併發症發生率約22%;只作搶救生命的手術。
51.輸血及血液成分的主要適應症
輸血的指徵 臨界水平對大手術 對生命
全血 允許丟失全血的ml數 1000 2000
紅細胞 血紅蛋白下降情況(g/dl) 8~10 4
粒細胞 粒細胞/mm3 100
血小板 血小板/mm3 30000 10000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30%
52.暖休克與冷休克的比較
暖 冷
神志 清醒 躁動、淡漠、嗜睡
皮膚 潮紅、粉紅、不涼 蒼白、發紺、花斑、溼冷、冷汗
脈搏 可觸及、無力 過速、細弱或觸不清
脈壓差 >30mmHg(4.0Kpa) <30mmHg(4.0Kpa)
毛細血管充盈時間 <2秒 時間延長
呼吸 增快 呼吸不規則
尿量(平均) >30ml 0~30ml
眼底 A:V=1:2~3 小動脈痙攣,小靜脈淤血
53.靜脈補鉀的有關數據
(1)見尿補鉀,尿量大於500ml/24h,30~40ml/h。
(2)補鉀總量:全天總量不宜超過2~3mEq/Kg(體重)。
(3)補鉀濃度:40~60mEq/L,相當於0.3%~0.45%的KCl。
(4)補鉀速度:一般速度:如果給0.3%KCl,成人不超過60滴/分,小兒不超過10~12滴/分。
最大速度:1~1.85g/h。
如果病情需要而輸入速度在每小時20~40mEq/h,最好心電監護。 嚴禁靜脈推注。
54.補鹼的速度參考
無脫水時給高張鹼液(2.5%~5%NaHCO3),每小時不超過100~200ml。
有脫水時給等張鹼液(1.4% NaHCO3),每小時不超過1000ml。
55.代酸中毒治療有關計算公式
先給下列計算值的半量
5% NaHCO3(ml)=[60-二氧化碳結合力(容積%)]*體重(Kg)*0.5/2.24
11.2%乳酸鈉(ml)=[60-二氧化碳結合力(容積%)]*體重(Kg)*0.3/2.24
乳酸鈉在組織缺氧,心臟停搏、呼吸驟停、肝功能不良時不宜使用。
56.腎前氮質血症與急性腎衰的鑑別
監測項目 腎前性 急性腎衰
尿滲透壓 >500mOsm <350mOsm
尿和血漿滲透壓比值 >10 <3
尿和血尿素氮比值 >1.2 <1.2
尿和血肌酐比值 >40 <20
尿鈉 40mEq/h
57.少尿的鑑別
項目 脫水 急性腎衰
尿比重 >1.020 1.010
尿滲透壓 >400滲透克分子/升 <400滲透克分子/升
尿血漿滲透壓 >1.5~2:1 <1.1:1
尿尿素氮 >1000mg/dl <1000mg/dl
尿鈉(mEq/L) 30
血尿素、血肌酐比 10~20:1 <10:1
點擊閱讀原文》》》
福利!分享給護友5G完整版的護考資料教程以及護理指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