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培養、樹典型」,這所小學「因校制宜」,為外來務工子女打開...

2020-12-08 雲南網

原標題:「重培養、樹典型」,這所小學「因校制宜」,為外來務工子女打開科技之門...... | 向科學進軍

民小編說

相比位於城市中心的學校,城鎮邊緣的學校進行科學教育要克服更多的困難。唐山市路南區南廠小學是位於「城鄉結合部」的一所接收外來務工子女的學校,他們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對師生家長進行科學普及工作,並通過科技課程和活動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起來看他們的經驗。

河北唐山市路南區南廠小學始建於1958年,前身系唐山機車車輛廠子弟學校。學校坐落於唐山市區東南部,屬於城鄉結合部,學校現有12個教學班,522名學生,其中外來務工子女400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80%。

基於這種現狀,學校仍然把科學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科技興校、成就智慧教育」為發展目標,打造科技教育的學校特色。學校建設了一支科技輔導員隊伍,開設了校園科技展室、科技工作室、創客空間,給孩子們提供了科技創新的平臺。

學校每年都組織全校師生參加省、市、區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8屆—35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期間,我校教師近90人次、學生近110人次榮獲省、市、區級獎勵。有9名教師和6名學生參加了市科協組織的現場展示答辯,均榮獲市一等獎。在全員參與的基礎上,獲獎人數逐年增加,作品質量和數量也在穩步增長。

01

重視對師生、家長的科技普及工作

作為一所主要接受農民工子女的學校,學生科技意識相對薄弱,家庭條件相對貧困,家長的文化程度相對不高,基於現狀,我們從三個方面,抓師生和家長的科技普及工作。

一是加強科技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始終高度重視科技教師隊伍建設,每年均組織科技教師外出參加各種專業培訓。成立科技輔導員教研組,經常組織科技輔導員隊伍進行校本培訓和校本研修。每年都對青年教師進行科技培訓,提升其科技知識與能力,組織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創新大賽。

青年教師成長很快,由最初學校引導著做,到自己主動去做,再到現在有創意地做。從科技意識、到自身的科技能力、再到指導學生能力、最後到綜合能力都得到了不斷提高。由於每位教師的所學學科、所教學科都不同,通過科技創新活動,學科與學科之間融合在不斷提升。

二是抓學生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科學興趣是科學素養形成的動力和源泉。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就必須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使它真正發揮科學學習的動力。通過學校系列科技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搜一搜、寫一寫,做一做,體驗中激發科學興趣,提升科技創新意識和技能。

抓培養的同時樹立典型,讓科技小標兵成為同學們學習的榜樣。我校每年都對獲獎同學和優秀作品進行表彰,舉行頒獎儀式,以點帶面。孫雷同學的作品「紙質吊車」,榮獲第32屆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新項目小學組一等獎,他成為了同學心目中的科技標兵。

孩子們通過每年的科技創新大賽、科學體驗、機器人社團等各項活動收穫了知識,收穫了能力,也收穫了經驗。

三是抓家長的培養

學校「重培養,樹典型」,不僅重視青年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和學生的培養,同時還重視家長科技意識的培養,讓家長成為校外科技輔導員,讓支持我校教育的企業成為我校科技陣地。

學校利用家長會、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家長科技意識的培養,使其更好地配合學校開展科技創新工作。學校邀請在各行業有專長的家長、中車集團工作的家長,為學校科技發展領航。多年來學校一直與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緊密聯繫,積極開闢校外科技基地。

02

「因校制宜」開設科學課程,開展科技「四個一」活動

學校除開設正常的科學、綜合實踐等常規課程外,開設了科技教育系列校本課程,如以學科拓展為基礎的《數學故事與遊戲》、《走進家庭實驗室——垃圾分類篇》、《走進家庭實驗室——科學篇》、《走進家庭實驗室——生物篇》、《走進家庭實驗室——製作篇》,以勞動實踐為基礎的《認識蔬菜》等。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設施開發科技創新類校本課程,如《小蓋茨機器人教育》。這些課程的設計一方面以學校的基礎設施為基礎,另一方面進行多學科的融合,拓展學生課外知識。

此外,豐富的校園科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動手能力。鑑於我校學生構成主要為農名工子女,科技活動主題的選取多為「變廢為寶」、「生活中的科學」、「創意設計與製作」等低成本高價值的內容,提高學生參與度,讓學生真正從活動中學到科學知識,在科學體驗與調查活動中提高能力,提升綜合素養。

到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學校科技教育的固定動作。每年6月是學校的科技動員月,每年7月和8月為科技製作月,9月為科技作品徵集評選月,10月為科技展示月。學校開展「小手拉大手,大手助小手」主題系列活動。隨著科技普及率的提高,學生和家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參加大賽的人數逐年遞增,由原來一年一次徵集作品改為一年兩次徵集作品,作品的數量、質量、種類等方面都大有提高。學校的科技「四個一」活動也推動了科學教育的創新性開展。

1. 每年一屆校園科技節

活動分三大展區:

科幻畫展區——學生的科幻畫設計巧妙,想像力豐富,畫面精美。

創新項目展區——在展示優秀作品的同時,由小選手現場操作講解原理。

歷屆獲獎作品展區——將歷屆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精選出的師生獲獎作品製成展牌,並由小講解員現場講解。

在組織學生參觀前,請主抓教學的校長現場指導「如何寫觀後感」,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參觀,並舉辦主題為「我的習作,趣的世界」觀後感展,以達到各學科之間的整合。

學校每年一屆校園科技節,讓學生真正從科技活動中學到了科學知識,在科學體驗中提高了能力,在科技創新方面提升了綜合素養。

2. 每學期舉辦一期科技手抄報展

手抄報的主題每年都不同,有「科學在我身邊」、「我和科學手拉手」、「科技伴我成長」、「科技報」等。學生通過辦手抄報,搜集大量科技知識,拓寬了知識面。

3. 每年組織一次參觀活動

我校每年都組織學生走出去參觀,比如參觀南湖植物園、參觀開灤礦山公園、參觀地震遺址、參觀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廠史館等,活動使學生開闊視野。並圍繞「和諧號」動車組開展系列活動:組織學生到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通過專業人員講一講、學生現場看一看、網上搜一搜、課後寫一寫等活動,激發學生的興國熱情。

4. 一周兩次科技社團活動

學校成立科技社團和機器人社團,每周二、三組織社團活動。社團由專任科學教師上課。從學到知識到動手能力的提高、從遇到困難的糾結到突破困難後的喜出望外,每一次經歷都收穫一次財富。

今後,學校還會在此基礎上繼續普及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深入探索,讓科學教育的種子在農名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劉靜)

相關焦點

  • 雄鷹學校:為外來務工子女撐起一片天——廣州市越秀區雄鷹學校辦學...
    自1996年辦學以來,該校為外來務工子女就學撐起了一片天,大大緩解了進城務工經商人員子女入學難的問題。  教育是社會安定的「穩定器」和化解矛盾的「緩衝器」,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讀書問題,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辦學23年來,雄鷹學校以「高標準,高質量」為建設目標,以「素質教育,德才並重,培養合格人才」為辦學宗旨,堅持依法辦學,依法治校,千方百計緩解外來人口子女入學難的問題,為廣州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 [安徽] 淮北關注外來務工子女讓孩子共享教育陽光
    你們身上有許多優點值得大家學習……」2月15日下午,在淮北市濉河花園小學的心理諮詢室內,心理輔導員陳冉老師對給本學期轉學過來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進行心理健康疏導。共享一片藍天,同享教育陽光,淮北市濉溪花園小學通過各種方式關注外來務工子女的心理健康,讓這群小候鳥在城市的天空下快樂地成長。
  • 進城務工經商人員子女 可進溫州公辦學校就讀
    根據《方案》,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經商人員隨遷子女可按「相對就近入學」原則統籌安排在公辦學校就讀。  《方案》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學校接收為主」原則,做好進城務工經商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對符合規定條件的進城務工經商人員隨遷子女,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相對就近入學」原則統籌安排在公辦學校就讀。
  • 江幹區今年新增2所小學6所幼兒園 入學壓力仍大
    保守估計今年小學入學人數增加千餘人  根據今年3月的摸底調查統計,今年江幹區一年級適齡戶籍兒童人數為4278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50人,且呈動態增長趨勢。江幹區教育局副局長費蔚說,今年在丁橋、閘弄口區塊新增兩所小學,但採荷、筧橋、彭埠、九堡等區塊招生情況依然十分緊張。
  • 2020年來賓城區小學、初中學區劃分來了
    (三)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於民原則努力解決進城務工經商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問題。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民辦學校為鋪、相對就近的原則,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經商人員隨遷子女等接受義務教育工作。所有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有空餘學位的情況下,均有接收外來隨遷子女就讀的義務,保障與本地學生享受同城待遇。
  • 校長來上課⑤丨城市希望小學巫裴:帶學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溫暖中成長~
    他打開電子顯示屏、調試好課件,這節課講授「方程的意義」。一開始,巫裴就問同學們「你認識天平秤嗎?」,接著,他播放了一個關於介紹方程的小視頻,繼續問道「你們對方程有什麼認識或理解?」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回答後,巫裴展示了教材上的5幅連環畫。
  • 報名首日,鄭東新區永平路小學為新生設置精彩...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趙騰飛 暢遊數海、樂海飛洋、勇闖龍宮……小學入學現場報名的第一天,鄭東新區永平路小學校園裡熱鬧非凡。學校特意為新生設置了「小魚遊學記」為主題的招生課程,將「海洋」搬進了校園,深受家長和學生的喜愛。
  • 打開實驗室大門:讓每一所大學成為農民工子女心中聖殿
    「我覺得這個項目的創意很好,其實大學裡的資源很豐富,而且高校的校門應該是打開的,尤其是對有求知慾的孩子,要對他們打開知識的大門。」一位評委這樣評價了這個名為「讓每一所大學都成為農民工子女心中的科技館」的公益項目。
  • 寧海縣2020年義務教育段城區小學、初中,學區劃片招生細則出爐!
    ,符合《2020年寧海縣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積分入學實施辦法》要求的。,符合《2020年寧海縣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積分入學實施辦法》要求的。第三類對象為寧海戶籍的,提供戶口簿、出生證明(小學)、務工單位聘用合同、父母身份證、近兩年的按月參保證明和歷年參保證明(可通過「浙裡辦」app下載)、參保人與學生不在同一本戶口本上的需提供相關親屬證明材料。第三類對象為非寧海戶籍的,提供浙江省居住證、戶口簿、出生證明(小學)、父母身份證。父母與學生不在同一本戶口本上的需提供相關親屬證明材料。
  • 韓國博士牛媽,培養6個子女全上耶魯哈佛,學霸養成關鍵在小學
    全惠星,被韓國媒體譽為 「首席媽媽」 養育了6個子女,全部送進哈佛耶魯。現在有很多父母,孩子學習,自己在一邊看手機玩電腦,陪孩子一起學習,拿起書本,為孩子作好學習的榜樣。
  • 關愛城市建設者子女,為「最亮的星」圓夢
    關愛城市建設者子女,為「最亮的星」圓夢金羊網  作者:嚴藝文  2020-11-22 繼今年4月向12所民辦學校捐贈抗疫物資後,本次捐助也是中天華南集團
  • 菏澤43所小學學區範圍公布!
    近日,菏澤開發區、牡丹區陸續公布了2020小學招生工作實施意見小編了解到43所學校學區範圍詳細內容如下:牡丹區牡丹區小學學區範圍牡丹區實驗小學東至廣福街(成陽路),西至西安路,南至長江路,北至東方紅大街(環城河以外)。
  • 重慶市「兩基」攻堅專題總結報告和典型材料
    二、落實《義務教育法》,建立確保流動兒童平等的教育權利的長效機制  目前,我市流動兒童主體是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在本市就讀的農民工子女人數總計22.54萬人,其中,小學15.82萬人,初中6.72萬人;近年來,各區縣(自治縣)教育行政部門根據農民工申請在271所中小學接受了9.1萬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讀。為妥善解決流動兒童平等的教育權利,我們著力在三個方面狠下功夫。
  • 主播為您讀報|子女定居海外不歸 父母年邁老無所依
    01後悔培養優秀子女意氣風發老幹部晚景悽涼老吳退休前是一名機關幹部,為人豁達,能力出眾。育有一兒一女,培養得非常優秀,國內名校畢業後,一個留學美國,一個留學加拿大,學成後都留在了國外,老吳十分自豪。老吳腿上有毛病,愛人心肺功能不好。退休後,老兩口相互依靠著,偶爾也能出國去看看子女。
  • 「同心明眸」送健康青少年愛眼護眼知識健康講座走進昆明中華小學...
    &nbsp&nbsp&nbsp&nbsp為呵護好孩子的眼健康,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增進青少年對眼睛的健康保健認識,加大愛眼知識的宣傳力度、呼喚起全社會來關注青少年用眼健康,11月12日下午,由民進昆明市委、昆明市關工委和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聯合昆明普瑞眼科醫院發起的「同心明眸」送健康青少年愛眼護眼知識健康宣講活動在昆明市中華小學白龍潭校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