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培養、樹典型」,這所小學「因校制宜」,為外來務工子女打開科技之門...... | 向科學進軍
民小編說
相比位於城市中心的學校,城鎮邊緣的學校進行科學教育要克服更多的困難。唐山市路南區南廠小學是位於「城鄉結合部」的一所接收外來務工子女的學校,他們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對師生家長進行科學普及工作,並通過科技課程和活動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起來看他們的經驗。
河北唐山市路南區南廠小學始建於1958年,前身系唐山機車車輛廠子弟學校。學校坐落於唐山市區東南部,屬於城鄉結合部,學校現有12個教學班,522名學生,其中外來務工子女400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80%。
基於這種現狀,學校仍然把科學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科技興校、成就智慧教育」為發展目標,打造科技教育的學校特色。學校建設了一支科技輔導員隊伍,開設了校園科技展室、科技工作室、創客空間,給孩子們提供了科技創新的平臺。
學校每年都組織全校師生參加省、市、區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8屆—35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期間,我校教師近90人次、學生近110人次榮獲省、市、區級獎勵。有9名教師和6名學生參加了市科協組織的現場展示答辯,均榮獲市一等獎。在全員參與的基礎上,獲獎人數逐年增加,作品質量和數量也在穩步增長。
01
重視對師生、家長的科技普及工作
作為一所主要接受農民工子女的學校,學生科技意識相對薄弱,家庭條件相對貧困,家長的文化程度相對不高,基於現狀,我們從三個方面,抓師生和家長的科技普及工作。
一是加強科技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始終高度重視科技教師隊伍建設,每年均組織科技教師外出參加各種專業培訓。成立科技輔導員教研組,經常組織科技輔導員隊伍進行校本培訓和校本研修。每年都對青年教師進行科技培訓,提升其科技知識與能力,組織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創新大賽。
青年教師成長很快,由最初學校引導著做,到自己主動去做,再到現在有創意地做。從科技意識、到自身的科技能力、再到指導學生能力、最後到綜合能力都得到了不斷提高。由於每位教師的所學學科、所教學科都不同,通過科技創新活動,學科與學科之間融合在不斷提升。
二是抓學生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科學興趣是科學素養形成的動力和源泉。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就必須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使它真正發揮科學學習的動力。通過學校系列科技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搜一搜、寫一寫,做一做,體驗中激發科學興趣,提升科技創新意識和技能。
抓培養的同時樹立典型,讓科技小標兵成為同學們學習的榜樣。我校每年都對獲獎同學和優秀作品進行表彰,舉行頒獎儀式,以點帶面。孫雷同學的作品「紙質吊車」,榮獲第32屆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新項目小學組一等獎,他成為了同學心目中的科技標兵。
孩子們通過每年的科技創新大賽、科學體驗、機器人社團等各項活動收穫了知識,收穫了能力,也收穫了經驗。
三是抓家長的培養
學校「重培養,樹典型」,不僅重視青年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和學生的培養,同時還重視家長科技意識的培養,讓家長成為校外科技輔導員,讓支持我校教育的企業成為我校科技陣地。
學校利用家長會、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家長科技意識的培養,使其更好地配合學校開展科技創新工作。學校邀請在各行業有專長的家長、中車集團工作的家長,為學校科技發展領航。多年來學校一直與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緊密聯繫,積極開闢校外科技基地。
02
「因校制宜」開設科學課程,開展科技「四個一」活動
學校除開設正常的科學、綜合實踐等常規課程外,開設了科技教育系列校本課程,如以學科拓展為基礎的《數學故事與遊戲》、《走進家庭實驗室——垃圾分類篇》、《走進家庭實驗室——科學篇》、《走進家庭實驗室——生物篇》、《走進家庭實驗室——製作篇》,以勞動實踐為基礎的《認識蔬菜》等。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設施開發科技創新類校本課程,如《小蓋茨機器人教育》。這些課程的設計一方面以學校的基礎設施為基礎,另一方面進行多學科的融合,拓展學生課外知識。
此外,豐富的校園科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動手能力。鑑於我校學生構成主要為農名工子女,科技活動主題的選取多為「變廢為寶」、「生活中的科學」、「創意設計與製作」等低成本高價值的內容,提高學生參與度,讓學生真正從活動中學到科學知識,在科學體驗與調查活動中提高能力,提升綜合素養。
到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學校科技教育的固定動作。每年6月是學校的科技動員月,每年7月和8月為科技製作月,9月為科技作品徵集評選月,10月為科技展示月。學校開展「小手拉大手,大手助小手」主題系列活動。隨著科技普及率的提高,學生和家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參加大賽的人數逐年遞增,由原來一年一次徵集作品改為一年兩次徵集作品,作品的數量、質量、種類等方面都大有提高。學校的科技「四個一」活動也推動了科學教育的創新性開展。
1. 每年一屆校園科技節
活動分三大展區:
科幻畫展區——學生的科幻畫設計巧妙,想像力豐富,畫面精美。
創新項目展區——在展示優秀作品的同時,由小選手現場操作講解原理。
歷屆獲獎作品展區——將歷屆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精選出的師生獲獎作品製成展牌,並由小講解員現場講解。
在組織學生參觀前,請主抓教學的校長現場指導「如何寫觀後感」,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參觀,並舉辦主題為「我的習作,趣的世界」觀後感展,以達到各學科之間的整合。
學校每年一屆校園科技節,讓學生真正從科技活動中學到了科學知識,在科學體驗中提高了能力,在科技創新方面提升了綜合素養。
2. 每學期舉辦一期科技手抄報展
手抄報的主題每年都不同,有「科學在我身邊」、「我和科學手拉手」、「科技伴我成長」、「科技報」等。學生通過辦手抄報,搜集大量科技知識,拓寬了知識面。
3. 每年組織一次參觀活動
我校每年都組織學生走出去參觀,比如參觀南湖植物園、參觀開灤礦山公園、參觀地震遺址、參觀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廠史館等,活動使學生開闊視野。並圍繞「和諧號」動車組開展系列活動:組織學生到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通過專業人員講一講、學生現場看一看、網上搜一搜、課後寫一寫等活動,激發學生的興國熱情。
4. 一周兩次科技社團活動
學校成立科技社團和機器人社團,每周二、三組織社團活動。社團由專任科學教師上課。從學到知識到動手能力的提高、從遇到困難的糾結到突破困難後的喜出望外,每一次經歷都收穫一次財富。
今後,學校還會在此基礎上繼續普及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深入探索,讓科學教育的種子在農名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