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術 近年來不斷發展,市場上能看到的VR產品也逐漸增多,整體市場規模保持逐年增長的趨勢。但近日業內專家表達了對市場上VR產品的擔憂,稱其可能對人眼造成嚴重傷害甚至導致失明,主要是因為 VR設備 將比普通電子設備產生更強的藍光輻射。
什麼是「藍光輻射」?
據悉,這裡說的藍光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藍色可見光線,而是指波長在450納米左右的短波藍光,其普遍存在於所有帶光源的電子設備中。短波藍光具有能量高、穿透性強的特點,可以穿透眼部晶狀體對視網膜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故短波藍光對人眼視力的損傷是無法逆轉的。數據顯示,僅2006-2008三年中全球數萬人因藍光輻射而失明。
為什麼VR藍光輻射更強?
傳統電子設備也存在藍光輻射,但因為屏幕與人眼有距離,且只在局部視網膜上成像,合理使用下情況並不嚴重。但VR技術則不同,直接將虛擬景象作用於視網膜,景象與人眼相當於零距離接觸,這種模式下藍光輻射會更特殊,對人眼的傷害也更嚴重而直接。同時,VR創造出的景象是封閉式,光線時長明暗變換對視力傷害更大。
如何避免VR藍光輻射?
現階段應對藍光輻射,可以在硬體和軟體上都是可行的。硬體方面來看,可以在鏡片表面鍍膜,防止短波藍光進入人眼,也可以在顯示屏上下功夫,直接過濾掉短波藍光;而軟體方面,通過調節屏幕發出光線,同樣可以達到護眼的效果。但是由於VR市場剛起步,VR設備並沒有大規模應用,相關廠商很少願意增加成本處理藍光問題。
筆者認為,VR產品藍光輻射對用戶來說危害大,相關廠商既然想通過生產銷售VR產品獲利,就有義務在產品生產階段從源頭上解決藍光隱患。而且生產VR產品時,不能只注重人眼的視覺刺激,更應該考慮用戶的生理情況,好的VR產品首先應該是合格健康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