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商販必爭 立交橋變身「大賣場」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交通越來越擁擠,城市立交橋的出現在緩解交通給人帶去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城市病」。橋下空出來的空間成了許多遊商小販的必爭之地,這些本該保證通行的立交橋,居然成了「農貿市場」、「臨時停車場」等,也使城市管理的難度不斷升級。
黃土坡立交VS舊貨市場
「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鞋子便宜賣啦,20塊一雙。」在黃土坡立交橋下的一塊空地處,幾名小販一邊吆喝著,一邊將鞋子從盒子裡抽出來,包鞋子的塑料紙隨手扔在地上,堆成了小「山」。除了擺地攤的,賣燒洋芋、炸豆腐的小販各自為「店」,三三兩兩地分布在立交橋周邊,油汙、飯盒、一次性筷子遍地都是。
立交橋下的一條人行道儼然成了「舊貨市場」,衣櫃、床墊、椅子等舊家具幾乎佔據了整條人行道,行人只得走在機動車道上,人車混行十分危險。
聲音 髒亂很糟心
說起黃土坡立交橋下的髒亂差,居住在附近的市民王先生有著說不完的話,「這裡的髒亂差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也沒見有人來管管,到了晚上,擺攤的更多,各種喇叭一放,真是讓人心煩得不行。」鬧心的不僅是附近的居民,負責此處衛生的環衛工人們也很受累。「每天都有人到這裡擺攤,自己的垃圾從來都不管,賣完東西就走,我們也只能一有垃圾就趕緊掃,常常到了下班時間還在掃。」一名環衛工人說。
西苑立交VS農貿市場
西苑立交橋下,小販們就地擺攤、佔路為市,不知不覺中將其變成了一個熱鬧的農貿市場。
下午6點,西苑立交橋下人來車往,賣小吃、水果、蔬菜、生活用品的小攤前聚滿了人。這些小攤多以麵包車為主,掀起後車門,除去後座,便成了一個個流動攤點,便宜的價格吸引了許多步行和騎電動車經過的市民購買。橋下幾處賣鐵板燒的小攤周圍,油汙滿地,竹籤亂丟。賣蔬菜的小販將許多挑揀剩下的爛菜葉隨意丟在一旁,或是周邊的綠化帶裡。橋下的人行道上,摩的司機三五成群地排在一起,招攬著各自的生意,熱鬧非常。
聲音 安全隱患大
「這裡買東西很方便,不用繞路到農貿市場去,下班路過順手就把菜買了。」一位正在買菜的市民很喜歡這樣的「馬路市場」,對於存有的安全隱患及帶來的環境破壞全然不以為意。「這裡路本來就不寬,一到下班時間,人擠人、車擠車,過個路都害怕。」住在附近的楊大媽說,雖然自己每天散步都會路過西苑立交橋,但只要人很多,自己從不往立交橋下過。
小屯立交VS臨時停車場
由於地處城鄉結合部,小屯立交橋一直飽受髒亂差等各種詬病。垃圾亂丟、車輛亂停的現象一直不斷。昨日,記者來到小屯立交橋處,原本可從橋下通過的一個入口處被高高的圍牆封堵,丟垃圾的進不去了,亂停車的卻出來了。圍牆前的一條人行道上停滿了中型貨車,通行車輛只能從兩邊繞過。而公路兩邊也停滿了貨車,儼然成了一個小型的「臨時停車場」。
聲音 等著來改造
「這裡沒有停車場,原來我們的車都是停在立交橋下面的那塊空地上,現在被封了以後我們沒地方停,只能停在這條人行道上,如果我們去其他地方了,來找車拉貨的人找不到,我們就沒生意做了。」一名在此處拉貨的司機說道。「我在這裡上班快5年了,這裡一直都是老樣子,這麼大一塊地空著實在可惜了,政府部門應該來好好改造一下,要麼規範地建個停車場,緩解一下周邊停車難的問題,要麼改造成城市景觀,這樣會不會更好些呢?」在附近上班的範先生認為,立交橋下的資源可以在合適的情況下進行合理改造和利用,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