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影人AFM探討中外合拍電影及發行

2020-12-03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洛杉磯訊

當地時間11月6日下午,一場特別聚焦於中國的電影研討會在美國電影市場展(American Film Market,簡稱AFM)拉開了序幕。會議共分兩個環節進行討論,其中,第一個環節的議題被概述為:「在中國進行電影製作」。跨媒體娛樂公司Orb Media Group公司創始人及執行長Peter Shiao作為該環節的主持人。他並沒有進行冗長的到場嘉賓介紹,而是將會議直接引向了關於在中國進行電影製作及中外聯合製作方法的討論上。這個問題相當複雜,但Peter Shiao深信它並不會令人感到畏懼。事實上,他首次發聲便重點強調:中國目前正處於領會並接受國際化電影製作的發展過程中。


  「人們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中國電影票房總數的半壁江山都在被進口電影佔據著。中國影片的利潤的95%來自於國內票房,與之相比,好萊塢影片的利潤僅有25%-40%來自於國內票房。中國電影並不像好萊塢電影那樣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傳播,因此,中國電影的創新和全球化真的可以作為一項產業來進行研究。」


  這場針對中國的電影研討會是美國電影市場展(AFM)有史以來第一次使用多國語言召開的會議:部分發言人在用中文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其他與會人員會通過耳機中播放的同聲傳譯實時接收信息。期間,苗曉天作為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該機構負責對外國攝製電影的立項及引進進行把關)的總經理提出了中外合拍影片進入中國電影市場需要注意的事項,並指出只有充分重視這些事項,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這些影片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他說:「我曾經和很多外國的電影人有過接觸,他們似乎都對電影的審查流程不太了解。我們必須要審看合作攝製的完成影片,但是他們卻總是糾結於這個過程會有多麻煩,片子最終是否會過審。但其實這些事情都是不需要去擔心的。」


  「遵照我們現行的合拍片律例,他們只需要在兩點上多加關注:其一,由於電影作品是中外合作的結晶,所以影片當中必須要彰顯中國元素;其二,我們必須要在主創人員中佔有一席之地,我們會關注領銜主演的人員構成,若在合拍影片當中我們看不到任何一個中國演員,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他還詳細列舉了幾個普遍存在的誤區。「傳統的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存在差異,當一部中外合拍片在文化價值取向上與中國文化產生衝突的時候,中國的電影市場對此顯然很難接受。因此,我們不能合拍這類片子。對於合拍片,中外雙方必須在電影價值觀方面保持團結一致,或達成協議——不僅從歷史的視角,還要從人性的視角上去看待它。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上海電影集團副總裁汪天雲認為,眼下是中美電影合作的偉大時代。「中美合作生機勃勃,商機無限。今年,中美合作的資金總數已經超過400億美元,而明年的前景將更加光明,我們將會突破500億美元。」 


  作為「中外合作攝製電影項目」的審核者,苗曉天表示,某些即將上映的影片所涉及的故事題材,屬於中美合拍片的理想選擇:「有人問我們什麼類型的故事適合作為合拍片的題材,而我認為這類題材就是最合適的,它們能夠顯示出美國人民與中國人民在過去這些年中努力合作的成果。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我們兩國的元首相互會面了,中美之間交流還會變得越來越頻繁,中國的市場迫切希望學習美國相關領域的技術能力。」

  會議期間,影視特效公司的創始人兼執行長Chris Bremble分享了他對於中美合作拍片的觀點。這位專家是電影《捉妖記》的創作者之一,而電影《捉妖記》也是中國票房井噴爆紅的典型案例。Chris Bremble認為,中美電影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好萊塢能在營銷和製作兩個方面為中國提供他們當前最為缺乏的東西:「好萊塢如今正在製作的這類影片——大型的、奇觀式的、有很高娛樂價值的影片——對於中國的電影製作公司而言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


  「好萊塢成功的完成了這類影片的製作,而這些被我們認為是奇觀或者主題公園風格的影片也受到了觀眾的極大歡迎。但是,對於大部分的中國電影製作公司而言,這類影片超出了他們的製作能力,因為他們東拼西湊之後所能承受的最高製作經費也不過1億美元而已。」 


  經過了短暫的休息之後,這場關於中國的電影研討會進入到第二個環節:「中國電影市場與電影發行」。這個環節由Variety’s Asia的總編輯Patrick Frater主持。會議首先聚焦於中國電影發行體系的一些基本規定。這些規定,使得好萊塢的大型製片廠無法獲得在中國發行影片的權力,他們必須與一些中國政府所屬的發行公司聯合,才能使自己的影片登上中國的銀幕。


  龍門娛樂(Dragongate Entertainment)公司的執行長William Pfeiffer指出了外國影片在中國國內發行時所受到的時間和數量方面的限制:「中國政府規定每年只能進口34部外國影片,這一規定會一直持續到2017年。其中,好萊塢出品的那些具有出眾視聽效果的影片,只能進口30部左右。與之相比,中國影片的上映則不受限制。」


  Pfeiffer表示,對於那些不在中國本土製作的影片而言,還有一些附加的發行限制條款:「這些影片在特定的時期、影院和城市不能上映。與之相比,43%的中國本土影片在發行上是不受限制的。不過,中國每年生產的600部影片,大約只有200部能夠真正被發行,而能夠進入院線上映的影片只有其中的80%左右。」但是,其他的發行渠道可以讓觀眾們看到這些電影,這些發行渠道也給了投資人和電影製作人更多的機會。「渠道的多寡和電影人的從業經驗息息相關,但是VOD對於大部分電影人而言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生財之道。」


  推銷電影從而激起人們的觀影欲望是電影發行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但是在好萊塢看來約定俗成的宣傳營銷方式卻由於成本高昂很難在中國施展開來,甚至會被令行禁止。愛奇藝副總裁楊向華指出:「如今,中國電影很少在電視上做宣傳,因為費用實在是太高了,大多數電影並沒有電視廣告這筆預算。不過現在的年輕人(電影票的主力購買群體)主要是靠手機、播客、網際網路來獲取信息的,因此我們會通過微信或其他社交媒體渠道進行宣傳推廣。」


  楊向華還指出,中國在移動技術的應用方面要比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普及很多,這也使得手機相較電視而言成為了一個更棒的宣傳平臺:「與美國相比,現如今中國60%的電影票是通過手機賣出去的。」


  在研討會即將結束的時候,Frater將話題引入到專家討論環節。隨後,與會專家們就包括娛樂媒體在內的大眾媒介對於電影的價值及影響力展開了討論。Pfeiffer在發言中說道:「中國媒體對於電影的報導在總體上是公正的,並且在態度上與對其他領域的報導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中國媒體上的報導總是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不過全世界媒體也大多如此。」 


  電影導演江海洋指出,媒體中所蘊藏的機遇和影響力絕不僅僅體現在單一的電影文本上,它也指導著電影從業者們在未來做出的種種抉擇。「在中國,媒體是電影及電影人需要通過的第一道關卡,媒體的反響對於電影從業者,特別是對製片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當他們決定是否要做某個項目的時候,他們會找到先前與該項目類似的例子進行比對,看當時媒體的態度如何。如果媒體關於先前的項目持負面評論,那麼這就是他們現在手中項目的前車之鑑,他們會儘量避免這些短板出現。因此,媒體的意見對於電影從業者來說是一種最基本的電影質量判斷標準。」

相關焦點

  • 中美合拍動畫電影《諾亞方舟》亮相坎城電影節
    記者獲悉,中外合拍動畫電影《THE ARK &THE AARDVARK》(《諾亞方舟》暫譯),於法國時間2017年5月21日亮相坎城國際電影節。中美出品方針對該片的進展進行匯報。記者了解到,《諾亞方舟》被譽為動物世界版的《阿甘正傳》。
  • 《最強大腦》將改編電影 《超新星紀元》中美合拍
    派格傳媒發布片單   搜狐娛樂訊 (哈麥/文)6月15日,曾出品過《愛情呼叫轉移》、《富春山居圖》等片的派格傳媒發布了未來16部影視作品的片單,中美、中韓合拍片佔多數。  中美合拍片《世界邊緣》請到了好萊塢製片人馬克-戈登坐鎮,他曾參與過60多部作品,其中的經典包括《史蒂夫-賈伯斯》、《原始碼》、《2012》、《後天》、《拯救大兵瑞恩》、《斷箭》、《生死時速》等。劇本由寫過《國王的演講》的大衛-塞德勒執筆。  劉慈欣科幻作品《超新星紀元》、動畫片《梁祝》也都將中美合拍。
  • 《巨齒鯊》:近幾年最好的中美合拍電影
    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他主演的一部電影,也是近些年來中美合拍最成功的的一部電影作品。其實,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對於中美合拍片是拒絕的。因為提到合拍這個詞,我能想到的往往是《雪花秘扇》、《長城》、《白幽靈傳奇之絕密逃亡》這樣的前車之鑑。
  • 《巨齒鯊》全球票房破五億美元 中美合拍如何取得市場成功
    2018年8月10日北美、中國內地同步上映的中美合拍片《巨齒鯊》,全球票房在9月20日正式突破5億美元大關,成為全球票房最高的真人中美合拍片。這個項目最好的就是華納的開放,他們也有興趣做中美合拍,也很尊重我們。合拍片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一起做這件事,相信好萊塢沒問題,但創作上雙方是對等的,技術上向美國人學習,但創意上並不比我們高,雙方完全可以做到平等的。」
  • 巨齒鯊成暑期檔第四部十億票房電影 為中美合拍大片提供一次成功...
    巨齒鯊成暑期檔第四部十億票房電影 為中美合拍大片提供一次成功範本!時間:2018-08-29 15: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巨齒鯊成暑期檔第四部十億票房電影 為中美合拍大片提供一次成功範本! 8月28日,暑期檔將結束,而今天也迎來了第四部票房過十億的電影!
  • 陳凱歌談華語電影零入圍坎城:這不是世界末日
    合影鳳凰網娛樂訊(採寫/小鳳) 從票房10億的中美合拍片《功夫熊貓3》,到口碑撲街的中韓合拍片《所以……和黑粉結婚了》,近幾年中外合拍片呈現增長之勢,單以2016年為例,就有73部合拍影片,佔到國產影片總數的十分之一。
  • 中外合拍都是爛片?這次《巨齒鯊》用票房扳回了一局
    一部純正的好萊塢大片或者純粹的國產片都比中外合拍片顯得更有保障,這是《巨齒鯊》出品方和主控方引力影視不得不面對的困境,引力影視CEO應旭珺告訴第一財經:「中美合拍的身份相對比較尷尬,過去觀眾心目中並沒有留下特別好的印象,很多人一看到中國演員參與較多的合拍片,第一反應這是爛片。」
  • 讓·雷諾將赴中國拍電影 有望與範冰冰搭檔(組圖)
    記者從基美影業了解到,今年基美影業為讓·雷諾量身定做電影是一次嶄新的中外合拍嘗試,光是劇本就耗時兩年。這部為讓·雷諾「私人訂製」的電影的籌劃早在兩年之前就已經開始,經過長達兩年的前期籌備,目前,雙方的合作進入到實質性階段。問到讓·雷諾將和哪位中國女星搭檔,基美影業董事長高敬東稱暫時還不便透露,但這位演員必定是具有國際級水準、能與讓·雷諾擦出火花的中國頂尖級女星。
  • 中國電影百年大型海報郵冊《影人》出版
    公元2005年,是中國電影百年華誕,如何以我們自己特殊的方式來紀念這一重大節日?如何滿足廣大影迷和收藏愛好者對百年電影的期盼與熱愛?如何讓國際友人了解中國電影的歷史?為了滿足這一需求,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主辦,國家郵政局郵票中心準印,北京郵票公司製作,北京金之諾文化公司獨家發行——大型海報精品郵冊《影人》珍藏版於7月16日向全國隆重推出。
  • 好萊塢電影大師班把脈「網大」 《紅章魚》獲MPA大獎
    艾理善表示,「好萊塢電影大師班把人們匯聚一堂,共同分享優秀的創意和商機,已成為北京國際電影節的一大特色,更成為中美兩國電影產業合作的成果典範」;楊爍在講話中傳達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的真誠願望:「通過大師班這座橋梁,推動中美兩國電影更廣泛、更深遠的合作,為兩國的電影合作、文化交流、人文交流開創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 愛奇藝與央視電影頻道合拍《功夫機器俠》等10部電影
    【TechWeb報導】12月19日消息,愛奇藝與CCTV-6電影頻道(以下簡稱電影頻道)達成合作,未來五年,愛奇藝與電影頻道將共同投資製作3套精品系列電影、10部網絡大電影,並擇優質項目衍生院線電影。雙方的合作將滲透到合拍項目投資、製作播出、宣傳發行等電影製作環節。
  •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你知道幾個?
    :《難夫難妻》第一部電影長故事片:《閻瑞生》第一部出國的影片:《紅粉骷髏》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漁光曲》第一部恐怖影片:《夜半歌聲》第一部抗戰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第一部彩色電影
  • 這部中美合拍的魔幻電影毀譽參半,卻是我的摯愛
    電影《長城》。由張藝謀執導,馬特·達蒙、景甜、佩德羅·帕斯卡、威廉·達福、劉德華、張涵予等聯合主演。這部中美合拍的魔幻電影,自2016年底在大屏幕播出後,毀譽參半。槽點、亮點均具備,爭議和關注同在。此片,卻是我的摯愛,我前後刷了三次,擬在以下幾方面為它正名。
  • 華策影業AFM美國斬獲豐厚 好萊塢夥伴再添大佬福斯
    原標題:華策影業AFM美國斬獲豐厚,好萊塢夥伴再添大佬福斯   上周落下帷幕的美國電影市場(American Film Market,簡稱AFM)因中國電影市場近年震驚世界的票房表現使合拍話題成為本屆AFM的熱議焦點。
  • 中美文化產業峰會舉行 影視學者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本屆峰會活動主題為「大變局下,中美電影的未來」,十餘位中美著名影視學者、製片人和影評人圍繞著「後疫情時代世界電影的未來發展趨勢」「中美關係大局下中美影視合作的機遇和挑戰」「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市場對世界電影的影響」三大議題,通過澳門主會場和網上連線的方式同步對話,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 周星馳周潤發合拍漫改電影,豆瓣只有3.7分,有種被耍的感覺
    片荒時期,但凡有一點噱頭的電影,都會讓我們翹首以盼望,好撫慰現實社會的平庸。這時候,如果說有一部電影,由周星馳製片,周潤發參演,大IP改編,還是中美合拍,20世紀福克斯發行的,你看不看?答案似乎是毋庸置疑:看!
  • 新一輪中美電影談判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
    在過去23年中美之間的電影合作越來越開放的情況下,川普的上任,會對即將到來的中美電影產業新一輪談判產生什麼影響?        2015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中影集團與美國電影協會籤署了《分帳影片進口發行合作協議》。據媒體報導,這份協議其實是中美在2012年「備忘錄」基礎上簽署的一份具體的商業合同。就在2016年,另一個好萊塢影片主要的進口方式——買斷片的數量也大幅增加,12月初就達到了47部的數據,而過去的慣例是每年30部左右。
  • 《巨齒鯊》5天票房近5億,中美合拍片就能邁向「理想國」了?
    作為斯蒂夫·奧頓的處女作,該小說1997年一經正式發行便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作者也一鼓作氣將故事進行擴展,後又陸續出了五部,最新一部《巨齒鯊:代際》於今年出版。僅就投資方而言,《巨齒鯊》背後有華納兄弟、華人文化、引力影視、旗艦影業等在內的多家中美影視公司,而其中,引力影視是華人文化集團的子公司,旗艦影業又是華納兄弟和華人文化聯手落地於中國的電影公司,所以《巨齒鯊》可以說是首部由中方主控的中美合拍片。
  • 陳振武先生擔任中澳合拍科幻電影《恐龍人》製片人
    中澳合拍硬核科幻電影《恐龍人》,唐人街之父陳振武擔任製片人,近日在雪梨著名義大利餐廳blue angle舉行了聘書頒發和基金加盟儀式,該餐廳建於六十年代,並受到各國領導人的青睞和光顧,來自澳大利亞的各商界代表及華人華僑參加了加盟儀式,在儀式中,陳振武表示要將中國精神發揚光大,並為振興民族電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