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考試性質
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合格性考試,是考核考生是否達到國家要求的
高中畢業合格標準的水平測試,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
依據,是高職院校春季招收高中畢業生的依據之一,是評價普通高中學校教育教
學質量的重要參考。
Ⅱ.命題指導思想
命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年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
驗)》和本說明為依據,試題適用於使用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
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考生。
試題要體現立德樹人根本要求,注重考查考生科學和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及
實踐能力,有利於促進考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重視對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和基本能力等生物科學素養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夠理論聯繫實際,關注生物科學
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注重自身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社會責
任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Ⅲ.考試的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2)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
的內容。
(3)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
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762.實驗與探究能力
(1)能獨立完成「生物學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學實驗,包括理解實驗
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並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
法和技能等進行初步運用。
(2)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能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初步處理,
並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
(3)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
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
(4)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做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
3.獲取信息的能力
(1)能從提供的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並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
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
(2)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突出
成就及熱點問題。
4.綜合運用能力
理論聯繫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一些簡單的生物
學問題。
Ⅳ.考試範圍、考試內容與要求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普
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以及廣東省教育廳 2008 年公布的《廣東省普通高
校招生考試改革調整方案》,廣東省普通高中生物科學業水平考試範圍是《普通
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的「生物 1:分子與細胞」、「生物 2:遺傳與進化」、
「生物 3:穩態與環境」。
具體內容以「生物學知識內容表」的形式呈現。知識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
在知識內容表中用Ⅰ和Ⅱ標出。Ⅰ和Ⅱ的含義如下:
Ⅰ:知道所列知識點的含義,並能在試題給予的簡單情境中正確識別。
Ⅱ:理解所列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能在簡單情境中綜合
運用這種聯繫和區別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
Ⅴ.考試形式
考試採用閉卷、筆答形式,考試時間為 60 分鐘,試卷滿分為 100 分。
Ⅵ.試卷結構
一、試卷題型結構
全卷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卷共 23 題,其中:
選擇題 20 題,均為單項選擇題,每題 3 分,共 60 分。
非選擇題 3 題,共 40 分。
二、試卷內容比例
註:其中生物學實驗約佔 20%。
Ⅶ.題型示例
一、選擇題(本題共 20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60 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
合題意。)
1.在根尖分區生的細胞周期中,各個時期均存在的細胞結構是
A.紡錘體 B.染色體 C.細胞核 D.細胞膜
【答案】D
2.某蛋白質由 764 個胺基酸組成,該蛋白質的合成過程中共脫去 763 個水分子,
該蛋白質的肽鍵數目是
A.762 B.763 C.764 D.765
【答案】B
3.老鼠的胚胎發育過程中,趾間是有蹼存在的,但生出的小鼠趾間無蹼,這些
蹼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細胞分化 B.細胞分裂 C.細胞凋亡 D.細胞癌變
【答案】C
4.圖 1 是真核細胞的細胞核結構示意圖,其中的 X 是
A.核膜 B.核孔 C.核仁 D.染色質
【答案】C
5.某興趣小組用純種高莖豌豆和純種矮莖豌豆雜交,得到的子一代(F1)都是高莖植株。隨後用 F1 進行實驗 2,發現子二代(F2)中,高莖植株的數量約 為矮莖植株的三倍。實驗 2 所採用的方法是
A.正交 B.反交 C.測交 D.自交
【答案】D
6.1953 年,科學家沃森和克裡克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了
A.DNA 雙螺旋結構模型 B.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 C.雜交育種理論 D.自然選擇理論
【答案】A
7.向下列裝置中加入活酵母菌粉,適溫培養一段時間後有酒精產生的裝置是
【答案】A
8.生物體內主要的有機物包括①核酸、②蛋白質、③糖類和④脂質。將牛的新
鮮紅細胞放在蒸餾水中吸水漲破,離心後的沉澱物中含有的主要物質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9.水稻種子萌發時,部分細胞合成並分泌 α-澱粉酶以水解儲存的澱粉。未參與 ...
α-澱粉酶合成及分泌的細胞器是
A.內質網 B.液泡 C.核糖體 D.高爾基體
【答案】B
10.與「瓜熟蒂落」現象直接相關的激素主要是
A.胰島素 B.青黴素 C.生長素 D.脫落酸
【答案】D
11.興奮在神經元之間進行傳遞時,突觸小泡會釋放傳遞信息的物質,該物質可
能是
A.CO2 B.乙醯膽鹼 C.Na D.O2
【答案】B
12.生態系統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為
A.突變和基因重組 B.自然選擇
C.共同進化 D.地理隔離
【答案】C
13.植物甲和乙均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圖 2 是它們的體細胞染色體及基因分布示
意圖。由圖可知
A.甲、乙都是二倍體
B.甲是三倍體、乙是二倍體
C.甲是二倍體、乙是四倍體
D.甲是三倍體、乙是四倍體
【答案】B
14.圖 3 為甲、乙、丙三個國家的人口年齡結構示意圖。按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速 度由快到慢排序,正確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甲>乙
【答案】C
15.人的精子中有 23 條染色體,則人的成熟紅細胞、初級精母細胞、卵細胞中
的染色單體數分別是
A.46 條、46 條、23 條 B.46 條、92 條、46 條
C.0 條、92 條、0 條 D.0 條、46 條、23 條
【答案】C
16.為了解某相對性狀的遺傳方式,興趣小組擬對本校學生及其家庭進行調查。
調查的步驟有:①設計調查方案;②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③確定調查內
容;④撰寫調查研究報告。下列所示流程中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答案】B
17.一個飢餓的健康成年人吃飽飯之後,體內隨後一定會發生的變化是
A.尿生成量減少 B.尿中出現葡萄糖
C.血糖經歷短暫升高的過程 D.胰島素分泌量比餐前低
【答案】C
18.圖 4 為某生態系統部分組成成分關係的示意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草屬於第二級營養級
B.X 代表 CO2 和熱能
C.肉食性動物①屬於初級消費者
D.能量由草向肉食性動物②的流動中逐漸增加
【答案】B
19.圖 5 表示紅綠色盲症在某家族中的世代傳遞情況。據圖分析,不考慮突變因
素,一定攜帶紅綠色盲症致病基因的個體是
A.Ⅰ-1 B.Ⅰ-2
C.Ⅱ-1 D.Ⅱ-3
【答案】A
20.豌豆種子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圓粒(R)對皺粒(r)為顯性。
孟德爾用純種黃色圓粒豌豆(P1)與純種綠色皺粒豌豆(P2)雜交,得到
F1,F1 自交得到 F2,F2的表現型如圖 6 所示。據圖判斷,錯誤的是
A.①、②、③、④都是皺粒
B.①、②、③、④都是黃色
C.④的基因型與 P2 相同
D.①是黃色皺粒,④是綠色皺粒
【答案】B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 小題,共 40 分)
21.(12 分)
某同學將生長一致的某植物幼苗平均分為甲、乙兩組,甲組置於陽光下培養,
乙組置於黑暗中培養,其他條件適宜。一段時間後,測定該植物的乾重,發現兩
組存在明顯差異。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探究了環境因子中____________對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在
這兩組植物中,乾重較大的組是____________組。
(2)觀察葉片顏色,出現黃化現象的是_______________組,其主要原因是
在該條件下,無葉綠素合成,且原來存在於葉綠體______________上的葉綠素髮
生了降解。
(3)為提取葉片中的色素需先用_____________(填溶劑名稱)處理。用紙
層析法進一步分離色素時,葉綠素 a 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比葉綠素 b__________。
【答案】(12 分)
(1)(4 分)光照 甲
(2)(4 分)乙 類囊體薄膜(或類囊體/基粒)
(3)(4 分)無水乙醇(或丙酮) 大
22.(15 分)
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如下問題。
(1)人類遺傳病一般可以分為單基因遺傳、多基因遺傳和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大類。多基因遺傳病的發病除受遺傳因素影響外,還與___________
有關。
(2)如果不考慮細胞質中和 Y 染色體上的基因,單基因遺傳病可分成 4 類,
原因是致病基因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分,還有位於__________和
________上之分。
(3)為了確定一種單基因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往往需要調查該遺傳病患者
的其他家庭成員的患病情況,以繪製_________________,並進行合併分析。
【答案】(15 分)
(1)(4 分)染色體異常 環境因素87
(2)(8 分)顯性 隱性 常染色體 X 染色體
(3)(3 分)系譜圖/家系圖
23.(13 分)
某陸地生態系統中,除分解者外,僅有甲、乙、丙、丁、戊 5 個種群。調查
得知,該生態系統有 4 個營養級,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 10%~20%,且
每個種群只處於一個營養級,一年內輸入各種群的能量如下表所示。
【答案】(13 分)
(1)(3 分)戊 丙 甲
(2)(4 分)捕食 消費者
(3)(6 分)物質循環 能量流動 無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