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P圖用的濾鏡是怎麼來的?濾鏡是否正在改變時代審美?

2020-12-08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高涔朝,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在視覺文化盛行的當下,人們通過圖像表現自己、獲得關注,也通過圖像了解他人、觸達世界。一張能夠出現在社交媒體上的圖片,往往經過了多個圖像美化的環節,如美顏(磨皮、美白、面部重塑、瘦身、祛斑祛痘、亮眼)、套用美圖濾鏡、增加其他裝飾性元素等。形形色色的拍照美圖APP給我們提供了各式各樣的美圖濾鏡,膠片風、小清新風、ins風、油畫風、灰調風、電影風……我們根據拍攝情景選擇合適的美圖濾鏡,力求讓自己在社交網絡中發出的每一張照片都達到最好的呈現效果。

那麼,已成為網絡文化一部分的美圖濾鏡,經歷了怎樣的演變過程?我們為何如此熱衷於追逐美圖濾鏡?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聚焦濾鏡這一網際網路時代的特殊產物,梳理濾鏡的誕生過程與發展歷史,剖析濾鏡開發背後的技術與社會文化因素,探討濾鏡使用行為與時代美學之間的關係。

毫無疑問,我們迎來了一個圖像的時代。智慧型手機給予了人們便捷化的拍照體驗,誇張一點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這更是一個以圖像呈現風格取勝的時代。

有行業報告指出,每十個移動網民中,就有四個裝有拍照美圖APP。形形色色的美圖濾鏡成了人們的親密夥伴,吃飯時拍照要用濾鏡,旅行時拍照要用濾鏡,走路時拍照要用濾鏡,「你用的美圖濾鏡真好看,快告訴我是哪一款」變成了一句日常的社交問候。

與人們旺盛的「P圖」需求相伴而生的,是火熱的美圖類APP市場。有報告指出, 2019 第三季度中國拍照美圖平臺用戶規模為2. 15 億人,女性用戶佔比71.5%,男性用戶佔比28.5%。國內拍照美圖APP產品多樣、產業鏈完善,許多網際網路巨頭都開發或投資了相關APP。

而美圖濾鏡則是拍照美圖APP最重要的技術工具之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張圖片的視覺效果。美圖濾鏡和美顏技術還有所不同,後者主要用於有人物出現的圖片,而前者可應用於一切圖片。

那麼,風靡全球的美圖濾鏡到底是怎樣產生的?我們為何在日常生活中如此依賴濾鏡的使用?泛濫的濾鏡使用現狀又給我們時代的審美帶來了哪些影響?

濾鏡的前世與今生:

從物質實體到數字算法

雖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便一個美圖APP都帶有各式各樣的濾鏡,但是這種數字形態的濾鏡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發展歷史才演變成今天的模樣。

在數碼與手機攝影興起之前,濾鏡是一種相機附件,由可插入光路的濾光鏡組成,是一種具有物理屬性的鏡片。濾鏡被安裝在相機上,用於色彩校正、顏色轉換(或光平衡)、分色或減色、影響反射或抑制眩光、調整紅紫外線等。顯然,早期的濾鏡更多是專業攝影師的專屬。

而真正的數字美圖濾鏡則等到Thomas和John Knoll於 1988 年推出Adobe Photoshop後才逐漸出現。Adobe Photoshop,即今天廣為人知的「PS」,是一款以電腦為主要終端的圖像處理軟體,它可以編輯和合成多個圖層中的位圖,支持圖層遮罩、圖像合成和包含RGB、CMYK、CIELAB、專色通道和雙色調等多種顏色模型。

九十年代後期,數位相機的普及使得攝影變成了一項大眾化的藝術。在計算機的終端,人們可以使用Adobe Photoshop進行圖片的後期處理,被確定好的參數調整步驟可以設置為一種預設,供下次使用。但Adobe Photoshop的操作是複雜的,這使得數字濾鏡在圖像美化上的使用並沒有得到普及。

與此同時,數位相機本身也蘊含著美圖濾鏡的影子,這體現在數位相機會內置拍攝時可供選擇的特定場景模式,這些場景可能包括肖像、燭光肖像、夜像、煙花、日落、食品、兒童、寵物、風景、體育等。選擇某一個特定的場景模式會使相機在該場景下自動調整參數,增大渲染效果。如日落模式可以增強暖色,拍攝出的日落會比真實的日落更吸引人。

變革性的轉折發生在 2010 年,一款名為Instagram的圖片社交軟體上市後迅速受到歡迎,兩個月內便「俘獲」 100 萬註冊用戶的心,截至 2019 年 5 月,Instagram已經擁有了 10 億用戶。該公司創始人之一Kevin Systrom在接受《每日電訊報》採訪時解釋了Instagram的產品理念:「為了讓手機攝影變得更快速、美觀和有趣。我們從經驗中了解到,在手機上拍照並不能帶來我們想要的結果,所以我們創造了濾鏡,以獲得更藝術化的體驗。」

Instagram中的濾鏡是最早被廣泛使用的數字圖像濾鏡,後來也被中國美圖APP借鑑和模仿。

一個濾鏡的誕生:

社會與算法雙重作用下的產物

在最初具有美圖濾鏡功能的Adobe Photoshop上,合理準確進行照片參數的調整,需要成熟的攝影專業知識與技術設備的支持。

手機端的美圖APP則打破了這種技術與專業的壁壘,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濾鏡就是一種圖像處理的快捷方法。使用原始相機拍攝到的圖片往往是有瑕疵的——亮度不夠高,人物不夠白,色彩不夠好,整體沒感覺等等。於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圖像呈現,人們不斷套用各種濾鏡,在這一過程中,濾鏡產品的更新迭代可謂飛速。

以興盛已久的膠片濾鏡為例,我們可以從中一窺濾鏡是如何在社會與算法的雙重作用下誕生的。

自從 19 世紀初用相機捕捉到的第一張照片震驚世界以來,隨著技術工具的改變,該媒介變得越來越強大,也越來越容易獲得。膠片相機作為攝影史上重要的攝影媒介,已經有近兩百多年的歷史。膠片相機使用膠片(一種附著有銀鹽感光材料的塑料片)為載體,拍攝後的膠捲要在暗房經過衝洗才能成為照片,在拍攝過程中無法知道拍攝效果的好壞,而且不能對拍攝照片進行刪除。

膠片美學的形成與膠片拍攝所依賴的特殊物理介質、膠片攝影師幾百年來的風格探索、膠片藝術在社會中深厚的文化積澱都密切相關。簡單來說,膠片美學是由光影的靈韻、成像的顆粒質感、顏色的風格化呈現、拍攝過程的無序與偶然共同構成的。

正如麥克盧漢所說,媒介即訊息,即使在數碼攝影技術發達的今天,膠片相機作為媒介本身所攜帶與遺存的訊息依然深深影響著攝影實踐活動。在數碼攝影橫掃市場、膠片攝影漸次退場的時代,人們開始懷念起有著特殊質感的膠片美學,可昂貴的膠捲與相機又讓人們對此望而卻步。於是,膠片風格的美圖濾鏡應運而生。

在最早提供美圖濾鏡的Instagram中,「X Pro II」是其幾款最早的數字圖像濾鏡之一,Instagram上的第一張照片,就是由創始人Kevin Systrom使用「X Pro II」濾鏡製作後上傳的。這款濾鏡就是典型的膠片數字圖像濾鏡,即通過大幅增加照片的對比度和飽和度,在照片邊緣添加漸變的陰影來模擬膠片相機的拍攝效果。

膠片風格的濾鏡也是Instagram上最多的幾種濾鏡之一,由Instagram掀起的膠片文化熱潮,一直影響著我國膠片濾鏡的本土化開發。

與此同時,膠片濾鏡背後所依託的算法機制也不能被忽視。一張圖片在拍攝者完成拍攝後就變成了脫離拍攝者主觀意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物,但是圖片本身卻蘊含著豐富的技術參數,這給對照片進行後期調整提供了可能。這些參數複雜而繁多,包括色溫、色調、曝光、對比度、高光、陰影、飽和度、清晰度、色相、明亮度等。每一個參數的細微調整都會影響照片最終呈現的色彩、質感、樣貌與風格。

所以,我們可以把美圖濾鏡看作照片綜合參數的快速調整,這些被人們廣泛使用的數字圖像濾鏡遵循著計算機二進位的編碼規則,由軟體工程師設定和製作。膠片濾鏡程序設計者對於膠片相機成像效果與美學風格的理解,影響著當時濾鏡的生產進行,影響著日後濾鏡的使用效果。

如今,幾乎人人都會使用濾鏡,優質的濾鏡就成了稀缺資源,濾鏡功能的呈現效果越好,美圖產品的價格就越貴。人們如果想要使用更多更好的濾鏡,就需要付出幾十甚至上百元進行購買,如美圖軟體VSCO需要每年支付 138 元才可以使用全套濾鏡,膠片美圖軟體NOMO也是需要支付 138 元購買會員才可以使用所有模擬膠片相機的美圖濾鏡。

作為時代審美風向的流行濾鏡

美圖APP生產了風格多樣的濾鏡,人們在社交平臺發布經過濾鏡美化過的圖片,同樣也能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更新穎更有表現力的濾鏡,進而去學習與模仿。所以一些美圖APP會逐步向圖片社交平臺轉變,實現圖片美化與線上社交的融合。

當使用濾鏡逐漸成了當代人的習慣,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日常生活的濾鏡化,越來越多的人火熱地追捧著某些濾鏡。

於是,我們看到同一款數字圖像濾鏡被應用在不同的生活場景,無論是吃飯、學習還是旅行,拍攝者拍攝時的狀態已無關緊要,只要發布套用過該濾鏡的圖片,這些場景便統統蒙上了該濾鏡所傳達的情緒和意境,創造著屬於該濾鏡的價值與意義。

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某種風格的美圖濾鏡風靡網際網路,諸如日系風、ins風、復古風、暗藍色調風、青橙色調風等等。美圖濾鏡換了一撥又一波,人們永遠在追逐下一款能夠引領時尚的濾鏡。

具有更優質濾鏡功能的美圖APP往往會得到更多人的青睞,與其說數字圖像濾鏡繼承了某種攝影美學,不如說它再造了某種攝影美學。然而這種美學是非自然的,是經過算法設計的,是同質化與失真的。不知不覺中,濾鏡成為了時代審美的某種風向,透過濾鏡的流行,往往也能看到某一時期主流網絡用戶的審美偏好。

重思濾鏡

今天,我們正經歷著一場巨大的視覺文化轉向,視覺因素一躍成為了當代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成為創造、表徵和傳遞意義的重要手段。這是一個濾鏡的時代,在充斥著視覺圖像的網絡空間中,能夠被聚焦的圖像幾乎都經過了修改。

與其說使用數字濾鏡工具進行圖像美化是用戶主動選擇的結果,不如說這是一種由二進位算法主導、由程序設計者隱蔽實施的符號霸權,這樣的符號技術實踐再造了一種專屬於美圖APP的獨特美學。

我們不能忽視數字圖像濾鏡之下被美化、被過濾、被遮蔽的種種問題,這些問題與數字圖像濾鏡技術的生產過程有關,與濾鏡生產者對攝影美學的主觀理解有關,更與我們每個人的濾鏡使用和傳播行為有關。

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人們使用數字圖像濾鏡的行為是一種技術賦權。通過簡單頁面操作進行著的圖像美化處理,正無限接近於以往只有通過專業技術操作才能達到的效果,這是信息技術打破專業壁壘的表徵。

另一方面我們要警惕這種由資本和技術主導的數字圖像濾鏡生產,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現實世界的失真與審美觀念的同質。

注釋:

1.視覺文化轉向:指我們已經身處一個充滿圖像、用視覺來感知的世界。該判斷見於法國哲學家讓·鮑德裡亞的論述,他指出,在我們所生活的新世界中,以信息複製和圖像傳播為基礎的社會再生產秩序正逐漸替代以勞動力和物質生產為基礎的舊工業秩序。

2.二進位算法主導:美圖濾鏡的開發者在開發美圖濾鏡時,要在電腦上使用特定軟體對於該濾鏡達成的效果進行模擬,根據模擬效果的參數規格進行二進位代碼的程序編寫。如常用的開源的濾鏡開發軟體有ZphotoEngine等。

3.符號霸權: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美圖濾鏡的開發者憑自己的理解,通過相關美學符號的徵用,用算法設計了美圖濾鏡,我們使用美圖濾鏡之後的呈現效果會是什麼樣的,我們並沒有商量的餘地,這是已經被美圖濾鏡的開發者事先設定好的,這是一種潛在的霸權。

4.技術賦權:一項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會給予普通人一些以往沒有的權利,如網際網路的普及讓我們可以獲得海量的信息諮詢,手機的普及讓我們得以更方便的拍照攝影。

相關焦點

  • 抖音濾鏡「詐騙」?你對真正的修圖黑魔法一無所知
    打開抖音、小紅書,滿眼俊男美女,顏值全面脫貧;戳進直播間、路人生圖,成年人的生活就是一場幻滅過程;你再去大街上遛遛、公司裡看看……褪去濾鏡的世界太殘酷,歡迎來到人均「喬碧羅殿下」的時代。 在抖音濾鏡太「詐騙」的高熱話題之後,抖音博主們開啟了「關掉美顏」的挑戰遊戲,強烈反差更讓大家見識到修圖黑魔法的厲害。
  • 腐團兒生圖被瘋傳,看到她離開10級濾鏡的顏值,終於相信直男的審美
    腐團兒生圖被瘋傳,看到她離開10級濾鏡的顏值,終於相信直男的審美 電競圈中有很多的美女和長腿女神,但是有一個人卻憑藉著魔鬼般的身材,天使的面孔,圈了無數的宅男粉絲,這個人就是腐團兒。腐團兒不但是一位優秀的遊戲主播,而且還解說過很多的職業賽事,最重要的是,她還非常喜歡cosplay。
  • 濾鏡是雞肋還是神器?一篇文章告訴大家濾鏡到底有什麼用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濾鏡,在以前別說使用濾鏡,就連濾鏡是什麼都沒幾個人知道。現在大家開始使用濾鏡並開始去了解它,這是一件好事。今天就給大家講講濾鏡方面的知識,我儘量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講解濾鏡的種類和使用方法。一、為什麼需要使用濾鏡?如果從專業的角度給大家講為什麼要使用濾鏡,可能大家還不太好理解。
  • 被刷屏的「新海誠濾鏡」,到底是什麼原理?
    這兩天你是否被朋友圈《你的名字》中「新海誠濾鏡」刷屏了?雖然動畫國內還沒有上映,但是它已經火遍朋友圈了。
  • 喜歡拍照的你,知道「濾鏡」用英語怎麼說嗎?
    相信每一個喜歡拍照的人對濾鏡都不陌生,用原相機拍完照片後,很多人都喜歡給自己拍的照片加上一個合適的濾鏡,讓自己的照片更有感覺。尤其是在自拍的時候,各種美顏濾鏡那更是不可或缺啦。那麼「濾鏡」用英語該怎麼說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走進精彩的KPT 7濾鏡世界(一)
    正在閱讀:走進精彩的KPT 7濾鏡世界(一)走進精彩的KPT 7濾鏡世界(一)2006-09-08 10:41出處:PConline作者:cyingber作為Photoshop第三方濾鏡的佼佼者,Kpt系列濾鏡一直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Kpt系列濾鏡經歷了Kpt 3、Kpt 5、Kpt 6和Kpt 7等幾個版本的升級,如今的最新版為Kpt 7.0。在本系列教程中將以Kpt 7.0為例來講解Kpt濾鏡的使用方法。 關於濾鏡的安裝方法,這裡不再贅述。
  • Snapchat在哪裡有怎麼下載 濾鏡把人照片圖變成嬰兒寶寶孩子
    最近一個軟體在抖音、微博還有朋友圈很火,擁有寶寶濾鏡(可以把人變年輕,變成嬰兒寶寶或者小孩子),還有男女性別轉換濾鏡,有很多網友都在問這款軟體叫什麼,哪裡可以下載?這款app叫做Snapchat,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怎麼下載Snapchat。
  • 攝影常用的幾款濾鏡,用對了效果驚人
    喜歡手機攝影的朋友都知道,在有時候的拍攝中我們會為了達到某些特殊的效果使用一些濾鏡,而手機中的濾鏡也十分便捷易用,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實現不同濾鏡效果的切換。與手機的濾鏡系統靠軟體算法不同的是,單反的濾鏡系統是靠物理濾鏡,它安裝在鏡頭前面,並且濾鏡的效果也與手機濾鏡的效果大不相同。本文給大家介紹攝影中幾款常用的濾光鏡,用對後拍攝的照片效果驚人。
  • KPT濾鏡詳解(四):KPT FraxFlame II
    正在閱讀:KPT濾鏡詳解(四):KPT FraxFlame IIKPT濾鏡詳解(四):KPT FraxFlame II2006-09-25 12:02出處:PConline作者:cyingber>   在學習了KPT 7系列濾鏡中的Channel Surfing和Fluid濾鏡以後,我們繼續學習其它的幾個濾鏡,今天帶大家來領略FraxFlame II濾鏡的魅力。
  • 王家衛御用攝影師的濾鏡 你也可以免費用
    例如有王家衛御用攝影師夏永康做的《花樣年華》濾鏡。    •InterPhoto 是電子雜誌《InterPhoto 印象》推出的修圖工具,可以幫助用戶借鑑構圖,採用知名攝影師的濾鏡。    •這款 InterPhoto 應用目前支持 iPhone 和 Android 手機,免費。
  • 2017年手機p圖軟體排行榜
    目前,如果我們在搜尋引擎上搜索p圖軟體排行榜,搜索到許多相關內容都是p圖軟體電腦版的排行榜。那麼,有沒有手機p圖軟體排行榜?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那麼,手機p圖軟體排行榜的具體內容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以百度手機助手的下載數據為例子,給大家整理了2017年手機p圖軟體排行榜,給大家一個參考!
  • 偏振鏡/CPL濾鏡有什麼用
    我們經常在拍攝藍天白雲時候,尤其是在天空雲層比較多的時候,或者是天氣比較陰沉的情況下,拍攝的照片效果並不理想,天空也不夠藍。很多人這時候會說,用Lightroom或者Photoshop這種軟體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但是用軟體後期圖片的局限性也是很大的,而且很多時候後期出來的照片不夠真實,我們需要在拍攝時候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就更加輕鬆了。這時候,我們推薦大家購買一片偏振濾鏡。
  • 看這裡,盤點這些超好用的手機p圖軟體,不懂設計也會用
    現在手機的圖片處理軟體可謂是層出不窮,而且各有特色一款好用的p圖軟體可是小仙女小鮮肉們朋友圈的修圖神器你還在疑惑別人朋友圈的照片為啥辣麼好看?那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接下來這些手機p圖神器!讓你不懂ps也能曬出一手美圖。MIXMIX濾鏡大師mix,裡面都是常用的選項,剛接觸調色的小夥伴完全夠用。裡面濾鏡超級多,內置的就可以滿足一般的需求。
  • 濾鏡到底有什麼用處
    很多人這時候會說,用Lightroom或者Photoshop這種軟體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但是用軟體後期圖片的局限性也是很大的,而且很多時候後期出來的照片不夠真實,我們需要在拍攝時候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就更加輕鬆了。這時候,我們推薦大家購買一片偏振濾鏡。
  • UV偏振ND都是什麼 10大相機濾鏡詳細解讀
    不過相信購買這些濾鏡的朋友很多對於濾鏡都是很迷茫,這一個小小玻璃片為何要賣那麼多錢,為何又有那麼多種,每種都是幹啥用的呢?其實濾鏡是攝影附件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在過去後期處理只屬於少數人的時代,有相當多的攝影師和文藝青年選擇用濾鏡來實現平時我們肉眼所看不到的效果。
  • Camera Raw中的調色利器 學習漸變濾鏡的用法 為攝影照片分區調整
    大家好,我是好色之圖。在前面亮節教程的內容中,我們通過照片示例,知道了攝影照片可以在後期處理中,去做光影重構,局部增強照片中的明暗細節。當然,這些重構與增強,也只是"微調"性質,因為照片拍攝結果就是基礎,我們能做的,只是在基礎上稍加美化。
  • 濾鏡|Volumetrics(PS光束大師)
    兩種光束濾鏡疊加後的效果:【Volumetrics光束大師濾鏡簡介】1、Volumetrics一款光束濾鏡,可以為圖片添加陽光光束效果,且在Photoshop中應用智能濾鏡後,在同一圖片上可以多次添加此濾鏡效果。
  • 安利各種p圖調色軟體!8款可以調色的p圖軟體推薦
    用手機拍好照片之後,一些網友會選擇給照片調色,讓照片的顏色更暖、更冷或者傳遞出不一樣的情緒。那麼,可以調色的p圖軟體有哪一些?下面,就給大家安利各種p圖調色軟體,希望大家會喜歡!  p圖調色軟體推薦:  一、Mix濾鏡大師Mix濾鏡大師  Mix濾鏡大師是一款圖片處理軟體,提供了大量的濾鏡及圖片處理功能。  從的Camera360和HelloCamera的計算機世界獲獎創作者,混合了的Camera360是最有創意和全面的DIY照片編輯應用程式。
  • 蘋果手機p圖軟體哪個好?2017年蘋果手機p圖軟體排行榜
    許多蘋果手機都會下載一些p圖軟體來使用,那麼,蘋果手機p圖軟體哪個好?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2017年蘋果手機p圖軟體排行榜,給大家一個參考。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次排行榜以pp助手攝影美化熱門欄目iPhone版塊的下載數據為參考依據!
  • 電影感拍攝必備神器「Kase卡色星光拉絲特效濾鏡」全網首測
    我們先來了解電影感畫面的兩個特點畫幅和眩光:畫幅:大多數電影畫面的比例都是以下面動圖中的2.35:1,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寬螢幕」效果,除了電影鏡頭我們也可以在普通相機鏡頭前加裝變形鏡來拉伸畫面從而實現類似這昂貴的電影鏡頭拍攝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