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跡羅盤」仿冒第一案仿造企業敗訴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碳足跡羅盤」仿冒第一案仿造企業敗訴

  小轎車行駛1000公裡的「碳足跡」是225公斤;使用1箱複印紙的「碳足跡」是35公斤;使用1000度電的「碳足跡」是960公斤……在北京近年來舉行的大型環保展中,總少不了這種紙質碳足跡羅盤的身影。然而,這種在白領圈裡頗有人緣的碳足跡計算羅盤自打2010年申請專利以來,在市場中不斷遭到其他企業的仿製侵權。

  「我們官司打贏了,維權戰首戰告捷。」握著法院判決書,碳足跡計算羅盤設計者姬宏旺昨日興奮地說,在這場碳足跡羅盤仿冒第一案中,法院日前判決天津的一家仿製企業侵權,應立刻停止生產銷售相關碳足跡產品,並賠償原告北京凱來美氣候技術諮詢有限公司經濟損失1萬元。

  轉動羅盤能算個人碳排放量

  碳足跡羅盤專利持有人姬宏旺現任凱來美公司副總經理,據他介紹,「碳足跡」是指一個組織或一個人因其生產經營活動或生活活動而產生的「碳耗用量」或「碳排放量」。碳足跡計算羅盤,是利用羅盤的旋轉功能顯示各類日常行為在不同計量單位上的碳足跡數量及不同數量的樹木固碳的能力。

  羅盤分為上下兩層,底盤上的數字是碳足跡活動類別與不同計量單位的矩陣列表,通過旋轉錶盤,使某個活動項如「用電」在1度、2度、5度、10度……100度甚至10000度等計量水平上的碳排放數量,不同的活動項在不同計量水平上的碳排放值求和可知總的碳排放數量,即這位計算者的碳足跡。

  碳足跡羅盤「擁躉」之一孫強舉例說,他在過去一年「購買衣服5件,用電約1100度」,如何計算自己的碳足跡?先要旋轉錶盤使「購買衣服」項與底盤外圈的5對齊,「購買衣服」項扇面中的孔隙透出的數字32公斤、就是5件衣服的碳足跡;隨後,旋轉錶盤使「用電」項與底盤外圈的1000和100分別對齊,「用電」項扇面中的孔隙透出的數字960和96相加為1056公斤、即1100度電的碳足跡;加總兩次查得的數字為1088公斤,即得孫強一年的碳足跡。最後,他還可以旋轉錶盤使得碳匯扇面的孔隙中的數字732+366=1098(公斤)接近上述計算的碳足跡合計值,即對應的2+1=3(棵),即消除他這一年的碳足跡需要植樹3棵。

  智慧財產權日起訴仿造羅盤企業

  「版權所有,仿冒必究」,碳足跡羅盤背面一直印著這句警示語,在羅盤問世之初,凱來美公司便為其申請了相關專利。記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上也查到了「碳計算器羅盤」的專利記錄:專利號「201020107774.1」,專利類型是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日期是2010年2月4日,公開(公告)日是2010年12月29日,現專利權人為「北京凱來美氣候技術諮詢有限公司」。

  即便如此,各種變形版的仿製碳足跡羅盤還是紛紛露頭。有的把羅盤底色由原來的藍色改為綠色,有的把名稱改為「碳足跡明白羅盤」,而羅盤上的測試項目、數據卻是紋絲不動,讓姬宏旺和他的同事們看了就氣不打一處來。

  今年4月26日,凱來美公司終於向法院起訴了天津一家涉嫌仿冒羅盤的企業。在起訴書中,凱來美公司表示,去年年末,公司人員在參加一次環保公益活動時,看到了被告未經許可即盜版生產的碳足跡計算羅盤,只是把名稱改成了「低碳明白羅盤」。後經凱來美公司調查發現,被告在去年年初便已開始生產、銷售這款產品。所以,凱來美公司的主要請求之一,便是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停止生產銷售低碳羅盤。

  「選擇在這一天起訴,主要因為4月26日是世界智慧財產權保護日,我們起訴一家公然製造銷售仿冒羅盤的企業,也是想給市場上的其他仿冒企業提個醒兒。」姬宏旺解釋說。

  專家說法

  公益性產品也不能隨意仿造

  在凱來美公司提供的民事判決書複印件中,記者看到,法院認為,涉案的侵權產品標明了被告主體信息,被告即便在宣傳公益的同時,也對自身的企業進行了宣傳,因此,被告的製造和銷售行為客觀上使其自身獲得了利益,也使真正的專利權人即本案原告受到了損害。

  最終,法院日前判定這家仿製企業侵權,應立刻停止生產銷售相關碳足跡產品,並賠償原告凱來美公司經濟損失1萬元。姬宏旺透露,公司目前已經收到了侵權公司依據法院判決賠償的1萬元,後者並沒有提出上訴。「除了研發時投入的大量心血,後期的專利維護也需要成本,我們已經挑選了一部分涉嫌仿冒產品的機構,為自己維權。」他說。

  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資深律師劉納表示,我國專利法保護的對象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本案中的碳足跡羅盤就屬於第二類。本案對社會各界的借鑑意義在於,即便是一款面向公眾宣傳環保的公益性產品,其他企業或個人在使用前都應該具備智慧財產權意識,而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公益的就是可以隨便抄襲、仿造的」,從而侵害了產品智慧財產權持有人的合法權益。 記者 劉宇鑫

相關焦點

  • 外掛使用者太猖狂,世紀天成EVE帳號封停案竟然敗訴
    外掛使用者太猖狂,世紀天成EVE帳號封停案竟然敗訴 新聞 2016-06-23 15:39:41
  • 一包薯片的碳足跡
    日期:[2014年10月29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4] 一包薯片的碳足跡 碳排放、碳交易聽上去似乎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遠
  • 社會責任投資新主題——消除你的「碳足跡」
    「碳足跡」,從字面角度更為形象的理解,即為人們生活或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對環境所留下的「足跡」,這些「足跡」需要我們用行動去清除,使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小。一個人的「碳足跡」可以根據其性質分為第一碳足跡和第二碳足跡。第一碳足跡又可稱為直接碳足跡,是指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的碳排放量;而第二碳足跡,是指因使用各種產品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即上面所說產品的「碳足跡」。
  • 季羨林遺產案季成一審敗訴 法院判公益捐贈不可撤銷
    季羨林遺產案季成一審敗訴 季羨林遺產案季成一審敗訴宣判:公益捐贈不可撤銷
  • 廣州「美在花城」案原告敗訴 電視臺是著作權人
    廣州「美在花城」案一審電視臺贏了  法院認為舉辦方廣州電視臺才是該節目的著作權人,原告華塵要向省高院上訴  時報訊 (記者 李朝濤 通訊員 穗法宣) 廣受關注的「美在花城」節目著作權之爭昨日一審宣判,原告華塵(又名華佛塵)——第一屆《美在花城》的策劃者敗訴
  • 碳足跡的由來及計算方法
    首先碳足跡的計算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利用生命周期評估(LCA)法(這種方法更準確也更具體);第二種是通過所使用的能源礦物燃料排放量計算(這種方法較一般)。用你的車子的碳足跡作為一個例子:第一種方法會估計所有的碳排放量,從汽車的製造開始(包括製造汽車所有的金屬、塑料、玻璃和其它材料),開車和處置車。第二種方法則只計算製造、駕駛和處置車時所用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
  • (圖文版)羅盤的認識與應用第一節 羅盤的起源2-1 陳道衡六易國學
    羅盤的起源2-1羅盤,又叫羅經,羅庚,這個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羅盤的起源 ,除了比較專業的風水師傅,也很少有人知道羅盤、是在我國指南針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羅盤的發展歷史。司南出現在戰國時期,可以說它就是羅盤的祖先。這是有明確的文字及圖片記載的。 司南除了刻有後天八卦符號以外,還刻有天幹地支及二十八宿,這樣就有了後來羅盤中的二十四山的信息。所以說司南是羅盤的雛形,底盤外形是方正的,周圍刻有28星宿。由於磁針是個勺子,攜帶不是很方便,後來漸漸地就有了改進。
  • [視頻]《新概念英語》作者遺孀告"新東方"敗訴
    CCTV.com消息(17點新聞):《新概念英語》作者遺孀告「新東方」網絡課件侵權一案,今天(24日)有了結果,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原告敗訴。    法院審理查明,《新概念英語》全4冊教材大部分英文部分是由亞歷山大教授獨創。
  • 「中國公務員色盲歧視第一案」長沙開庭
    湖南公務員考生將省地勘局和省公務員局告上法庭,被稱為「中國公務員色盲歧視第一案」,昨日開庭但未當庭宣判     何朝霞 圖  星辰在線-長沙新聞網4月7日訊(長沙晚報記者 邱釗)2010年,婁底市民劉雲(化名)在全省公務員考試中以綜合第一的成績通過了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探開發局
  • 冀中星東莞案律師:冀中星遭毆致殘案 證據有利反敗訴
    首都機場爆炸案後續報導:7月20日18點,來自山東菏澤、曾在東莞務工的的殘疾上訪者冀中星因散發上訪傳單遇阻,在北京首都機場T3航站樓B口引燃隨身攜帶的自製爆炸裝置,導致自己左臂受傷。這一事件發生後,冀中星疑似遭東莞當地治安員毆打致殘的遭遇和他將近10年的上訪經歷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 人工智慧留下的碳足跡有多少
    打開APP 人工智慧留下的碳足跡有多少 那福忠 發表於 2020-02-25 15:33:42 我們的個人計算機,只要一開機就有碳足跡
  • 什麼是低碳旅遊,如何計算碳足跡
    簡單地講,就是指個人或企業「碳耗用量」。「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變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製造得多,「碳足跡」就大;反之,「碳足跡」就小。  旅遊時,經常在景區聽到或看到這樣一句話:「除了風景,什麼都不帶走;除了足跡,什麼都不留下。」在提倡「低碳旅遊」的今天,不僅希望旅遊者「只留下足跡」,而且希望他們留下的「足跡」越小越好。
  • DO Black卡:全球第一張以碳足跡為額度的信用卡
    瑞典金融科技公司 Doconomy 便和萬事達信用卡(Master card)合作,推出一張可以連結個人消費行為與對應碳排信息的信用卡,並以每人排放上限作為信用額度,限制消費行為的碳足跡。還進一步向持卡人建議適合的補償方式,透過購買符合聯合國認證的碳權,平衡因消費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DO Black信用卡。
  • 【典型案例】眼看要敗訴,無償轉讓財產規避執行有用嗎債務人如何...
    義務人訴訟期間無償轉讓財產的,進入執行程序後申請執行人可申請執行無償轉讓的財產閱讀提示出於趨利避害的本能,當事人在面臨敗訴法律風險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損失的擴大。此時,轉移資產以規避執行成為了敗訴前的「標準動作」。
  • 「樂拼」仿冒「樂高」,判了!
    9月2日上午,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宣判銷售仿冒「樂高」案。主犯李某某以侵犯著作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九千萬元;其餘8被告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至三年不等刑罰,並處相應罰金。
  • 星美敗訴:只因同期發行《蒸發太平洋》和《美人魚》
    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一紙判決,讓一場持續兩年的案件宣告落定:《蒸發太平洋》電影片方泓亮公司官司獲勝,星美發行敗訴。相信你至今仍有印象。2016年大年初一,星爺導演的《美人魚》上映,1天破3億,14天狂攬27.35億,最終影片票房狂飆至33億多,令多部同檔期影片成為陪跑炮灰。
  • 友達光電榮獲全球第一張太陽能模塊碳足跡查證
    友達多次舉辦供應商會議,啟動供應鏈碳足跡盤查作業,運用自行研發的碳足跡e化數據管理系統,大幅提升盤查效率。通過碳足跡量化的指標,未來可延伸作為下一代太陽光電產品碳足跡管理的參考,擁有更為詳實的碳足跡供應鏈資料庫作為領先同業的競爭利器。
  • 科學家揭示我國糧食生產碳足跡
    中國農業大學張衛峰及同事的一項新研究估算了中國糧食生產的碳足跡。相關成果6月29日發表於《科學報告》(論文連結)。
  • 我國人均碳排放量已超歐盟 節能減排算算你的「碳足跡」
    原標題:算算你的「碳足跡」(綠色焦點·「十三五」,環境短板怎樣補⑤) 「碳足跡計算器」可算出每個人的排放量 「就像走路會留下腳印,我們的一舉一動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會給地球留下足跡。」王媛說。 碳足跡,是指企業或個人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排放的溫室氣體。
  • 員工連續16天未在微信群籤到被辭退 企業敗訴
    一員工因未按企業要求在APP籤到,被以曠工為由辭退。雙方因此對簿公堂。微信群發布的考勤制度有法律效力嗎?企業在微信群通知APP籤到員工未籤到被開除2014年4月,趙某到新疆某科技公司工作,從事銷售崗位,工作時間靈活,工資按照銷量提成。2018年5月10日,公司在微信群發布APP籤到的新方法,當時趙某在微信群裡表示收到發布。2018年6月24日,趙某連續16天未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