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天有神鷹,海有鮫魚——走進北海救助局救援隊的日常生活

2021-01-10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萌 曲秋妍】講述海上救援故事的主題電影《緊急救援》目前正在熱映,藉助電影,中國海上救援力量和這些平凡英雄第一次走入了人們的視野。《環球時報》記者深入隸屬於交通部的北海救助局一探究竟,走進這些海上救援隊員們真實的日常生活。圖為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直升機組開箱照。攝影/崔萌

中國海上救援力量由飛行隊、救援船和潛水員組成,分布在北海、東海和南海。此行採訪地是位於山東煙臺的北海救助局,組建於2003年6月,是交通運輸部部署在我國北部海域的一支專業救助隊伍,主要負責我國連雲港以北26萬平方公里海域及黑龍江幹線等水域的海上救助任務。針對責任地域特點,北海救助局在山東蓬萊設立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在遼寧大連設立1個飛行基地;在煙臺、大連、秦皇島、天津、榮成、青島建立6個救助基地及南隍城救助站,常年在客滾航線區、事故高發區等重點水域設置動態待命點,確保就近、快速、科學施救。圖為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助機長馬宏儒正在進行飛行前準備。攝影/崔萌

不出任務時,救助直升機組進行裝備和救援知識的學習。攝影/崔萌

救助直升機絞車手曹煜,海軍陸戰隊退役後,他便來到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工作。攝影/崔萌

救助直升機機長馬宏儒對飛機進行檢查。攝影/崔萌

截至2020年11月底,北海救助局救助船隻待命88358天,救助次數達5375次,獲救船隻達576艘,獲救人員達9852人,打撈罹難者650名,獲救財產價值達198.41億。北海第一飛行隊隊長馬宏儒告訴記者,一次救援任務中,北海救助第一飛行隊在只有五分鐘的搶救時間內救起了五人,「人剛就上來,回頭一看船就已經不在了,只要還有一絲希望,隊員們就會全力以赴救人。」圖為救助直升機機長馬宏儒帶領隊員學習直升機救援理論。攝影/崔萌

絞車手曹煜(右)在救援直升機後艙擔任指揮工作。攝影/崔萌

救助隊員要時刻進行學習和訓練,以確保執行任務時做到萬無一失。攝影/崔萌

夜航飛行訓練,後勤人員將救助直升機拖出機庫。攝影/崔萌

絞車手曹煜作為後艙指揮員,正在起飛前最後一次檢查救援隊員的安全鎖扣。攝影/崔萌

絞車手曹煜確定所有機上人員準備完畢後豎起大拇指,隨後通過機上通訊系統通知機長起飛。攝影/崔萌

夜航訓練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有著較高的風險,但是為了做到「首戰用我,用我必勝」,隊員們在訓練中也要直面風險。攝影/崔萌

救援隊員索降後,通過手勢對直升機進行地面引導。攝影/崔萌

救援隊員索降後,通過手勢對直升機進行地面引導。攝影/崔萌

救援隊員索降後,通過手勢對直升機進行地面引導。攝影/崔萌

北海天有神鷹,海有鮫魚。他們可以上天入地,可以赴湯蹈火。他們是跟時間賽跑的追風者,他們信奉「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他們沒有超人能力,只有熄不滅的一腔熱血和真實的血肉之軀。向這些默默奉獻付出的海上救援英雄致敬! 圖為直升機救援風險極高,隊員們日復一日的訓練、出任務,就是為了守護腳下的萬家燈火。攝影/崔萌

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被漁民們親切的稱為「北海神鷹」。攝影/崔萌

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被漁民們親切的稱為「北海神鷹」。攝影/崔萌

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被漁民們親切的稱為「北海神鷹」。攝影/崔萌

交通部北海救助局119輪的救助隊員正在進行救生艇投放訓練。攝影/崔萌

119輪是一艘功勳救援船,它的後甲板可以供救援直升機起降。攝影/崔萌

實施救人任務時,往往需要飛行隊和救援船進行緊密配合。救援船主要實施的海面上救助任務,船隻通常需要在海上固定地點待命,船上的救援隊員們每天面對的都是無法預測的危險環境。北海救119輪船長王全傑告訴記者,曾有船員在甲板上日常執勤時被突如其來的大浪擊中,造成臉部創傷和腿部骨折。除了執行任務時要面對的危險環境,船上的救援隊員們還要克服海上待命的無聊感,是對體能和心理巨大的考驗。「我們海上待命的地點往往沒有網絡,沒有信號,一呆就是二十幾天,也無法與家人聯繫,船員們的生活其實是非常枯燥的。」圖為北海救119輪船長王全傑熟練的操控指揮著這艘大型專業救援船。攝影/崔萌

船員們的經常要與驚濤駭浪進行搏鬥,良好的體能是必須的。每天,他們在船長的帶領下在甲板上進行著各種體能訓練。攝影/崔萌

救援裝備的使用也是他們每個人需要熟練掌握的。攝影/崔萌

船長王全傑指揮隊員進行船隻消防演習。攝影/崔萌

船員們正在進行海上消防演練。攝影/崔萌

船員們正在進行海上消防演練。攝影/崔萌

船員們正在進行海上消防演練。攝影/崔萌

船員們正在進行海上消防演練。攝影/崔萌

船員們正在進行海上消防演練。攝影/崔萌

船員們正在進行海上消防演練。攝影/崔萌

119輪船員們正在進行救生艇投放訓練。攝影/崔萌

119輪船員們正在進行救生艇投放訓練。

119輪船員們正在進行救生艇投放訓練。攝影/崔萌

119輪船員們正在進行救生艇投放訓練。攝影/崔萌

119輪船員們正在進行救生艇投放訓練。攝影/崔萌

119輪船員們正在進行救生艇投放訓練。攝影/崔萌

交通部北海救助局潛水分隊裝備開箱照。攝影/崔萌

救援潛水員穿戴好裝備後跨入式入水。攝影/崔萌

救援潛水員正在進行訓練。攝影/崔萌

救援潛水員正在進行訓練。攝影/崔萌

救援潛水員正在進行訓練。攝影/崔萌

相關焦點

  • 洛陽神鷹救援隊,10年公益救援路!
    同樣,洛陽市神鷹救援隊也從起初鬆散的志願者團隊到職業化的社會組織,各項救援事務也步入正軌,但仍有很長的路需要走。大河報記者梳理出洛陽市神鷹救援隊前世今生,請讀者看看這支民間救援力量的10年公益救援路。2010年洛陽市紅十字會無線通訊救援大隊正式掛牌緣起:2008年汶川地震,從好奇探訪到走上公益救援之路張超偉是洛陽市神鷹救援隊隊長,熟悉他的人習慣稱呼他「剛子」。2008年,不惑之年張超偉是一家電子廠的老闆,提前步入小康生活的他,不僅是個車友會負責人,還是個無線電發燒友。
  • 蔣小華:狂濤上的救援「神鷹」
    自2013年加入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飛行隊以來,這位「80後」救生員劈風斬浪,一次又一次地將瀕臨絕境的遇險者從死神手中奪回。5年間,他與機組成員在驚濤駭浪中安全救助飛行900多個小時,成功救助各類遇險人員120多人。僅2017年,他就在死亡線上救回了39條生命。他總說,每個生命背後都有一個家庭,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們安全送回地面。
  • 59名遊客被困浮冰 北海「神鷹」飛赴大連救人
    把 《59名遊客被困浮冰 北海「神鷹」飛赴大連救人》 貼到Blog或BBS
  • 神鷹救援洛陽伊川大隊2020年工作總結表彰大會召開
    文/高勝利 康偉輝2021年1月10日下午,神鷹救援伊川大隊,在思源實驗學校學術報告廳舉辦2020年工作總結大會,參與此次會議的有隊長梁緒偉,副隊長張志強,指導員李志輝等有關部門領導,神鷹救援伊川大隊隊友及部分家屬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共100多人參加了總結大會。
  • 探訪「北海神鷹」:80後飛行救助機長的新年願望(圖)
    探訪「北海神鷹」:80後飛行救助機長的新年願望(圖) 2015-02-16 17:54: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交通運輸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助資料圖。
  • 2020 伊川神鷹救援黨支部 「公」無不克 「益」路同行
    2020年伊川縣神鷹救援隊黨支部在縣委、政府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神鷹救援總隊的指導下,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支持下,以支部為堡壘,以黨員為先鋒,經過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全年共參與出動隊員218人,出動2001人次,志願服務時長36154小時,出勤人數,出勤人次,志願服務時長皆為歷年之最,「公」無不克
  • 厲害了魚皮鞘,分不清珍珠魚皮or鯊魚皮or鮫魚皮?
    珍珠魚皮,其表面由中間向外面凸起成半球狀,像一粒粒的圓形珍珠鑲嵌在上面,用手撫摸上去,有玉米棒的感覺,十分奇特耀眼,由此命名為珍珠魚皮,並廣泛使用和傳播。古漢語中鮫就是特指鯊魚,鮫字本義指海中動物比武的優勝者,(古代中國從南洋進口的大量珍珠魚皮,外國人統稱鯊魚皮,源於中國人稱其為「鮫魚」。),所以很多人會把鮫魚皮稱之為鯊魚皮,當然這個鮫魚只是特指鯊魚中的一種而已,並非全部。
  • 北海舉行骨灰撒海儀式!
    12月2日上午,2020年廣西骨灰撒海活動儀式在廣西海葬紀念園(市殯儀館旁)舉行,伴隨著花瓣飄落,來自廣西14個地市和貴陽市的648名逝者骨灰在親屬代表的見證下撒入北部灣定點海域,融入大海,回歸自然。圖:2020年廣西骨灰撒海活動正式啟動骨灰撒海活動是北海市乃至廣西節地生態安葬的名片,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旗幟。自2013年北海市作為首屆廣西骨灰撒海活動試點城市以來,已連續圓滿承辦了8次廣西骨灰撒海活動,共為3300名逝者實現了魂歸大海的美好願望。為紀念骨灰撒海逝者,北海市民政部門正籌備修建海葬文化長廊和悼念牆,供逝者親屬祭奠。
  •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2014年度擬錄用人員公示
    公示期間,如有問題,請向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人事處反映。>31劉漢濤男285232421216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40王建雷男285237341708海達船員管理有限公司65陳華偉男285239070611交通部北海救助局
  • 福建藍天救援隊「菩提心之行 感恩有您」
    福建藍天救援隊菩提心之行走進德化縣葛坑鎮五個偏遠山村。       「新疆·西澳牧都純牛奶、粗糧王、大老闆蛋糕、椰牛、米、油、各戶一份慰問金」...昨日,福建藍天救援隊發起的「關愛老人,情暖人間」 幫扶孤寡病殘「暖冬」在行動活動走進德化縣葛坑鎮,把溫暖送進下玲村、漈頭村、藍田村和湖頭村
  • 天藍藍,海藍藍,北海的詩情與畫意
    天藍藍,海藍藍,北海的詩情與畫意來自大海深處的鳴響與靈魂共振,將洗去城市鉛華,找回生命本真。歡快的浪花聲到海邊,一定要坐下來靜靜聽聽海浪的聲音。大海是有情緒的,時而澎湃,時而平靜;時而溫柔,時而豁達。北海最常見的情緒,是滿盈歡喜的怡然。澎湃的浪花是歡笑的音符,為大海激昂演奏的交響樂,添加靈動的鼓點。一朵朵浪花,相互追趕著,在浩瀚的海面上撒歡,拍打岸邊,輕撓遊人的腳丫,又嬉笑著退去,留下會心的微笑,像心照不宣的暗號。嘹亮海鷗聲沿著海岸線行走,會看到成群的海鷗結伴。
  • 長相奇特的動物;鯨頭鸛、紅唇蝙蝠魚及歐氏尖吻鮫等
    (鯨頭鸛是一種與鸛科非常相近的大鳥,體型高大,平均有1.2米高,體重4000-7000克,翼展達到2.6米。大小似白鸛,頭尤其巨大,也是現存頭最大的鳥。)生活在拉帕戈斯群島的紅唇蝙蝠魚,顧名思義有著鮮豔的紅唇,更特殊的是它有四條「腿」,被視為是世上最醜的魚種之一。有著一個大頭,用胸鰭在海底「行走」。四,歐氏尖吻鮫 。一種深海鯊魚,它們首先於日本的海域被發現。
  • 「四海」本義與海無關,不是中國四大海域,僅「北海」就有多處
    這個問題,在《爾雅》中有明確的記載: 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由此來看,古代的「四海」指的是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而不是四大海域。為什麼將這些地域稱之為「海」呢?或許是因為彼時的人們對邊遠地區缺乏一定的了解,如同海洋一樣,是一種未知的存在,所以將其引申為「海」。
  • 未解之謎:北海巨妖真的存在嗎?研究者有最新結論
    北海巨妖在北歐神話中記載,北海巨怪是生活在挪威以及格陵蘭島海附近的,在平日裡,這些巨大的海洋生物經常深入到深海區域,極少會浮上水面。因為大多數生物是可以與人類和平共處的,那麼這種巨型海怪到底會不會對人類發起攻擊呢?據說,北海巨妖是極有可能向人類發起攻擊的,它們生活在海洋之中,但是對過往的船隻經常造成一些威脅。
  • 鮫鯊烯領導者 → 鮫鯊寶
    就連澳洲本土人,都紛紛嚮往這個「全球最清新的空氣、最純淨的海島」了。在這種完美的環境下,無論是大地上生長的植物,還是海洋裡的生物或者草原上天然放牧的牲畜,都是100%純天然的原料,沒有任何汙染。NURSE357鮫鯊寶原料就是取自棲息在純淨無汙染的塔斯馬尼亞海域海平面1000~3000米以下深海藍鮫鯊魚。
  • 妄想山海食材有多少種 食材配方大全分享
    妄想山海食材有多少種?妄想山海食材最高等級是多少?食材獲得後能用來做什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食材配方大全分享,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英國北海絢麗海底生物:燈泡海鞘到海蠍子(圖)
    海蛞蝓雌雄同體,肉食性,海葵、水螅等都是它們取食的對象,它能把吃進的有毒刺細胞,轉化為自己的防禦武器。圖片顯示的是在北海海面下發現的罕見紫色海蛞蝓。  3 英鰣粘魚英鰣粘魚  一條英鰣粘魚遊蕩在諾福克郡北海海底。  4 海葵
  • 「草原神鷹」,織就文物保護天羅地網
    但與此同時,我國邊疆地區有大批文物、古墓、古遺址分布在偏遠的地區,由於這裡交通、信息、人力受限,文物保護工作具有很大難度,「文物犯罪分子有從中原向邊疆地區轉移的趨勢。」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永志告訴記者。該如何應對? 從2013年起,包頭開全國先河,在邊境地區推廣警民共建文物保護「草原神鷹」工程。
  • 有空去北海海釣吧
    #出海海釣#北海在我國廣西,是一個南北西三面環海的市,有斜陽和潿洲兩個海島。北海緯度低,海水年平均氣溫較高,春夏秋季都可以遊泳,當然,這裡的海魚資源也很豐富,是海釣的天然漁場,是海釣人的天堂。今天,大愚深海魚就尋找北海適合海釣的地方。
  • 垂釣被大魚拖墜海6小時候獲救 馬林魚是什麼魚?
    垂釣被大魚拖墜海,據外媒報導,一名小夥子在西澳大利亞獨自出海垂釣時,被一條大馬林魚拖墜海中,他在海裡掙扎沉浮了六個小時後終於獲救。  事發地點位於西澳西北角的埃克斯茅斯。1月3日,這位漁民獨自出海,在距岸邊約30海裡的地方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