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曉波
神鷹救援隊供圖
2018年是洛陽市神鷹救援隊做公益救援的第10個年頭。
這支隸屬於洛陽市紅十字會的民間隊伍,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一支民間專業救援隊。目前,該救援隊下設戶外搜救大隊、醫療救護大隊、無線通訊大隊、摩託應急大隊、特勤大隊、預備大隊、心理疏導大隊、飛行搜救大隊等,註冊隊員575名,救援車輛及船隻128臺(艘),救援輔助裝備73件套。
10年間,洛陽市神鷹救援隊先後參與汶川、玉樹、舟曲、雅安、魯甸、九寨溝等特大地震災害救援及東方之星長江沉船、濟源飛機失事、茂縣山體滑坡及廣東「山竹」颱風等自然災害和重大事故的救援,累計參加國內重大救援387次,救出人員近千名;並對洛陽周邊學校、社區、村莊等進行防溺水培訓200多場,受益師生超過20萬人。
2008年被稱為「公益元年」。這10年,是民間公益組織的「黃金10年」。同樣,洛陽市神鷹救援隊也從起初鬆散的志願者團隊到職業化的社會組織,各項救援事務也步入正軌,但仍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大河報記者梳理出洛陽市神鷹救援隊前世今生,請讀者看看這支民間救援力量的10年公益救援路。
2010年洛陽市紅十字會無線通訊救援大隊正式掛牌
緣起:2008年
汶川地震,從好奇探訪到走上公益救援之路
張超偉是洛陽市神鷹救援隊隊長,熟悉他的人習慣稱呼他「剛子」。
2008年,不惑之年張超偉是一家電子廠的老闆,提前步入小康生活的他,不僅是個車友會負責人,還是個無線電發燒友。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同4名好友抱著好奇心態從洛陽趕到當時震中北川縣,自然災害的慘烈觸動了他們,隨即加入救援大軍中。沒有工具,就用雙手在瓦礫堆中尋找生還者。震後通訊中斷,餘震不斷,張超偉攜帶5臺對講機,被分發到臨時指揮部和物資調配等部門,在救援現場發揮了重要作用。
13天的救援中,他們見到了太多悲慘的現場,同行一位年輕隊員對張超偉說:「剛子哥,走吧,我怕!」「別怕,我們是來救援的,要是害怕了,就去幹活。忙起來就啥也不想了。」張超偉寬慰道。
汶川的經歷,對張超偉觸動極大,也讓他看到通訊暢通對災害救援是多麼重要。
雛形:2009年
創建無線通訊救援大隊,自費購置設備
洛陽市紅十字會無線通訊救援大隊成立時的隊員
回到洛陽後,張超偉有了創建無線通訊救援大隊的想法。
他利用自己在無線電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多名熱心網友一起改造車友會,自費購置通訊設備,培訓專業人員。慢慢地,這支隊伍人員也在逐漸增加。
萌芽:2010年
舟曲泥石流救援,產生組建專業救援隊想法
2010年,洛陽市紅十字會無線通訊救援隊正式掛牌成立,也就是洛陽市神鷹救援隊的前身。
這一年裡,張超偉帶著隊員們參與了青海玉樹地震救援、舟曲泥石流救援。到達現場後,第一時間尋找高地,架設無線應急通訊設備,為其他志願者和救援隊提供了便利。
但在舟曲泥石流救援現場,張超偉與隊員們也感受到無奈。他們沒有專業的救援設備,只能做一些排查現場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救援非常單一。災區需要的幫助太多了,僅靠無線電通訊救援,杯水車薪,救援行為也需更加專業和規範。看著遇難家屬失聲痛哭的現場,張超偉心裡又有了一個決定,組建一支包含通訊、搜救、醫療、心理諮詢等專業救援隊。
每年救援隊都會冒雪給貧困戶送去生活用品
招募:2011年
組建專業救援隊伍,開展專業培訓
如何讓隊伍變得更加專業?在災害現場,能夠充分發揮救援作用。
張超偉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他發帖招募隊員,以退伍軍人和具有專業技能方面的人才為主要招募對象,並以此開始培訓隊員。
公益:2012年
熱心公益,救災也救急
不僅僅參與自然災害的救災,隊員們都是一群熱心公益的硬漢,在洛陽舉辦的各種大型活動中,積極提供志願服務;同時還參與公益活動,本著「能力有高低、愛心無大小」的理念,對周邊縣區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提供生活方面的幫助。每年高考,組織車隊愛心送考。夏季來臨前,走進學校、社區、村莊等地開展防溺水義務宣傳。近年來,神鷹救援隊共組織公益活動51次,累計捐款捐物約104萬元。
更名:2013年
正式成立神鷹救援隊,成抗震救災排頭兵
2013年9月,洛陽市紅十字會無線通訊救援隊正式更名註冊為洛陽市神鷹救援隊,在原有無線通訊救援的基礎上增加了戶外搜救、醫療救護、心理關懷、摩託應急、空中搜救等7個隊。同年底,與洛陽市110聯動,註冊隊員150餘名,志願者車輛80多臺,摩託車60多輛,初步具備了較強的機動應急能力。
為何起名為神鷹呢?張超偉說,關於名字當時大家討論很熱烈,有人建議叫龍門救援隊,有人起名叫中原救援隊等。但張超偉認為,既然組建專業救援隊伍,名字就要更加響亮,不僅服務洛陽周邊地區,更要走出河南,甚至可以走出國門。「蒼鷹可以在天空翱翔,速度極快;它能在高空發現微小的獵物,視覺敏銳。」張超偉說,起名神鷹,就是希望救援隊有鷹一樣的速度和機敏,為災區人民帶來希望。
這一年,神鷹救援隊參與了四川雅安地震、甘肅岷縣、漳縣地震救援,幫助運送救災物資30餘次,轉運傷員30餘名,搶救藥材和教學設備8次,總價值30餘萬元。
山區搜救:2014年
不僅參與自然災害救援,還進山搜救失聯者
2014年魯甸地震救援
2014年初,洛陽市神鷹救援隊首批三個縣級分隊成立,計劃形成本地2小時、省內4小時、周邊省份地級市8小時響應的應急救援圈。
除了自然災害救援,神鷹救援隊還經常參與周邊失蹤遊客、村民的搜救。
2014年初,登封永泰寺北京驢友失蹤,神鷹救援隊迅速集結。其中摩託搜救大隊隊員熊偉與隊員們趕赴現場救援途中,地面結冰,摩託車側翻出幾十米,他仍然堅持進山搜救,後來疼痛難忍,送醫院後發現肋骨骨折。同年,新安縣龍潭大峽谷景區一名40歲婦女失蹤,神鷹救援隊第一時間進入預判區域進行搜救。同年5月23日,一名青年被困偃師緱氏鎮一座山中近3天,神鷹救援隊用飛行傘定位,經過緊張的搜救工作,冒雨將這名青年人救出。
同年8月,雲南魯甸發生地震。大河報兩名記者隨洛陽神鷹救援隊隊員一同趕赴災區。每天幾十公裡的徒步,參與廢墟搜救、抬送傷員、協助指揮交通、往前線運送食品……歷時20多天,43名隊員一刻不停,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就累倒在帳篷裡。
摩託搜救大隊隊長史保國在返回駐地途中遇到塌方,差點連人帶車被埋。隊員黃建平在一次搜救行動中,被高空落石砸住了頭,仍未停下救援的腳步。隊員們8小時廢墟中徒手扒出一名孕婦,遺憾的是已無生命體徵。
水上救援:2015年
「東方之星」沉船救援,唯一進入封鎖區民間救援隊
2015年,「東方之星」輪船沉沒,神鷹救援隊攜帶無人機、生命探測儀、衝鋒舟等設備26小時後抵達現場。
船體扶正當夜,神鷹救援隊成為唯一被批准進入封鎖區的民間救援隊,距離「東方之星」最近時僅有50米。6月3日早上,指揮部安排隊員攜帶生命探測儀赴失事下遊江域搜救。
6月5日凌晨,救援隊撤出核心區。當天早上6點多,第二批神鷹救援隊隊員駕駛衝鋒舟再次向上遊搜尋。在臨時宿營地下遊約3公裡岸邊,負責瞭望的隊員通過望遠鏡發現江面有漂浮物。衝鋒舟返回下遊,最終被確認為一具男性遇難者遺體。
2016年
觀光直升機失事,水上搜救
2016年5月1日,濟源市一架觀光直升機在濟源市河口村水庫失事。
經核實,機上共有4人,目前已救出2人,還有2人落水。神鷹救援隊緊急發布集結令,組織人員設備前往河口村水庫,配合搜救工作。
當晚趕到現場,與洛陽神龍水上搜救隊員們開始工作,分批陸地搜索和水上搜索。2日下午,神鷹救援隊增派10名救援隊員前往支援救援工作。5月3日15點07分,搜救人員與其他多支救援隊一起,在河口村水庫打撈出失事直升機上的兩名遇難者遺體。
專業:2017年
設備逐步完善,救援經驗豐富
2017年茂縣山體滑坡救援
2017年6月,四川茂縣山體滑坡。神鷹救援隊23人5臺車奔赴災區,展開救援。相較於幾年前在泥石流現場的無奈,此時的救援隊設備較為完善,救援經驗已經非常豐富。
進入災區核心區域後,隊員們利用攜帶的生命探測儀、單兵裝備、鍬鎬等裝備,與現場武警官兵相互配合,開展救援。一面是湍急的水流,另一面是碎石滾落,隊員們一邊用生命探測儀搜索,一邊爭分奪秒挖、撬碎石,搜尋被掩埋者。
2017年九寨溝救援
同年8月,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神鷹救援隊星夜集結趕赴災區。洛陽神鷹救援隊伊川大隊是這個團體的「先遣隊」,隊長梁緒偉說,當晚首批7名隊員駕駛1輛救援車於晚上10時出發,一路上輪班開車,不叫車停,於次日抵達震區。
由於當地斷電,他們攜帶有發電機、探照燈等應急救援設備,當天晚上就使用發電機,為當地部分居民送去光明,幫助運送傷員30多人。9日上午,由洛陽神鷹救援隊的戶外、醫療、摩託、後勤、新安隊等組成的第二梯隊,也攜帶救援裝備趕赴災區參加救援。
颱風救援:2018年
颱風襲廣東,神鷹救援隊千裡馳援
今年強颱風「山竹」襲擊廣東。9月15日,為應對強颱風登陸造成的損壞,洛陽神鷹救援隊接平瀾公益基金會邀請,立即召集8個大隊的36名隊員,攜帶衝鋒舟、發電機等救援裝備,從洛陽連續驅車1700公裡趕赴廣東省茂名市。一行36人,三天救援,幾乎都沒有怎麼休息,共救出被困群眾600餘名,多名隊員因長時間在水裡浸泡,腿已不能正常走路。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裴申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