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後成立 深圳這支救援隊十年救了800多人

2020-12-04 生活報

南都訊 記者劉穎 今日,深圳公益救援隊十周年年會儀式在深圳市南灣街道南嶺村會堂舉行,400多名隊員和100多名支持深圳公益救援隊的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救援隊這十年的成長。

深圳公益救援隊的前身是深圳山地救援隊,由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發起於2008年5月的四川汶川地震後;2009年,經深圳體育局批覆,正式成立了深圳市第一支志願者救援制服團隊。深圳公益救援隊定位為政府應急救援系統的輔助、補充、後備力量,所有隊員均為志願者,所有救援行動公益免費。

經過十年的成長和錘鍊,深圳公益救援隊從最初創立時單一山地救援隊的6個部門131名隊員,發展到2018年上半年,現下設5個部門6支專業隊以及一隻區域合作隊伍,共有隊員545人,並擁有救援志願者703人,成員組成也從最初的戶外愛好者為主發展成為來自社會各個層面的志願者。目前隊伍從最初的單一山地環境的救援,逐漸發展成一支集山地救援、醫療輔助、高空技術救援、城市搜救、水上搜救、應急通訊、無人機支援等多種救援能力的綜合性的民間專業救援機構。

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深圳市公益救援志願者聯合會救援專家委員會主席劉玉辰為參與過生命救援行動的隊員頒發生命勳章。

2017級隊員宣誓入隊。

深圳公益救援志願者聯合會少年輔助隊正式成立,副會長楊春茂授旗。

威水史

截至2017年底,深圳公益救援隊累計4068人次參與山野搜集和救災工作,共完成山野搜救113次,救助遇險群眾超過800人;積極配合政府參與國內外地震、颱風、洪澇、乾旱、渣土滑坡等各種大型自然災害的救援17次;與政府各應急部門聯動,累計進行各類演習、演練22場;為105場次的大型群眾體育活動提供活動應急救援和醫療保障工作,受益人群超過100萬;舉辦各類安全宣導公益講座99場,受眾超過10萬人次;走進社區開展各類減防災安全宣導活動累計179場,受眾超過3萬人次;在深圳梅林後山和梧桐山進行值守,宣導急救安全知識及巡山共201次, 542人提供志願服務3873小時;作為國內首個在120救護車上見習、隊員輪值參與醫療救援工作的民間救援隊,已有出車人次503次,值守人次724次,累計服務時長5320小時;深圳公益救援隊作為深圳市義工聯的直屬義工單位,十年間已累計50534人次提供超過183548小時的志願服務。

十周年年會現場,救援隊為服務救援隊的功勳隊員頒發了生命勳章、貢獻勳章和資歷勳章。活動當天,深圳公益救援少年輔助隊的正式亮相和深圳大學生應急救援志願者聯盟的宣布籌組,意味代表著公益救援隊安全宣導以及志願服務精神向更年輕的市民開始傳承。

和政府救援相比,民間救援隊的意義在哪裡?深圳公益救援隊隊長石欣表示,作為民間救援組織,更多希望能夠喚起全社會對生命拯救和應急急救知識的關注和學習。災害中的自救互救很重要,在災害中每一個人可能是受災者,同時也可以是一個施救者。石欣介紹,每年6月是招募季,希望更多人加入這支隊伍中。加入之後,每人都需進行將近一年的培訓,市民可申請報名。

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十年後再訪汶川地震中被海南救援隊救出的唐雄夫婦
    2008年5月13日,由地震局工作人員、消防官兵、醫療隊、媒體記者等組成的海南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以下簡稱「海南救援隊」)奔赴災區,一場千裡馳援隨即展開。&nbsp&nbsp&nbsp&nbsp54人,6天5夜,冒著頻繁餘震、山體滑坡和房屋隨時倒塌的危險,海南救援隊成功救出19名被埋壓的倖存者。
  • 「512」汶川地震:十年生死兩茫茫
    文/七隻小狼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距離2008年「512」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十年了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這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波及到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 汶川地震後災害治理的十年演進:四川經驗與中國模式
    作為參與者,我們今天既是回望自身,也是回望來自全世界千千萬萬的人共同參與的一場「戰鬥」。十年前,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汶川地震應對政策專家行動組(WET)」,今天和李京老師一起回到現場,一切恍惚歷歷在目。回望十年,我們改變了什麼?也許我們的容顏在改變,北川的容顏是越來越漂亮的,北川越來越人傑地靈。
  • 汶川地震後,印度和日本捐贈了多少?看到數字才看清日本的真面目
    這一天,成了所有中國人的噩夢,無數家庭妻離子散,當務之急就是快速組成救援隊,把還在苦苦支撐的人民群眾救出來 根據資料顯示,印度政府在得知汶川地震後,直接向中方提供500萬美元(約3500萬元)的救災物資,金額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加拿大,排在第3位;日本向中方提供約5億日元(約3300萬元)的緊急援助,排在第4位。沒錯,這兩個國家在災難中對中國的援助特別多。
  • 汶川地震新加坡救援隊隊員:讓愛川流不息(圖)
    專訪新加坡救援隊、新加坡民防部隊第四民防團司令黃浩泉中校  2年多前的汶川5·12大地震,世界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們紛紛向四川伸出了援助之手。遠在美麗獅城的新加坡人民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在四川危難的時刻,4萬多新加坡人自發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援助四川,創下了國際援助的多個第一。  昨日,「中國·四川省感謝新加坡社會各界援助5·12地震災區」見面會在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金廳隆重舉行。
  • 汶川地震中,19歲戰士救下12歲女孩,承諾十年後娶她,結局如何
    2008年的汶川地震 令不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可是在這場大災面前,人們卻展現出大愛精神。當時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紛紛對汶川伸出了援手,我國的武警部隊更是快馬加鞭的趕到現場,挽救了更多的受害者。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十九歲戰士,就曾救下一名十二歲的女孩,兩人因此而結緣。
  • 她,汶川大地震,為救丈夫失去雙腿,後慘遭丈夫拋棄,今活出自我
    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女孩,她滿眼都是自己的另一半,救援人員到來時,她選擇先救丈夫,導致自己失去了雙腿。但她的深情,卻換來了丈夫的絕情。1年多後,丈夫默默拿出了離婚協議書,無情拋棄她而去。慘遭丈夫拋棄後,她卻沒有因此頹廢下去。如今,她活出了自我。她就是李應霞。
  • 汶川地震12歲女孩被19歲軍人救,說十年後要嫁給他,如今怎樣了?
    2008年是中國人難忘的一年,這一年中有悲痛、有激動、有震撼、有淚水、也有歡笑。從年初的「50年大雪災」到「5.12汶川大地震」,再到「北京奧運會」。而在這一樁樁、一件件大事之中,最令為悲痛的當屬汶川大地震了。災難之中,更顯人性,這是眾所周知的,然而也是在大災面前,情感的湧動更讓人為之動容。
  • 汶川地震中,她為救丈夫失去雙腿,後被丈夫拋棄,如今現狀如何?
    汶川地震,一直是人們心中永遠的痛。這場災難讓無數人流離失所,甚至失去雙親。這場災難,更見證了一對夫妻的感情。在汶川地震中,有一女子為救丈夫失去雙腿,後來卻被丈夫拋棄,如今現狀如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情的始末。
  • 汶川地震十周年:那些活下來的人
    十年前的今天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這場災難導致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我如許多人一樣面對這一場浩劫只能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著等待著一條又一條的新聞報導祈禱著每一則報導都是喜報
  • 洛陽神鷹救援隊,10年公益救援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曉波 神鷹救援隊供圖2018年是洛陽市神鷹救援隊做公益救援的第10個年頭。這支隸屬於洛陽市紅十字會的民間隊伍,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一支民間專業救援隊。這10年,是民間公益組織的「黃金10年」。同樣,洛陽市神鷹救援隊也從起初鬆散的志願者團隊到職業化的社會組織,各項救援事務也步入正軌,但仍有很長的路需要走。大河報記者梳理出洛陽市神鷹救援隊前世今生,請讀者看看這支民間救援力量的10年公益救援路。
  • 汶川十年| 海報集團特派記者專訪北川「生死鴛鴦」
    2008年5月13日,由地震局工作人員、消防官兵、醫療隊、媒體記者等組成的海南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以下簡稱:「海南救援隊」)奔赴災區。  與死神賽跑。從海南到北川,一場千裡馳援隨即展開。  54人,6天5夜,冒著頻繁餘震、山體滑坡和房屋隨時倒塌的危險,成功救出19名被埋壓的倖存者。  山河永紀。
  • 汶川地震中,19歲戰士救下12歲女孩承諾十年後嫁他,如今怎樣
    儘管明白出來混都是要還的道理,但是看著汶川大地震逝去的這些同胞,我們依舊心如刀割,看著汶川在一夕之間變成一片廢墟,我們觸目驚心。災難從來都不是休止符,華夏兒女也絕對不會被一次災難而打倒,在地震的慘劇發生之後,國家領導班子迅速做出了應對方法,在第一時間派出解放軍戰士開赴汶川進行馳援。那時的汶川就像是世界末日一般,有的同胞還在睡夢當中就經歷了這場浩劫。
  • 宜賓地震後的第二天,我來到了汶川遺址
    在經歷2008年5月12日那次大地震前,要進入到汶川是很不容易的,群山綿延之下是極度不便的交通。大地震發生之後,從成都到汶川之間便修建了很多的隧道群,人們從成都只需要1個多小時就能到達汶川的映秀鎮,去甘孜或阿壩旅行的人也會途經這裡看一看,這裡一直保留著大地震後的一處遺址。
  • 汶川地震為救丈夫失去下半身,卻被無情拋棄的李應霞,現狀如何?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導語:2008年的汶川地震,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心中的痛。災難使無數人流離失所,甚至使他們失去了至親。災難之下,更是見證了一對夫妻的感情。地震中有這麼一位女子,為了救她的丈夫而失去了雙腿,後來卻被她的丈夫無情拋棄,如今又怎麼樣了?
  • 汶川地震十年丨當年的武警戰士蔣傑: 重返汶川 赴一場十年之約
    這個收藏了十年的標籤,他特意又貼了上去。今年38歲的蔣傑,曾是駐地在祁縣的原武警某部隊的一名戰士,參與汶川救災近兩個月,當年6月下旬離川。2012年轉業到祁縣民政局,現為祁縣軍休所所長。離開汶川的3000多個日日夜夜,任何有關汶川的消息,都能牽扯到他敏感的神經。今年的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年紀念日。
  • 我國目前已經有27個省份組建了省級地震救援隊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劉玉辰13日在2009北京國際減災應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透露,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份組建了省級地震救援隊、143個城市建設了地震應急避難場所。依託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開展了大量有針對性的綜合培訓演練,高效應對處置了新疆、西藏、雲南、青海、甘肅等破壞性地震事件。
  • 汶川地震 動物命運種種(組圖)
    陳運蓮告訴記者,尋找這兩隻狗的過程頗費周折。早就在報紙上看到了它們救人的壯舉,但是關於它們的去向就眾口不一了。網絡上關於「前進」和「乖乖」被捕殺的說法鋪天蓋地,這著實讓陳運蓮捏了一把汗。交通管制剛剛解除,陳運蓮和她的小動物救援隊就趕往彭州銀廠溝,在這兩隻義犬救人的地方尋找。
  • 成都外教汶川地震時救出8人 3年後才為人知(圖)
    ●地震時他跋涉11小時,救出8名受困群眾。  ●獲救者當時已經被困了6天,其中一位受困者已64歲。  三年前「5·12」汶川大地震後,英國《太陽報》評論他是救援英雄,報導他一次性救了8個人。三年後,他成都的同事才得知這件事,感嘆這位身材清瘦的外教太低調。
  • 《十年尋羌》:汶川大地震後的一次遷徙與回歸
    這部紀錄片記錄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後,四川阿壩州夕格、直臺兩個羌寨的700多位村民,離開世代居住的山寨遷往他鄉,九年後回鄉祭祖請神的悲壯歷程。遷徙與回歸路上,人與祖先、人與神靈的悲歡離合,令人感慨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