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多前的汶川5·12大地震,世界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們紛紛向四川伸出了援助之手。遠在美麗獅城的新加坡人民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在四川危難的時刻,4萬多新加坡人自發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援助四川,創下了國際援助的多個第一。
昨日,「中國·四川省感謝新加坡社會各界援助5·12地震災區」見面會在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金廳隆重舉行。當新方參會人員步入會場時,一個非常熟悉的國際友人面孔映入了眼帘——他就是在大地震發生後第4天就趕到重災區什邡市紅白鎮,參與救援的新加坡救援隊、新加坡民防部隊第四民防團司令黃浩泉中校。在接受川報集團記者專訪時,中文很好的黃浩泉非常動情地表示:「到四川的那一幕幕至今還歷歷在目,救援的經歷讓我終生難忘。」
崛起危難不屈四川人讓我欽佩記者:再次見到您感覺非常親切,在四川遭遇特大地震時,您和您的救援隊伍及時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四川人民都銘記著您們的恩情。作為四川的主流媒體,我們非常真誠地感謝您們。
黃浩泉:天災無情人有情。救人於危難之中,是我們國際救援隊與隊員們義不容辭的事情。
記者:作為一名國際救援人員,您也到過其他國家救援。相比其他經歷,您談一談到四川救援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黃浩泉:最大的不同就是災情太嚴重,地震的破壞力太大。地震發生後,雖然我已從新加坡各大媒體刊登和播出的照片和影像,了解到地震導致的破壞極為嚴重。但是,當我率領55名新加坡的救援人員趕到現場時,都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房屋倒塌,人們受災,簡直可用觸目驚心來形容。
記者:您和您的救援隊在重災區紅白鎮呆了5天,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黃浩泉:我們帶著各種搜索器材,包括光纖內窺鏡(fibre-opticscopes)、生命探測儀器、液壓切割器(hydrauliccutter)、吊具(spreader)等,在紅白鎮協助當地政府搜尋與拯救,並給予受災群眾人道援助。2年多過去了,回想這件事情,一是遺憾,二是感動。我最大的遺憾就是,不遠萬裡而來卻沒有從廢墟中救出有生命跡象的人。略感欣慰的是,我們在四隻搜救靈犬的帶領下,用我們的專業技術,從廢墟中找到了5具罹難者的遺體。當我們把遺體交與他們的家人時,悲痛萬分的他們仍然不停地感謝我們,那飽含淚水的眼神中傳遞出的感激之情,讓我很感動。
記者:聽說你在2008年8月又去了四川。相隔3月,再次踏上極重災區的土地,你還能回想起當時所感受到的最大不同是什麼?
黃浩泉:2008年5月去四川,看到很多四川人用手指刨開廢墟救人,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的靈魂,讓我不能忘記。2008年8月再次去四川,在受災最為嚴重的漢旺鎮,我看到的已經是熱火朝天的重建畫面,住在板房裡的人們與來自各地的援建者,正在緊張地勞動著,清理家園,準備重建。很多受災人們的臉上都掛著笑容,與5月的哭泣與哀嘆
相比,完全判若兩樣。四川人的這種樂天性格、不屈不撓、崛起危難的精神讓我非常欽佩。聽說,現在很多受害的地區已經建設得非常漂亮了,作為一名到過災區援助的新加坡人,我祝福他們,遠離災難,生活越過越好。
我們驕傲4萬新加坡人自發捐款記者:從四川災區回新加坡後,聽說您仍然在為四川災區奉獻力量?
黃浩泉:經歷過這麼大的災難,看到過四川人民受苦的場景,我回國後就有一種想為四川災區做一些事情的衝動。因此,我就參與了新加坡各界發起的「讓愛川流不息」募捐活動,竭盡全力地募捐,我和我的家人也捐了款。
記者:我們也聽說了新加坡為四川地震災區的募捐活動做得非常好,感動了無數的新加坡人。您能否詳細講述一下?
黃浩泉:援助四川汶川大地震,新加坡人創下了令人驕傲的「四項第一」。一是新加坡第一個向汶川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是第一個到達極重災區的國際救援隊;二是以1.8億元的捐款、47噸救援物資的總額成為全球民間捐款最多的國家;三是以4萬人自發參與捐贈,而創下全球向汶川大地震災區捐贈民間人數最多的記錄。四是「讓愛川流不息」電視募捐活動,創下新加坡收視率第一,募捐1000萬新加坡幣的數目也創下了電視募捐的最高紀錄。
記者:您參與了「讓愛·川流不息」的募捐活動嗎?
黃浩泉:我當然參與了「讓愛川流不息」的活動,而且還是主講者之一。在電視節目中,我常常向新加坡居民講述我的在四川災區的見聞與救援故事,還將我和我的救援隊員在災區的照片發布出來,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自發捐贈。從活動發起的第四天開始,前來捐贈的人們就像潮水般湧來。
記者:作為一名國際救援人員,您認為有哪些「救援四川」的經驗值得國際救援隊伍學習?
黃浩泉:作為跨國的國際援助,我認為「救援四川」最重要,最值得學習的經驗就是國際救援隊一定要與受災國家合作,與受災地政府合作,與當地的救援隊伍合作。我們在四川期間,每天1:00就與當地的專家一起討論,商量下一步的行動計劃,這個對我們實施有效的救援非常有幫助。回新加坡後,我也經常向來新加坡的其他國際救援組織講「救援四川」的經驗,希望能給他們提供借鑑與幫助。
記者楊東王代林新加坡攝影報導
(責任編輯:周徑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