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新加坡救援隊隊員:讓愛川流不息(圖)

2021-01-09 搜狐網
  專訪新加坡救援隊、新加坡民防部隊第四民防團司令黃浩泉中校

  2年多前的汶川5·12大地震,世界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們紛紛向四川伸出了援助之手。遠在美麗獅城的新加坡人民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在四川危難的時刻,4萬多新加坡人自發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援助四川,創下了國際援助的多個第一。

  昨日,「中國·四川省感謝新加坡社會各界援助5·12地震災區」見面會在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金廳隆重舉行。當新方參會人員步入會場時,一個非常熟悉的國際友人面孔映入了眼帘——他就是在大地震發生後第4天就趕到重災區什邡市紅白鎮,參與救援的新加坡救援隊、新加坡民防部隊第四民防團司令黃浩泉中校。在接受川報集團記者專訪時,中文很好的黃浩泉非常動情地表示:「到四川的那一幕幕至今還歷歷在目,救援的經歷讓我終生難忘。」  

崛起危難不屈四川人讓我欽佩

  記者:再次見到您感覺非常親切,在四川遭遇特大地震時,您和您的救援隊伍及時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四川人民都銘記著您們的恩情。作為四川的主流媒體,我們非常真誠地感謝您們。

  黃浩泉:天災無情人有情。救人於危難之中,是我們國際救援隊與隊員們義不容辭的事情。

  記者:作為一名國際救援人員,您也到過其他國家救援。相比其他經歷,您談一談到四川救援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黃浩泉:最大的不同就是災情太嚴重,地震的破壞力太大。地震發生後,雖然我已從新加坡各大媒體刊登和播出的照片和影像,了解到地震導致的破壞極為嚴重。但是,當我率領55名新加坡的救援人員趕到現場時,都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房屋倒塌,人們受災,簡直可用觸目驚心來形容。

  記者:您和您的救援隊在重災區紅白鎮呆了5天,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黃浩泉:我們帶著各種搜索器材,包括光纖內窺鏡(fibre-opticscopes)、生命探測儀器、液壓切割器(hydrauliccutter)、吊具(spreader)等,在紅白鎮協助當地政府搜尋與拯救,並給予受災群眾人道援助。2年多過去了,回想這件事情,一是遺憾,二是感動。我最大的遺憾就是,不遠萬裡而來卻沒有從廢墟中救出有生命跡象的人。略感欣慰的是,我們在四隻搜救靈犬的帶領下,用我們的專業技術,從廢墟中找到了5具罹難者的遺體。當我們把遺體交與他們的家人時,悲痛萬分的他們仍然不停地感謝我們,那飽含淚水的眼神中傳遞出的感激之情,讓我很感動。

  記者:聽說你在2008年8月又去了四川。相隔3月,再次踏上極重災區的土地,你還能回想起當時所感受到的最大不同是什麼?

  黃浩泉:2008年5月去四川,看到很多四川人用手指刨開廢墟救人,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的靈魂,讓我不能忘記。2008年8月再次去四川,在受災最為嚴重的漢旺鎮,我看到的已經是熱火朝天的重建畫面,住在板房裡的人們與來自各地的援建者,正在緊張地勞動著,清理家園,準備重建。很多受災人們的臉上都掛著笑容,與5月的哭泣與哀嘆

  相比,完全判若兩樣。四川人的這種樂天性格、不屈不撓、崛起危難的精神讓我非常欽佩。聽說,現在很多受害的地區已經建設得非常漂亮了,作為一名到過災區援助的新加坡人,我祝福他們,遠離災難,生活越過越好。  

我們驕傲4萬新加坡人自發捐款

  記者:從四川災區回新加坡後,聽說您仍然在為四川災區奉獻力量?

  黃浩泉:經歷過這麼大的災難,看到過四川人民受苦的場景,我回國後就有一種想為四川災區做一些事情的衝動。因此,我就參與了新加坡各界發起的「讓愛川流不息」募捐活動,竭盡全力地募捐,我和我的家人也捐了款。

  記者:我們也聽說了新加坡為四川地震災區的募捐活動做得非常好,感動了無數的新加坡人。您能否詳細講述一下?

  黃浩泉:援助四川汶川大地震,新加坡人創下了令人驕傲的「四項第一」。一是新加坡第一個向汶川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是第一個到達極重災區的國際救援隊;二是以1.8億元的捐款、47噸救援物資的總額成為全球民間捐款最多的國家;三是以4萬人自發參與捐贈,而創下全球向汶川大地震災區捐贈民間人數最多的記錄。四是「讓愛川流不息」電視募捐活動,創下新加坡收視率第一,募捐1000萬新加坡幣的數目也創下了電視募捐的最高紀錄。

  記者:您參與了「讓愛·川流不息」的募捐活動嗎?

  黃浩泉:我當然參與了「讓愛川流不息」的活動,而且還是主講者之一。在電視節目中,我常常向新加坡居民講述我的在四川災區的見聞與救援故事,還將我和我的救援隊員在災區的照片發布出來,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自發捐贈。從活動發起的第四天開始,前來捐贈的人們就像潮水般湧來。

  記者:作為一名國際救援人員,您認為有哪些「救援四川」的經驗值得國際救援隊伍學習?

  黃浩泉:作為跨國的國際援助,我認為「救援四川」最重要,最值得學習的經驗就是國際救援隊一定要與受災國家合作,與受災地政府合作,與當地的救援隊伍合作。我們在四川期間,每天1:00就與當地的專家一起討論,商量下一步的行動計劃,這個對我們實施有效的救援非常有幫助。回新加坡後,我也經常向來新加坡的其他國際救援組織講「救援四川」的經驗,希望能給他們提供借鑑與幫助。

  記者楊東王代林新加坡攝影報導

(責任編輯:周徑偲)

相關焦點

  • 十年後再訪汶川地震中被海南救援隊救出的唐雄夫婦
    &nbsp&nbsp&nbsp&nbsp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際,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中心派出融媒體採訪小分隊,趕赴「5·12」汶川地震中受災較為嚴重的北川羌族自治縣,回訪部分被海南救援隊救出的倖存者,探尋他們目前的生活現狀和北川十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
  • 汶川地震後成立 深圳這支救援隊十年救了800多人
    南都訊 記者劉穎 今日,深圳公益救援隊十周年年會儀式在深圳市南灣街道南嶺村會堂舉行,400多名隊員和100多名支持深圳公益救援隊的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救援隊這十年的成長。深圳公益救援隊的前身是深圳山地救援隊,由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發起於2008年5月的四川汶川地震後;2009年,經深圳體育局批覆,正式成立了深圳市第一支志願者救援制服團隊。深圳公益救援隊定位為政府應急救援系統的輔助、補充、後備力量,所有隊員均為志願者,所有救援行動公益免費。
  • 「512」汶川地震:十年生死兩茫茫
    幾乎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軍人、醫生、救援隊還有無數聞詢趕來的志願者冒著生命危險趕到了汶川,來到了救災搶險的第一線。中國軍人衝在最前面的,永遠是人民子弟兵。汶川震後,災區道路損壞嚴重,地面救援部隊難以抵達,震中茂縣已成「孤島」。當時汶川海拔高、氣候條件複雜,此前直升機6次嘗試降落未果。,空降兵成了進入災區了解災情的最後希望。
  • 洛陽神鷹救援隊,10年公益救援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曉波 神鷹救援隊供圖2018年是洛陽市神鷹救援隊做公益救援的第10個年頭。這支隸屬於洛陽市紅十字會的民間隊伍,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一支民間專業救援隊。10年間,洛陽市神鷹救援隊先後參與汶川、玉樹、舟曲、雅安、魯甸、九寨溝等特大地震災害救援及東方之星長江沉船、濟源飛機失事、茂縣山體滑坡及廣東「山竹」颱風等自然災害和重大事故的救援,累計參加國內重大救援387次,救出人員近千名;並對洛陽周邊學校、社區、村莊等進行防溺水培訓200多場,受益師生超過20萬人。2008年被稱為「公益元年」。
  • 「5·12」汶川特大地震臺灣同胞援建項目座談會在蓉召開
    「5·12」汶川特大地震臺灣同胞援建項目座談會在蓉召開 20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艾京   中新社成都5月11日電 (王鵬)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十周年
  • 汶川地震10年了,那些讓人潸然淚下的畫面依舊觸目驚心!
    △ 2008年5月16日 地震發生後,汶川縣水磨鎮的公路被毀,上海公安消防救援隊徒手在地震廢墟中搜救倖存者。△ 2008年5月17日 部隊官兵正在向汶川映秀輸送救援物資,艱難行走在溝壑縱橫的道路上。△ 2008年5月19日 四川成都,一位學生眼含熱淚,為地震罹難者致哀。△ 2009年5月11日 汶川大地震1周年祭 山東煙臺的中學生點亮燭光,悼念汶川地震逝者,為震區同胞祈福。
  • 災難中真情永存——汶川地震親歷者左雪梅記憶中的義大利救援隊
    左雪梅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鄭昊):「義大利醫生們只是人走了,但他們留下了很多這樣的箱子,留下了他們的技術和經驗,還有友誼和愛。」2020年9月,四川省綿竹市人民醫院宣傳部部長左雪梅望著自己辦公室裡印有義大利國旗的醫療急救箱,陷入了深深的回憶。
  • 成都外教汶川地震時救出8人 3年後才為人知(圖)
    ●地震時他跋涉11小時,救出8名受困群眾。  ●獲救者當時已經被困了6天,其中一位受困者已64歲。  三年前「5·12」汶川大地震後,英國《太陽報》評論他是救援英雄,報導他一次性救了8個人。三年後,他成都的同事才得知這件事,感嘆這位身材清瘦的外教太低調。
  • 汶川地震 動物命運種種(組圖)
    其實,在「5.12地震」中,「人獸情未了」的故事還有很多。  彭州兩隻義犬——「前進」和「乖乖」在廢墟中守護六旬王老太8天8夜的故事廣為傳誦,它們現在已經被成都「愛之家」小動物救助中心收養。  山東消防隊的搜救犬「閃電」,在8天內連續工作不下80個小時。它的後腳掌被突起的鋼筋扎傷了都沒吭聲。
  • 汶川大地震出現過的「靈異」事件,引人們關注,如今有答案了嗎?
    眾所周知,地震是非常可怕的,在中國歷史上就曾經經歷過了多次可怕的地震,比如說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地震除了引發建築倒塌、人員傷亡之外,還會出現一些非常靈異的事件,這些事情會衝擊人的內心,讓人覺得非常恐怖。不過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不少事情也得到了解釋。
  • 汶川十年| 海報集團特派記者專訪北川「生死鴛鴦」
    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際,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新媒體部與南海網聯合派出融媒體採訪小分隊,趕赴「5·12」特大地震中受災較為嚴重的北川羌族自治縣,回訪部分被海南救援隊救出的倖存者,探尋他們目前的生活生存現狀和北川十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敬請關注。
  • 汶川地震後,印度和日本捐贈了多少?看到數字才看清日本的真面目
    根據資料顯示,印度政府在得知汶川地震後,直接向中方提供500萬美元(約3500萬元)的救災物資,金額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加拿大,排在第3位;日本向中方提供約5億日元(約3300萬元)的緊急援助,排在第4位。沒錯,這兩個國家在災難中對中國的援助特別多。
  • 汶川地震後,這個國家儘管不富裕但傾其全力幫助中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是中國自建國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地震度,震級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脫地震(8.5級)和2001年崑崙山大地震(8.1級)後問的第三大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裡。
  • 汶川大地震的真正原因
    這次大地震是地處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的龍門山斷層觸動的,該斷層屬中國南北地震帶中的川滇地震帶部分。這種逆衝斷層的特點是,上盤動而下盤不大動,因此位於上盤的汶川、茂縣受災遠比位於下盤的成都嚴重。這次淺源地震比深源地震威力更大,破壞力更強,而且震感能傳到十多個省市甚至數個鄰國,其強度之大為近60年來所罕見。「5·12」大地震發生前,不用說外省人,連大多數四川人都沒聽說過汶川這個地方。可是陳建剛對汶川卻很熟悉。「汶川是阿壩州離成都最近的一個縣。」這位四川一個馬場的老闆告訴作者。因工作需要,他經常往返於川內各地,每次到成都都必須經過汶川。
  • 汶川大地震一月祭:廢墟上升騰不滅的希望
    廢墟上升騰不滅的希望——汶川大地震一月祭汶川大地震發生整整一個月了。唐山———汶川,兩場地震,一個爆發於平原腹地,一個釋放於川西山區。一個突襲於黑夜,一個肆虐於午後。一個7.8級,一個8.0級,無論是強度、烈度、破壞力還是波及範圍,汶川大地震都大大超過唐山大地震,乃新中國成立以來之最。然而,歷經兩大史上最強地震,中國人深深體會到,最大的不同還是大災後面站立著的祖國。
  •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來源:中科院聲學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芮氏8.0級的汶川地震爆發,山崩地裂,滿目瘡痍,69227人的生命因此被迫畫下休止符。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 四川省地震局:已派救援隊趕赴茂縣疊溪現場 專家已對災害區域展開...
    四川省地震局:已派救援隊趕赴茂縣疊溪現場 專家已對災害區域展開會商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24 17:20
  • 我國目前已經有27個省份組建了省級地震救援隊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劉玉辰13日在2009北京國際減災應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透露,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份組建了省級地震救援隊、143個城市建設了地震應急避難場所。依託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開展了大量有針對性的綜合培訓演練,高效應對處置了新疆、西藏、雲南、青海、甘肅等破壞性地震事件。
  • 日本高中生參觀汶川地震遺址淚流不止
    7月中旬,在中國駐日本新潟總領事館主辦下,作為中日交流的重要活動,日本宮城縣的23名高中生來到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遺址參觀。這群曾經歷了「311東日本大地震」的日本高中生們在這片地震已過去10年的中國土地上會有什麼感想呢?他們立足於遺址,展望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