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苗交會籤約77億元 苗木蔥翠「繪就」肥西綠色發展新圖景

2020-12-05 安徽網

苗會四海嘉賓,花邀八方來客。11月27日至29日,2020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暨安徽省第八屆花卉博覽會在肥西縣舉辦。三天盛會,合作成果豐碩:雲上苗交會累計參觀人數超120萬人次,現場籤約項目金額達77億元。三天展覽期間,前來線下展館觀賞採購的市民約5.8萬人次,線上和現場銷售額達6200萬元。

連續舉辦18屆的「苗交會」,讓肥西苗木花卉產業迸發出勃勃生機。苗木蔥翠,花香四溢,肥西逐「綠」而行,繪就綠色發展的嶄新圖景。苗木興,產業旺,生態美,作為全國百強縣,肥西正不斷優化布局,升級苗木花卉產業鏈,打造長三角新興旅遊目的地,讓鄉村振興釋放出全新活力。

肥西展館

關鍵字:新

苗交會首赴「雲端」,釋放全新活力

連續舉辦 18 屆的「苗交會」,今年再次迎來創新舉措,首次實行「雲上」辦展,吸引了來自荷蘭、美國、比利時、日本、厄瓜多等 11 個國家和地區、國內 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 1178 家苗木花卉企業入駐合肥苗交會官網。通過打造「線上展示」「線上活動」「線上招商」「線上推介」「線上服務」等五個平臺,把傳統展覽的線下模式搬到無限的雲上空間,快速連結產銷各方,促進供需兩旺。僅 11 月 27 日至 29 日三天,雲上苗交會累計參觀人數超 120 萬人次,本次雲上苗交會將在線持續展覽 1 年,成為常年不落幕的苗木交易盛會。

合肥展區

三天的「苗交會」已結出豐碩成果,全省16個市林業部門與相關企業進行了 20 個林業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現場集中簽約,現場籤約項目金額合計達 77 億元。據省林業局介紹,今年以來,安徽各地林業部門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大力開展林業招商引資,本年度全省林業招商引資項目數已達 268 個,項目總金額達346.5 億元,較去年分別增加了76.3%和43.4%。

「苗交會」奔上「雲端」,花博會則相約線下,線上線下相互交融。三天時間裡,眾多遊客前往肥西線下會場共赴一場與奇花異草的約會。五彩繽紛可「定製」的蝴蝶蘭,奇幻異彩的寶蓮燈花,造型奇特的各種多肉植物,吸引人們紛紛駐足觀賞。肥西展區來自山南鎮長莊村合肥植物園長莊創新科研基地的一池睡蓮,在朦朧霧氣中宛若仙子;合肥館內樹齡達80年的精美茶梅樹,讓人嘖嘖稱奇……本屆花博會分設盆景藝術、插花藝術、蘭花、月季、蝴蝶蘭、多肉植物、組合盆栽、觀賞石8 個展區,呈現安徽省花卉產業新品種、新技術、特色精品、花藝產品,讓觀賞者流連忘返,紛紛拍照留念。

記者了解到,本屆合肥苗交會線下在中國中部花木城祥源花世界館展出面積 1 萬平方米,在花木城常年固定經營市場展示展銷面積7.5萬平方米。除了安徽精品花卉展,還設有林木良種培育成果展、苗木花卉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成果展、安徽省建設全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成果展等板塊。本次展覽綜合運用了多種展示形式和高新技術展示手段,共有2600多個品種、3萬餘盆(株)的特色精品苗木花卉參加展覽展銷,展覽風格也凸顯了特色林業、休閒林業、觀光林業等現代林業元素。

大會還首次聯合知名電商平臺,組織了省內精品花卉和林特產品現場直播推介和銷售活動。據統計,3天展覽期間,前來線下展館觀賞採購的市民約5.8萬人次,線上和現場銷售額達6200萬元。

展館內,各色花卉爭奇鬥豔

關鍵字:興

十八載堅守,鑄就「金字招牌」

初冬的肥西三崗,桂花、臘梅、女貞、紅葉李……苗木鬱鬱蔥蔥,花卉競相綻放,進入三崗猶如來到「森林村莊」,令人心曠神怡。安徽苗木興於肥西,肥西苗木興於三崗。作為「苗木之鄉」的發源地,這裡的地貌為崗衝相間,屬典型的江淮分水嶺丘陵地區。由於缺水易旱,種植水稻、油菜等傳統農作物產量低、效益差,村民生活難以自足。自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勤勞的三崗人開始轉變思路,大面積種植苗木花卉,並逐漸在上派鎮形成了以三崗為中心的苗木花卉生產經營集散地,產品遠銷國內各省份。

蓬勃興盛的肥西苗木,急需更寬廣的舞臺,更開闊的天地。為了擴大肥西苗木花卉影響力、知名度,2003年,肥西縣委、縣政府經過多方努力,創立並承辦了首屆「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成為開創安徽省苗木花卉行業新局面的首次全國性花木展覽會。此後,辦會規模越來越大、影響力越來越廣泛,成功孵化並壯大成國家級會展品牌,讓肥西「三崗」品牌唱響全國。

18 載堅守初心,18 載守正創新,苗交會如今已成為立足安徽、服務中東部、輻射全國、融入國際的全國苗木花卉行業會展知名品牌,有力推動了安徽乃至全國的苗木花卉產業發展。

18年「澆灌培育」,苗交會也見證了肥西苗木產業從羸弱到興盛,從零星到規模,並形成萬戶種植、千畝連片、百企專營的規模化生產格局。2019年,肥西縣林業生產總值達 53.203億元,比「十二五」末的31.6億元增加68.36%,其中「苗木之鄉」三崗全村有苗木種植面積 1.2 萬畝,苗木覆蓋率為98%,全村1300戶均種植苗木,同時輻射帶動周邊種植的苗木銷售到全國各地。

風景如畫的綠色三崗

關鍵字:精

築巢引鳳,打造苗木特色精品

隨著肥西苗木產業快速發展,借力歷年來「苗交會」的暖意東風,肥西苗木一時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走出了國門,產品賣到了義大利、韓國等國。然而,近年來,隨著市場環境不斷變化,原有苗木粗放式種植模式必須改變,肥西苗木產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相比過去小而全、品種多的狀況,苗木種植的專業化、標準化和品牌化成為新的發展方向。

只有精品,才會受到市場青睞;只有創新,才能贏得發展先機。為了讓苗木產業「提檔升級」,繼續旺銷國內外市場,肥西縣通過堅持引進外來客商和培育本土大戶並舉,不斷發展壯大產業主體,通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專業批發市場實現有效對接,基本形成了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近年來,肥西累計引進企業和大戶 300 多家,其中包括滕頭園林、海興園林、綠峰公司、藝林公司、三江集團、萬利公司、嶺南園林、裕豐園林等一大批省內外知名企業,全縣先後有 30 多家企業被評為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強企名企的進駐,將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市場為導向的發展理念帶入肥西,逐步影響並改進原有的生產模式,使小而全、低檔次的苗木生產,向標準化生產、規模化布局的方向轉變。目前,肥西的苗木產品已涵蓋觀賞綠化苗、經果林苗、用材苗、花卉、盆景、草坪地被等六大類400多個品種,年銷量7億多株,交易額20多億元,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形成百花爭豔的綜合綠色產業格局。

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市場為導向的發展理念,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並改進了肥西縣原有的苗木產業結構,引導農戶利用科技提高苗木花卉品質,打造特色精品產品,苗農們也進一步嘗到了轉型發展的甜頭。

官亭林海,綠意盎然

關鍵字:享

共享發展成果,帶動百姓增收

伴隨著精品苗木花卉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肥西的人居和生態環境大幅改善,為廣大群眾帶來了可觀的收入,有力助推脫貧攻堅。

近年來,肥西縣官亭鎮大力發展精品苗木,帶動土地流轉。附近村民在獲得穩定土地流轉收入同時,也可以到苗木基地打零工獲取收入。目前,該鎮在苗木企業常年務工和打零工的有百餘人,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另外,肥西縣近年來共投資建設7個苗木花卉扶貧產業園,今年通過入股分紅方式帶動398戶貧困戶673人,分紅金額36.73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8.08萬元,帶動7名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如今苗木產業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生活富裕保障的重要手段。

為了讓百姓共享產業發展成果,肥西不斷完善協會等經濟合作組織,強化服務功能,為苗木花卉生產經營提供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把千家萬戶的農民與千變萬化的市場有效地對接起來,逐步形成「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產銷一體化經營模式。

苗木花卉產業已蔚為壯觀,如何做到資源共享?肥西縣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複合生產經營,從而使農、林、牧各業實現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目前,全縣林下種植、養殖主要分布在紫蓬山、紫蓬鎮、銘傳鄉、花崗鎮、上派鎮等山場和苗木種植大鎮。現有林下種植面積約1.5萬畝,林下種植戶500家。林下養殖面積1萬畝,養殖企業20多家,帶動養殖戶2500餘戶,林藥種植面積 1800 畝,林菜種植 2000 畝。苗木為「媒」,正帶動肥西農林牧各產業蓬勃發展。

據了解,肥西縣正在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推動苗木花卉產業鏈升級拓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讓百姓共享發展紅利。依託「中國中部花木城」,肥西縣進一步擴展市場規模、完善市場功能,加快市場體系建設,將花木城打造成為集苗木花卉專業發展、交易、科研、技術培訓、信息交流、休閒旅遊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市場,並逐步形成生產區、展示區、交流區、銷售區、體驗區五區聯動的平臺體系;同時做好苗木實體交易中心、網絡交易中心、信息交易中心三中心建設,讓苗木交易大會永不謝幕。

中國中部花木城

關鍵字:綠

苗木興綠,林長制守護綠色底色

苗木成林,花卉成景。在合肥市郊,有一座讓人流連忘返的林海,那裡四季花開、蔚然生秀。桃花園、櫻花園、紅梅園、紫薇園、海棠園等14大園林鬥豔爭妍,豐祥湖等大小水庫星羅棋布,精品苗木產業發展到6萬多畝,擁有各類精品苗木 150 多種,棲息各類保護動物 40 多種,這就是國家 4A級旅遊景區、省級森林公園、安徽省唯一國家級生態公園——肥西縣官亭生態園。

走進紫蓬鎮,連片的綠色苗木立馬映入眼帘,滿眼蒼翠、綠樹環繞,全鎮共有6.7萬多畝苗木花卉基地和5.8萬畝林地。80%的農戶、90%的土地都進行苗木花卉生產,森林覆蓋率達37.1%。苗木花卉種植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紫蓬鎮農民增收的主引擎。紫蓬鎮去年銷售苗木花卉1.9億株,收入達2.3億元,人均苗木花卉收入1.83萬元。其中,建成精品園林8處,面積1000餘畝,已形成羅壩、白衣2個萬畝苗木花卉生產村。

如今,依託苗木產業的興盛,肥西縣可謂隨處見綠。2019 年,肥西縣林木綠化率達 37.89%,栽植面積已達 33 萬多畝,綠色肥西、生態肥西已成靚麗的名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肥西縣正積極深入推進林長制工作,打造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先行區,以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加快推動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林長制」助力「林長治」,實現「山有人管、樹有人護、責有人擔」,真正守護綠水青山。目前,肥西縣共設立縣、鄉(鎮)總林長30個,縣級林長14個,確定了紫蓬山風景名勝區、磨墩水庫水源涵養林等19個林長制重點項目,保護面積約27.6萬畝,讓肥西的「綠」文章書寫得更有底氣。

綠色,成為肥西發展底色

關鍵字:遊

天然氧吧,催生休閒旅遊品牌

天然氧吧,催生休閒旅遊品牌關鍵字 遊住在鋼筋水泥森林裡的城市人,有著對綠色的渴望。肥西縣隨處散發的綠意,處處可見的綠景,牽動著市民的目光。用苗木產業的生態成果發展旅遊,讓一、三產業完美融合,促進鄉村振興,成為肥西的必然選擇。

如今,「天然氧吧」官亭林海已先後建成生態溼地、豐祥湖、疏林草地等7大生態休閒觀光景觀,並配套建設了景區主次循環道路、休閒慢行綠道、5處驛站、7處旅遊公廁、7處生態停車場及 3600 平方米的多功能遊客接待中心。近年來還舉辦了觀花節、採摘節、旅遊節等一系列活動,通過林業帶動旅遊業,當地百姓得到看得見的實惠。

而苗木產業的發源地三崗村,正在傾力打造10.6平方千米的「慢生活」區,打造長三角新型旅遊目的地。

順著金寨路一路向南,步入祥源花世界旅遊度假區,徜徉於百萬朵玫瑰營造的夢幻玫瑰花海,市民可盡情享受愜意時光。漫步於花海大壩之上,近可親近歐式園林風光,遠可觀賞潭衝湖景。

景區內面積約1000畝的譚衝湖,已構築「一湖八園」景觀,園內設有蹦極、熱氣球、滑索、彩虹滑道等有趣時尚的遊玩項目,吃喝玩樂一應俱全。據悉,祥源·花世界整體規劃約4000畝,這裡不僅是一座以花為主題的創新型特色產業區,也是安徽首個三產聯動產業示範區。

祥源花世界

依託苗木花卉生態和景觀效應,肥西縣將用綠色資源激活旅遊潛能,進一步拓展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等多種功能,打造特色品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方昌林/文 薛重廉/圖

相關焦點

  • 合肥:打造中國一流花木城還需「補」點什麼?
    中國園林網11月5日消息:「合肥人現在有大氣魄了,這點從肥西做花卉苗木產業的勢頭就可窺豹一斑!」    「我會先拿出1萬元,到全國各處尤其是像合肥這樣的花木產業發展很快的地方走走、看看,然後再決定投資方向和市場定位等。」     這是昨天,在全國苗木花卉產業發展論壇和皖浙綠化苗木產業發展座談會上,來自浙江蕭山、曾獲「全國十大苗木經紀人」稱號的孫妙夫,針對與會者提問所作的經典對白。
  • 合肥 · 青海品牌推介會西寧41家企業籤約金額達2.1億元
    11月7日,「大美青海.特色品牌」合肥推介會集中簽約儀式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3家西寧企業進行了形象展示,41家西寧企業參加了集中簽約活動,是合肥推介會的重頭戲之一。現場,青海水井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青海雪中緣青稞銘餾酒有限公司、青海立生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通過視頻、演講等形式,就旅遊項目、計算機編程、青稞酒等內容進行了展示,與客戶近距離溝通,促進了解互信。
  • 肥西胖荷又來了!一年只露一次臉,快來圍觀吧!
    鄉村振興追夢人線上評選舉辦肥西鄉村振興追夢人網絡評選活動,一方面通過追夢人帶頭人的視角,展示肥西鄉村巨大的發展變化和與勢俱進的奮鬥精神,另一方面分享追夢人的奮鬥故事和致富歷程,給予同在奮鬥之路的人們一些啟示和感悟,將寶貴的經驗進行分享,奮鬥的精神進行發揚。
  • 中國40萬家林草種苗花卉企業 年產值近4500億元
    2019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將於10月18日至20日在安徽省肥西縣中國中部花木城舉辦。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有林場和種苗管理司司長程紅2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中國約有40萬家林草種苗花卉企業,從業人員近1000萬人,全國苗木花卉生產面積達200多萬公頃,年產值近4500億元人民幣。
  • 2020年肥西推盤量領跑!2021年區域5大純新盤待入市
    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促進醫院更好地發展,今年開工建設二期工程。 2021年區域5大純新盤待入市 據新安大數據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0年合肥九區三縣累計有143盤推新,累計推出房源39467套。
  • 特斯拉汽車落地合肥
    總投資額超過740億元...  昨天,2020世界顯示產業大會合肥開幕。大會的主題是「顯示:讓世界更精彩 讓生活更美好」,主要內容包括開幕式及開幕演講、主論壇、8場分論壇、顯示之夜、創新成果展示、項目籤約、成果發布以及參觀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
  • 合肥再添一座新機場
    合肥將添一座通用機場!記者從肥西縣獲悉8月27日肥西官亭通用機場申請報告該項目總投資為2.79億元,全部由項目業主單位自籌解決。省發改委表示,該項目建設將有助於完善全省通用機場布局,構建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升肥西及周邊地區航空應急救援保障能力。
  • 合肥聚能與阜陽市籤約100MW光伏發電項目
    近日,合肥聚能焦崗光伏發電項目正式籤約。合肥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周與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政協主席、政法委書記馬宏亮,人民政府副縣長許宗志,縣直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出席了籤約儀式。鄭周董事長、許宗志副縣長分別代表合肥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潁上縣人民政府在投資協議上簽字。
  • 長三角苗木行情「好於預期」
    與去年同期相比,浙江、江蘇苗木銷量下降五成和三成,雖然銷量難和去年春季火熱的行情相提並論,今春苗市仍和常規年份有一拼。中小喬木延續熱銷江蘇夏溪花木市場內,到3月中旬已經一片熱火朝天,高峰時每天裝車數超過200輛,而且全部是長9米以上的大車,輕型貨車不在統計之列。據市場辦公室主任劉誠介紹,中小規格喬木最受青睞。
  • 5個項目籤約金額達50億元,成都未來將能看更多極限運動
    紅星新聞記者從今日(29日)上午舉行的「場景匯·天府綠道 蓉繪未來」——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上獲悉,公園城市建設有關的成都新經濟企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舉行了「雲籤約」儀式,開展戰略合作,五大項目籤約金額共計50億元(點擊查看籤約項目:請查收!
  • 合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PM10、PM2.5平均濃度連續5年實現「雙降」
    工作數據顯示,一年來,合肥空氣品質好轉明顯,水汙染治理效果顯著。在各相關部門的努力下,著力推動綠色發展,全域打造美麗合肥,合肥的生態魅力值不斷提升。合肥PM10、PM2.5平均濃度連續5年實現 「雙下降」最近,合肥市環境保護局大氣環境管理處處長夏雲起非常高興,在朋友圈和相關群裡告訴大家合肥去年空氣品質「還不錯」的消息。
  • 合肥將增添一座機場,航站樓佔地3562平方米,投資2.79億
    如今說到合肥大家是最熟悉不過了,作為近些年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合肥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都在不斷的提升中,並且在2020年也成功躋身新一線城市的隊列,而合肥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一員,自身的地理位置還是比較優越的,近些年為了更好的發展經濟,合肥對交通運輸的建設也是非常重視的。
  • 保利發展前10月籤約金額4227.5億元
    原標題:保利發展前10月籤約金額4227.5億元   11月5日,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0年10月份銷售情況簡報。
  • 將打破國外工業氣體壟斷,「現場制氣及氦氣充裝」項目籤約落戶合肥...
    集微網消息,據合肥新站高新區官方消息,1月6日,廣鋼氣體「現場制氣及氦氣充裝」項目籤約落戶合肥新站高新區。圖片來源:合肥新站區據悉,廣鋼氣體項目總投資4.5億元,擬建設5萬立方米/時現場制氣(氮氣)和年產100萬立方米氦氣充裝生產線。
  • 總投資約111億元!梅江區一批實體經濟項目籤約動工
    21日上午,梅江區舉行實體經濟項目籤約動工儀式。現場集中簽約、動工的10個產業項目總投資約111億元,涵蓋電子信息、現代服務、裝配製造、城市經貿等領域,這些項目的落地為梅江區完善高端產業鏈、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市委書記陳敏,市長張愛軍出席活動。
  • 安師大在合肥設校區
    安師大在合肥設校區 2021-01-07 16:28:54   來源:安青網     【摘要】 近日,網上流傳著安徽師範大學將建立合肥校區的說法
  • 合肥之西 生生不息
    在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範」的今天,合肥之西也正應了此意,無論是多彩生姿的四季花海、西擴公園,還是昔日「廬陽八景」蜀山雪霽所在之處的「天然氧吧」大蜀山,還是以西命名的肥西、塘西河公園、都是宜居、舒適的代名詞,它們承載了合肥的文化和歷史,推動著這座城市的文明,也和合肥這座欣欣向榮的城市一起,奮力向前,不負守望,生生不息。
  • 竟然出現在合肥!
    文獻記載水蕨在安徽有分布,但在合肥發現,尚屬首次。突然我們發現了在稻禾根部,有一些根狀莖短而直立、綠色幼嫩的植株。由於當時植株個體較小,不易辨認,給確認工作帶來了難度。於是,在8月29日,普查隊再次到上圩村,此時的植株個體已經生長較大,經過安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劉鶴齡老師現場辨別,確認是水蕨。
  • 安徽合肥降雨量破紀錄!見證歷史!
    6、銀保監會:網貸不得用於購房及還房貸●合肥新聞●一、合肥今天降雨量破紀錄,歷史第一合肥氣象臺發布消息,18日降雨量位列歷史第一,突破歷史極值!三、合肥地下管廊試點斬獲頭籌近日,據市城鄉建設局消息,國家住建部、財政部聯合公布地下綜合管廊試點績效終期評價,合肥在全國15個試點城市中斬獲頭籌,獲得中央財政獎勵資金1.2億元。合肥率先採取「道路+管廊」合併打包招標模式,將管廊項目與周邊道路工程同期實施,有效解決不同施工技術、方法的對接難題,也避免了施工責任的互相推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