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株:露出地面的樹樁,比喻原來的經驗;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守株待兔」往往被用來諷刺那些不做努力,只等天上掉餡餅的愚蠢行為。
所有的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你只有打牢基礎,將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才能在「兔子」衝過來的時候,讓其結結實實地撞到樹樁上,成為自己的獵物。下面這個故事就是最成功的「守株待兔」。
姜太公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臣。他在沒有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陝西渭水邊一個地方。他為了高價把自己賣與帝王家,從而達到建功立業的目標。常在番溪邊用沒有釣餌的直鉤釣魚。並且離水面三尺高。每天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吟唱:「願者的魚兒你就自己上鉤吧!」有一天,一個打柴人來到溪邊,見太公這樣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裡。姬昌認為這是一個有奇才的人,多次派人去請,但都沒有請來。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於是他帶著厚禮,前往番溪去聘請太公。姬昌這隻大兔子終於撞在太公的樹樁上。後來,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歷史上最成功的「守株待兔」故事,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結語:如果你做好準備,選準樹樁位置,在樹樁前種好兔子愛吃的蘿蔔,兔子自己肯定也會送上門來。其中的關鍵是你自己要有真本事,還事先要了解清楚兔子的口味本文由六月荷花li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