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寫下了《桃花源記》,留下了一個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重慶有一個口號:「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心中的桃花源當然只有你自己知道,另一個在哪裡,只能找陶淵明問一問啦。他回答的是文言文,翻譯過來大意是: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他順著溪水行船,迷路啦。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裡仿佛有點光亮。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裡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裡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裡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
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裡人告辭離開。村裡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能對外面的人說啊。漁人出來以後,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到太守那裡去說,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於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後來許多人去尋找,也都沒有找到。
陶淵明並沒有給出具體的地址,聽起來像神話故事。根據陶淵明的描述,如今全國一下子冒出來數十個桃花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開始「焚書坑儒」。相傳有一群鹹陽儒生,背負詩書,攜妻帶子,逃離鹹陽至江州(今重慶)酉陽,從此與世隔絕,不通音信,在此生息繁衍,過著「日出躬耕綠野,日落沉醉紅霞」的生活,大量的詩書典籍得以保存。
酉州古城是一條1.3公裡的民族風情街,2010年建成。主要以土家族苗族文化為載體,集土家族苗族建築、民俗風情於一體,是遊人領略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的窗口,品味渝東南民俗文化。是一座展示土家族建築、歷史、民俗、文化的「博物館」。
走在古城南門斑駁的石板街,高大雄偉的城樓映入眼帘。只見城樓翹角飛簷,旌旗飛揚,青磚碧瓦,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氣勢恢弘。城內新建了八部大王廟、土司城、西秦會館、擺手堂、觀音閣、酉陽宮、衙院、考棚、書院、土家儺戲樓、織女樓等原汁原味的吊腳樓房屋,成為海內外遊人領略酉陽悠久土家文化和濃鬱民俗風情的窗口。
我們先乘坐擺渡車遊覽太古洞。據傳這裡是古代桃花源人家躲避官方搜捕的最後藏身之地,洞穴兩邊刻有「天書」,這都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前的會意、象形文,其中也涵蓋了土家族特殊的文化內涵。
作為鹹陽儒生家躲避搜捕的最後藏身之地----太古洞,又稱為「桃源秘徑」,長約3公裡,距今已經有3億多年歷史,至今仍在不斷生長發育。洞內鍾乳挺拔,石筍叢生,石幔高掛,石柱巍峨,石簾低垂,石瀑飛流,地下河幽深。經過燈飾點綴的溶洞,五彩繽紛,如夢似幻,堪稱「地下桃花源」。
太古洞規模宏大,洞內鍾乳挺拔,石筍叢生,石瀑飛流,地下河幽暗。由三個寬敞的大廳、曲折的廊道、五彩繽紛的鐘乳石組成。
太古洞於2012年正式對遊人開放。由於發現的比較晚,沒有受到過多人為的侵蝕和破壞,洞內的地質奇觀保存的比較完好。
從太古洞出來,便來到桃花源啦。酉陽地處重慶市東南部,武陵山腹地,是重慶幅員面積最大、少數民族人口最多、森林覆蓋率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區縣,是重慶唯一不享受高溫補貼的區縣,是「火爐」重慶名副其實的「涼都」。
進入山洞,沿著小溪前行,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還原了一個「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遺世獨立的「秦人村落」,讓人恍若穿越千年時光,夢回「世外桃源」。
藏書洞高大雄偉的石牌坊上,鐫刻著著名詩人流沙河題寫的"時光隧道今通古,桑竹田園主娛賓"和"無影無蹤漁郎路志,有根有據陶令文章"兩幅楹聯。洞口還有著名歷史學家馬識途先生題寫的"桃花源"。
東晉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心中世俗喧囂之外的淨土。中國各地自稱"桃花源"的景區很多,位於重慶市酉陽縣城北一華裡處的桃花源是通過國內外專家、學者從多方面進行考證後得出的,而且是還具有歷史資料的記載。
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環抱整個桃花源景區,總面積2734.33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80.4%,擁有著最純靜的生態環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典範,國家級戶外運動訓練基地。
遊客可在景區入園處穿上袍衣褶裙,通過服裝穿越回到秦晉時代,行走在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吃喝用度、生活起居、建築風貌、絲竹器樂等生活場景,均還原秦晉時代風格,讓人充分感受秦人、秦俗、秦貌、秦趣等古風古韻。
每年春天,山花爛漫,芳林絢麗;夏天,濃蔭如蓋,雲霧繚繞;秋天,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是整個酉陽的一片「肺葉」。
桃花源廣場是武陵山區面積最大、功能最全的綜合性文化廣場,是八方遊客了解酉陽、解讀酉陽,領略酉陽濃厚土家文化和濃鬱民族風情的窗口。傍晚時分,廣場上酉陽土家族、苗族人民擺手歡歌,一片歡樂的海洋。
廣場上還有一尊毛主席塑像
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虛構描繪了一個令世人無比嚮往的人間仙境桃花源,隨著旅遊業的迅猛發展,全國30個多個地方爭搶這個名頭。如湖南常德,河北盤山,湖北竹山,江西星子,安徽黟縣等等。在這三十幾個桃花源中,貌似呼聲最高的是酉陽和常德啦。真正的桃花源究竟在哪裡?也許那是一個虛構的理想田園,永遠不會有答案。重慶給出了答案,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湖南桃源縣桃花源我沒有去過,以後有機會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