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的恐怖真相,陶淵明描述的世界真的是人間嗎?

2020-11-22 一蓑煙雨一念塵

仔細一想,《桃花源記》居然與《千與千尋》境遇出奇的相似。

二者主人公,一個是漁夫,一個是小女孩,漁夫誤入一片絢爛桃花林,小女孩誤入一條悠長的隧道;漁夫到了一個名叫桃花源的奇怪村子,小女孩進入了空無一人的恐怖小鎮;

不過,漁夫在桃花源受到了村民優待,有魚有肉,有酒有飯,而小女孩的境遇糟糕的多了,父母變成了豬,孤零零的她,又遇到了可怕的幽靈……

其實,與略顯驚悚的《千與千尋》相比,《桃花源記》才叫真的恐怖,最近看了網上諸多匪夷所思的分析,居然驚出了一身冷汗。

回到《桃花源記》。

有人說,《桃花源記》根本不是什麼世外桃源,而是一個死人村落,擺出的理由如下:

疑點一,漁民迷路。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這個武陵漁夫,既然以捕魚過活,應該有些年頭了,或許他的父親,他的爺爺,都是漁夫。

既然如此,捕魚線路應該輕車熟路才對,閉著眼睛都能摸著回家,怎麼會「忘路之遠近」呢?這太不尋常了啊?難道遇到鬼打牆了?

疑點二,詭異桃花林。

漁夫走在小溪邊,走著走著,突然閃出一片桃花林,異常美麗,絢爛芬芳,香氣撲鼻,漁夫經常從這邊走過,怎麼從來不曾留意這片桃花林呢?

「中無雜樹」就更奇怪了,遠近既無村落,又無人家,無人打理,就算有桃林,也應該雜木叢生,亂七八糟才是,「中無雜樹」如何做到的呢?是誰栽了桃樹,又是誰在打理呢?

況且,桃樹本就是驅鬼闢邪之物,難不成附近有鬼魅妖邪,這片桃林是來阻擋它們出沒的?

疑點三,墓道。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漁夫往前走啊走,發現一座山,山腳有個洞,漁夫便鑽了進去。這漁夫膽子真大,看到洞就往裡面鑽,就不怕裡面有毒蛇猛獸嗎?

洞口非常之小,越往裡面爬越寬敞,漁夫鑽的當真的是山洞,不是別的地方,如墓道?

疑點四,阡陌。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漁夫到了桃花源之後,發現村容整潔,道路乾淨,布局合理,井井有條,新農村建設搞得相當不錯。

這就奇怪了!

古代村落一般沒有規劃,沒有布局,都是私搭亂建亂七八糟的,而桃花源如此整齊劃一,就令人生疑了,這似乎更加印證了之前的推斷,這是墓穴,要知道古人視死為生,墓葬是十分講究的。

而且「阡陌」這個詞的意思除了小路,也經常代指通往墳墓的路,陶淵明似乎故意留下了破綻。

疑問五,有酒有雞。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在古代,是不允許私自釀酒的,因為古代糧食少,釀酒糟蹋大量糧食,這麼說來,桃花源的酒哪裡來的呢?

何況,外面天災不斷,兵荒馬亂,餓殍遍野,桃花源居然有肉有酒,這太不可思議了!會不會,這些酒,這些肉,就像白骨精騙豬八戒似的,用癩蛤蟆、石頭變的呢?

疑問六,秦朝。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據桃花源村民交待,他們自秦朝就來到了這個地方,與世隔絕,他們根本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就連現在所處的朝代也不知道。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漁夫從山洞進來,那麼桃花源村民為何不出去一探究竟呢?既然漁夫出得去,村民一樣出得去啊?他們為何不出去,忌憚著什麼嗎?

這都過了600年了,難道就沒有一人想去外面看看世界嗎?

唯一合理的解釋,他們死了,他們是死人!死人肯定沒法出去,也不能出去!

疑問七,找不到來時的路。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漁夫回去之時,村民再三交待,不要到處亂說,但漁夫不講誠信,在回去的路上做了不少標記,之後又報告了太守,太守趕忙派人來找,但卻找不到了,連桃花林也消失了!

這如何解釋呢?說明漁夫食言,「村民」生氣了,於是隱藏了起來,外人當然找不到了!

疑問八,劉子驥死了。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劉子驥,一代名士,聽說了此事之後,便欣然前往尋找,結果半路猝死了,這怎麼回事呢?

這其實是桃花源「村民」發出的警告,亡靈需要安息,不許再來騷擾,來一個,死一個。

果然,「後遂無問津者」,文中並未記載漁夫結局如何,但他違背了誓言,不會有好結果的!

那麼,桃花源「村民」什麼時候死的呢?

秦國統一六國時期。

秦國滅六國之時,其中有股豺狼般的秦兵,血洗了桃花源,男女老少一個不留,亡靈的怨念越積越深,集聚於此,600年後,漁夫喝醉了酒,誤入了桃花源……

相關焦點

  • 《桃花源記》背後隱藏的真相:漁夫誤入死人國,吃得酒食或是祭品
    後來有人解讀了這篇古文,其實它重點是描述了漁夫誤入到了死後世界的事情。陶淵明生於365年,一共活了57歲,在他所有的作品裡面,桃花源記應該是其中最有名的了,這篇文章構思奇妙,也是非常的大膽,整篇文章最讓人喜歡的就是它的神秘感。在桃花源記開篇寫的裡面,漁民是靠打魚為生的,一般按道理來說是不會去到一些離家不太遠而且又不熟悉的水域的。
  • 民族舞劇《桃花源記》長沙上演 看陶淵明桃下彈無弦琴
    > 舞劇《桃花源記》以藝術的形式,講述了田園詩人陶淵明有關桃花源的傳奇故事。  紅網長沙4月9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湯紅輝 通訊員 楊水怡)今晚,由湖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演藝集團主辦,湖南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創作推出的民族舞劇《桃花源記》,在湖南大劇院精彩上演,1000多人的劇場座無虛席。    走進劇場,觀眾們紛紛在《桃花源記》大海報下駐足留影。一開演,大家紛紛被舞臺上的精彩呈現所吸引。
  • 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
    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寫下了《桃花源記》,留下了一個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重慶有一個口號:「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心中的桃花源當然只有你自己知道,另一個在哪裡,只能找陶淵明問一問啦。他回答的是文言文,翻譯過來大意是: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他順著溪水行船,迷路啦。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
  • 南北朝,既有桃花源,又能王馬共天下,這是一段什麼樣的歷史呢?
    理解這個典故,不僅對把握南北朝的形成過程有幫助,也能讓你更好地理解陳寅恪偏重文化視角的研究方法,這就是桃花源的傳說。我們知道,陶淵明寫過一篇《桃花源記》,說在南方武陵郡有個打魚人意外來到了一片與世隔絕的地方,這裡桃花盛開、男耕女織、與世無爭。裡面的人自稱祖先是為了躲避秦朝的戰亂逃到這裡的。
  • 36年一部非金庸古龍的武俠劇,拍出了暗黑版桃花源記氣質
    這其中有一部戲,就是既不是金庸也不是古龍,反而靈感追溯了千多年前的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拍出了一條不同於同期武俠,探討人性的暗黑版《桃花源記》,名字叫做《魔域桃源》。 今天網絡上有一些人,為了博取流量,黑化桃花源,把它形容成人間煉獄,其實還是小道了。
  • 新華社發現丹東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
    7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以《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為題,報導了丹東寬甸河口村幾十年間,村民從「吃不上飯」到「富得流油」,鄉村從「無問津者」到遊客「欣然規往」,變化就發生在一年年桃花開落間。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新華社瀋陽7月7日電(記者於力、高爽) 鴨綠江水綠如碧,一岸桃花豔百裡。三面環水一面傍山的遼寧丹東寬甸河口村,景致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有幾分相似。幾十年間,村民從「吃不上飯」到「富得流油」,鄉村從「無問津者」到遊客「欣然規往」,變化似乎就發生在一年年桃花開落間。河口村的故事,大嗓門的村黨支部書記冉慶臣最愛講。
  • 【河北惠民書市】熊亮的《遊俠小木客》來了,帶你尋找「桃花源」
    長城新媒體記者 劉瀾瀾 攝  東晉詩人陶淵明在傳世名篇《桃花源記》裡,向讀者描述了一個神秘而美麗的世外桃源。為了幫助孩子們回到那個失落的聖地,這位叫熊亮的爸爸,為他的女兒,以及所有原本天真可愛的小朋友,畫了一套精緻的繪本,這套奇妙的繪本就叫做《遊俠小木客》。  《遊俠小木客》系列以獨有的水墨風格和恢弘的想像,展現出一個具有東方美的奇幻世界、神秘的森林家園——桃花源。
  • 中國橋︱從龍津橋到祝聖橋:桃花源裡的洞中世界
    千百年來,這些侗族村莊通過如龍津橋這樣的風雨橋與外界進行有限的接觸,侗鄉深處,生活就如《桃花源記》那樣,幾乎不受外界幹擾。萬曆十九年(1591年),僧人寬雲發願要為芷江百姓和客商修建一座永久性的橋梁。他四處募捐,打動了遠近人民,在籌資白銀一萬多兩,糧食一千餘擔後,新橋開工。舞水水面寬闊,要想通過連續的石拱通過舞水,困難重重。
  • 陶淵明:也曾仗劍遠遊,卻難以適應這世界丨周末讀詩
    撰文丨三書上期「周末讀詩」,我們分享了幾首與尋隱有關的詩,有讀者留言,說因此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確,說到「隱」,陶淵明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詩人。《晉史》《南史》皆將陶淵明列入「隱逸傳」,而非「文苑傳」,即是說,史書對他的定位是隱士而非作家。
  • 寶寶取名:這些出自於陶淵明詩中的名字,詩意綿綿,含蓄蘊藉!
    陶淵明作為「田園派」詩人的開山鼻祖,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其《桃花源記》更是被世人廣泛傳頌。人皆嚮往的「桃花源」,在陶淵明的筆下栩栩如生。世人都羨慕陶淵明,質樸真率、灑脫恬淡、高潔不屈、清高耿直。說到底,桃花源不是遠方的風景,就駐紮在每個人的心裡。陶淵明的作品為後人們築造了一個個精神家園,也讓古今中外讀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 陶淵明的一首雜詩,千古流傳,最後兩句卻經常被人誤讀
    古代很多詩人因為仕途不順、人生坎坷,便萌發歸隱之心,而他們最希望效仿的當然是「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想當初這位彭澤縣令也曾懷揣夢想,希望大展宏圖,可是後來卻高吟歸去來兮,仿佛出籠之鳥、脫筌之魚,從此隱居桃花源,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六首悠然詩詞: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
    嘗盡人間冷暖悲歡,方能知曉其中真味。但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那麼生活中的水雲間在哪裡呢?和詩詞君一起來看看吧。於時光深處,靜看花開花謝。《飲酒》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河口村:新「桃花源記」
    三面環水一面傍山的遼寧丹東寬甸河口村,景致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有幾分相似。幾十年間,村民從「吃不上飯」到「富得流油」,鄉村從「無問津者」到遊客「欣然規往」,變化似乎就發生在一年年桃花開落間。河口村的故事,大嗓門的村黨支部書記冉慶臣最愛講。「我們村最早就是個富裕村,有富根兒。」
  • 讓人又愛又恨 桃花源記手遊九妹妹全解
    你以為小編要聊的是那個擁有絕世美顏抱得帝君歸的九兒嗎?不是的!
  • 熊亮《遊俠小木客》:桃花源中的古典魔幻世界
    ——《湘州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無論是世外桃源裡營造良田美竹的避秦者還是形似小兒、時隱時現的木客,都是構成遙遠而迷人的古典傳奇中重要的形象。
  • 「非遺技藝,匠心傳承」《新桃花源記》即將開啟國風文化守護之旅
    「非遺技藝,匠心傳承」《新桃花源記》即將開啟國風文化守護之旅 來源:www.18183.com作者:蘭斯級一號艦時間:2020-01-16 分享到:作為一款運用八年的老牌端遊,《新桃花源記》越來越吸引社會的目光。  《新桃花源記》2019年末版本新服「劍指蒼穹」已於12月20日正式上線。時隔八年的全新職業「劍魂」閃亮登場。
  • SSS戰力衝刺《桃花源記2》神裝玩法助力稱王
    好玩不坑錢的免費回合網遊《桃花源記2》特色神裝玩法系統全面上線,小夥伴們戰力再次得到空前提升,衝刺紅色SSS戰力指日可待!作為衡量小夥伴們實力的標準,戰力值越高,越能體現大家在桃源世界的影響力,並成為受萬人敬仰的大神,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神裝系統上線 SSS戰力技壓群雄】《桃花源記2》神裝玩法系統現已上線,小夥伴們通過點擊界面上的打造按鈕,即可尋找到神裝玩法界面了哦!
  • 裡耶簡牘揭開帝國之謎 秦人確曾避世桃花源
    裡耶新發現的簡牘可以證明四、五世紀以隱逸詩人著稱的陶淵明(又名潛,365—427)所描述的桃源鄉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其真實歷史背景的。《桃花源記》講述了一個東晉太元(376—396)年間的故事。說一日,武陵漁人乘舟進入一片盛開的桃花林後,棄舟穿過洞穴,到達一個奇異的村莊。
  • 《桃花源密碼·海底天宮》:一次重組中國文化元素的試驗
    每個人心裡都藏著一個桃花源。近日,作家何殤出版了玄幻小說《桃花源密碼·海底天宮》,以40萬字的體量架構出了一個腦洞大開的「桃花源」,為「桃花源」延伸出一個巨大的想像空間。在探險的過程中,馬龍接觸到了各種隱藏在中國文化元素後的故事,最終抵達心靈上的桃花源。作者何殤說,桃花源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先人避秦亂,離開王土,躲進了無人知曉的武陵秘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世界之大,總有王的黑手探不到的地方,那就是人間樂土。既然有人可以進武陵山中躲避,那就有人前往高山、密林、地穴躲避,也可能去東海島上躲避。
  • 紮根細分領域 開拓另類空間—從創業者角度重讀《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是中國古代散文的著名篇章,文中陶淵明以夢幻般的筆觸,給我們構建了一個烏託邦式的理想樂土,成為古代知識分子最後的精神港灣,也給後世提供了一個遠離塵俗喧囂的思想樂園和永恆的精神慰藉地。試想如果桃花源入口極為寬闊,只怕是「出門都是看花人」了,還能有如此仙境的存在嗎?大量人員的湧入,無論怎樣的仙境,恐怕也會變成萬丈紅塵了。「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那光不是明朗的,是若有若無的,是存在於信念中的,不是那麼鮮明,需要有心人才能察覺她的迷人光焰。「初極狹,才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