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源記》的恐怖真相,陶淵明描述的世界真的是人間嗎?
其實,與略顯驚悚的《千與千尋》相比,《桃花源記》才叫真的恐怖,最近看了網上諸多匪夷所思的分析,居然驚出了一身冷汗。回到《桃花源記》。有人說,《桃花源記》根本不是什麼世外桃源,而是一個死人村落,擺出的理由如下:疑點一,漁民迷路。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
新華社發現丹東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
7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以《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為題,報導了丹東寬甸河口村幾十年間,村民從「吃不上飯」到「富得流油」,鄉村從「無問津者」到遊客「欣然規往」,變化就發生在一年年桃花開落間。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新華社瀋陽7月7日電(記者於力、高爽) 鴨綠江水綠如碧,一岸桃花豔百裡。三面環水一面傍山的遼寧丹東寬甸河口村,景致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有幾分相似。幾十年間,村民從「吃不上飯」到「富得流油」,鄉村從「無問津者」到遊客「欣然規往」,變化似乎就發生在一年年桃花開落間。河口村的故事,大嗓門的村黨支部書記冉慶臣最愛講。
-
河口村:新「桃花源記」
三面環水一面傍山的遼寧丹東寬甸河口村,景致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有幾分相似。幾十年間,村民從「吃不上飯」到「富得流油」,鄉村從「無問津者」到遊客「欣然規往」,變化似乎就發生在一年年桃花開落間。河口村的故事,大嗓門的村黨支部書記冉慶臣最愛講。「我們村最早就是個富裕村,有富根兒。」
-
高雅藝術進校園 | 大型民族舞劇《天山魂》上演啦!
為陶冶學生藝術情操,營造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11月12日,大型民族舞劇《天山魂》在我校體育館二樓上演。黨委宣傳部和團委組織1000餘名師生代表到場觀看。 《天山魂》是一部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邊疆民族團結,歌頌英雄的愛國主義題材的舞劇作品。舞劇把中國民族文化和人文情懷貫穿其中,塑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有著顯著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
《桃花源記》背後隱藏的真相:漁夫誤入死人國,吃得酒食或是祭品
大約是在公元421年的時候,陶淵明寫出了桃花源記這篇古文,在初中的時候我們都讀過桃花源記,它裡面寫了很多不理會世俗的快樂,仿佛就是一個人間仙境,讓人嚮往,可是這些都只是片面的,現在想想其實很多事情都是經不起推敲的,很多事情都是細思極恐。
-
「最燃」正能量民族舞劇《醒·獅》南海首演
珠江時報訊(記者/王方亞)11月28日晚,大型民族舞劇《醒·獅》在南海影劇院上演,這部由廣州歌舞劇院創演的《醒·獅》,有「史上最燃」主旋律舞劇的美譽,這也是該劇首次在南海演出。民族大難當前,阿醒、龍少二人恩怨消除,攜手抗爭,擊鼓出獅,與三元裡眾鄉親共同抵禦外敵。整個舞劇大量運用廣東醒獅鼓樂,配樂以激昂的主調為主,還搭配有多種廣東民樂伴奏,表演中演員多次用鼓槌敲擊獅鼓伴奏,配合威武的醒獅表演,整個劇院像被點燃了一樣。
-
南北朝,既有桃花源,又能王馬共天下,這是一段什麼樣的歷史呢?
先說下什麼是南北朝。為了讓你更好地理解,我們從三個維度給它做個簡單的界定:按照地理區域,南北朝是以長江為界,南北雙方的對峙;按照時間順序,南北朝是排在魏晉之後的。但它的內部,南朝和北朝又是同存在的;按照民族成分劃分,南朝的主體依然是漢人政權,而北朝則由更多遊牧民族當政。
-
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
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寫下了《桃花源記》,留下了一個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重慶有一個口號:「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心中的桃花源當然只有你自己知道,另一個在哪裡,只能找陶淵明問一問啦。他回答的是文言文,翻譯過來大意是: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他順著溪水行船,迷路啦。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
-
青海省領導觀看原創民族舞劇《大河之源》
11月29日晚,青海大劇院內座無虛席,原創民族舞劇《大河之源》首輪第四場演出在這裡上演。青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軍,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信長星,青海省政協主席多傑熱旦等省領導與廣大觀眾一同觀看演出。
-
從陶淵明詩歌中琴曲的文化意蘊淺談「無弦琴」說法
在中國的文化史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不僅在中國古代詩壇上獨領風騷,在古琴的發展史上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雖然他不像阮籍、嵇康那樣寫了專門的文章來論述古琴,但在他的很多詩文中都提及到了古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彈奏「無弦琴」的故事。那麼,為什麼陶淵明要彈無弦琴呢?
-
大型民族舞劇《醒·獅》: 獨具匠心 振奮精神
大型民族舞劇《醒·獅》: 獨具匠心 振奮精神 原標題: 民族舞劇《醒·獅》以「醒」為神、以「獅」為形,以民族覺醒為主旨,講述兩位舞獅少年面對愛恨情仇、家國大義不同人生抉擇時的自我覺醒與蛻變,反映了南粵兒女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展現了中華民族覺醒反抗從而獲得尊嚴和力量的過程。
-
裡耶簡牘揭開帝國之謎 秦人確曾避世桃花源
[摘要]《始皇帝的遺產》結合裡耶秦簡這一重大考古發現來展開秦朝歷史論述,極其看重典籍和考古史實,由考古史實引出秦人避世桃花源一事,並由此事出發以點帶面探討了秦和漢的文化淵源和政治傳承。於現在少數民族地區發掘出土了秦代文書,可謂意義重大。裡耶新發現的簡牘可以證明四、五世紀以隱逸詩人著稱的陶淵明(又名潛,365—427)所描述的桃源鄉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其真實歷史背景的。《桃花源記》講述了一個東晉太元(376—396)年間的故事。說一日,武陵漁人乘舟進入一片盛開的桃花林後,棄舟穿過洞穴,到達一個奇異的村莊。
-
中國橋︱從龍津橋到祝聖橋:桃花源裡的洞中世界
千百年來,這些侗族村莊通過如龍津橋這樣的風雨橋與外界進行有限的接觸,侗鄉深處,生活就如《桃花源記》那樣,幾乎不受外界幹擾。萬曆十九年(1591年),僧人寬雲發願要為芷江百姓和客商修建一座永久性的橋梁。他四處募捐,打動了遠近人民,在籌資白銀一萬多兩,糧食一千餘擔後,新橋開工。舞水水面寬闊,要想通過連續的石拱通過舞水,困難重重。
-
暖冬湘遇 | 湖南寧夏文化藝術周即將在湘上演
暖冬湘遇 | 湖南寧夏文化藝術周即將在湘上演 2020-12-02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6年一部非金庸古龍的武俠劇,拍出了暗黑版桃花源記氣質
這其中有一部戲,就是既不是金庸也不是古龍,反而靈感追溯了千多年前的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拍出了一條不同於同期武俠,探討人性的暗黑版《桃花源記》,名字叫做《魔域桃源》。 今天網絡上有一些人,為了博取流量,黑化桃花源,把它形容成人間煉獄,其實還是小道了。
-
思享無限直播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背夫」精神感動觀眾
來源:時刻頭條12月31日,【紅色經典】系列直播走進國家大劇院,進行了歌劇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的彩排探班直播。該系列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光明網主辦、思享無限獨家支持。思享無限旗下秀色直播、樂嗨直播、嗨秀直播、蜜瘋直播以及戰略合作平臺紅人直播全程參與直播。
-
寶寶取名:這些出自於陶淵明詩中的名字,詩意綿綿,含蓄蘊藉!
陶淵明作為「田園派」詩人的開山鼻祖,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其《桃花源記》更是被世人廣泛傳頌。人皆嚮往的「桃花源」,在陶淵明的筆下栩栩如生。世人都羨慕陶淵明,質樸真率、灑脫恬淡、高潔不屈、清高耿直。說到底,桃花源不是遠方的風景,就駐紮在每個人的心裡。陶淵明的作品為後人們築造了一個個精神家園,也讓古今中外讀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
今年,值得你看的舞劇在這裡!
舞劇《醒·獅》以一百多年前的鴉片戰爭為故事背景,以三元裡抗英起義為高潮爆發點,以今日之醒獅人回望先輩的姿態,開始對百年前歷史前塵進行回溯,三元裡抗英起義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勝利的反侵略武裝鬥爭。從而帶出醒獅文化生生不息,醒獅氣脈代代承傳,華夏文化頌揚久遠的民族復興夢圓願景。
-
讓人又愛又恨 桃花源記手遊九妹妹全解
九兒在《桃花源記》手遊中,是逍遙派掌門李碧雲的得意門生,逍遙門下弟子各個瀟灑不凡、男俊女貌,九兒也是得了其師真傳,頗有一番「凌波微步,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的韻味。 除了繼承到師傅的神韻之外,《桃花源記》手遊中九兒夥伴武功也不在話下,她通曉符法之道,精通奇門遁甲、鬥轉星移之術。
-
廣州歌舞劇院大型舞劇《醒·獅》本月17、18日精彩呈現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通訊員 王永12月14日記者獲悉,由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的2019年鄭州市精品劇(節)目演出季精彩繼續,廣州歌舞劇院大型民族舞劇《醒·獅》將於12月17、18日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