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現丹東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

2021-01-07 瀟湘晨報

7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以《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為題,報導了丹東寬甸河口村幾十年間,村民從「吃不上飯」到「富得流油」,鄉村從「無問津者」到遊客「欣然規往」,變化就發生在一年年桃花開落間。

鴨綠江畔新「桃花源記」

新華社瀋陽7月7日電(記者於力、高爽) 鴨綠江水綠如碧,一岸桃花豔百裡。三面環水一面傍山的遼寧丹東寬甸河口村,景致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有幾分相似。幾十年間,村民從「吃不上飯」到「富得流油」,鄉村從「無問津者」到遊客「欣然規往」,變化似乎就發生在一年年桃花開落間。

河口村的故事,大嗓門的村黨支部書記冉慶臣最愛講。

「我們村最早就是個富裕村,有富根兒。」200多年前,河口村是寬甸最大的集鎮和水旱碼頭,內地貨品集中於此、外埠客商紛至沓來,忙碌的碼頭常年桅杆林立,聚集著大小字號近百家,鼎盛時期人口達2萬人。

汽艇在鴨綠江上行駛,200年前帆船如梭的場景早已找不到痕跡,可岸邊的豔紅桃樹卻如昔年林立的桅杆,帶來了新的商機。

「最開始村民不認這外來的樹。」冉慶臣說「,20世紀80年代,果樹技術員李景和外出學習時帶回幾根桃枝,最後活了2個芽。經過多年培育、嫁接,村民柳景清種植了40多棵豔紅桃樹,一年下來成了『萬元戶』,村民才認了這『致富果』。」

沉寂百餘年的老碼頭,在桃樹梢上煥發新顏。

可桃紅也怕巷子深。每家零散種植桃樹,秋天桃子成熟了,也只能賣給過路人,換個油鹽醬醋、麵包火柴錢。辛苦種出的桃子只能賣幾毛錢一斤,看得人著急上火。為了提升附加值,2005年河口村成立了豔紅桃協會,2008年又成立了合作社。10多年過去,如今大桃子已賣到十幾元一斤。

河口村現有豔紅桃樹20000畝,年產量4000萬公斤,年產值約1.52億元。「我做了20多年村支書,這次俺們河口村可真算交了『桃』花運。」冉慶臣說。

「從我爸手裡接下桃園,又在果園中建起了農家院。」43歲的村民吉洪洲家有100多畝豔紅桃樹,每年售賣桃子就有幾十萬元的收入。桃子好吃,桃園更好看,看到商機的不僅吉洪洲一人,河口村家家戶戶在桃樹的簇擁下開起了農家院。

「拆掉自家好好的院牆,那不是糟踐嗎?」「郎大嫂農家院」經營者程淑華最初對拆掉院牆開農家院很牴觸,心裡盤算著:如果第一年能賺6000元錢就拆院牆接著幹。

第二年,年近60歲的程淑華恨不得自己掄起大錘砸牆。「不僅砸了院牆,我還在後院蓋起客房。轉年不僅還清蓋房欠下的外債,還剩了3萬多元。」

就這樣,村裡很多外出打工的人也留在村裡開起了農家院。經過幾年的發展,河口村的農家院從最初的17個增長到現在的200多個。一到旅遊旺季,農家院外街道整潔、彩旗招展,院內貼著的鐵鍋燉江魚等菜品表讓人食慾大增,村裡好不熱鬧。

「現在河口村有千八百萬存款的人不少。老百姓兜裡不差錢了,素質也跟著提高。」冉慶臣說,去年村裡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白天給村民開完會,晚上一個92人的志願者團隊就成立了,每周兩次清理村裡垃圾。遊客來了評價說,村裡的小道比城市的大馬路還乾淨。

「疫情防控期間,大家不著急開門迎客,積極配合封道,證明兜裡不差錢了。」質樸的冉慶臣,把河口村的一切美好都歸結為「老百姓兜裡不差錢了」。

如今的河口村,春賞桃花,夏遊江,秋品鮮桃,冬捕魚。農家院外花團錦簇、瓜果飄香;鴨綠江畔,遠觀桃樹氣勢磅礴、如海如潮,近看桃花俏麗嫵媚,似少女初妝。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故鄉。」每次有客人來,冉慶臣總說:「《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歌曲唱的就是我們這裡。」面對一些人的質疑,他總是不屑一顧。

如今,冉慶臣與客人關於歌曲的「爭執」還時有發生,可兩個桃芽、一抹花香,確實讓河口村成了新「桃花源」。

【來源:東北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河口村:新「桃花源記」
    新華社瀋陽7月7日電(記者於力、高爽)鴨綠江水綠如碧,一岸桃花豔百裡。三面環水一面傍山的遼寧丹東寬甸河口村,景致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有幾分相似。幾十年間,村民從「吃不上飯」到「富得流油」,鄉村從「無問津者」到遊客「欣然規往」,變化似乎就發生在一年年桃花開落間。
  • 山水集安、北埠丹東——尋古探幽邊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已發掘墓葬l000餘座,出土文物數千件,其中許多重要墓葬曾經維修,還為著名的好太王碑新修建了碑亭。唐朝始稱鴨綠江,鴨綠江為滿語Yalu ula(讀音:鴨綠烏拉)的音譯。「yalu」一詞在滿語中本是「土地的邊端,疆界的分野」之意。Yalu ula其語意是「邊界之江」。其二:「鴨綠」為這條河流中生長著的一種被稱為「鴨綠」的魚。這種魚在現鴨綠江上遊的長白鎮到臨江一段仍有生長,只是其滿語的讀音寫為「雅羅」魚。江是因魚而得名。鴨綠江發源於吉林省長白山南麓,流徑長白、集安、寬甸、丹東等地。
  • 「非遺技藝,匠心傳承」《新桃花源記》即將開啟國風文化守護之旅
    「非遺技藝,匠心傳承」《新桃花源記》即將開啟國風文化守護之旅 來源:www.18183.com作者:蘭斯級一號艦時間:2020-01-16 分享到:作為一款運用八年的老牌端遊,《新桃花源記》越來越吸引社會的目光。  《新桃花源記》2019年末版本新服「劍指蒼穹」已於12月20日正式上線。時隔八年的全新職業「劍魂」閃亮登場。
  • SSS戰力衝刺《桃花源記2》神裝玩法助力稱王
    好玩不坑錢的免費回合網遊《桃花源記2》特色神裝玩法系統全面上線,小夥伴們戰力再次得到空前提升,衝刺紅色SSS戰力指日可待!作為衡量小夥伴們實力的標準,戰力值越高,越能體現大家在桃源世界的影響力,並成為受萬人敬仰的大神,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神裝系統上線 SSS戰力技壓群雄】《桃花源記2》神裝玩法系統現已上線,小夥伴們通過點擊界面上的打造按鈕,即可尋找到神裝玩法界面了哦!
  • 《桃花源記》的恐怖真相,陶淵明描述的世界真的是人間嗎?
    其實,與略顯驚悚的《千與千尋》相比,《桃花源記》才叫真的恐怖,最近看了網上諸多匪夷所思的分析,居然驚出了一身冷汗。回到《桃花源記》。有人說,《桃花源記》根本不是什麼世外桃源,而是一個死人村落,擺出的理由如下:疑點一,漁民迷路。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 讓人又愛又恨 桃花源記手遊九妹妹全解
    九兒在《桃花源記》手遊中,是逍遙派掌門李碧雲的得意門生,逍遙門下弟子各個瀟灑不凡、男俊女貌,九兒也是得了其師真傳,頗有一番「凌波微步,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的韻味。 除了繼承到師傅的神韻之外,《桃花源記》手遊中九兒夥伴武功也不在話下,她通曉符法之道,精通奇門遁甲、鬥轉星移之術。
  • 民族舞劇《桃花源記》長沙上演 看陶淵明桃下彈無弦琴
    > 舞劇《桃花源記》以藝術的形式,講述了田園詩人陶淵明有關桃花源的傳奇故事。  紅網長沙4月9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湯紅輝 通訊員 楊水怡)今晚,由湖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演藝集團主辦,湖南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創作推出的民族舞劇《桃花源記》,在湖南大劇院精彩上演,1000多人的劇場座無虛席。    走進劇場,觀眾們紛紛在《桃花源記》大海報下駐足留影。一開演,大家紛紛被舞臺上的精彩呈現所吸引。
  • 《桃花源記》背後隱藏的真相:漁夫誤入死人國,吃得酒食或是祭品
    在桃花源記開篇寫的裡面,漁民是靠打魚為生的,一般按道理來說是不會去到一些離家不太遠而且又不熟悉的水域的。可是在漁夫去看的時候,卻只發現了一大片的桃花,要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桃木都是用來闢邪用的,大片的桃花桃樹,是不是前方有邪氣呢?
  • 3月下旬丹東觀鳥攻略來了!適宜的觀察地點……
    三月中旬,丹東鴨綠江口溼地春意盎然,煥發了勃勃生機。黑翅長腳鷸、礪鷸、濱鷸、環頸鴴、金眶鴴、翻石鷸等鴴鷸類涉禽的前鋒隊伍,抵達鴨綠江口溼地,還有大天鵝和翹鼻麻鴨等候鳥飛到這裡補充體能。預計本月下旬就可以欣賞鳥浪奇觀。
  • 「畫」說「十四五」:未來世界也有一片「桃花源」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11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畫」說「十四五」:未來世界也有一片「桃花源」——<小靈通漫遊未來記·2025篇>之三》的手繪漫畫。
  • 奇幻繪本文學《遊俠小木客》面世 東方小精靈的桃花源歷險記
    《遊俠小木客》講的是一系列發生在桃花源的冒險故事。小木客是森林裡的精靈,他喜歡四處冒險、行俠仗義,生活在令人類嚮往的桃花源。可木客家族規定禁止與外界人類有來往。直到有一天,充滿好奇心的人類女孩小羽誤入森林,在小木客的幫助下幸運地突破重重關卡,來到傳說中的桃花源。而小木客也在小羽的陪伴下,打破陳舊的束縛,增加了森林族群之間的友誼,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遊俠」。  所謂的「木客」,取材於古典文學《桃花源記》《太平廣記》《莊子》等。他們是桃花源的古居民,久居神地,經過上千年的演化變成了「木客」。
  • 紮根細分領域 開拓另類空間—從創業者角度重讀《桃花源記》
    文章一開頭,就為行文提供了一個特定的背景,即這個理想的桃源是打魚人無意之間發現的,是勞動過程中偶遇的奇蹟。在工業革命來臨之前,由於機器技術的落後,捕魚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業,「武陵人」捕魚當然也很不容易。範仲淹《江上漁者》中「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就為我們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了古人捕魚的艱辛。
  • 熊亮《遊俠小木客》:桃花源中的古典魔幻世界
    ——《湘州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無論是世外桃源裡營造良田美竹的避秦者還是形似小兒、時隱時現的木客,都是構成遙遠而迷人的古典傳奇中重要的形象。
  • 36年一部非金庸古龍的武俠劇,拍出了暗黑版桃花源記氣質
    這其中有一部戲,就是既不是金庸也不是古龍,反而靈感追溯了千多年前的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拍出了一條不同於同期武俠,探討人性的暗黑版《桃花源記》,名字叫做《魔域桃源》。 今天網絡上有一些人,為了博取流量,黑化桃花源,把它形容成人間煉獄,其實還是小道了。
  • 桃花源推進「桃花源·蓋婭傳說」項目落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6日訊(李寧 劉伯源)5月6日,湖南常德桃花源旅遊管理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伍彩霞主持召開蓋婭傳說項目推進調度會,推進「桃花源·蓋婭傳說」項目儘早落地,強強聯手,打造文創商品的無限藍海。
  • 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
    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寫下了《桃花源記》,留下了一個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重慶有一個口號:「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心中的桃花源當然只有你自己知道,另一個在哪裡,只能找陶淵明問一問啦。他回答的是文言文,翻譯過來大意是: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他順著溪水行船,迷路啦。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