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就在家裡看到過這樣充滿了平鋪圖案、乍一看摸不著頭腦的「立體畫」,而這東西直到現在還時不時會在網上出現一下,把兩眼視線移到適當的角度,就能從原本平面的畫面上看出立體浮雕一般的物體:
(你能看出這裡面是啥麼?答案是一個鯊魚)
這種立體畫叫Autostereogram,其實可以看成是利用雙眼視差來「欺騙」深度感知的一種視錯覺。這種圖像一般是計算機製作的,通常是利用水平平鋪的重複圖案再加上一點變化。
簡單來說原理大概是這樣:3維世界的影像在視網膜上形成的是一個平面的投影,這就決定了人的視覺系統接收到的原始信號其實是2維的,我們感知到的3維世界需要大腦根據各種各樣的深度線索進行重建。其中,一個重要的線索就是雙眼視差,把左眼看到一個物體的樣子和右眼看到的同一個物體匹配起來,通過兩邊的差別判斷物體的遠近。
這個方法本來是很好用的,但是在立體畫裡面,有大量平鋪重複的圖案,這樣子在匹配「同一個物體」的時候,搞不好就容易配錯。如果大腦匹配的「同一個物體」其實不是同一個,而是兩個長得一樣的平鋪圖案,那麼由此產生的深度感覺也就會出錯了,由此就看出了原本不存在的立體感。
一個簡單的示意圖:
看立體畫的要點就是,兩眼的視線不要聚焦在紙面上。有兩種看的方法:平行和交叉,一般來說平行比較多見(如上圖)。這種方法的時候,要讓兩眼的視線焦點落在比實際畫面更遠的地方,這樣在合適的位置就可以正好把左右眼看到的兩個平鋪圖案看成同一個,產生背景比畫面更遠的深度感知了。不過因為需要恰當的調整才能正好匹配上,所以在掙扎的過程中可能一不留神視線焦點就回到紙面的位置。
同一幅圖用兩種方法都可以看,但看出來的凹凸效果會是相反的。
這個東西沒看出來的時候就挺難想像是怎麼看到的,不過只要習慣了之後就變得容易看出來了……我原來看到過的一種方法是先把圖像非常貼近自己,這樣兩眼視線無論如何都對不到一起,就會放鬆平視,然後再保持這個狀態慢慢拉遠,找到正好能看清的位置就好了_(:з」∠)_
有些地方號稱這個東西能鍛鍊視力,我覺得這種說法沒有根據,因為看立體畫所運動到的其實更多是控制眼球轉動的肌肉,這個和視力也沒啥關係,不過作為一種經典的視錯覺還是很有意思噠~
你們能看出立體畫嗎?都用什麼方法來看?可以評論交流。
(原發於果殼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