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教育廳公布了2019年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評選結果,青島農業大學化學與藥學院王進平教授,機電工程學院尚書旗教授,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孫慶傑教授,動物科技學院閔令江教授,生命科學學院楊建明、董春海教授,植物醫學學院李保華教授,動物科技學院(草業學院)孫娟教授和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李超教授共9人獲評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稱號。
多年來,學校不斷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嚴格導師遴選和導師招生資格審核,加強導師培訓,導師的政治素質、師德師風、業務素質等基本素質得到大幅提升。廣大導師堅持立德樹人,不斷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增強研究生社會責任感,注重對研究生學術創新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指導研究生恪守學術道德規範,不斷優化研究生培養條件,注重研究生的人文關懷,研究生教育質量不斷提高。
化學與藥學院 王進平教授
一、個人簡歷
王進平,男,1973年生,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博士,早稻田大學博士後,美國克萊姆森大學訪問學者。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納米螢光探針團隊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山東省重點研發等項目多項,發表高水平SCI論文70餘篇。
二、研究生教育實踐情況
2013年美國訪學歸來後,共畢業三屆(5名)研究生,其中1人獲得國家公派出國留學資助、3人獲得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1人獲得山東省優秀畢業研究生榮譽稱號、4人獲得百伯瑞研究生科技創新獎、2人獲得「布萊凱特」杯科技英才獎、3人獲得青島農業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榮譽稱號以及3人獲得青島農業大學研究生學術論壇獎。畢業研究生分別在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大連理工大學、南開大學等名校攻讀博士學位。畢業的三屆(5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共發表了SCI論文12篇,其中一區期刊論文7篇,二區4篇,四區1篇。
三、教學心得
「身教勝於言傳」,導師的榜樣作用對每個研究生、整個課題組氛圍的影響尤為重要。當導師努力的時候,學生基本不會偷懶,導師專心科研,學生便不會浮躁。良好的課題組氛圍,積極向上的研究生榜樣,對加入到這個團隊的每一個研究生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促進作用。同時,高起點、高要求,將碩士研究生當作博士來培養,對於挖掘他們的潛力、堅定他們奮鬥的信念、培養他們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面對艱苦條件時,要和學生一起堅持,遇到困難時,要與他們一起不言放棄。要經常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比抱怨更有效。要相信大部分研究生皆是可塑之才,志存高遠才是他們的動力, 如果失去目標,迷失方向,研究生三年則碌碌無為,「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何所底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無壓力不科研,要理解和了解學生的壓力。要尊重學生,平等討論甚至爭論問題,注重培養他們的獨立工作能力。
機電工程學院 尚書旗教授
一、人物簡介
尚書旗,男,1958年生,山東青州人,工學博士、二級教授、中共黨員、博士生導師、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農業機械)首席專家,我國農業機械設計製造專家,世界種業生產機械化技術與裝備領域學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青島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國際田間試驗機械化協會(IAMFE)主席、中國分會主席,新疆天山學者,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山東農業工程學會副理事長。《IJABE》《農業工程學報》等學術期刊編委,主編出版了《農業機械應用技術》等8部專著與教材。
二、教學獲獎情況
30多年來,圍繞「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的國家重大需求,重點在農業裝備播種、收穫理論和精密播種、高效聯合收穫、田間育種機械的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創新成果。先後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對農業機械教育體系改革作了大量工作,培養了大批農業機械專門人才,促進了農機農藝的深度融合和我國農業全程機械化的發展。發表論文197篇,獲國際專利2項,中國專利231項,榮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7項,研究成果在20多個省份以及部分國家廣泛應用,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和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個人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山東省先進工作者、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等榮譽稱號。
三、教學心得
從教40年,總結以下五點教學心得體會。首先,導師是傳承者,應始終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平日教學管理中,兢兢業業、甘於奉獻;第二,導師是榜樣,要堅持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學生都有向師性,導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導師是管理者,自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導師是朋友,所謂良師益友,就是強調導師和學生要交心,師生之間的融洽度、親和力要達到知心朋友一樣;第五,導師是心理輔導者,導師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困惑和心理壓力等,以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排解,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孫慶傑教授
一、個人簡歷
孫慶傑,男,1970年生,博士,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泰山學者特聘專家,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央直接聯繫的高級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和青島拔尖人才等。兼任食品科學編委和中國糧油學會理事等。主要講授《糧油食品工藝學》《碳水化合物》等課程。
二、教學獲獎情況
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8項,獲得省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8項,其中2018獲山東省技術發明二等獎(首位),2017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首位);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96篇,其中一區17篇,二區論文54篇,ESI前1%高被引論文7篇,影響因子超過5.0的19篇,SCI影響因子累計350.0以上,SCI引用次數1055次,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4項,主編和參編中英文著作5部。
三、教學心得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應當具有專業的教學知識,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要持之以恆地主動學習課程理論,掌握專業發展的新動向,掌握最前沿的理論知識。任教十五年,我始終從事教學一線工作,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學生的主動精神,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在發掘興趣和潛能的基礎上全面發展;注重與學生互動和同行,與研究生一起分析世界前沿的文章,討論研究生的實驗進度以及在實驗中遇到的困難,具體討論分析實驗,有針對性指導學生。指導的研究生劉成珍裝載薄荷油、多酚等澱粉納米顆粒體系的構建畢業論文獲得2018年山東省優秀碩士論文。堅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
動物科技學院 閔令江教授
一、個人簡介
閔令江,男,1970年7月生,山東沂水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師。現為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青島農業大學-埃及國家研究中心山羊生物技術合作研究中心中方負責人,青島市動物種質創新及健康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畜禽遺傳標記學分會理事及養羊學分會理事,中國動物學會細胞與分子顯微技術學分會理事,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動物生物技術分會理事。
二、教學科研情況
閔令江教授主要為研究生講授《動物基因工程》《研究生討論》等課程。研究生多次獲得年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及國農業碩士實習實踐優秀成果獎,閔教授獲首屆全國農業碩士實習實踐優秀指導教師稱號。閔教授在科研上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不畏峰高途險,默默前行,正在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1項,國家基金面上項目1項、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羊創新團隊項目1項。主持完成了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子課題、國家農業行業專項子課題、省自然基金、省博士基金及青島市科技計劃等多項。通過多年研究,初步揭示了多個lncRNA、miRNA影響乳腺細胞脂類代謝的機制;闡述了半胱胺影響綿羊乳腺發育和精子活力的機理;發現了多個分子標記,可用於山羊MAS;提出了利用貝葉斯理論剖分動態性狀QTL上位效應的理論方法。
三、教學心得
研究生教育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重在專業知識面的拓寬和專業技術的熟練應用。我常常要求研究生深入學習生物學相關基礎課程,精讀相關英文文獻,及早制定研究計劃,通過培訓等形式熟練掌握相關實驗技術。我重視實驗室的「傳、幫、帶」,帶領學生進行關鍵實驗技術的不定期培訓,同時圍繞特定主題,組織相近實驗室聯合舉辦特色英語沙龍活動,有力促進科研進展。
身為教師應踐行言傳身教,細微處潤物無聲。「其身正,不令而行」我堅持認真細緻、不怕吃苦的處事態度;「態度固然重要,對研究者來講,尚行、篤行才是做實驗者的本質要求」,哪怕是一些小事小細節也從不糊弄。同時,我注重引導學生樹正「三觀」,做好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我不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或個別談心,了解各方面近況,因人而異,談人生、談生活、談事業與家庭的關係等,引導他們正確面對和積極解決生活困難和實驗挫折。
生命科學學院 楊建明教授
一、個人簡歷
楊建明,男,1977年12月生,安徽無為人,博士,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現為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農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第一屆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會員。近年來已在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BIO、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Bioresource Technology、Microbial Cell Factories、Renewable Energy、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等生物催化領域國內外期刊共發表論文 38篇,其中SCI 收錄33篇,申請發明專利22項,授權13項;獲省部級科技獎項1項(排名第2);獲立項山東省地方行業標準2項。作為副主編出版《蛋白質工程》(科學出版社)1部。主要講授《基礎生物化學》、《普通生物化學》、《生物工程前沿技術》等課程。
二、教學獲獎情況
榮獲「山東省生化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壹等獎(創新)指導教師」「校優秀共產黨員」「校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指導研究生獲得山東省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百伯瑞研究生科技創新獎」「大北農杯全國農林院校研究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二等獎。主持山東省研究生導師指導能力提升項目及青島農業大學名校工程教研項目等教研課題。
三、教學心得
作為一名研究生導師,應當始終堅持用知識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學術情懷,用智慧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科研潛能,用愛心哺育學生成長成材,幫助學生築牢科研立身、科研強國的夢想,做無愧於時代的引路人。理想猶如燈塔,照亮黑夜中前行的路。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遠大的理想更是坐得住冷板凳的必備利器。導師應注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學生們找準航向,確立人生目標,堅定理想信念,培養學術情懷,滿懷對科研的敬畏之心不斷前行。理想的實現離不開創新思維的培養、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國際視野的開拓。導師應指導學生如何查找、閱讀英文文獻,如何立足前人研究基礎尋找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研究方案設計,如何獲悉國際前沿動態與國際接軌,如何撰寫英文論文。只有真正啟迪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才能最終激發他們的科研潛能。教師還要始終秉承「教書育人」的理念,不僅傳授學生知識,更應該教他們如何做人,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成才,在科研工作中嚴格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倍加關懷,真正將學生培養生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
生命科學學院 董春海教授
一、個人簡歷
董春海,男,1962年生於山東省兗州,博士,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泰山學者。本科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1983),美國洛克菲勒大學訪問學者(1992-1995),1995年入讀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博士學位。分別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2002-2003)、加州大學-河濱分校(2004-2005)、馬裡蘭大學(2006-2010)從事博士後研究。現任山東植物生理學會常務理事、山東遺傳學會常務理事、國際SCI期刊《Plant Cell Reports》副主編、《Gene》副主編。主要講授《學術論文寫作》、《細胞生物學》、《生命科學前沿》等課程。
二、研究生教學科研實踐情況
除了做好課堂教學,董春海教授帶領研究生科研團隊積極申報科研項目,2011年以來獲得國家科研立項12項,資助金額400餘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省重點研發計劃及良種工程3項。 先後與高密市五龍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濱州無棣俊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籤訂合作協議或建立了校企教學與科研基地,踐行科技為社會服務的理念。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5篇,SCI收錄28篇,論文他引5000餘次,參與出版專著3部,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2010年獲選山東省「第一層次創新人才,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 2011年獲「青島市急需海外高層次領軍人才」,多次獲選青島農業大學優秀教師獎、校級及省級研究生優秀指導教師獎。
三、育人心得與體會
堅持「把人才培養放在第一位」的教育理念,從研究生的課題設計、文獻研讀、組會討論到論文寫作與發表,強調在過程中育人。2013年以來,以青島農業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論文23篇,其中研究生為第一作者的文章18篇(SCI收錄8篇),佔比達78%。除了科學研究,我注重鼓勵研究生暢所欲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研究生做知心朋友。我經常啟發與培養研究生的科學批判精神,從科研文獻中找問題,從實驗數據中找不足與漏洞,在質疑中學習,提高創新思維水平。此外,我堅持「尊重個人特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鼓勵優秀研究生繼續深造或進入科研院所從事科研工作。自2014年以來,有12位碩士研究生畢業,其中6人被錄取攻讀博士研究生(50%)。
植物醫學學院 李保華教授
一、個人簡介
李保華,男,1964年12月生,濰坊人,博士,青島農業大植物醫學學院教授。1987年畢業於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研究生系統學習了植物病害流行學的理論與方法,2002在英國東茂林果樹研究所完成博士後研究。現為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的崗位科學家,山東省高等學校植物病理學重點學科首席專家,山東省植物病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病理學會植物病害流行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植保系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二、研究與獲獎情況
主要從事果樹病害診斷、流行與防控研究。先後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等國家級和國際合作項目8項,培養碩士研究生30餘名。在果樹病害診斷、發病機理、流行預測、防控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蘋果病害防控領域做出重要貢獻,並引領國內的發展。發表論文113篇,SCI收錄25篇,獲專利授權15項,註冊軟體4套,制訂地方標準3項,獲科技獎勵5項,其中「蘋果梨重大葉部病害精準防控技術研發與應用」於2018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三、研究生教育心得
作為研究生導師,一切從學生事業發展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長、發展潛力等,因材施教,制訂培養方案,選擇研究內容。研究方向應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研究內容對學生應具有挑戰性,並留給學生選擇的自由和發揮的餘地。在培養過程中,嚴格要求學生,保證學生能高質量完成培養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在試驗過程中,為學生創造有利試驗條件,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新的技術與方法,在關鍵環節,與學生一起研究解決核心的技術問題。撰寫畢業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與學生反覆討論論文的寫法,不厭其煩地修改論文,在不斷的修改論文過程中使學生的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作為研究生導師,需要不斷學習,積極進取,始終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動物科技學院(草業學院) 孫娟教授
一、個人簡歷
孫娟,女,1976年3月生,內蒙古人,博士,青島農業大動物科技草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現為國家現代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國家牧草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常務理事、中國草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草學會草產品加工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山東省畜牧獸醫學會草業科技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國家民航局機場草地生態評估專家,山東省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和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草地生態管理顧問專家,草牧業領域項目評審專家,多個雜誌的審閱專家,青島農業大學草學一級學科創始人。主要講授《草地農業生態學》、《草地資源與管理學》、《野生動物資源學》等課程。
二、從事研究生教育與研究情況
榮獲被評為「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榮譽稱號,主持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草地農業生態學案例庫建設」項目研究;負責青島市「草資源遺傳改良與開發利用工程中心」的主要建設工作。指導研究生獲得研究生創新立項3項,指導的研究生在2019年國際草業研究生論壇暨第七屆全國草業科學研究生論壇上分別獲得「全國研究生論壇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2篇研究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在山東農業大學2019年山東省研究生暑期學校學術會議中被評為二等獎1項。
三、教學心得
研究生教育的本質包括培養科研能力和提高個人修為兩個方面。科研能力包括科研思維和習慣,這是研究生教育的原本初心,研究生階段要有「敏而好學」的習慣和善於「切磋琢磨」的科學精神,也包括對實驗室使用管理和試驗田的駕馭能力,這些基本技能對於今後繼續深造和工作都能夠形成好的思維與習慣。研究生作為高級人才更需要有家國情懷,要懂得學術愛國,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思想境界。在每周學科例會上,我堅持帶領學生進行每周一課的《道德經》以及《論語》等國學經典著作學習,以培養研究生的團隊精神和為人處世能力。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李超教授
一、個人簡歷
李超,男,1984年生,山東高密人,理學博士,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大學本科就讀於青島農業大學;2009年,赴美國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攻讀博士學位並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2014年,加入青島農業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任教至今。先後承擔了《高級分子生物學》、《水產動物免疫學專題》、《漁業專業英語》及《水產養殖學》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教學任務。
二、教學獲獎情況
科研方面,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山東省聯合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等研究任務。已在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98篇,其中SCI 收錄86篇,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學術論文44篇,總影響因子超過160,文章累計引用1600餘次,其中ESI高被引論文1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教學方面,撰寫英文論著1章節。培養的研究生發表多篇SCI論文,榮獲國家獎學金和省市級獎學金,以及山東省優秀畢業生,青島農業大學優秀畢業生等多項榮譽稱號。
三、教學心得
作為一名研究生導師,我深知「傳道、授業、解惑」使命的神聖。我把培育優秀的研究生作為教師工作的核心基礎職責,努力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對待科研以嚴謹誠信、求真務實,為學生樹立榜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以開放的方式方法去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查閱了解水產行業最新科研動態,從最前沿出發,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調動學生的科研興趣。同時堅持科研反哺教學,突出科研服務產業本質,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引導學生甘做科研創新和服務產業的主力軍,增強科研的使命感。同時,我也十分注重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促使學生養成自學、自控、自律的好習慣,讓學生自主思考,激發他們投入科研及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此外,我堅持將導學與育人相結合,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2006年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植物保護學院 劉潤進教授
一、個人簡介
劉潤進,男,1960年9月生,龍口人,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理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師,《菌物學報》和《微生物學通報》等編委;主講《普通植物病理學》、《園藝植物病理學》、《科技英文論文寫作》、《菌根學》和《生物多樣性》等課程,是我校後三門課程的創始人;青島農業大學首屆教學能手和優秀教師;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兩項。
二、教學獲獎情況
從教近40年來,他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與創新能力。先後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農業教育》等期刊發表教育教學研究論文15篇。2005年被山東省高校工委授予「山東省高校優秀共產黨黨員」稱號;2006年被山東省教育廳授予「山東省首屆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稱號;2007年獲得「青島農業大學首屆教學能手」;2009年「培養研究生科研素養的方法與應用」與2014年「農業院校生物類專業研究生創新型實踐教育體系的研究」分別獲得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首位)和二等獎(第3位)。
三、教學心得
學習型社會人人都在學習,教師更要帶頭學習。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學生的自主發展之路,系統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與創新能力是教學的關鍵。因此,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他努力探索和踐行自主探究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法,首創的「一吸引、二設問、三誘導、四啟發和五同步」五聯環式研究性教學模式,及所建立的旨在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敢於創新的突出一個「早」字、體現一個「導」字、很抓一個「新」字、強調一個「嚴」字和依靠一個「勤」字,即「五字培養方法」是培養學生的思辨精神、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與建設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從全方位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素養和智能的有效途徑。
2009年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動物科技學院 潘慶傑教授
一、個人簡歷
潘慶傑,男,1962年1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青島農業大學馬屬動物研究院院長。現兼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馬學分會副理事長,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副會長,中國馬業協會理事,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理事,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動物生物技術學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繁殖學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動物學會細胞及分子顯微技術學分會理事,山東省馬業協會會長等職務。主要講授《動物繁殖學》、《動物生殖生理學》等課程。
二、教學獲獎情況
在教學工作上,能把傳授知識和專業思想教育結合起來,能認真研究探討教學方法,並不斷改進。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要達到這個目的,自己就要多學習,多研究、多探討,經過努力,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顯著提高,取得了多項教學成果。主編了《奶牛繁殖技術與產科病防治》等3部科技著作,主編和參編了《動物胚胎移植與生物技術》、《動物繁殖學》、《基因工程原理與應用》、《動物繁殖新技術》等教材及其他書共11部。先後主持和參入教學研究課題10餘項,為提高教學質量做出了貢獻。先後獲得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動物科學專業》獲得山東省品牌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立項。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和優秀共產黨員;並多次獲得學校優秀教學質量獎和「六和」獎教金;2007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並2011年評為山東省第六屆教學名師。
三、教學心得
作為研究生導師,良好的培養教育方式和規範的管理程序無疑是學生成功的重要因素,要發揚嚴謹治學的優良教風,為全體研究生創造一個嚴格認真的學習氛圍。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重點把握「引、早、導」三個字。即:對所有研究生善於啟發引導,入門教育和培養至關重要,一絲也不能放鬆;二是結合學生特點,儘早、準確的擬定課題,及早進入科研狀態,這種「先飛」的教育理念,確實收穫了「早入林」的學生;三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給予恰如其分的指導。學習就是我們作為科研人員的天職,所以要學習、學習、再學習,以滿足研究生對知識的渴望。
作為研究生導師主要做好如下的工作,制定好合理有效研究生培養程序,一是指導好課程設置與選課。二是科研選題與引導。三是科研訓練與技能培養。四是制定好實驗室管理制度與方案。五是規範研究生組會制度。在科研工作方面,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達到研究生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基本培養目標。
2012年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動物科技學院 沈偉教授
一、個人簡歷
沈偉,男,1975年生,博士,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山東省傑青、山東省高校首席專家、青島市突出貢獻專家,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兼任全國動物學會細胞與分子顯微技術分會副理事長,生殖生物學分會、生殖科學專業委員會等7個學會常務理事或理事。現為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生殖科學研究院院長、生物學一級學科負責人,山東省高校動物生殖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主任,青島市動物繁殖生物技術國際合作基地主任。
二、教學科研獲獎情況
沈偉帶領課題組在「幹細胞分化生殖細胞」「減數分裂啟動與原始卵泡形成」「山羊功能基因組」等方面取得了諸多突破性進展。沈偉主持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6項,國家轉基因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其它省部級項目13項;在國際知名刊物發表SCI收錄論文157篇,總影響因子603.98,單篇最高影響因子15.221,被引用2500餘次;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山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山東省高校自然科學一/二等獎、青島市自然科學獎、山東省青年科技獎、青島市青年科技獎等13項。
三、教育心得
已指導畢業博士、碩士研究生40人,目前在讀碩士生8人、博士生2人。指導的研究生有4人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5人獲得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3人獲得山東省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獎,4人獲得山東省優秀畢業研究生,17人獲青島農業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12人獲得青島農業大學優秀畢業生,33人次獲得青島農業大學優秀論文獎或企業獎學金等。這些優異成績的獲得得益於「育人必先正己,立教必先樹德」的育人理念和身先示範的實幹精神。他堅信「教師只有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去塑造學生的人格,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才能使受教育者『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鑑於他在教育工作中的優秀表現,也因此獲得了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師、青島市優秀教師、青島農業大學師德標兵和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成為真正的「師」與「範」。
2012年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生命科學學院 郭立忠教授
一、個人簡歷
郭立忠,男,1964年11月生,萊陽人,碩士,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兼任中國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菌物學會食用菌採後及加工產業分會常務理事,山東省農業農村專家顧問團食用菌分團副團長,山東省食用菌協會副秘書長,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食用菌創新團隊遺傳育種崗位專家,山東省本科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先後主講《普通微生物學》、《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發酵工程》等9門課程。
二、教學獲獎情況
榮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校級六和獎教基金獎1項,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學士、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青島農業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主持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農業生物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山東省本科高校精品課程建設「微生物學系列聯合課程發酵工程」,主持山東省基礎實驗示範中心建設,山東省實驗教學骨幹學科建設,山東省特色專業建設等工作。主編全國高等學校「十一五」「十三五」農林規劃教材各1部」。
三、教學心得
愛崗敬業 嚴謹治學:青春32年是一個人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陰,能把青春奉獻給自己熱愛的高校教育事業,無怨無悔。對學生採取「寬放嚴收」,要求學生松中有嚴,既能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又能牢牢地把握住大的方向,不斷挖掘學生自身潛能,鍛鍊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案例教學, 培養學生興趣:指導教師的基本任務是幫助學生挖掘他們的學術潛力,在研究生查閱文獻、試驗設計、試驗過程、數據處理、論文寫作和發表等各個環節上,採用具體的科研案例來引導他們,不斷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養。重點突出一個「 新」字,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把教師的科研成果,從課題立項申請書、課題任務書、課題的實施方案、課題的鑑定、課題的報獎等方面,作為案例,詳細的講解,讓學生掌握一個系統的科學研究是怎麼進行的,通過近幾年的實踐證明,學生收效甚大。
團結合作, 寬鬆學術氛圍:營造寬鬆的學術氛圍, 建立團結、合作、競爭、獎罰分明的運作機制,研究生之間分工不分家, 不同年級的研究生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學習, 形成了一個團結實幹的研究隊伍,實踐證明:「團結出凝聚力」,「團結出成果」,「團結師生都受益」。
2015年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生命科學學院 劉新教授
一、個人簡歷
劉新,女,1966年9月,山東萊陽人,博士,中共黨員,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山東省高校植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山東省植物生理學系列課程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山東省植物生理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植物逆境生理與分子生物學會委員,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細胞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崗位專家,山東省葡萄與葡萄酒學會理事。《Plant Science》《J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植物生理學報》和《生態學報》等國內外重要學術雜誌審稿專家。主要講授《植物生理學》《高級植物生理學》和《高級植物生理學實驗技術》等課程。
二、教學獲獎情況
榮獲「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山東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和「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等20餘項教學和科研獎勵;被評為「山東省第二屆省級教學名師」「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和「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指導的研究生多次榮獲「山東省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獎」,指導的學位論文多次被評為「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和「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主持了山東省植物生理學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建設項目、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山東省高等學校基礎學科建設專項資金項目和山東省精品課程等省校級20餘項教學研究項目。
三、教學心得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就要有過硬的業務本領和優秀的師德品行。從教30多年來,劉新教授始終以學生為本,以終身學習改革進取精神,不斷「學習」、「思考」和「實踐」,始終把教學工作放在第一位,教學科研相長,全身投入人才培養。學術性和創新性是高等教育區別於基礎教育的重要方面,劉新教授詮釋「定-靜-安-慮-得」於培養研究生做人做事做科研,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結合國家和社會需求明確研究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國際化的視野。劉新教授教導學生「靜者不避鬧市,躁者難立深山」,做學問就要潛心投入科學研究,認真再認真對待研究中的每一個細節。從儀器操作到實驗設計,從數據處理到結果分析,從組會匯報到畢業答辯匯報,從文獻閱讀到論文撰寫,在各個方面都要給予學生全方位指導和訓練,著力培養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交流能力、實踐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
2015年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化學與藥學院 師進生教授
一、個人簡歷
師進生,男,1972年1月生,內蒙古人,博士,青島農業大學化學與藥學院教授。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師,青島市教學名師,主要從事功能材料的研究和開發,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省部級項目12項,在國內外有較高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90餘篇,其中SCI收錄78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軟體著作權2項。先後獲得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青島市自然科學三等獎,德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講授《材料化學》、《無機材料化學》、《創新思維訓練》等課程。
二、教學獲獎情況
榮獲「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等榮譽;被評為」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青島農業大學教學能手」「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校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主持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研究生創新思維培養研究與實踐」項目研究;指導學生參加的大學生挑戰杯課外作品大賽獲得了山東省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三等獎4項,先後三次獲得山東省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三、教學心得
創新思想是學生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此,師進生教授從2006前開始了創新教育的探索, 從一知半解,到多方探索,再到初步形成教學模式,反反覆覆經過7-8年的摸索,逐漸形成了創新教學模式,創立了一切從根部出發、覺察細微的能力、縱橫思想、糖葫蘆理論和發現問題五大創新法則,建立創新無處不在、創新戰略和創新戰術等11個創新教學環節,並將其應用到學生培養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指導的碩士研究生畢業10人,其中7人讀博,6人出國讀博,平均發表第一作者SCI收錄論文6.92篇。
這種創新教育也得到了企業和學校相關部門的高度認可,先後多次為企業管理人員、研發人員、各學院師生做創新培訓、創新報告。通過創新的思維方式,先後指導學生研製完成了多功能空氣淨化器、煤氣試紙、口香糖清除劑、自動澆花器、無毒水果保鮮劑、可以喝的洗滌劑、延長存儲時間的冷庫塑膠袋等十幾個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