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都市報記者李秀江何艾琳攝影楊濤
7月9日下午,成都市民陳萍(化名)來到成都匯聚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位於成都市上池北街的辦公區,要求退還「超動力」第三個階段課程的費用3萬多元。
在一次由匯聚公司組織的企業管理培訓會上,陳萍對一個兒童智力培訓課程動心了。課程宣稱,只要上他們的第一節課,就可以達到「開發天眼」的效果:「用眼罩蒙住眼睛,可以摸出卡片的數字、顏色。升級效果則是,書一翻就能背下來。」對方還承諾,「可以終身復訓。」
陳萍當場交了9.8萬元,給侄女豆豆(化名)報了名。怎知,前後一年多陸續上了兩個課程,一點效果都沒有,要求退剩餘的3萬多元也被拒絕。
10日,匯聚公司負責人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這個培訓項目已經停了,「因為多數家長對效果並不滿意。」
這究竟是「最強大腦」的神話重出江湖,還是屢見不鮮的「江湖騙術」借屍還魂?華西都市報記者就此事展開了調查—
報名,被搭售的
疑點:企管課上推銷「蒙眼識字」,陳萍當場就為侄女刷卡9萬8報班,但對方沒有提供發票,連收據也沒有。
陳萍9日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事情源自2013年6月在雙流東升鎮一家酒店進行的企業管理培訓課,學員有將近200人。
負責講課的是匯聚公司的法人代表郭先生,課程講到一半時,他開始推薦起了一個項目。郭先生說,他們公司與一家培訓公司合作了一個項目,專門培養兒童的悟性以及超能力開發。「郭先生在臺上推薦項目的效果如何神奇,下面就有工作人員走到每個座位上,問這些學員要不要給自己的孩子報名。」
多位參加培訓的家長告訴記者,當時氛圍很熱烈,自己很難拒絕,只要表示有意向,工作人員就拉著去另外一個房間刷卡交費,一個課程的費用在3萬2左右,三個階段課程9.8萬元。
「包學會,終身可以來受訓,學不會全部退款。」陳萍說,這是匯聚公司給的承諾。陳萍當場就為侄女豆豆報了這個班,但對方沒有提供發票,連收據也沒有。
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裡,豆豆學習了兩個課程。
陳萍說,第一堂課發了眼罩和卡片。上課時,老師先讓孩子戴上眼罩深呼吸幾次,在注意力特別集中的時候,就給孩子一張有著花色或者數字的卡片,讓他手拿著,放在額頭感受,最終說出顏色和數字是什麼。
上課,挺神秘的
疑點:具體什麼時候上課,在哪裡上課,都是由工作人員提前一天電話通知。
對於培訓的內容,公司從來諱莫如深。上課封閉,家長也不得靠近。
「交錢上課,至少應該了解課程的內容和時間安排,但他們神秘得很。」另一家長陳先生說,具體什麼時候上課,在哪裡上課,都是由工作人員提前一天電話通知。「三個階段課程,也不告訴你每個課程學什麼內容,只說會達到什麼效果。」
在培訓時間上,也與很多的培訓學校不一樣。陳萍說,侄女從報名開始,基本是每隔半年通知一次去上課。2013年到2014年8月,兩階段課程地點分別在雙流一家酒店、武侯區桐梓林一棟寫字樓、成華區一個圖書館三個地方。具體一個課程怎麼算時間,家長也並不知情。「有時候一個課程只幾個小時,有的課程換了兩個地點,上了好幾天。」她說,上完課後,老師會請家長進教室填表,表格內容為評判上課環境等。
對於培訓的內容,公司都諱莫如深。陳萍說,有一次上課,家長在窗外圍觀,兩個男子馬上上來,把家長「趕」了出去。多個家長告訴記者,這個項目沒有免費的體驗課,如果遇到猶豫的家長,工作人員會建議先交3萬多元,上第一個課程體驗體驗。
陳萍說,「交了錢,就等著通知上課,雲裡霧裡的。」
蒙眼?要偷看的
疑點:如何「蒙眼識字」?「要斜起來看,透過縫隙。老師要我們守住這個秘密。」
一年之後,家人想看看孩子學習的效果,便讓豆豆現場演示。「孩子總是隔著眼罩,斜著眼睛看,可是看了半天,孩子也沒能說出卡片的顏色和上面的信息。」這時,陳萍一家人才恍然大悟。
豆豆的爺爺說,「我讓她表演戴眼罩認卡片。她表演得非常吃力,偏著頭,卡片拿到眼睛附近,不停被小手捏來拱起,最後也猜錯了卡片上的數字。這時,豆豆才小聲地開了口,「要斜起來看,透過縫隙。老師要我們守住這個秘密。」
7月9日,記者找到一段孩子受訓視頻。在該視頻中,兩個小學生面對面坐著,眼睛戴著黑色眼罩,眼罩下卡住兩張白色面巾紙。坐在一旁的老師,靠近其中一名學生,不斷小聲說話,隨後拿了一張撲克牌給他。學生用手不停揉搓牌,然後再貼到額頭上,最後不斷猜撲克牌的花色、數字……
陳萍說,老師當時宣稱在學到高級階段時,能夠達到輕輕一翻書,就能把知識要點全部領悟。
退款,是艱難的
疑點:對方均承認款項,但都以「錢已經打給另一家公司」為由,拒絕退款。
發現孩子沒有「蒙眼識字」的能力,陳萍一家才發現被騙了。事實上,在送孩子去上培訓課時,陳萍就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
2014年陳萍送豆豆到成都桐梓林的一間教室上課。透過門上的玻璃,她看到豆豆上課的教室,光線昏暗。課後,豆豆說上課在看電影。
「我花9萬多,就為了給娃娃放電影?」陳萍感到生氣,課已經上到第二階段結束了,娃娃蒙眼認卡片的能力還是很差,「公司最初說上第一節課就有效果,現在都一年多了,兩個階段都結束了,學習效果還是很差。」
和家人商量後,陳萍找到了當初交9萬8的培訓公司,申請退還第三階段的3萬多元。幾次交涉後,她的申請被拒。
陳萍說,今年7月初,她通過微信聯繫了該公司成都區負責人郭先生和另一個公司高管張小姐。在微信中,對方均承認了這筆款,但都以「錢已經打給另一家公司」為由,拒絕退款。
而一起報名的重慶的簡先生,他先後花了10萬元,為自己13歲的兒子報名「蒙眼識字」課程。他的孩子上了第一個課程,就申請退款了。簡先生說,經過多次協商,公司退還了8萬元,另外2萬轉成了企業員工培訓費用。
前/車/之/鑑
是什麼讓「蒙眼識字」蒙住了你的眼
事實上,像「蒙眼識字」這種類似的騙局,在很久以前就已經發生過。早在 1979年,「耳朵認字」就曾轟動全國。
話說回來,「蒙眼識字」「波動速讀」「間腦開發」這類行騙把戲,本是騙術卻為何被搬上三尺講臺?此類行騙招數緣何一再得手?我們有必要進行一番多角度的心理分析,以防再次受騙上當。從家長的角度來看:
1、辦學機構緊緊抓住了當下學生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需求。
2、神童觀念作祟,追求神奇效果,拔苗助長,急功近利心理。
3、沒有選擇標準,盲目相信廣告,易受到廣告宣傳誤導。從教育培訓機構來說:
1、消費目標人群定位非常清晰:客戶大多是有錢但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又渴望孩子學習得到提升的父母。
2、為了高額利潤,鋌而走險,不擇手段。
3、師資力量薄弱,草臺班子,良莠不齊,缺少行業自律和科學標準的課程,無法保證課程效果。再從培訓市場分析:
1、市場標準不一,魚龍混雜,各類智力提升課程五花八門。
2、行業持證上崗老師奇缺。
記/者/質/詢
錢,「匯聚」收轉了
退錢?找「匯啟慧」
華西都市報記者以家長的身份諮詢匯聚公司一位負責人張女士,她說這個兒童培訓項目是跟「匯啟慧」公司合作的,但記者在工商系統的「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未查到該家公司的信息。
7月9日,記者陪同陳萍來到成都匯聚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位於上池北街的辦公地點。根據公司財務展示的收費情況顯示,陳萍9.8萬元培訓費進的是這家公司的財務。「其實根本不存在『匯啟慧』的公司,只是借個名字轉移責任。」陳萍說。記者了解到,此前多位家長要求退費時,工作人員說要退款找「匯啟慧」,導致很多家長找不到責任人。
記者從幾位家長處了解到,一次參加培訓的孩子在20到30個之間。7月10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再次以家長的身份諮詢匯聚負責人張女士,但被告知這個項目已經停了。
「9.8萬元這個項目,大多數家長覺得效果不明顯。」張女士說,這個項目是匯聚公司與「匯啟慧」公司合作的項目,目前已經終止合作了,不過現在有新的項目,包括出國遊學等內容。
隨即,華西都市報記者亮明身份採訪張女士,她告訴記者,2013年底,陳萍一家確實給豆豆申報了一個9.8萬元的兒童培訓課程。當時,錢交給了匯聚公司,孩子上課時,再按課程階段轉款給「匯啟慧」。「我們向陳萍一家承諾過,不滿意可退款。但是,他們一家當初先後填寫的兩張調查表,都寫的『滿意』和『好』。時隔一年多,現在來退款,讓我們很為難。」
對於陳萍的退款要求,張女士告訴記者,「要回去查一下財務,如果款沒有用,就退款,下周就會有結果。」
律/師/說/法
「蒙眼識字」虛構事實涉嫌詐騙 「從常理來看,這肯定是假的,科學是遵循客觀規律的。」四川思沃律師事務所律師張純認為,在幾年前,類似騙局非常多,如今還有人上當實在不應該。張純律師說,培訓機構屬於虛構事實,騙取受害者相信後,讓受害者主動支付培訓費用近10萬元,已經涉嫌詐騙。受害者可以收集培訓機構的宣傳資料等證據,以對方涉嫌刑事犯罪向公安機關報案。
專/家/解/析「蒙眼識字」就是騙人把戲 竟還有人信
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趙洪鑑、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資深腦神經研究的教授周曉林,以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認知與發展心理學研究室的研究員蔣毅,都是腦功能、腦神經上的資深專家。對於「開天眼」、「蒙眼識字」的說法,他們一致認為:荒謬。
趙洪鑑說,「人腦成像是物體先在視網膜上成像,然後通過視神經傳入大腦中樞。以現在的科學水平,還沒有發達到通過『第三隻眼』就能看東西的程度。」
周曉林曾在媒體採訪中,對此表態:「那個就是騙人的,胡扯」。自己早就聽說過類似騙局,不想還會有人相信。人完全不可能通過訓練達到蒙著眼罩看東西的能力,「沒有了視覺怎麼看?」
曾有多家媒體報導過類似的「開天眼」培訓課程,有的課程講解其中「奧秘」時稱,「松果體是第三隻眼」。周曉林解釋說,松果體是負責內分泌激素的器官,不負責成像。蔣毅專門從事腦功能成像等技術研究,「蒙眼識字肯定不可能,從科學上、常識上來講都是講不通的」。
互/動/一/下
還有哪些培訓機構不靠譜等你來舉報 暑假到了,奧數班、美術班、鋼琴班、武術班……各種培訓班像塊大石重重壓在娃兒的肩上,有的家長甚至短短兩個月時間給孩子報了8個班。孩子不易,家長也不容易,遇到不靠譜的培訓機構,高額的培訓費打水漂不算,還影響到孩子健康成長,這可愁苦了用心良苦的家長們。
從即日起,華西都市報開通互動平臺為你保駕護航,孩子暑假沉重課業負擔你可以來吐槽,遇到不靠譜的培訓機構、老師,你也可以來舉報。
1、讀者可以通過撥打華西傳媒呼叫中心熱線028-96111,報料你的遭遇。
2、可以通過新浪、騰訊微博@華西都市報,或發私信報料。3、微信關注「ihxdsb」與華西都市報互動,在對話框中發送您的投訴內容和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