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報導,近來,一些培訓機構打出開發腦潛力的廣告,可讓孩子具備蒙眼識物、超速記憶甚至過目不忘的特殊能力,類似的「神童班」受到一些家長追捧。這樣的「腦潛力開發」真的科學嗎?有專家對此給出了完全否定的答案:「科學上並不存在任何專門開發孩子腦潛力的技術。」
這樣的新聞其實已經很難說是新聞了,因為所謂「蒙眼識字」「波動速讀」「間腦開發」等「神技」的騙局性質,已早有公論。早在2014年,央視就對此進行了解密,比如宣稱神乎其神的「蒙眼識字」,最大的秘訣不過是「偷看」。隨後,對此類現象,各地媒體也多有揭露和科普。可時至今日,「蒙眼識字」騙局又再次捲土重來,並依然有家長為此埋單,實在是堪稱弔詭。
對神秘技藝的好奇,是普遍的人性。但「蒙眼識字」式培訓的受捧,更多還是在於部分家長因望子成龍心切而被蒙蔽了心智。一些家長送孩子到這類機構培訓,與參加其他培訓班,從動機上說並無二致。甚至越是在其他方面的期待得不到滿足,就越會想幫助孩子尋求「捷徑」,以至於失去基本的理性和判斷力。
而一些孩子迫於家長的期待和壓力,也往往會被迫參與這種騙局的「合謀」。如此前的報導中,就有孩子透露,培訓機構的老師告知他們,在表演蒙眼識字時,「要斜起來看,透過縫隙。老師要我們守住這個秘密。」所以,這類看起來荒謬十足的培訓,依然可以收割利益,不能低估其危害。
部分家長對於孩子成長的功利化期待,確實迎合了此類騙局的衍生。但要抵制這類明顯有違常識和科學的騙術培訓,不能希望靠所有的家長都保持清醒和理性,公共監管更不該缺位。當然,這之中存在一個界定標準的問題。如有專家稱,類似的「腦力開發」性質的培訓機構不具備辦學資質,若具備盈利性質,也只需在當地工商局做公司登記即可。因此,對培訓內容的監督,可能不在教育部門的管轄範圍之內。可即便如此,對於明顯的虛假宣傳,有關部門也完全可以主動介入調查。
其實,對於教育部門來說,也有責任對此類培訓,予以更多的介入。今年初,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要求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的「超綱教學 」「提前教學」 「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
這看似與「腦力開發」的培訓騙局無關,其實未必。要知道,這些「腦力開發」所標榜的高速記憶力訓練,一定程度上不過就是「強化應試」的變種。更何況,既然提前、超綱教學要被治理,那些明顯存在著誤導、對孩子有拔苗助長之嫌的「蒙眼識字」類培訓,就更沒有理由聽之任之。
(來源: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