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樓房上種樹,還是在樹旁修樓房?

2021-01-15 澎湃新聞

為了創造更舒適、更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建築環境,建築師、工程師和開發商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合力建造越來越綠的建築。

上海蘇州河畔,行人走過昌化路橋,身後是2020年落成的「天安千樹」。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帶有樹木的建築物不是新鮮事物。古代神話中的巴比倫空中花園,通常被想像成階梯式宮殿,栽種許多樹木,灌木和奇花異草。而美洲的印第安人則認為,沒什麼東西能比樹高,為維護環境和諧,在房屋框架完成後,便將一棵樹放置於建築物頂部以示尊敬。

歐洲也有類似做法。最早在斯堪地那維亞的建築物都是木頭做的。人們相信樹亦有靈,任何建築工程都需向森林陳述這樣做​​的正當理由。在框架工程完工後,將一棵樹放在房屋頂部,以使樹的靈魂可以安息並保佑此房屋的居民平安健康。當然,這也是一個邀請大家前來恭賀喬遷之喜的信號。

體現這種象徵意義的做法,直到近年來也不難見到。除了將樹作為慶祝成功封頂或完成主要結構的吉祥物之外,在屋頂種植一顆真正的樹,作為送給未來使用者的禮物,也是不少建築師的奇思妙想。

Topping out in Norway (1959) Leif Ørnelund - Oslo Museum: image no. OB.Ø59/2680 (Byhistorisk samling), via oslobilder.no.

移居高樓的樹

為與大自然關係更親密,世界各地總有人在樹上搭建房屋。而近年來,將樹引入中高層建築的做法也越發常見。

當下綠色建築復興始於1970年代。能源危機加上人們環保意識日益增強,使建築師和工程師對可持續發展進行更周全的考量。儘管有許多不同的可持續建築設計方法,越來越多的建築師和工程師還是選擇將綠化屋頂、綠牆等整合到建築物中。在現有結構中增加大量植物種植區,以替代城市中減少的綠地,或改善熱島效應,或創建綠化空間,緩解住在城市密集地區的人的心理壓力。

奧地利藝術家、建築鬼才百水(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就是這項實踐的先鋒代表之一。20世紀80、90年代,他在維也納和奧地利其他城市留下了大量充滿活力的作品。他曾說:「一個人的夢,就只是個夢而已。大家都有這樣的夢,夢就成了現實的起點。」 百水一共建成了10棟被稱為「自然與人和諧共處」的「百水屋」。這些當時看來怪異的建築,如今看來非常時髦。

維也納百水公寓。本文圖片除註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布魯茂溫泉酒店(Rogner Bad Blumau)

臨近21世紀,將植物整合到建築中,這個趨勢越發令人興奮。雄心勃勃的項目不斷出現。

芝加哥從2001年開始,鼓勵建築業主將現有屋頂轉換為綠色屋頂,並沿舊城區基礎設施建設線性公園。他們大概是從巴黎的Promenade Plantee(1993)改造得到靈感。它也激發了廣受歡迎的曼哈頓高線改造項目(2006)。

芝加哥屋頂綠化改造項目

巴黎,Coulée verte René-Dumont

紐約高線公園

除了既有建築的改造,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層建築案例之一,是日本福岡的文化中心ACROS。 這座由Emilio Ambasz設計的14層高樓,1995年首次向公眾開放,寬闊的露臺邊緣處設計了可深植花木的種植槽,使樹木能儘量生根。

日本福岡的文化中心ACROS。

幾年前,「Bosco Verticale」雙塔(2016)在米蘭落成,刷新了傳統上綠色建築的謙遜面貌。它是首個被樹木完全覆蓋的高層建築建成實例,由Stefano Boeri Architects事務所設計,兩座塔分別高112米和76米。顯而易見,它在外觀上相當成功,成為閃亮的焦點。環繞建築而上的九百棵樹木,最初種植時達高3-6米,最高可以長到9米。

包含樹木的建築物,當然需要進行特別考慮,用額外結構加固。這些額外鋼材的含碳量,以及相應的維護需求,要求項目團隊採用奇思妙想來平衡多餘的碳足跡。例如使用米蘭多餘的地下水來澆灌樹木。這種新型建築在外牆上堆積了大量潛在易燃有機物,定期修剪和灌溉對減輕火災風險非常必要。管理者還需確保土壤中有機物含量相對較低,以減輕生化汙染。

無論如何,Stefano Boeri的綠色雙塔取得了全球關注。他們目前正在瑞士、中國和荷蘭等地展開幾個類似項目。

「Bosco Verticale」雙塔。

「Bosco Verticale」雙塔。

「Bosco Verticale」雙塔。

「Bosco Verticale」雙塔。

問問樹想要什麼

表面上看,這些項目似乎是在推動城市在高密度與可持續發展之間達成妥協。除了其明顯的地標價值外,高空樹木令人耳目一新。「我們的鋼筋混凝土森林會變成一座真正的森林。」這一想法的確迷人。與幾百個鄰居在城市高空大口呼吸新鮮氧氣,看起來也非常時尚。

10000棵樹木覆蓋的八百米高塔可能成為紐約市最高建築。

那麼,為什麼之前的那些摩天大樓上居然沒有樹呢?

答案顯而易見:無論對人類還是樹木,或是幾乎所有其他生物,高空的生活環境都糟透了。樹木在城市地面的生活已足夠艱難,而在一百米高空,幾乎每個氣候特徵都比地表更為極端。

高空中,風也許是樹最大的敵人。高山上的樹木,樹幹為躲避常年盛行風向而彎曲嚴重。風還破壞了葉子和大氣之間薄薄一層空氣,加大了樹葉的蒸騰作用。這意味著它們需要更多水分,消耗更多能量來維持運轉。這些極端環境中的植物,通常並不高大優美——換句話說,不會像在效果圖中看到的那樣。

然後,再來談談高樓上的嚴寒酷暑時節。冬天,霜點以下的氣溫,將樹葉細胞內的水變成致命的結晶,使得植物被殺死。半年後,炎熱天氣也帶來一系列挑戰。為了降溫,植物通過打開氣孔釋放水蒸氣來「出汗」,至少有水就能活。但在高空,葉片內部的光合作用機制,會在經受一定的暴曬灼傷後開始崩潰。

最後,同樣重要的一點,是維護樹木的後勤工作。這些樹木將如何澆水、施肥和修剪,如何更換它們,需要多久保養一次?連室內盆景都養不好的住戶,如何承擔監控和照顧這些處於極端狀況下植物的責任?更不要說枝條折斷掉下高樓的安全隱患了。

植物學專家De Chant在一篇文章中激烈批評這種花俏做法:「如果垂直森林項目中,僅僅樹木的花費就多達425萬美元,這至少可以恢復2,125英畝的普通森林。而它僅帶來了2.5英畝的綠地。那麼為什麼要在建築物上種樹,而不是集中精力保存和恢復已有或迫切需要樹木的地方?」比如,垂直森林項目周圍,那一片貧瘠的、光禿禿的硬質廣場和草地。

綜上,比我們願意相信的可愛建築,摩天樹樓的實際情況複雜得多。這並不是說應該停止這類項目——如果我們可以達成一個普遍共識,那就是,城市空間絕對需要更多綠色,人們可以和開發商以及政府,探索一個市場營銷和普惠大眾的中間立場。

和樹一樣高的城市

來歐洲旅行生活的人大多偏愛尺度宜人的古城。所幸,無論上個世紀投入使用的著名的

德國Vauban社區

,還是正分期修建中的

奧地利Aspern新區

,都遵循了這種鄰居相互關照、一開門相互問候,窗戶打開有綠意宜人的設計。父母可在陽臺看到小孩在樓下玩耍;晚餐時間到了,可以喊小孩回家吃飯。

一個理論在此得到證實:建築,不應超過樹的高度。環境中的樹,代表了人類祖先DNA裡傳下來的感官、行為能掌握的最佳尺度。這意味著,用眼睛就可以感知周圍環境,聽到街道上的聲音,感受到細微的光線、風、溼度的改變。合適的尺度讓人與人的關係更親密,更關心周圍環境中小的細節,當人的五感被最大化時,我們才會對這樣的場所有更多安全感和歸屬感。

六層左右的高度,也是人們不用電梯可達的舒適極限。當然,新建中層住宅裡電梯為必需設置。但一個可用步行通達的社區更有活力。方便步行的社區讓每個居民輕鬆走出房門,從樓頂花園到入口,從一棟樓到另一棟樓,從一條街到另一條街,從社區到社區。不僅是為了散步,更可輕鬆掌握與周遭環境和鄰居的關係,在步行途中體驗自然,放鬆身心。

一個宜人的社區,不僅需要各種功能混合帶來活力,綠植庇護下的多樣化戶外場地也同等重要。它們為各種潛在的活動和交流提供了可能。它們可以是公共空間,如廣場、街道;可能是半公共空間,如內院、中庭;同樣,各種私人、半私人的半戶外空間也應是宜人的、靈活的、對居民友好的,如柱廊、露臺、門廊、屋頂花園等。

同時,非高層建築也給了綠色空間和野生動物更多滲透城市的機會。城市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日漸被看到,不僅是為了昆蟲、鳥和野生動物,它也是重新連接人與自然的重要紐帶。自然體驗不僅會增強人們在生態保護方面積極的情感、態度和行為,也會給人類自身的健康和福祉帶來正面影響。

說到底,在樓房上種樹,還是在樹旁修樓房,並非真正的問題。我們應該問自己,這樣的建築是不是讓使用者更加舒適和方便?是否給周圍環境帶來了最大化的、公平的改善?以及,它是否可以有機、永續地運作?如同真正的森林那樣。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暴發,讓在城市中禁足的人更嚮往郊區生活。逆城市化和城市中心衰落這些讓決策者頭痛的詞,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還會被激烈討論。如果有人想炮製一個摩天大樓上的、為少數人打造的私人高級森林,那請便。而作為普通市民,我們應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保護已有樹木生長的綠洲,或推進迫切需要綠植的地點的改善。與其將自己關在空中的綠色城堡,不如從參與身邊項目開始,和鄰居一起,在城市裡給樹木和居民一個舒適的家。

(作者李果畢業於法國巴黎一大、義大利帕多瓦大學建築遺產專業,現居中歐,自由建築師,媒體撰稿人。微信公眾號:斯洛伐克有點閒)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複式樓房 與其他樓房有什麼區別
    現在很流行一種複式樓的裝修,這種裝修也是時代家居設計的一個新寵,很多年輕人在選擇買房的時候都比較的樂意接受這樣戶型的設計,到底複式樓好嗎,這個一直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那麼,什麼是複式樓房?複式樓房有什麼優缺點呢?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鋼結構樓房能蓋多少層 鋼結構樓房的優勢
    如今的鋼結構樓房是非常多的,很多家庭主人在購房之前都會特別重視這些材質,認為這些材質的技術比較先進,居住的效果也會更有保障。這時大家可以看看鋼結構樓房能蓋多少層,了解一下各種不同鋼結構樓房的優勢,然後再根據自己的生活需求以及大概的購房預算,選擇更滿意的樓房。
  • 樓房玻璃有水蒸氣怎麼解決 樓房玻璃怎麼選購
    樓房這個物品,以往居住在其中的人,地位方面都非常高,而現在的科技發展也慢慢跟上來了,樓房也已經是變為了很大眾的物品,樓房中的生活確實是很愜意,但若有些事情沒做到完美處理,即便是小瑕疵,也會給一些人有很大的影響,那麼問題就來了,樓房玻璃有水蒸氣怎麼解決?樓房玻璃怎麼選購?
  • 農村門前種樹,有的樹旺宅有的樹大忌,必須要知道
    小編認為如今這句話沒有多大的現實含義,不過我們還是來分析一下這一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現如今我們都可以看到有許多農民並不會遵循這樣的一句俗語,而是在自家的門口種起了樹,尤其是對於一些有自己家庭園的農民來說,在院子裡面栽上幾棵樹不僅可以為自己的院子增添幾抹綠色,在夏天的時候還可以在自己家的院子裡面乘涼,是一件很讓人覺得開心的事情。
  • 農家種樹有習俗,「門前5樹,家興財駐」,哪五種樹可以旺家?
    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農村去往城市工作,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在外的農民還是會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對於農民來說不管身處何地,家鄉優美的環境,淳樸的民風總是能勾起自己無盡的回憶。我們知道,雖然現在農村的發展很快,家家都蓋了新樓房,換了現代化的家具家電,不過和城市相比,農村還是比不上城市的高樓大廈,就算家裡有錢的農家,蓋的樓也僅僅是四五層。
  • 「門前」亂種樹,小心「招災」,這6棵樹最鎮宅,開花結果好運來
    ,城市現在都是樓房,少有可以在門口種樹的情況了,那麼在門口種樹好嗎?當然是好的,可以使周圍空氣更新鮮,夏天還可以坐在樹底下乘涼,很舒服,不過,種樹也要注意風水的,那麼門口種樹要注意哪些呢?門前種什麼樹風水好?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門前種樹好嗎?
  • 石家莊一市民發明「樓房救生傘」(組圖)
    石家莊一市民發明「樓房救生傘」(組圖) 圖為小型救生傘負重30斤從7樓緩緩落下。 翟羽佳 攝   中新網石家莊4月16日電(翟羽佳 崔濤)遇到緊急突發事件,如地震、火災等,可以用救生傘幫助被困人員安全跳樓逃生……石家莊一市民發明「樓房救生傘」引發關注,中新網16日進行了探訪。
  • 寧波樓房倒塌事件追蹤 23年的住宅樓怎麼會塌了
    當時還是住房分配年代,人們迫切期待自己供職的工廠、學校、機關蓋房子,蓋房、分房成為那個年代的熱詞。一方面,經濟復甦剛起步,浙江社會尚貧窮,另一方面,向城鎮居民提供住房刻不容緩。既要省錢,又要房子蓋得快,於是,1980年代開始延續到1990年代初的城鎮樓房呈現千篇一律特徵:高度多在5-7層,再高擔心房子的安全,矮一些則房屋供應量不足;清一色使用磚混結構。
  • 小學二年級數學題,一幢樓房高80(),填分米還是米更合適
    到初中時候,老師也還是經常會提醒大家,有單位的一定要帶單位。為什麼說帶單位這個細節這麼重要?有小朋友做過這樣的題目,圖片上畫了一張課桌,問課桌大約高多少釐米?需要填寫數字,後面給了單位釐米。然後就有孩子,直接用直尺量了一下圖片上的桌子的高度。寫量出來的(3)釐米!這也是沒有理解題目所表達的意思。圖片只不過是給我們傳達一個信息,表示這是一張桌子。其實這就跟我們的一個生活常識相關了,正常的課桌大約高75釐米左右。
  • 怎樣裝地線 樓房的接地系統是怎麼樣的
    地線的安裝過程其實是非常重要,如果對於地線安裝感興趣,可以多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安裝方法、注意事項、選擇的技巧等等,大家不妨多看看怎樣裝地線,掌握安裝步驟,然後看看樓房的接地系統是怎麼樣的,根據實際需求來選擇合適的安裝方法,對裝修成果往往會有非常好的作用。
  • 發生地震住在高層樓房,往上跑還是往下跑呢?
    2、對於發生地震時,一定不能乘坐電梯逃生,地震會導致電梯斷電,如果樓房結構發生變化,電梯還會變形,救援起來更麻煩。3、如果地震不是很厲害建議,往樓下跑,跑到寬敞的安全區域。現在高層住宅大多數都是框架結構的。抗震能力也比較強。4、在家裡要躲藏在洗手間,因為有水源,即使發生坍塌也會比較安全。一定要遠離燃氣源,一旦燃氣發生洩露會很危險。
  • 裝配式建築:未來蓋樓房就像搭積木
    造「積木」搭樓房  在天津工業化建築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工人們在生產線上緊張忙碌著,不同尋常的是,從這裡「走」出的並不是普通的產品,而是樓板、外牆、樓梯、陽臺這樣的樓房中的構件,設計總產能可達23萬立方米。這些構件像積木一樣,製成後會被運往施工現場進行組合、安裝,最終形成一棟棟建築,這種類型的房屋就是裝配式建築。  造好的「積木」怎樣搭起來?
  • 世界上最高的樹是什麼樹 世界上最高的樹有多少米
    世界上最高的樹是什麼樹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樹是澳洲杏仁桉樹。網絡傳言世界上最高的樹400米,如果換算成普通的樓房大約有100多層高,然而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這個傳言其實是假的,是網友們惡搞或者猜測的,因為世界上並沒有樹木能夠長到
  • 貴陽樓房垮塌16人仍失聯
    新華社貴陽5月20日電截至當日17時,貴州貴陽市政府應急辦發布消息稱,貴陽垮塌樓現場正在緊張救援,已排查35戶114人,其中98人安全,有16人未聯繫上(經勘測,有15人的手機信號在事故現場)。記者在現場看到,救援還在緊張進行。垮塌居民樓房後的山體仍不斷有少量土石滑落。消防救援人員正在對廢墟進行清理,並使用生命探測儀搜尋被困者。
  • 電子版城市樓房,看起來魅力十足
    電子產品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像是縮小版的城市,各類元器件結合在一起焊在電路板上之後,像極了一個又一個的大大小小的樓房,裝上適合它的外殼之後,就是各種各樣的產品,如果我們去觀察一個晶片的內部,它的電晶體結構更加複雜,我們幾乎是難以想像的,所以不得不佩服電子工程師的創造力。
  • 水泵房離樓多遠不會吵 樓房住戶的水壓一般是多少
    住在樓房的朋友都明白,住在三樓以上的住戶用水都是要通過水泵房進行二次加壓的。水泵房工作時會產生一定的噪音,如果離得太近,就會對生活造成影響。那麼水泵房離樓多遠不會吵?我們來了解一下具體情況,同時對樓房住戶的水壓一般是多少也來做一個學習。熟悉這些知識對於日常的生活也是會有一定的益處的。
  • 在門前種這「5種樹」,春夏季花開滿枝,路人、鄰居看了都羨慕
    很多人都會想要在家中種植一些可以開出一片花海的樹,但是又想要一種花色有個性或者潔白如雪又或者雅致動人的樹,還有的樹成為了城市道路綠化帶常見的風景,它不僅靠花美麗,在其它的時候也是風姿卓越。以前家門口總是會種上那麼一兩棵樹,但是由於現在大多數人都是居住在城裡的樓房中,已經很少有條件可以在自家門口種樹了。
  • 分辨樓房噪音來源 室內噪音裝修處理方法
    由於房子越建越高,所以我們在買房的時候會發現現在的房子大部分都以高層住宅為主,所以有很多業主入住之後會發現自己有時候能夠聽到樓上樓下或者是隔壁傳來的聲音,有時候聲音太大的話,會嚴重影響自己休息,那麼,分辨樓房噪音來源方法是什麼?室內噪音裝修處理方法有哪些?
  • 安慶一小區樓房高空墜石,居民擔驚受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樓房高空墜石,居民擔驚受怕。在安慶市菱湖北路的一家汽車修理店工作的程先生說,停在華茂新村8號樓下的車子,短短一段時間,就出現三次高空墜石砸中車子的現象。樓房高空墜石程先生說,華茂新村8號樓因年久失修,樓房外立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只要遇到大風大雨天氣,受損處的石塊就會從高空墜落而下,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程先生在菱湖北路的一家汽車修理店工作,由於他們的店面正處於華茂新村8號樓的正下方,因此高空墜落石塊的情況,在他們店前時常發生。「自己這車都是第三次被砸了,之前有輛車是頂部被砸扁了。
  • 雲南箇舊鬧市在拆樓房突然倒塌 共7人受傷(圖)
    倒塌的房屋衝向牆外  昨天下午,箇舊市正在拆除的一幢樓房突然向街外倒塌,致使由此經過的路人及兩名施工人員受傷。目前,救援人員仍在對倒塌的樓房進行清理,以確定裡面是否還有人存在。  樓房倒塌砸傷行人  倒塌的樓房位於箇舊市金湖西路七層樓處,是原來的紅旗電影院。據對面商店的女士描述:下午3時許,突然聽到轟隆一聲巨響,接著煙霧一下飛了起來,將好一段街道都罩嚴了。記者趕到現場看到,倒塌的樓房是一幢6層舊樓,其中各層中間的地板、外牆等都已被砸了,露出細細的鋼筋,剩下的就是一些梁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