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峽大橋 □吳愛珠 攝
白龍嶼生態海洋牧場 □洞頭區委宣傳部 供圖
浙南最大人工沙灘——韭菜岙沙灘 □孫新尖 攝
陸島相連,孤島變半島;撤縣設區,海島變城市;城鄉融合,漁民變市民……回顧建設海上花園、決勝全面小康的奮鬥歷程,洞頭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把實施生態立區、旅遊興區、海洋強區「三區」戰略作為海上花園建設的發展戰略,發揮海洋、海島、海灣、海鮮、海霞「五海」優勢,努力彰顯「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島在景中、人在畫中」的美好願景。□晚報記者 高寒瀟
【城在海中】 走出「開山闢海」發展之路
洞頭是海島,除了海就是山,發展空間十分有限。全面小康社會要建成,怎麼辦?要發展就必須要另闢蹊徑。洞頭人民發揚「愛島尚武、勵志奉獻」的海霞精神,在重重限制中尋求突破,走出了一條「開山闢海」的發展之路。
2002年,洞頭五島連橋工程全線貫通,結束「百島之縣」無公路相通的歷史。2006年,洞頭人民翹首以盼的溫州(洞頭)半島工程建成通車,海島人民實現了與溫州陸島相連的夢想。近十年來,洞頭相繼建成大門大橋、洞頭峽大橋、330國道等一大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與溫州市中心的時空距離不斷縮短。
洞頭「向海而生」,提高海洋空間利用效率。如開展海區使用管理試點工作,建立養殖用海生態保護與管理辦法,解決了困擾多年的用海權屬不清等問題,養殖海區整治率達97.6%,涉及養殖海域近3萬畝,實現養殖證發放全覆蓋。在霓嶼街道和東屏街道開展「兩菜」(即紫菜和羊棲菜)養殖海區景觀化建設。
該區還引導民營經濟深度參與業態培育,打造民營經濟參與海洋經濟發展樣板。如建設白龍嶼生態牧場和黃魚島智能漁城,大黃魚生態養殖模式全國領先,構建從海上到桌上的黃魚產業鏈,並獲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同時,依託霓嶼3萬畝紫菜養殖,打造紫菜現代產業園,致力打造紫菜全產業鏈。
近年來,洞頭以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為契機,立足海島實際,先後發布20項地方差異化標準,得到國家部委、省市相關領導充分肯定。如在全國率先出臺「小型休閒船艇管理標準」,促進休閒漁業健康發展;出臺「民宿消防審批標準」,破除4層以上民房不能作為民宿經營的限制,推行後98%的洞頭農房可申請民宿經營。
【村在花中】
創出「鄉村振興」海島樣板
近日,農業農村部、浙江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洞頭生態治理綠色崛起案例入選。
洞頭按照景區標準,實施十大花園細胞工程,全區已建成72個「花園村莊」,其中52個村建成A級景區村,花園村莊覆蓋率達86%。接下來,洞頭還將開展島上種花、海上種樹,植樹造林,重點實施「山海」五彩工程,打造一批花島花城、花海花田、花路花街。
與此同時,洞頭以漁港為依託,發展沙灘經濟;以石厝為特色,發展民宿經濟;以村莊為主體,發展總部經濟。該區的韭菜岙沙灘,今年培育了海上飛人、帆船遊艇等業態,引入了煙火大會、沙灘音樂等夜賞項目,運營同心夜市,日遊客接待量最高突破2萬人,今年以來累計接待遊客80萬人,成為全市沙灘經濟、月光經濟新地標。
「古漁村保護三年行動」讓洞頭的歷史文化村落保持原鄉原貌。洞頭還致力打造「東海石厝」品牌,讓洗腳上岸的漁民換了一種方式「靠海吃海」。現有民宿428家,湧現出玖棲海上桃源裡、聆海左舍等一批精品民宿品牌,旅遊旺季一房難求。洞頭還在花園村莊打造村莊經濟總部園,匯集商會總部、國際作家之家等新業態,今年新引進總部回歸企業72家,進一步激發鄉村經濟活力。
近年來,洞頭實施村級「五四競賽」比拼,實現城裡人下來、農村人回來、遊客住進來、百姓腰包鼓起來。目前,已累計已開展7輪比拼,創成鄉村振興三星級示範村10個、四星級6個。同時,建設10條鄉村振興示範帶,設立2億元海島振興引導基金,已吸引社會資本下鄉16.5億元,每年超千人回鄉創業。
【島在景中】
建設文旅融合「海上樂園」
洞頭擁有七大景區、400多個景觀,旅遊一直以來都是洞頭重要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該區強化戰略支撐,圍繞打造國際旅遊島目標,推進旅遊布局全域化、建設精品化、服務優質化,近三年旅遊接待量和總收入年均增長19%以上,市外遊客比例提升20%。近年來,洞頭獲評全國文旅融合特色創新示範區,創成全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併入選省十大海島公園建設。
對於具有開發價值的海島,洞頭按照「一島一主題,島島是樂園」,進行整島開發,如引入投資22億元的青山歡樂島項目,打造海上「迪士尼」,項目一期有望明年營業;在竹峙島上引入投資18億元的星空之城·;星空島,打造海島風情低空文旅項目;對於具有生物多樣性的海島,修復島上生態,打造霓虹海洋溼地公園;吸引鳥類回歸,建成了鹿西鳥島海洋特別保護區,被央視稱讚為中國綠色發展成果。同時,洞頭探索生態用海新路徑,盤活環島西片2900畝海域,以透水構築物形式引入投資30億元的夢幻海灣項目。
洞頭著力打造媽祖、七夕等民俗文化品牌,中國七夕文化之鄉、中國詩歌之島、中國漁民畫之鄉等國字號金名片先後落戶該區。今年以來,洞頭成功舉辦國際鐵人三項賽、國際瑜伽盛會、全國海釣邀請賽等活動。近期,體旅融合做法在全國社會力量辦體育改革試點現場推進會上作經驗交流。
【人在畫中】
打造生態修復「全國標杆」
在全國率先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打造「黃沙變黃金,人在畫中遊」的藍色海洋美麗景致。2016年,國家首批藍色海灣整治項目落戶洞頭,該區先後完成東沙漁港和中心漁港疏浚,清淤160萬方,成功修復東沙灣、半屏灣等9個沙灘,面積近15萬平方米。
2019年,藍灣二期項目再次入選國家項目,洞頭成為全國唯一連續兩次獲得中央藍色海灣整治項目獎勵支持的縣(市、區)。目前,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一期項目已建成,二期正在實施「破堤通海、退養還海、生態海溝、十裡溼地」,將種植千畝紅樹林,成就萬畝海洋溼地。去年,藍灣修復成果亮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今年又入選自然資源部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案例。
該區率先試點修復的東岙沙灘一炮打響,沙灘周邊集聚了近100家民宿漁家樂,老房子增值超過20倍。同時,建設18公里海洋生態廊道,將景區、村落串珠成鏈,海島人民「在景區裡生活、在氧吧裡工作」。
下步,洞頭將積極爭取第三批藍色海灣項目,打造全國海島生態修復新標杆。
來源:甌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