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提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話是描寫植物的生長規律,即便是一團熊熊的大火,但也燒不盡生命的氣息,因為第2年春天又會孕育新的綠草出來。其實綠草它也可以代表一種生命體,不論遇到怎樣的挫折,甚至是讓別人以為綠草已經在火焰中消亡。
但是它依然可以在來年於同樣的營養環境下,長出新的生命體來。像小草這樣的道理,也可以折射出其他的問題。比如說,人類是否也可以像綠草一樣遇到了挫折之後,讓其他人以為失去了生命,但是遇到了同樣的營養條件,是否又可以繼續延伸出新的生命體呢?
能夠解釋這一些問題的人,大多數都是一些科學家或者是哲學家。就比如說霍金是1820年,人們認為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後,第2位被評為最偉大的科學家。所以從這樣的評價當中,大家也可以看出霍金的國際科學地位相對而言還是比較高的。
所以,霍金的話語相對而言也是比較權威的,他也曾發表過對秦始皇死亡的看法。霍金認為秦始皇還活著,按照秦始皇被記錄史冊的死亡時間是公元前210年來看,秦始皇早就已經斷掉了生命氣息。那麼根據這一歷史現象,為什麼霍金還要說秦始皇並沒有死亡呢?
其實霍金的思維和普通百姓的思維並不在一個層次上,霍金認為秦始皇沒有死亡的原因是根據光的理念來看的。人類的眼睛能夠看到的最快運行速度的東西就是光。而光可以把一件東西傳送到另一個地方去,兩地之間的間隔很遙遠。
但是如果人們的速度要超過了光的速度的話,就可以橫跨很遠的距離。再把這個觀念帶到秦始皇是否死亡的觀點上來看,就更好理解了。綜合來說,霍金認為秦始皇之所以還活著,是因為當人們掌握了比光還要快的速度之後。
那時就可以穿梭於很多時間、空間甚至是平行空間之中。那麼這時候人類就可以穿梭到秦始皇時代中去,去看秦始皇所做的任何事情,包括他生前的樣子。當然,除了霍金所提出來的光的運行速度的角度之外。還有很多角度都可以解釋,這位皇帝也許並沒有真正的離開。
因為中國人還講究一個觀念,那就是懷念。就像魯迅曾經說過,有些人已經死亡了,但是他還活著,可有些人活著卻已經死亡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對於社會或者是說對於歷史,做出過貢獻的話,那麼後世可能就會銘記這個人。
秦始皇對於中國的歷史貢獻相對而言比較突出,所以秦始皇即便被時光記錄在公元前210年,但是秦始皇的歷史和政治貢獻都擺在那裡,所以大多數中國人寧願相信秦始皇並沒有死亡、形象依然偉岸。這種角度和秦始皇是否有生命特徵,本身沒有關聯,只是從秦始皇所做的貢獻角度出發而已。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叫《資治通鑑》,是一本非常好的書。作為經常讀歷史寫歷史的我來說,每天晚上睡前都會讀半個小時。原因無他,不要以為正史就是嚴肅正經的故事,裡面有太多非常有意思的情節,耐人尋味,讀史明智。目前正在搞活動,原價市場109現在只需要58.8塊錢,真的非常便宜,絕對良心推薦。點擊下面連結可以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