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ps後會行走的鯊魚
當談到鯊魚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龐大的體型?尖尖的腦袋?圓弧形的嘴巴?還是三角狀的牙齒?
這些都是鯊魚最常見的特徵,除此之外,有些鯊魚還有著不同尋常的樣貌,雙髻鯊的腦袋像錘子,巨口鯊的嘴巴超級大等。
但是無論如何你都不可能將鯊魚與「行走」這個動作聯繫起來,好像「行走」跟它們半點關係都沒有。
不,也許你會想到《鐵甲小寶》裡的鯊魚辣椒,那傢伙不但可以行走而且還是雙腳直立行走,這是一個相當另類的特徵。
但鯊魚辣椒只是高原寺博士製造的一個機器人,並非是地球上的生物。為什麼我們要提到行走呢?因為地球上還真存在可以行走的鯊魚。
圖為:《鐵甲小寶》裡的鯊魚辣椒
會行走的肩章鯊
這種鯊魚叫做肩章鯊,是一種生活在熱帶水域的小型鯊魚,平均體長在1米左右,雖然叫鯊魚,但看起來更像蠑螈。
成年的肩章鯊體色呈米色或褐色,全身布滿深褐色的斑點,胸鰭上方的一個黑色大斑點尤為明顯,看起來就像是它們的肩章,它們的名字就是取自這一特徵。
肩章鯊的胸鰭和臀鰭寬而圓,具有十分強壯的肌肉,它們的行走正是依靠這四個鰭來實現的。
圖為:肩章鯊,真正會行走的鯊魚
肩章鯊最早發現於澳大利亞的西海岸,後來又在巴布紐幾內亞發現了新的品種,在索羅門群島有時也會看到它們的身影。
它們一般生活在較淺的水域,水深約為50米,以小魚和無脊椎動物為食,有時甚至能在水外的珊瑚礁上尋找食物。
漲潮時大量的魚蝦蟹會被衝擊到淺海或岸邊,當退潮時它們會被困在淺海的潮汐池裡,肩章鯊往往在這裡大開殺戒,是當地無可爭議的頂級獵食者。
除了能像爬行動物一樣行走之外,科學家還發現肩章鯊對低氧環境有著非凡的適應性,它們具有減緩自己的心率和呼吸的能力。
在極端的環境中,它們可以限制大腦某些部位的血液流動,從而降低自己的能耗,使自己能在潮汐池中停留更長時間。
好在它們只是生活在淺海的水域,並沒有要做進一步「登岸」的準備,不然恐懼的就不只是小魚小蝦了。
肩章鯊從何而來
在2008年之前,科學家只發現了五種可以步行的肩章鯊,截至目前,這個家族的成員已經擴大到了九種。
不同種類的肩章鯊有著類似的解剖結構,但它們的有著不同的體色和不同的標誌性大斑點,即「肩章」不同。
通過分析它們的DNA,科學家推測它們是在離開了原始種群後進化來的,在新地區由於遺傳隔離而發展成了新的物種。
肩章鯊的祖先離開原始種群的時間說法不一,有人說是200萬年前,也有人認為是900萬年前。
那它們是如何進行長距離的「遷徙」的呢?
如果它們具備初始的爬行能力的話,有可能是慢慢爬到了新的區域,這個過程顯然是十分漫長的,並且不安全。
另一種猜測是它們很可能搭了地球板塊移動的便車,隨(爬)著(在)移動的礁石一路向西,礁石作為掩體提高它們的生存率。
肩章鯊的遷徙很可能是因為受到了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影響,海平面的上升,海洋溫度的下降迫使它們遷徙到更溫暖的水域。
不斷進化的鯊魚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鯊魚是一種進化的十分緩慢的生物,但隨著越來越多「特殊」的鯊魚被發現,人們開始意識到鯊魚進化能力的恐怖。
鯊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已經存在了大約4.5億年,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恐龍只有2.4億年。
在4億多年的時間裡,鯊魚歷經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但它們並沒有完全消失,對海洋的統治地位也從未動搖。
在肩章鯊發現之前,雙髻鯊被認為是「最年輕」的鯊魚,大約出現於2300萬年前,它們的奇怪樣貌也佐證了鯊魚進化能力恐怖的事實。
雙髻鯊錘子型腦袋被認為有助於檢測自然產生的電場和電流,還可以改善它們的視覺和嗅覺,並增強它們的遊泳能力。
白堊紀末期的隕石撞擊地球殺死了許多體型巨大的鯊魚,但一些倖存的小鯊魚在隨後的時間裡依靠不斷的「進化更新」又發展成了大塊頭。
如今的最大的鯊魚也沒有早期的鯊魚大,可現在一些鯊魚具有的特殊功能是以前的鯊魚所沒有的。
而隨著鯊魚的不斷進化,越來越多更難以想像的事情會逐漸在它們身上表現出來。
圖為:鯊魚是十分古老的海洋生物
最後
肩章鯊的發現讓人們看到,鯊魚會向何種方向進化遠非人類可以想像到的。
在普遍的認知中,鯊魚就是一種水生生物,離開水後它無法進行任何的活動,只有死路一條。
但從肩章鯊身上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可能,它們的「原始的腳」會否變成「真正的腳」也未可知。
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真的出現了跟鯊魚辣椒一樣的並非機器人的生物,那將會是怎樣的場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