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9種鯊魚已擁有「行走」能力,退潮後在淺灘覓食

2020-12-03 紫俠號

我們知道,地球生命出現以來,經歷了幾十億年的進化過程,最終才擁有了現在繁榮的生物圈,才有了人類。到目前為止,地球生命依然處於不斷進化的狀態。但有一種生物卻被科學家認為是最「不思進取」的,它就是大海裡的鯊魚。

考古研究發現,鯊魚出現在4億年前,是比恐龍還有古老的生物,但是這4億年來,1200多種鯊魚幾乎都沒有發生進化,仿佛時光停滯了一般,也有人認為,鯊魚早在4億年前就已經進化成為最強大的魚類,已經不再需要進化了。

但是最近,科學家卻發現了鯊魚進化的新跡象。在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的一些淺海裡,有一些鯊魚已經學會了在退潮的時候用魚鰭當作」雙腳「,爬到岸上的淺灘裡覓食。這可能是這些小型鯊魚進化的新方向。

據了解,目前已經發現的鯊魚包括九種不同的肩章鯊,現如今,這種鯊魚已經成為了退潮時淺灘上的頂級捕食者,隱藏在淺水裡的螃蟹和小魚小蝦,都會成為它們的獵物。在氧氣含量如此之低的環境中用魚鰭行走,很可能是這些鯊魚未來適應海面升降和和洋流的變化,從而進化出的新的捕食技巧。

本來小螃蟹認為自己躲到岸上就能逃過鯊魚的攻擊,但沒想到鯊魚直接追到岸上了,小螃蟹在被吃前一定有很多問號。

對於人類而言,這些能上岸行走的鯊魚構不成什麼威脅,因為它們屬於小型鯊魚,最長的也不超過一米。如果當地人發現這種鯊魚好吃,估計很快它們就不敢再上岸了。人類進化到現在,在地球上沒有任何生命能夠威脅到我們的存在,能夠毀滅人類的只有我們自己。

不知道未來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子呢?

相關焦點

  • 鯊魚進化上岸?這不是科幻故事,確實有鯊魚進化,成淺灘頂級獵手
    但是你們可曾想過,有一天鯊魚如果進化上岸的話,會有多麼可怕?這不是科幻故事,科學家確實已經發現有九種肩章鯊已經進化,並且隨著退潮可以到達淺灘進行捕獵,成為淺灘中小型動物的終極夢魘。但是,還有許多遠古動物,進化成陸地動物後,發現還是海裡舒服,又回到了海裡,例如海豚和鯨類。
  • 印尼海域發現奇特新種鯊魚:可用鰭在海底行走
    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海域發現的一種奇特新種鯊魚,被命名為「hemiscyllium halmahera」。這種鯊魚能夠利用魚鰭在海底「行走」,搜尋獵物 這種鯊魚對人類無害,身長可達到27英寸(約合70釐米),夜晚時在海床上搜尋小魚和無脊椎動物 珊瑚礁生態學家和海洋保護主義者馬克-厄德曼拍攝了「行走鯊」覓食的視頻。
  • 行走的肩章鯊,野心不只是海洋,展示了鯊魚家族恐怖的進化能力
    圖為:ps後會行走的鯊魚  當談到鯊魚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龐大的體型?尖尖的腦袋?圓弧形的嘴巴?還是三角狀的牙齒?  這些都是鯊魚最常見的特徵,除此之外,有些鯊魚還有著不同尋常的樣貌,雙髻鯊的腦袋像錘子,巨口鯊的嘴巴超級大等。  但是無論如何你都不可能將鯊魚與「行走」這個動作聯繫起來,好像「行走」跟它們半點關係都沒有。  不,也許你會想到《鐵甲小寶》裡的鯊魚辣椒,那傢伙不但可以行走而且還是雙腳直立行走,這是一個相當另類的特徵。
  • 行走的肩章鯊,展示了鯊魚家族恐怖的進化能力,它們的野心不只是海洋
    圖為:ps後會行走的鯊魚 當談到鯊魚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龐大的體型?尖尖的腦袋?圓弧形的嘴巴?還是三角狀的牙齒? 漲潮時大量的魚蝦蟹會被衝擊到淺海或岸邊,當退潮時它們會被困在淺海的潮汐池裡,肩章鯊往往在這裡大開殺戒,是當地無可爭議的頂級獵食者。 除了能像爬行動物一樣行走之外,科學家還發現肩章鯊對低氧環境有著非凡的適應性,它們具有減緩自己的心率和呼吸的能力。
  • 會「行走」的鯊魚?是生物進化嗎?會不會出現越來越多行走的魚?
    在海洋深處還存在著一種非常特殊的鯊魚,之所以說它特殊,是因為它不同於其他的鯊魚種類,前進的動力除了擺動的魚鰭之外,還有一雙腿,它是地球上存在的可以行走的鯊魚。 在漲潮又退潮之後會有很多的海洋生物聚集在沙灘上,這時候就是肩章鯊的捕獵時刻,可以酣暢淋漓的飽食一頓。
  • 「魚鰭變腳」 熱帶地區發現會行走的鯊魚
    參考消息網1月27日報導據美媒報導,澳大利亞北部和紐幾內亞附近海域發現了4種可用魚鰭行走的新品種熱帶鯊魚,引起了轟動。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月21日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雖然這可能會讓一些人產生恐懼,但唯一有理由感到擔憂的應是小魚和無脊椎動物。
  • 科學家發現會走路的鯊魚
    ,它們已經存在了上億年,而其中一些鯊魚仍在進化,竟然學會了走路。本周一,發表在《海洋與淡水研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稱,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了4種會走路的鯊魚,它們在大約900萬年前從最近的共同祖先中分化出來。該論文的主要作者克裡斯汀 · 杜金(Christine Dudgeon說:「鯊魚平均身長不到1米,雖然會走路,但對人類沒有威脅。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水域發現會行走的鯊魚物種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水域發現會行走的鯊魚物種2020-07-10 14:11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報導,行走的鯊魚似乎聽起來有點奇怪,實際上它真的存在。
  • 會行走的鯊魚,專家讚嘆造物主的神奇:肩章鯊揭示了進化的奧秘
    鯊魚,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各大海洋恐怖片的特邀嘉賓,作為海中「兇暴」的代名詞而被人類畏懼著,沿海地區也市場流傳有鯊魚吃人的傳說,因此鯊魚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一直不太好。但是,我們這個對鯊魚的認識其實是很片面的,鯊魚,遠不是那麼簡單的物種。
  • 最「年輕」的鯊魚,已經會走路,陸地的動物顫抖吧
    圖為:ps後會行走的鯊魚當談到鯊魚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龐大的體型?尖尖的腦袋?圓弧形的嘴巴?還是三角狀的牙齒?這些都是鯊魚最常見的特徵,除此之外,有些鯊魚還有著不同尋常的樣貌,雙髻鯊的腦袋像錘子,巨口鯊的嘴巴超級大等。但是無論如何你都不可能將鯊魚與「行走」這個動作聯繫起來,好像「行走」跟它們半點關係都沒有。不,也許你會想到《鐵甲小寶》裡的鯊魚辣椒,那傢伙不但可以行走而且還是雙腳直立行走,這是一個相當另類的特徵。
  • 會走路的新品種鯊魚,你見過嗎?
    科學家近期在澳洲附近海域發現會「走路」的4種鯊魚。它們使用魚鰭在海床上移動,形同走路,而這種移動方式有助於它們獵捕食物。科學家在澳洲海域發現多種會走路的新品種鯊魚,圖為其中一種──肩章鯊(Hemiscyllium ocellatum)。
  • 會走路的新品種鯊魚 你見過嗎?
    科學家在澳洲海域發現多種會走路的新品種鯊魚,圖為其中一種──肩章鯊(Hemiscyllium ocellatum)。(Shutterstock)科學家近期在澳洲附近海域發現會「走路」的4種鯊魚。依據發表在《海洋與淡水研究》(Marine and Freshwater Research)期刊的一項研究,這些鯊魚在海床上走路,而不是遊泳,這使他們擁有一些優勢。它們不但能在海床和珊瑚礁上行走,也能在退潮時在淺水中行走。此外,這種走路的能力也讓它們可以在潮池之間和巖礁的其他區域移動,以獵捕蝦子、螃蟹等小型海洋生物。
  • 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擁有再生能力的12種動物
    動物世界擁有許多令人驚訝的物種,它們能夠適應惡劣的生態系統中的生活,有時存活於幾乎沒有食物和沒有水的環境中。然而,進化給了所有這些動物更強壯的腿、更厚的皮毛、更鮮豔的顏色,甚至神奇的再生能力。這種特殊的生存屬性對於許多動物物種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少數幸運的動物物種擁有再生這種屬性。
  • 退潮後岸邊水很清澈,是抓螃蟹的好時機,女子捕捉到幾隻大螃蟹
    退潮後岸邊水很清澈,是抓螃蟹的好時機,女子捕捉到幾隻大螃蟹。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說的就是有什麼樣的生態環境,就根據所具備的條件來生存,像是靠近大山的村民,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可以上山去收穫不少山裡貨。而對於居住在海邊的漁民,就算是不出海,趕在退潮去到海岸邊同樣是可以收穫到不少海鮮,海裡什麼不多,就是海鮮非常多,看看都有什麼海鮮退潮可以收穫到。
  • 喜歡在海底行走的鯊魚,用四條魚鰭推著前進,邊走邊尋找食物!
    在海洋世界中,一說到鯊魚,人們立即想到尖牙利齒的大白鯊,但大白鯊只是鯊魚種類中一種,在世界海洋中現在已知的能分辨出的鯊魚種類至少有440多種,除了大白鯊,也還有很多其它獨特的鯊魚,例如這種喜歡在海底行走,不喜歡遊泳的鯊魚——行走鯊。
  • 鯊魚「擱淺」沙灘 我們送你回家
    宋櫟傑說,根據現場市民的講述,大約當天清晨6點多退潮的時候,就有市民發現這條鯊魚「擱淺」了。其中一名早起鍛鍊的市民一直在想辦法幫助這條鯊魚。    宋櫟傑隨後聯繫了周邊的老漁民張寶章駕船過來,大家一起想辦法把鯊魚送回海裡。 「我們找來繩子,捆住鯊魚的嘴,並且找來木棍,幾個人一起將它慢慢抬上了漁船。
  • 海水退潮和漲潮是什麼原理?退潮後的海水都去哪了?
    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且通過科學家研究,我們得知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如果地球是一顆沒有液態水的星球,即使它處於宜居帶之中,或許地球也沒有辦法孕育出生命。簡單來說,海洋讓地球擁有了無限的可能。
  • 科學家們捕獲了一隻深海魚吃整條鯊魚的精彩畫面
    深海鯊魚覓食與被覓食視頻因此研究人員無法相信他們的運氣,因為他們最近偶然發現了深海鯊魚正在美國海岸附近的一條倒下的箭魚上覓食。但是他們從沒想到他們也會拍攝其中一隻鯊魚成為另一種深海生物獵物的鏡頭(看視頻)。隨著他們的探測車在附近徘徊,利用了潛水器的陰影,在貪婪的鯊魚餵食的時候拍攝到了。
  • 青島膠州灣退潮後,大量跳跳魚在灘涂上追逐,好不熱鬧!
    近日在青島膠州灣,在退潮後,有拍攝到:大量跳跳魚鑽出洞來,在灘涂上追逐覓食,好不熱鬧。彈塗魚又稱為跳跳魚,是一種近岸活動的小型魚類,特別是在淤泥、泥沙的灘涂處活動,所以在退潮後,容易看到「跳跳魚大鬧灘涂」的場景。
  • 遭海水不斷侵蝕,日本北海道重要小島被確認已消失!
    鼻北小島已確認消失。(網際網路)日本海上保安廳周二(9月24日)公布,北海道宗谷管內猿拂村海域的「鼻北小島」已確認消失,降格成為淺灘。此前有指,如果鼻北小島消失,日本的領海範圍將縮小。不過海上保安廳對此表示,即使島嶼消失,由於淺灘附近還有其他離島,領海預計能基本維持現狀。小樽海上保安總部在鄂霍次克海沿岸的猿拂村近海進行調查後,確認曾經的小島所在地附近已沒有島嶼,只有水深非常淺的淺灘。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島被定義為即使漲潮也不會被水完全淹沒;而領海的範圍是以離島的米數為基點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