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海域發現奇特新種鯊魚:可用鰭在海底行走

2021-01-08 和訊科技

科學家在

印度

尼西亞海域發現的一種奇特新種鯊魚,被命名為「hemiscyllium halmahera」。這種鯊魚能夠利用魚鰭在海底「行走」,搜尋獵物

這種鯊魚對人類無害,身長可達到27英寸(約合70釐米),夜晚時在海床上搜尋小魚和無脊椎動物

珊瑚礁生態學家和海洋保護主義者馬克-厄德曼拍攝了「行走鯊」覓食的

視頻

。厄德曼表示這一發現讓他的研究小組陷入興奮之中。

  印尼政府決心促進海洋旅遊業發展和加大海洋保護力度。在這種背景下,「行走鯊」的發現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據國外媒體2日報導,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海域發現一種奇特的新種鯊魚,能夠利用魚鰭在海底「行走」,搜尋獵物。在科學家拍攝的視頻中,這種新種斑竹鯊利用前部的4個魚鰭在海床上「爬行」。對於所處環境來說,這是一種更聰明的捕獵方式。

  這種鯊魚被命名為「hemiscyllium halmahera」(以一種與之存在密切血緣關係的鯊魚種群的名字命名),是在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東部的哈馬黑拉島海域發現的。這種鯊魚對人類無害,身長可達到27英寸(約合70釐米),夜晚時在海床上搜尋小魚和無脊椎動物。科學家共在哈馬黑拉島海域發現兩條新種斑竹鯊,顏色略有不同。

  新種斑竹鯊在哈馬黑拉島的維達度假村海域覓食。展現「行走鯊」覓食的視頻由珊瑚礁生態學家和海洋保護主義者馬克-厄德曼拍攝。厄德曼表示這一發現讓他的研究小組陷入興奮之中。他說:「當地原住民在很多年前就已經知道這種鯊魚的存在。但直到我們潛入海底進行考察,科學家才首次發現這種鯊魚。"行走鯊"是海洋保護,尤其是鯊魚保護工作的一個完美形象大使。」

  研究小組由「保護國際」組織的生物學家傑拉德-艾倫博士領導。研究發現刊登在《國際魚類學雜誌》上。「行走鯊」的發現有助於科學家了解一些生活在海洋的動物如何進化成在陸地上行走的動物。在hemiscyllium halmahera之前,科學家只在紐幾內亞島和澳大利亞北部海域發現類似鯊魚。現在,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正在研究這些鯊魚種群之間的聯繫。

  科學家表示這些發現有助於保護當地的鯊魚種群。印度尼西亞對外出口充當食物或者入藥的鯊魚鰭。現在,印尼政府已宣布促進海洋旅遊業發展和保護力度。印尼海洋與漁業局海洋保護理事會負責人安古斯-德馬萬指出:「在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鯊魚在保持健康的漁業資源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圍繞鯊魚開展海洋旅遊業能夠潛在地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行走鯊」身上長有豹子一樣的斑紋,顎部下方長有暗淡斑點。厄德曼表示這一新種鯊魚的發現有助於當地政府發展鯊魚遊。他說:「哈馬黑拉政府希望這一發現能夠進一步促進當地的海洋旅遊業發展,讓旅遊業取代破壞性捕魚業,成為一種具有可持續性的經濟支柱。」厄德曼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長大,在印尼生活了21年。(新浪)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印尼深海發現奇異新物種 四足琵琶魚海底悠閒漫步
    科學家們證實,這次科考探測項目發現了40餘種新物種,包括圖中這種罕見的蟹類動物。銀鮫是鯊魚的最近親物種,儘管它們早在4億年前就已與鯊魚的進化血統分離開來。一種奇特的海葵。一種紫色章魚。 北京時間8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科學研究小組近期利用聲吶繪圖系統和遠程遙控器械等尖端技術對印度尼西亞北部海域進行了為期3周的深海科考探測。在科考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拍攝了大量震撼人心的精彩照片。照片顯示,該海域海底生活著許多奇異的深海動物,如「四足」琵琶魚等。 在一張照片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長相怪異的魚類。
  • 在上行走的鯊魚,被稱為「海底漁夫」,一生只能走一英裡
    說到鯊魚,我相信每個人都很熟悉。鯊魚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有一張大嘴巴和一個非常鋒利的鼻子,能從遠處聞到血的味道。因此一旦一隻受傷的動物出現在海洋上,鯊魚就可以立即發現並追蹤到該物種的血液氣味。鯊魚有很多種,比如鯨鯊,虎鯊,巨齒鯊等等,也許我的小朋友聽說過他們。
  • 「魚鰭變腳」 熱帶地區發現會行走的鯊魚
    參考消息網1月27日報導據美媒報導,澳大利亞北部和紐幾內亞附近海域發現了4種可用魚鰭行走的新品種熱帶鯊魚,引起了轟動。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月21日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雖然這可能會讓一些人產生恐懼,但唯一有理由感到擔憂的應是小魚和無脊椎動物。
  • 【分享】海底神奇又罕見的安汶迷幻青蛙魚視頻,本世紀初才被發現的魚類
    視頻照片上這種面部斑紋酷似老虎斑紋的奇怪魚類是一種很罕見的海底魚類,它的學名目前叫做Psychedelic Frogfish。直譯過來似乎叫迷幻襞魚,或迷幻青蛙魚,似乎叫安汶虎紋青蛙魚更合適一些?它是2008年(也有說1999年被發現)在印尼的安汶被首次發現,屬於極罕見的魚類之一,在被發現後的若干年後並沒有其他人再次發現這種魚類。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水域發現會行走的鯊魚物種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水域發現會行走的鯊魚物種2020-07-10 14:11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雖然科學家們已經知道鯊魚有能力在陸地上用鰭「行走」一段時間,但在研究已知物種時,他們發現有四種鯊魚顯然是最近才發展出這種能力的。這項研究發表在《Marine & Freshwater Research》上的相關文章表明,鯊魚可以通過在海底潛行而不是遊泳來獲得一些巨大的優勢。
  • 喜歡在海底行走的鯊魚,用四條魚鰭推著前進,邊走邊尋找食物!
    在海洋世界中,一說到鯊魚,人們立即想到尖牙利齒的大白鯊,但大白鯊只是鯊魚種類中一種,在世界海洋中現在已知的能分辨出的鯊魚種類至少有440多種,除了大白鯊,也還有很多其它獨特的鯊魚,例如這種喜歡在海底行走,不喜歡遊泳的鯊魚——行走鯊。
  • 加勒比海底發現用鰭爬行的獨角怪魚,皮膚如牡蠣,奇醜無比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2日報導,近日,宏都拉斯一名攝影師在加勒比海一個島嶼附近的海底潛水時拍到了一條奇特的海洋生物。這條海洋生物長相醜陋,皮膚粗糙,用鰭當腿在海底漫步爬行,令人瞠目結舌。
  • 會行走的鯊魚,專家讚嘆造物主的神奇:肩章鯊揭示了進化的奧秘
    鯊魚,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各大海洋恐怖片的特邀嘉賓,作為海中「兇暴」的代名詞而被人類畏懼著,沿海地區也市場流傳有鯊魚吃人的傳說,因此鯊魚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一直不太好。但是,我們這個對鯊魚的認識其實是很片面的,鯊魚,遠不是那麼簡單的物種。
  • 印尼海底發現奇怪新魚 眼睛像人一樣長在額頭上
    清道夫魚的一種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潛水愛好者近日在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附近海灣發現一種長相奇特的魚,它的眼睛像人類一樣長在額頭前方,科學家表示,這很可能是清道夫魚的一種新類型。它的身體扁扁的,帶有棕褐和桃色的條紋,皮膚的褶皺一層層泛著漣漪以至於看不清哪兒是它的鰭。約有人的拳頭那般大小,它的身體看起來很柔軟,軟得能夠鑽進很窄的珊瑚礁縫隙中去。這或許正是以前從來沒人看到過它的原因。特德·蘭道夫和他的妻子以及一位水下攝影師在印尼某小島海灣潛水時發現了這種長相奇特的魚,並拍下一些照片。蘭道夫夫婦未能從任何相關書籍中找到有關這種魚的介紹,所以諮詢了華盛頓大學的專家。
  • 世界上最奇特的鯊魚:肌肉強壯還學會了走路,是當地的頂級獵食者
    俗話說得好,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大自然中有著許多奇特的事情,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和探索。有可能是一種動物、一株植物、一棟建築,或是一個地區的風俗習慣等,都能給人帶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見旅遊的意義所在了。說到鯊魚,相信大家都並不陌生。
  • 英媒:印尼年產486噸魚翅供華人區 鯊魚屍體堆積如山
    香港《東方日報》網站6月24日報導援引英國媒體報導稱,印尼被指仍在濫殺鯊魚取翅供應華人社會。作為世界上捕撈最多鯊魚的國家,印尼每年生產至少486噸風乾鯊魚翅,大部分均出口到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及新加坡。在印尼西爪哇島的英特拉馬由等地,魚翅貿易仍然蓬勃發展,許多瀕臨滅絕的鯊魚如婆羅洲鯊魚也慘遭屠宰,並在市場上公開出售。
  • 過度捕撈造成海洋鯊魚物種面臨滅絕
    自然資源保護人士表示,過度捕撈威脅著全球三分之一的公海鯊魚物種瀕臨滅絕。 錘頭鯊(Hammerhead)、巨蝠鱝(giant devil ray)以及鼠鯊(porbeagle shark)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編制的首份海洋鯊魚64種瀕危物種的紅色名單之中。鯊魚是很容易遭到滅絕危險的物種,因為它們的成熟期很長、而且繁殖很少。
  • 印尼漁民在馬魯古省沿海捕獲一條母鯊魚 剖腹後發現「獨眼白鯊魚」
    印尼漁民在馬魯古省沿海捕獲一條母鯊魚 剖腹後發現「獨眼白鯊魚」(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TWANT:日前有一尾母鯊被印尼漁民捕獲,剖腹後發現它的子宮內還有3隻小鯊魚,但其中一隻的樣貌相當奇特,除了顏色呈現乳白色外,只有一隻眼睛,還長在頭上中央處,看起來很像神話故事中才會出現的生物,不過經海事處檢驗
  • 世界十大奇特鯊魚種類.
    錘頭雙髻鯊(Hammerhead Sharks)   與其他的鯊魚相比,錘頭雙髻鯊魚算是鯊魚界的新人了。其進化出現在的錘狀頭型也僅僅發生於5000萬年前。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也弄不清這樣獨一無二的頭型究竟給它們提供了什麼便利,也許這麼寬的空間能夠幫助嗅覺傳感器準確發現更遠距離的食物。
  • 我國海域的鯊魚有哪些?有大白鯊嗎?
    鯊魚在全球海域裡都有分布,我國海域裡的鯊魚有140餘種。鯊魚是鯊總目的統稱,分為八個目,虎鯊目、六鰓鯊目、鼠鯊目、角鯊目、鋸鯊目、須鮫目、真鯊目、扁鯊目,種類近500種,約三分之一的種類在我國海域有分布。
  • 近些年來,人類新發現的7種奇特的生物
    從攜帶致命疾病的巨型蝙蝠到擁有小丑外觀的蜘蛛,接下來,小編就要為你介紹,近些年來,人類新發現的7種奇特的生物。 1、錘頭蝙蝠 2018年,網上出現了一隻巨型蝙蝠的圖片,它的頭部形狀奇特,這讓全世界的網際網路用戶開始懷疑它是不是真的生物。
  • 英國海域大多數鯊魚食用塑膠微粒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研究發現,英國海域67%海底鯊魚的腸道內發現到來自釣魚線和捕魚網的微纖維以及紡織品材料(包括塑膠微粒和合成超細纖維)。科學家們共檢查了46隻海底鯊魚的腸胃,這些都是被來自英國西南部海濱城市彭贊斯(Penzance)的拖網漁船所捕獲的鯊魚。科學家們發現,這46隻鯊魚中有67%含有紡織品中常見的塑膠微粒或其他人造纖維,總共發現到379顆微粒。
  • 會走路的新品種鯊魚,你見過嗎?
    科學家近期在澳洲附近海域發現會「走路」的4種鯊魚。它們使用魚鰭在海床上移動,形同走路,而這種移動方式有助於它們獵捕食物。科學家在澳洲海域發現多種會走路的新品種鯊魚,圖為其中一種──肩章鯊(Hemiscyllium ocellatum)。
  • 會走路的新品種鯊魚 你見過嗎?
    科學家在澳洲海域發現多種會走路的新品種鯊魚,圖為其中一種──肩章鯊(Hemiscyllium ocellatum)。(Shutterstock)科學家近期在澳洲附近海域發現會「走路」的4種鯊魚。依據發表在《海洋與淡水研究》(Marine and Freshwater Research)期刊的一項研究,這些鯊魚在海床上走路,而不是遊泳,這使他們擁有一些優勢。它們不但能在海床和珊瑚礁上行走,也能在退潮時在淺水中行走。此外,這種走路的能力也讓它們可以在潮池之間和巖礁的其他區域移動,以獵捕蝦子、螃蟹等小型海洋生物。
  • 那些被人類割掉鯊魚鰭的鯊魚,再被放回海中,下場會是什麼?
    那你是否知道,那些被人類割掉鯊魚鰭的鯊魚,再被放回海中,下場會是什麼?魚翅的食用歷史最早食用魚翅的人是漁民,漁民出售鯊魚後,將魚鰭留下自己食用,魚商發現有利可圖,收為商品出售,魚翅才漸漸出現於宴席上。當漁民捕獲到鯊魚後,他們通常只會割下鯊魚鰭,然後將活著的鯊魚扔回大海,讓其自生自滅。鯊魚鰭中的細絲狀軟骨,而魚翅正是由鯊魚的胸、腹、尾等處的鰭經乾燥而製成。這個取鯊魚鰭的過程是不是很殘忍。據數據統計,每年大約有1億條大白鯊被人類割下鯊魚鰭後放回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