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鰭變腳」 熱帶地區發現會行走的鯊魚

2021-01-07 騰訊網

參考消息網1月27日報導據美媒報導,澳大利亞北部和紐幾內亞附近海域發現了4種可用魚鰭行走的新品種熱帶鯊魚,引起了轟動。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月21日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雖然這可能會讓一些人產生恐懼,但唯一有理由感到擔憂的應是小魚和無脊椎動物。

報導稱,這些會行走的鯊魚是一項為期12年的研究發現的。該研究是由保護國際、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美國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印度尼西亞科學研究所和印度尼西亞海洋事務和漁業部展開的。

昆士蘭大學的克裡斯蒂娜·達吉恩博士說,在退潮時,這些身上有華麗花紋的鯊魚可以用鰭在淺水區域行走,是珊瑚礁上的頭號捕食者。

達吉恩說:「大體上,這些可行走的鯊魚身長不到一米,對人類不構成威脅,但它們能夠經受低氧環境並用鰭行走,這使它們比其獵物——小型甲殼類動物和軟體動物具有了明顯的優勢。」

她說:「它們的近親竹鯊並沒有這些獨特的特性。它們在鬚鯊目中的遠親也沒有,其中包括斑紋鬚鯊和鯨鯊。」

報導指出,這4個新品種幾乎使目前已知的會行走的鯊魚種類的總數增加了一倍,達到9種。

達吉恩說,它們生活在澳大利亞北部和紐幾內亞島周邊的近岸水域,並佔領各自的獨立區域。

她說:「我們根據線粒體DNA之間的比較來推斷這些物種之間的聯繫。這些線粒體DNA是通過母系遺傳的。DNA為細胞中的線粒體編碼,而線粒體可把氧氣和食物營養物質轉化成細胞的能量。」

她說:「數據顯示,這4個新品種是在鯊魚離開原來的種群、在新的區域出現基因隔離之後演變而來的。它們可能是靠鰭遊泳或行走,但也有可能是在大約200萬年前,它們在礁石上『搭便車』,向西移動,橫跨了紐幾內亞。我們相信還有更多的會行走的鯊魚種類等待被發現。」

達吉恩說,未來的研究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該地區為何擁有地球上最大規模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相關焦點

  • 會「行走」的鯊魚?是生物進化嗎?會不會出現越來越多行走的魚?
    在海洋深處還存在著一種非常特殊的鯊魚,之所以說它特殊,是因為它不同於其他的鯊魚種類,前進的動力除了擺動的魚鰭之外,還有一雙腿,它是地球上存在的可以行走的鯊魚。 通過它的體型和樣貌來看,與其說這是一種鯊魚,更不如說這是蠑螈,它的背上還有很多圓形的斑點呈現出黑色,魚鰭都非常的強壯,看起來非常的寬,正是這4個與其來幫助它實現了行走。
  • 喜歡在海底行走的鯊魚,用四條魚鰭推著前進,邊走邊尋找食物!
    在海洋世界中,一說到鯊魚,人們立即想到尖牙利齒的大白鯊,但大白鯊只是鯊魚種類中一種,在世界海洋中現在已知的能分辨出的鯊魚種類至少有440多種,除了大白鯊,也還有很多其它獨特的鯊魚,例如這種喜歡在海底行走,不喜歡遊泳的鯊魚——行走鯊。
  • 印尼海域發現奇特新種鯊魚:可用鰭在海底行走
    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海域發現的一種奇特新種鯊魚,被命名為「hemiscyllium halmahera」。這種鯊魚能夠利用魚鰭在海底「行走」,搜尋獵物 這種鯊魚對人類無害,身長可達到27英寸(約合70釐米),夜晚時在海床上搜尋小魚和無脊椎動物 珊瑚礁生態學家和海洋保護主義者馬克-厄德曼拍攝了「行走鯊」覓食的視頻。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水域發現會行走的鯊魚物種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水域發現會行走的鯊魚物種2020-07-10 14:11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雖然科學家們已經知道鯊魚有能力在陸地上用鰭「行走」一段時間,但在研究已知物種時,他們發現有四種鯊魚顯然是最近才發展出這種能力的。這項研究發表在《Marine & Freshwater Research》上的相關文章表明,鯊魚可以通過在海底潛行而不是遊泳來獲得一些巨大的優勢。
  • 為什麼人類只吃鯊魚魚鰭,不吃鯊魚肉?這是一種錯覺!
    實事求是地說,拒吃魚翅的風潮之所以能夠造成全球響應,主要是魚翅屬於一種可有可無的食物選擇,所以全球多個地區從2000年開始,陸續出臺禁止「割鰭丟身」的法律,旨在保護鯊魚。
  • 人類只吃鯊魚魚鰭,不吃鯊魚肉?鯊魚肉難吃是因有「尿味」?
    實事求是地說,拒吃魚翅的風潮之所以能夠造成全球響應,主要是魚翅屬於一種可有可無的食物選擇,所以全球多個地區從2000年開始,陸續出臺禁止「割鰭丟身」的法律,旨在保護鯊魚。 比如歐盟在2003年起禁止漁民把鯊魚捕撈上船後,活生生割去魚鰭,再將魚身丟回大海。
  • 鯊魚兇猛,但當失去魚鰭的鯊魚被放歸海洋,等待它們的只有死亡
    無論是海洋生物,還是陸地生物,人類往往都能夠做到物盡其用,一點都不浪費,但鯊魚不同,人們並不食用鯊魚肉,偌大的鯊魚,人類對它的需求只有魚鰭,而被割掉魚鰭的鯊魚便會被放歸大海。當然,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捕獵者們心懷仁慈,而是因為除了魚鰭以外,鯊魚的其它地方都沒有什麼用。
  • 行走的肩章鯊,野心不只是海洋,展示了鯊魚家族恐怖的進化能力
    圖為:ps後會行走的鯊魚  當談到鯊魚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龐大的體型?尖尖的腦袋?圓弧形的嘴巴?還是三角狀的牙齒?  這些都是鯊魚最常見的特徵,除此之外,有些鯊魚還有著不同尋常的樣貌,雙髻鯊的腦袋像錘子,巨口鯊的嘴巴超級大等。  但是無論如何你都不可能將鯊魚與「行走」這個動作聯繫起來,好像「行走」跟它們半點關係都沒有。  不,也許你會想到《鐵甲小寶》裡的鯊魚辣椒,那傢伙不但可以行走而且還是雙腳直立行走,這是一個相當另類的特徵。
  • 科學家:9種鯊魚已擁有「行走」能力,退潮後在淺灘覓食
    但有一種生物卻被科學家認為是最「不思進取」的,它就是大海裡的鯊魚。考古研究發現,鯊魚出現在4億年前,是比恐龍還有古老的生物,但是這4億年來,1200多種鯊魚幾乎都沒有發生進化,仿佛時光停滯了一般,也有人認為,鯊魚早在4億年前就已經進化成為最強大的魚類,已經不再需要進化了。但是最近,科學家卻發現了鯊魚進化的新跡象。
  • 鯊魚被割掉魚鰭:後是怎麼死亡的?過度捕撈會導致什麼後果
    鯊魚早在恐龍出現前三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五億年。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它們在近一億年來外形幾乎沒有改變。因為有大多數人認為鯊魚的軟骨(即魚翅)中蛋白質很高,導致大量鯊魚被捕捉,割下魚翅扔回海裡!這樣的做法實在是太殘忍了鯊魚被割掉「魚鰭」後會死亡嗎?
  • 科學家發現會走路的鯊魚
    ,它們已經存在了上億年,而其中一些鯊魚仍在進化,竟然學會了走路。本周一,發表在《海洋與淡水研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稱,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了4種會走路的鯊魚,它們在大約900萬年前從最近的共同祖先中分化出來。該論文的主要作者克裡斯汀 · 杜金(Christine Dudgeon說:「鯊魚平均身長不到1米,雖然會走路,但對人類沒有威脅。
  • 行走的肩章鯊,展示了鯊魚家族恐怖的進化能力,它們的野心不只是海洋
    不,也許你會想到《鐵甲小寶》裡的鯊魚辣椒,那傢伙不但可以行走而且還是雙腳直立行走,這是一個相當另類的特徵。 但鯊魚辣椒只是高原寺博士製造的一個機器人,並非是地球上的生物。為什麼我們要提到行走呢?因為地球上還真存在可以行走的鯊魚。
  • 聽,你的腳在說小秘密
    我們在媽媽肚子裡一個月的時候,胚胎四肢的形狀像魚鰭,兩個月的胚胎的足中出現了跟骨和距骨,與爬行動物的足類似,然後慢慢地長得與哺乳動物的足越來越相似。出生後的小嬰兒擁有了一雙小腳,這雙小腳還不足以支撐全身的重量,卻已經擁有了腳踝和腳弓,這是人類能直立行走的基礎條件。
  • 最「年輕」的鯊魚,已經會走路,陸地的動物顫抖吧
    圖為:ps後會行走的鯊魚當談到鯊魚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龐大的體型?尖尖的腦袋?圓弧形的嘴巴?還是三角狀的牙齒?這些都是鯊魚最常見的特徵,除此之外,有些鯊魚還有著不同尋常的樣貌,雙髻鯊的腦袋像錘子,巨口鯊的嘴巴超級大等。但是無論如何你都不可能將鯊魚與「行走」這個動作聯繫起來,好像「行走」跟它們半點關係都沒有。不,也許你會想到《鐵甲小寶》裡的鯊魚辣椒,那傢伙不但可以行走而且還是雙腳直立行走,這是一個相當另類的特徵。
  • 被人類割掉翅膀的鯊魚,放回大海能活多久?鯊魚:不如直接殺了我
    就拿鯊魚來說,雖然在海洋裡它是霸主沒人敢招惹,但是因為鯊魚的魚翅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也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那你知道被人類割掉魚翅的鯊魚,再放生到海裡還能活多久嗎?鯊魚:這樣做不如直接殺了我。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吃魚翅對自己身體有各種各樣的好處,因此吃魚翅的人也越來越多,甚至是供不應求。
  • 鯊魚被割掉魚翅之後,會怎麼樣?
    鯊魚早在恐龍出現前三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五億年。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它們在近一億年來外形幾乎沒有改變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魚鰭對於鯊魚的重要程度吧,但是要知道魚鰭作為鯊魚身體的一部分它的存在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像是人類的手和腳一樣,試問倘若將一個失去雙腿或雙腳的人拋入海裡。
  • 會行走的鯊魚,專家讚嘆造物主的神奇:肩章鯊揭示了進化的奧秘
    鯊魚,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各大海洋恐怖片的特邀嘉賓,作為海中「兇暴」的代名詞而被人類畏懼著,沿海地區也市場流傳有鯊魚吃人的傳說,因此鯊魚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一直不太好。但是,我們這個對鯊魚的認識其實是很片面的,鯊魚,遠不是那麼簡單的物種。
  • 鯊魚被割掉魚鰭,然後再被扔進海裡,這樣的它們還能活多久?
    鯊魚被割掉魚鰭,然後再被扔進海裡,這樣的它們還能活多久?談起鯊魚,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兇猛殘暴,它們是海洋中的頂尖獵食者,是海洋中的霸主,自然界法則優勝劣汰,鯊魚的存在也保持著海洋中的生態平衡。可是一些人類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
  • 每年7300萬條鯊魚魚鰭被割 威脅海洋生態系統平衡
    據悉,每年多達7300萬條鯊魚的魚鰭被切下並交易。日益增長的魚翅需求導致很多鯊魚物種瀕臨滅絕,從而進一步威脅到全球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有「海中狼」之稱的海洋霸主鯊魚,在大海中威武一世的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自身的魚鰭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近年來,魚翅需求的旺盛帶動了魚翅貿易行業的繁榮,但是,殘忍的捕撈方式也讓魚翅貿易飽受爭議。
  • 會走路的新品種鯊魚,你見過嗎?
    科學家近期在澳洲附近海域發現會「走路」的4種鯊魚。它們使用魚鰭在海床上移動,形同走路,而這種移動方式有助於它們獵捕食物。科學家在澳洲海域發現多種會走路的新品種鯊魚,圖為其中一種──肩章鯊(Hemiscyllium ocellat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