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凱撒並沒有被埃及豔后迷住,從始至終一直是凱撒玩弄了埃及豔后,而安東尼確實是徹底被埃及豔后迷住了,成了她的裙下之臣。
埃及豔后與凱撒的糾葛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說下當時的背景,在埃及來說埃及豔后名叫克婁巴特拉,她是埃及法老託勒密十二世的女兒,託勒密十二世在位的時候,埃及在當時已經淪為了二流國家,所以在外交上是親羅馬的,畢竟當時的羅馬在取得布匿戰爭的勝利後成為了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託勒密十二世死後,按照埃及的傳統,克婁巴特拉與她的弟弟託勒密十三世結婚,並共同統治埃及,當然這點在我們看來是亂倫了,不過在當時的埃及是很正常的。兩人共同統治埃及後,很快就因為權力而發生了鬥爭,在權鬥過程中託勒密十三世的拳頭明顯比克婁巴特拉要大很多,克婁巴特拉敗下陣來,並隱藏了起來,託勒密十三世則加緊了對克婁巴特拉的進攻,想除掉可婁巴特拉以後自己一個人統治埃及。
正好這個時候羅馬內戰剛剛結束,凱撒在著名的法薩盧斯戰役中擊敗了他最大的對手龐培,龐培跑到了埃及,企圖依靠埃及東山再起,凱撒自然是沒有給龐培喘息的機會,帶著小股部隊也追擊龐培到了埃及。
對於託勒密十三世來說他惹不起凱撒,便殺了龐培,把龐培的人頭送給了凱撒,企圖打發凱撒快點走,然後他關起門來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完,就能獨自統治埃及。不想這一舉動並沒有取悅凱撒。因為在羅馬人看來,龐培是羅馬的前執政官,就算要殺了龐培也輪不到埃及這種二流國家來殺,要殺也是羅馬人才能殺。而凱撒的目的也不是要殺了龐培,而是把龐培帶回羅馬繼續做他的高官,只是沒有實權而已。
於是凱撒到了埃及後就不走了,留在了埃及。恰好這個時候克婁巴特拉就在某天夜裡讓人把自己裹在毯子裡送給了凱撒,當晚發生了一些事情,也很可能是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其實凱撒來到埃及,也想按照埃及的傳統解決埃及的內政,那就是克婁巴特拉和她的弟弟共同執政,這也是託勒密十二世的遺囑。其實對於羅馬來說,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埃及繼續當羅馬的附庸,羅馬也不想動用軍隊直接佔領埃及,畢竟羅馬軍隊數量有限,地中海世界的國家並不能都實現軍事佔領。
但是託勒密十三世對這個安排並不滿意,於是在首都亞歷山大港發動了針對凱撒的進攻。雖然當時凱撒帶到亞歷山大港的部隊並不多,但都是百戰精銳,很快就擋住了託勒密十三世的進攻,後來凱撒又調來了更多的部隊,三下五除二就擊敗了託勒密十三世,託勒密十三世也死在了亂軍之中。
之後凱撒便與克婁巴特拉在埃及度過了一段時間的美好歲月,這期間兩個人如膠似漆,蜜不可言。之後克婁巴特拉為凱撒生下了一個兒子,是為小凱撒。
凱撒的真實想法
其實我們一般會認為克婁巴特拉迷住了凱撒,但實際情況是,凱撒一直利用了克婁巴特拉。凱撒其實是個情場高手,情商極高,他玩弄過的女人非常多,有傳言就說羅馬高層近乎一半的貴婦人都曾經與凱撒有染,問題在於凱撒與如此眾多的女人有染,卻從未因為女人出過事,很多女人都心甘情願地做了他的情婦。以至於在他的軍隊中,到處都有他情婦的兒子(那個時候在軍隊中鍛鍊的話,政治前途會很好),他駕馭女人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的。
最能證明克婁巴特拉被凱撒利用的證據,便是凱撒的遺囑了。公元前44年,凱撒遇刺身亡,在他死後他的遺囑也公布於世,在他的遺囑中,克婁巴特拉一毛錢都沒分到,他將自己的事業傳給了當時沒有一點名氣的屋大維。
這裡就出現了兩個關鍵性人物,一個是他的副將安東尼,一個是他的繼承人屋大維。其實凱撒在這兩個人當中也做過選擇,他最終選擇了屋大維是有原因的。安東尼的特點是軍事能力非常強,但是政治能力很差,而屋大維正好相反,軍事能力很差,但政治能力很強。凱撒認為,內戰結束後,戰爭就不再是主題,內政發展才是主題,讓一個政治高手繼承自己的事業才是最為妥當的。
當然他也不是沒給過安東尼機會,他曾經讓安東尼主政過一段時間的羅馬內政,但安東尼的表現令他失望。於是他就暗地裡選擇了屋大維。
對於克婁巴特拉來說,凱撒的遺囑實際上是給她的最好的安排,不讓她引人注目,讓她安心地做埃及的法老,在她死後,讓自己的兒子小凱撒做埃及法老,就這樣過下去。因為凱撒也看出,克婁巴特拉的野心其實非常大,她不滿足於做埃及的法老,而是整個羅馬的女王。克婁巴特拉以為為凱撒生下了兒子,凱撒就會把事業傳給他的兒子,然後自己就曾操控整個羅馬。其實很可能凱撒有很多兒子,只是公開來說,他沒有兒子。
凱撒對於一個人能力的判斷其實非常精準,他知道如果把事業傳給安東尼,安東尼也搞不好,畢竟羅馬帝國太大,問題太複雜,沒有相當的政治能力根本駕馭不了龐大的羅馬帝國,克婁巴特拉的能力離這點差得太遠,凱撒也不想害了她。
因此凱撒將事業傳給了屋大維,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凱撒的選擇是正確的。
克婁巴特拉的第二次風投
克婁巴特拉的第一次風投是投了凱撒,雖然沒能成為羅馬的女王,但卻讓她徹底掌控了埃及,成為了埃及的實際掌權者。如果克婁巴特拉止步於此的話,她的下半生確實會過的非常好,但是她不滿足於只做埃及的女王,於是便有了第二次風投,投了凱撒生前的副手安東尼。
如果說凱撒是一流人物的話,安東尼確實是二流人物,凱撒不但沒有被克婁巴特拉迷住,反而一直利用了克婁巴特拉。但安東尼不同,安東尼確實是被克婁巴特拉迷住了。凱撒死後,經過一番激烈的鬥爭,羅馬形成了後三巨頭的格局,分別是屋大維、安東尼和雷必達。不過在這個雷必達是個打醬油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羅馬的政治其實就是屋大維和安東尼。屋大維分到了羅馬的西部,安東尼分到了羅馬的東部,他們各自控制的區域基本相當於後來的東西羅馬帝國的樣子。
就特點來說,當時羅馬的西部經濟不好,但軍隊戰鬥力強。羅馬的東部因為文明起源較早,所以經濟發達,但軍隊戰鬥力不如西部。
安東尼分到羅馬東部後就來到了埃及,很快就和克婁巴特拉勾搭到了一起,並被克婁巴特拉徹底迷住,甚至宣布讓克婁巴特拉做整個東部羅馬的女王。此消息傳到羅馬後,安東尼頓時名聲掃地,因為對於羅馬帝國來說,安東尼是羅馬的官員,他應該為羅馬服務,羅馬的領土不是安東尼的私人財產,而是整個羅馬的公共財產,將羅馬的一半領土作為禮物送給一個埃及這樣二流國家的法老,是羅馬政治所不能容忍的。
於是屋大維就名正言順地組織起了十萬羅馬大軍討伐安東尼。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這邊也做好了戰爭準備,尤其是克婁巴特拉,將多年來的繼續全部用在了戰爭上,打造了500所艘大型戰船,動員了20萬人參戰。
雙方在今天希臘的亞克興角展開了決戰,決戰一開始的時候安東尼這邊本來是佔優的,但是打著打著,克婁巴特拉受不了戰場上的血腥殺戮,便離開了戰場,安東尼也是在這個時候昏了頭,竟然拋下了軍隊也跟著克婁巴特拉離開了戰場。失去了主帥的埃及軍隊自然就被屋大維的羅馬大軍擊敗。
此戰之後安東尼一方徹底失勢,根本就無力抵抗屋大維的羅馬大軍了。有些搞笑的是,安東尼與克婁巴特拉做了個約定,兩人中如果有一人死去,另一人就要隨對方而去。當安東尼在埃及收拾殘兵敗將正打算跟屋大維做最後一搏的時候,克婁巴特拉的侍女傳來消息,說克婁巴特拉自殺了,於是安東尼這個情種也真的拔劍自殺。但是當他痛苦倒地的時候,侍女又傳來消息,說克婁巴特拉改變主意了,她沒有自殺,然後,然後安東尼就死去了。
到了最後時刻,克婁巴特拉還打算做第三次風投,對象是屋大維,不過屋大維對克婁巴特拉並不感冒,於是第三次風投沒投成。屋大維表示可以讓克婁巴特拉體面地死去,最終克婁巴特拉便自殺了,一代艷后的故事就此終結。
所以總的來說,凱撒並沒有被克婁巴特拉迷住,從頭到尾都是一直利用了克婁巴特拉。而安東尼確實是被克婁巴特拉迷住了,並且迷的喪心病狂,為愛而瘋,為了克婁巴特拉放棄了一切,也獻出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