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4月26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為保障居民聚集區用電需要,當前滬上不少小區內都配置了變電站,居民對此是「又愛又恨」:既受益於高峰用電的便捷,又擔心變電站會影響身體健康。對此,業內專家認為,電力設施產生的磁感應強度遠小於剃鬚刀、微波爐、空調等家用電器,目前全球尚未有確鑿的科學依據表示其會威脅人類健康,居民無需「談電色變」。
變電站不影響人類健康安全
根據上海市電力公司統計,目前上海內環以內擁有35千伏電壓等級以上的電站159座,外環以內有390座。每年冬夏用電高峰期間,這些變電站有效保障了居民區的用電需求。
不過,有相當一部分市民把變電站和輸電線周圍產生的電場和磁場,不加區分地籠統稱之為「電磁輻射」,擔心人體健康會受到威脅。
據我國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法規標準審查委員會」電磁專業組成員、華北電力大學崔翔教授介紹,我國電力系統採用50Hz工頻,僅產生相對獨立的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波長達6000千米,極不容易傳播,而不能形成波狀行進,就不能有效形成「電磁輻射」。現有的國家標準《電磁輻射防護規定》針對100kHz及以上頻率範圍,這也意味著電力設施產生的工頻電場與磁場不存在「電磁輻射防護」問題。
我國環評標準高於國際水平
上海市輻射環境監督站高級工程師、資深環保專家朱重德介紹說,我國輸變電工程現行有效的環境評價標準為《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比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的規定更嚴格。例如,我國推薦4千伏/米作為居民區工頻電場評價標準,而國際標準為5千伏/米。根據本市已經驗收合格並投入運行的某500千伏變電站實際測量結果,變電站及周圍各環境敏感點工頻電場強度值在0.104V/m~7.943V/m範圍,各監測點工頻磁感應強度在0.034~0.352μT,均遠低於安全標準限值,完全符合上述標準要求。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尹豔也介紹說,男性在貼面使用剃鬚刀時,產生的工頻磁感應強度往往會超過100微特,家中常用的微波爐、冰箱等家電,近距離的工頻磁場感應強度要高達數十微特。「既然我們平日裡從不擔心使用剃鬚刀會影響健康,那也不用擔心變電站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了。」
設施建造前都經過環保審批
電力部門還介紹說,目前本市的電力設施在建設前,均需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環境評價,並經環保主管部門審批後,方可建設。電力設施在投入運行前,也必須進行環境保護驗收,驗收合格後,方能正式投入運行。而在建設過程中,也會採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如優化選線,儘量避開敏感目標,如無法規避,則採用抬高高度等措施。
業內專家還糾正了市民中存在的對於輸變電設施的兩大誤區:有市民擔心變電站電壓等級越高、輸電線路越多,環境影響越大。事實上,不同電壓等級的電力設施採用同一環保標準,限值並不會改變。另外,電力設施建設中採用地下變電站和架空線路入地,主要目的是要與城市景觀協調以及解決土地資源緊缺的需要,而不是解決工頻電場、磁場曝露問題。
至於架空輸電線路附近經常會冒出的「嗞嗞」聲,專家解釋是因為輸電線表面局部電暈放電造成的,沒有危險。輸電線路投運一段時間後,這種現象會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