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高性能仿生木材、「悟空」、葉子、「霸屏」小恐龍、「糖衣」、八個轉錄因子

2020-12-18 科協身邊事


1我國科學家研製出無需粘合劑的高性能仿生木材


目前廣泛使用的人造板,多由含甲醛的樹脂粘合劑粘結木屑而成,有的可能會帶來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深入解析生物質微觀結構,利用天然結構的全新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構築出一種無需粘合劑的新型全生物質仿生木材。


科研人員介紹,在這種高性能仿生木材中,微米級的木屑顆粒上暴露著大量的納米纖維,這些纖維通過離子鍵、氫鍵、範德華力以及物理糾纏等作用,結合成一種互相纏繞的納米纖維網絡。無需添加任何粘合劑,木屑顆粒就被這些纖維網絡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高強度的緻密結構。


——新華網


2「悟空」服役期再次延長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科研團隊12月17日宣布,鑑於衛星運行情況良好,項目團隊已與各保障部門商定,再次將其「服役期」延長1年。


截至12月17日,「悟空」已在軌運行1827天,繞地球飛行27822圈,共探測宇宙射線粒子93.6億個。


暗物質衛星「悟空」是我國首顆天文衛星。它於2015年12月17日發射升空,原定工作期限3年。此次已是「悟空」第二次「延壽」。


——新華網


3葉子為何「長著長著就扁了」


▲ 頂枝學說假設的主要形態特化步驟。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供圖


如今,我們所見的植物葉片大多數是扁平的。相關化石資料顯示,最早的陸生植物只有不斷分枝的枝條,並沒有葉片。那麼扁平葉片是如何產生的呢?


近期,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焦雨鈴團隊及合作者發現,應力反饋調控葉片扁平化發育和器官塑形,並首次提出了解釋葉片起源的「應力反饋學說」。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植物科學趨勢》。


——《中國科學報》


4化石研究發現「霸屏」小恐龍


▲ 烏比拉哈拉小恐龍的藝術渲染照 圖片來源:Paleocreations.com


據科學雜誌《白堊紀研究》日前報導,大約1.1億年前,在當今巴西東北部的一座古老潟湖沿岸,生活著一種兩足、像雞大小的白堊紀恐龍,它以狩獵昆蟲以及像青蛙和蜥蜴這樣的小型脊椎動物為生。


這種被稱為烏比拉哈拉(以當地圖皮印第安人的名字命名,意為「長矛之王」)的恐龍,其內部骨架與上一個侏羅紀時期的許多小恐龍無異,但其外形擁有豔麗的鬃毛,同時還具有從肩部突出的兩個完全獨特的、堅硬的緞帶狀結構。


——《科技日報》


5「糖衣」告訴細胞何時造血


▲製造的,而非天生的:造血幹細胞(如圖所示)來自於排列在血管中的細胞。圖片來源:Steve Gschmeissner/SPL


為了了解血管內皮細胞如何轉化成幹細胞,在動物的一生中產生血液,美國康乃狄克州耶魯大學醫學院的Karen Hirschi和Stefania Nicoli及其同事操縱斑馬魚的基因,以確定位於內皮細胞表面的一種糖組合,幫助控制細胞的命運。


研究小組確定,糖的正確組合能觸發一連串信號,開啟和關閉內皮細胞中的基因,指示它們轉化為血液幹細胞。近日發表於《科學》的這一發現為科學家在實驗室中改進這一過程奠定了基礎,並有可能生產出用於治療白血病等疾病的血液幹細胞。


——《中國科學報》


6八個轉錄因子促幹細胞變身「類卵細胞」


人類可以在實驗室中「製造」卵子嗎?根據英國《自然》雜誌12月1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日本科學家團隊證明:一組8個轉錄因子,可以在實驗室中將小鼠幹細胞轉化為類卵細胞。這些發現進一步加深了人類對卵子發育的理解,在應用角度上,。


卵母細胞(未成熟的卵細胞)的發育分為多個階段,但參與這一過程的基因調控網絡尚不清楚。


——《科技日報》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相關焦點

  • ...木材、「悟空」、葉子、「霸屏」小恐龍、「糖衣」、八個轉錄因子
    今日科技話題:高性能仿生木材、「悟空」、葉子、「霸屏」小恐龍、「糖衣」、八個轉錄因子 2020-12-18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大研製出一種仿生木材 多項性能優於天然木材
    中新社合肥12月15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一種仿生木材,其極限抗壓強度、抗壓硬度、抗衝擊性、阻燃性等多項性能均優於天然木材。據了解,這一通過深入解析生物質微觀結構而構築成無需任何粘合劑的一種高性能人造木材的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ScienceReview)上。
  • 八個轉錄因子促幹細胞變身「類卵細胞」
    根據英國《自然》雜誌1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日本科學家團隊證明:一組8個轉錄因子,可以在實驗室中將小鼠幹細胞轉化為類卵細胞。這些發現進一步加深了人類對卵子發育的理解。卵母細胞(未成熟的卵細胞)的發育分為多個階段,但參與這一過程的基因調控網絡尚不清楚。
  • 無甲醛、粘合劑,高性能全生物質仿生木材問世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生物質天然納米結構的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該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質中天然的纖維素納米纖維,使其互相交聯從而構築無需任何粘合劑的高性能人造木材。
  • 今日科技話題:仿生新材料、嫦娥四號、石器實驗、鉑合金催化劑、外太空並非漆黑一片、基因編輯療法
    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定向變形組裝」的新材料製造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
  • 無粘合劑的全生物質仿生木材在中科大問世
    原標題:無粘合劑的全生物質仿生木材在中科大問世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12月15日從中科大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利用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構築了一種可持續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
  • 轉錄因子MYB10的作用
    The Plant Cell雜誌發表了題為「AllelicVariation of MYB10 is the Major Force Controlling Natural Variation in Skin and Flesh Color in Strawberry (Fragaria spp.)
  • 【微話題】今日科技話題:土壤微生物、「雲南暴魚」、「華龍一號...
    ——新華網 4 巴西研究人員在恐龍化石中發現寄生蟲化石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巴西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白堊紀研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恐龍化石中發現了一種血液寄生蟲的微小化石。
  • 中國科大研製各向同性全生物質仿生木材
    因此,發展高性能無甲醛綠色環保板材對傳統人造板產業升級發展至關重要。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通過深入解析生物質微觀結構,提出了一種利用生物質天然納米結構的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基於這種策略構築了一種可持續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RGI-wood」)。
  • 無粘合劑的全生物質仿生木材問世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利用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構築了一種可持續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該策略巧妙地利用木屑等生物質中天然纖維素納米纖維,將其暴露在木屑顆粒表面,並使其互相交聯從而構築無需任何粘合劑的高性能人造木材。
  • 日本科研:八個轉錄因子促幹細胞變身「類卵細胞」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張夢然)人類可以在實驗室中「製造」卵子嗎?根據英國《自然》雜誌1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日本科學家團隊證明:一組8個轉錄因子,可以在實驗室中將小鼠幹細胞轉化為類卵細胞。這些發現進一步加深了人類對卵子發育的理解,在應用角度上,。
  • 轉錄因子資料庫大全
    之前我們分享過轉錄因子的相關文章(見文末),有同學就問了,能不能推薦幾個好用的轉錄因子資料庫呢?
  • 高性能全生物質仿生木材問世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生物質天然納米結構的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該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質中天然的纖維素納米纖維,使其互相交聯從而構築無需任何粘合劑的高性能人造木材
  • 科學家用轉錄因子重建卵母細胞轉錄網絡
    科學家用轉錄因子重建卵母細胞轉錄網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16:53:02 日本九州大學Katsuhiko Hayashi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他們利用轉錄因子重建卵母細胞轉錄網絡。
  • 超級木材可替代合金
    超級木材可替代合金2018-02-09 08:33 來源: 科技日報 英國《自然》雜誌8日發表了一項材料學最新進展: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可以將天然木材製成高性能結構材料的全新簡易方法。一般而言,具有超凡力學性能的合成結構材料都比較重,有些對環境有害,有些製造成本高昂(如基於聚合物的複合材料和仿生複合材料)。相比之下,天然木材成本低、資源豐富,作為一種結構材料用於建築和家具已有幾千年之久,且始終保持著重要地位。但是,木材的力學性能實在有限,通常不能滿足許多高級工程結構和應用的需要。
  • 今日科技話題:長徵八號、「玉兔二號」、亞洲水塔水量、「天象劇場...
    今日科技話題:長徵八號、「玉兔二號」、亞洲水塔水量、「天象劇場」謝幕、「探索二號」、一類伊波拉病毒 2020-12-23 2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科技話題:水稻抗稻瘟病新機制、新型亞穩結構、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
    該研究發現高等植物特有的維管植物單鋅指轉錄因子是先天免疫的關鍵因子,揭示了VOZ轉錄因子作為橋梁連通泛素連接酶對抗病蛋白調控的分子機制。該結構具有極小界面(minimal interface)的三維結構表現出極高的熱穩定性和力學穩定性,在純銅的熔點以下不發生晶粒長大,其強度接近理論強度。
  • 【科技前沿】Protein & Cell綜述:前列腺癌中先鋒轉錄因子FOXA1的...
    通過使用ATAC-seq,可以觀察到與對照組相比,過表達野生型FOXA1的在小鼠前列腺類器官中導致可及染色質峰超過1000個。有趣的是,與野生型相比,FOXA1 Forkhead突變體(例如ΔF254/ E255和R219S)增強了先鋒轉錄因子活性,即可以誘導產生更多的染色質可及位點,且開放速率也快約5倍。儘管這兩種突變體引起類似的結果,但這些位點的無監督聚類分析卻顯示出截然不同的模式。
  • 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該論文主要研究了細菌Class 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利用化學交聯、DNA足跡、遺傳突變等方法嘗試了解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的具體機制,大家發現轉錄因子在啟動子DNA的結合位置直接決定了其對於下遊基因的影響,一般來講,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35區和-10區)上遊發揮轉錄激活功能,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或者基因內部則抑制轉錄。
  • 今日科技話題:三峽、冰川、航天「大力士」、「小宇宙」、DNA...
    今日科技話題:三峽、冰川、航天「大力士」、「小宇宙」、DNA、均勻脫鹽膜 2021-01-05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