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奧斯丁「命令說」中法律與憲法的關係

2020-11-28 中國法院網

2007-10-19 14:54:32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劉雨姬

  摘要:「命令說」認為法律是主權者的命令,而憲法在本質上又被認為是對主權者的制約,於是憲法成為了主權者自己對自己下的命令。這是否存在邏輯上的矛盾?對於此問題,本文首先闡述奧斯丁的「法律命令說」,以及其對「法律」含義的理解,於此來界定「命令說」中的法律範圍,然後分析憲法的本質、價值,通過對比分析來確定「命令說」中的法律是否涵蓋了憲法。

  關鍵詞: 命令說 法律 憲法 主權者 

  前言

  約翰•奧斯丁是19世紀英國偉大的法律哲學家,被尊稱為「現代法理學之父」。其思想獨樹一幟,開創了分析法學派,對於以後的一些法學流派產生了重大影響。奧斯丁的思想核心主要有三個部分:法律命令說、實在道德論、法理學的範圍。因為奧斯丁學說的核心是命令,所以他的學說被稱為「法律命令說」。「命令說」認為法律是主權者的命令,而作為近代民主制度產物的憲法在本質上又被認為是對主權者的制約,於是憲法便成為了主權者自己對自己下的命令。這是否存在邏輯上的矛盾呢?

  一、奧斯丁的「命令說」

  在《法律學的範圍中》奧斯丁給法律下了一個完整的定義:每一個實際存在的由人指定的法(或每一個我們徑直而且嚴格地使用「法」一詞所指稱的對象),是由一個主權者個人或者主權者群體,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向獨立社會中的一個成員或若干成員加於確立的。而在這個社會中,法的確立是至高無上的[1]。換句話說,它是由君主或主權者集合體,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向隸屬於自己的一個人或若干人確立的。他認為:法律是主權著對其臣民應當如何行為所發布的以制裁為後盾的法律。簡單地說,法律是主權者的命令。法律的顯著特點之一在於它是一種命令,每一個法律和規則都是命令,嚴格意義上的法律和規則是命令的總和。從奧斯丁對法律下的定義可以看出:主權、命令和制裁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奧斯丁提出「如果你表達或宣布一個希望,即希望我做或不做某個行為,而且如果我不順從你的希望,你就會以一種邪惡降臨於我,那麼你的希望或表達就是一個命令」。[2] 命令包含了責任、制裁、和義務含義,命令和責任是相關聯的,在命令被違背和責任被違反的情況下可能會產生的邪惡,經常被稱為制裁。因此,命令可以表述為(1)一個理性的人懷有的希望或願望,而另一個理性的人應該由此去做某事或禁止去做某事;(2)如果後者不順從前者的希望,前者將對後者實施一種惡;(3)該希望通過語言或其他標記表達或宣告出來。[3] 命令的一個很顯著特徵,並不在於它的表達方式,而在於表達希望的人所擁有的權力以及他的意圖,在自己的希望被藐視的情況下,可對藐視者強加一種邪惡或痛苦等。命令有兩類:一類是法律和規則,另一類是偶然或特殊的命令。奧斯丁承認,法律是一種命令也存在著一些例外,如立法機關對法律的解釋。從適用的範圍看,法律的命令說認為法律「針對」的是他人的行為,是為他人設立的行為模式,其實質是一個人希望他人如何行為,而自己則不受自己所發布的命令的約束,一個專制君主就是如此,奧斯丁的這種觀點遭到了以哈特為首的法學家的強烈批判。筆者認為,奧斯丁的法律命令說充滿了強勢,為統治階級服務的色彩:從命令的來源看,命令來源於優勢強權者,擁有以惡或痛苦施諸於劣勢者的權力;法律無論其好壞,無論其是否正義,人們只有執行的義務,沒有不服從的權利,否則將會受到應有的懲罰;在適用上「命令」居然不約束髮布命令的主權者,這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條深入人心的法律規則是相違背的,顯然奧斯丁所宣揚的「法律命令說」是在為強勢的主權者辯解,服務。在他眼中法律是強硬至上的,主權者是不受制約的。

  二、奧斯丁對「法律」一詞的理解

  奧斯丁說,通常所謂的法律具有四個方面的含義,它們是上帝之法,實在法,實在道德或實在道德規則,隱喻性或象徵性的法律。

  1、上帝之法

  上帝之法是上帝為人類制定的法律,或者是上帝通過人類語言的媒介向人類展示命令,或者是通過自然靈光向人類顯示命令,因而也可以稱為自然法。為了避免與17、18世紀的自然法相混淆,奧斯丁使用「上帝之法」一詞,在具體含義上,它是指功利主義,即邊沁所倡導的「避苦求樂」。

  2、實在法

  實在法是由一個主權國家制定出來的法律制度,這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法,是科學法理學或者稱為一般法理學所研究的對象,這也就是奧斯丁「命令說」中法律所指的範疇。他認為每一個實在法(或每一個所謂簡單的和嚴格的法律)是由一個主權者個人或集體,對獨立的政治社會(其中創立者是至尊的)的一個成員或若干成員,直接地或間接地設立的。歸納起來可以說,奧斯丁理解的實在法是以制裁為後盾,強制執行義務的命令,而這種命令又是主權者頒布的,法律以制裁來保證強制義務的執行。

  3、實在道德

  實在道德或稱為實在道德的規則,這是靠輿論直接作用或施加影響而確立的,是指非由政治優勢者建立,但具有法律的能力和特點的法。這種法律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它僅僅由觀念建立或實施。這種法律應用的例子包括有:「榮譽法」、「風尚之法」以及「國際法規則」。[4]

  4、隱喻性或象徵性的法律

  這種非嚴格意義上的法律通過微弱的或鬆散的類比關係與嚴格意義上的法律相關聯。並且,它們已經從它們與嚴格意義上的法律之微弱或鬆散的類比關係而獲得「法律」的名稱,奧斯丁稱它們是隱喻性的法律。例如:像支配蔬菜生長是法則或市場上的供求法則等。

  三、憲法的本質是什麼?「命令說」中所指的法律是否涵蓋了憲法?

  憲法是國家是最高法律,處於法律體系金字塔的頂端,控制著整個國家法律體系。所以有人將憲法描述為「法律的法律」。憲法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基本權利和政府權力的分配,這也決定了實行憲法是首要意義在於保障個人的基本權利不受掌握國家權力的政府的侵犯,防止民主社會裡發生「多數人的暴政」。對政府權利的分配,也是為了保證國家機構權力的合理分配,使得中央和地方都能按照自身的特長和需要管理國家事務,且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都在憲法規定的職權範圍內相互合作彼此制衡。即使如此,合理權力配置的最終目的一般也被認為是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權利。

  憲法兩部分的組成內容也就體現了實行憲法的基本價值在於:第一,法治是實行憲法的基礎,而法治的實現要求某種形式的政府分權,這裡主要是指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之間的相互制約。第二,分權還要求適當界定中央和地方的權限,從而使中央和地方關係獲得法治化。第三,民主要求政府權力不但相互制約,而且更根本的是受到人民的制約。第四,民主能有效保護多數人的利益,但也不應該侵犯少數人的基本權利,而憲法的基本目標是為所有人保障基本權利和自由不受政府侵犯。

  因此,憲法的本質毫無疑問是限制政府的權力,也就是對主權者的權力進行制約,以保障所有人的基本權利。

  相反,對於崇尚命令、強制和制裁的奧斯丁來說,主權者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他認為,每一個簡單和嚴格意義的法律,都是由一個主權人或團體直接或間接地為獨立政治社會一個成員或若干成員設立的,其中那個人或團體就是主權或至尊。或換言之,它是有一個君主或主權體對其徵服下的一個人或若干人直接或間接地設立的。既然來源於實體法的本質特徵,來源於主權和獨立政治社會的性質,所以嚴格意義的君主權力或具有集體性質和主權能力的主權權力,是不能受法律限制的。具有法律責任的君主或主權體,從屬於一個更高或優勢主權,或者說,負有責任的君主或主權體,最高權力受實在法限制,這些說法本身就是一種矛盾。[5] 因而這與本質上要求對對主權者進行制約的憲法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命令說」中的法律概念完全排除了憲法,並且對於奧斯丁來說,憲法只是一種靠輿論直接作用或施加影響而確立的實在道德,它在設立主體與確立實施上都與「命令說」中的實在法迥異:它在設立主體上並不是實在法所要求的政治上的優勢者,並且實在道德是靠輿論等直接作用而確立的。而法律命令說中的法律僅局限於他所認為的實在法。

  結論

  奧斯丁的「法律命令說」中的法律概念,僅僅局限於他所認為的嚴格意義上的實在法,受其所處時代和思想認識觀的局限性,該法律並未包括現代社會中嚴格意義上以限制政府權力、保護基本人權為本質的憲法,在奧斯丁看來,憲法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它只是一種實在道德,所以違憲只是道德上的問題。因而「命令說」認為法律是主權者的命令,而憲法在本質上又被認為是對主權者制約,於是憲法成為了主權者自己對自己下的命令這個論斷,是不成立的,無所謂邏輯上的矛盾。

  注釋:

  [1] E•博登海默:《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鄧正來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126。

  [2] 徐愛國、李桂林、郭義貴:《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241。

  [3] 同上。

  [4] 徐愛國、李桂林、郭義貴:《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243。

  [5] 徐愛國、李桂林、郭義貴:《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245。

  參考文獻:

  [1] 徐愛國、李桂林、郭義貴:《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2] E•博登海默:《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鄧正來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

  [3] 張千帆主編:《憲法學》,法律出版社,2004年。

  [4] 卓澤淵主編:《法理學》,法律出版社,2004年。

  [5] 葛洪義著:《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

  作者單位:江西省萍鄉市上慄縣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奧斯丁的「法理學範圍」
    在法學中,「較為自然地」觀察「一個法律的存在」以及「關於法律的學科的存在」,並且,從中去建立「客觀的」學術敘事,在19世紀中葉以及下半葉,逐漸成為法學實證主義的一個基本觀念。在這樣的歷史語境中,奧斯丁為自己確立了一項任務——闡明「有關實際存在的由人制定的法的科學」的範圍,而且,經過這樣的努力,奧斯丁希望在法學實證主義的思潮中,開啟分析法學的學術風格。
  • 【憲法宣傳周】憲法法律知識測試題庫,請聽題!
    ( )A.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B.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C.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D.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38.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市人大常委會有權( )市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A.平穩期 B.高質量發展期C.波動期 D.重要戰略機遇期77.下列事實中,不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係的是( )A.劉某將電腦送給好友 B.老張因病去世C.小李每天堅持跑步 D.王某將許某打傷78.
  • 12·4「憲法宣傳周」答題活動來了!法律知識測試題都在這裡
    >B.人類命運共同體C.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D.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16.根據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 )。( )A.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B.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C.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D.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38.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市人大常委會有權( )市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 《民法典》實施中的憲法問題:民法如何實施公法性規定
    作為一項浩大的立法工程,《民法典》在制定過程中涉及面廣,所要處理的問題繁多,即使是在民法學界內部亦存在相當多的爭議。然而,無論已經制定的《民法典》存在多少爭議抑或有多少不完善之處,今後的主要任務不是對其存在的不足進行指摘,而是要保障其能夠得到實施,實現立法目的。憲法同民法之關係極為密切,《憲法》規定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基本法律的地位、基本權利保護等事項,《民法典》的內容與這些規定息息相關。
  • 美國憲法解釋問題探究
    因此,憲法解釋的視角從原來的憲法文本與制憲者的雙重關係上轉移到憲法文本、制憲者、憲法解釋者生活世界的多重關係上來,其中,憲法解釋主體、文本、制憲者為三個基本要素。憲法解釋過程正是這三個要素相互循環理解、印證的過程。
  • 憲法跟你的一生到底什麼關係?
    憲法跟你的一生到底什麼關係?因為有憲法保障!憲法規定第二章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第四十九條 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 第七個國家憲法日丨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增強憲法意識
    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首要的任務就是要進行憲法知識的宣傳教育,了解憲法、掌握憲法,增強憲法觀念,樹立憲法權威。 二、憲法的重要意義 在不少人的頭腦中有一種觀念,認為刑法、民法是比較嚴厲的法律,違反這些法律要受到制裁。
  • 全國2012年4月自學考試西方法律思想史真題
    1.下列著作中體現柏拉圖晚年的法律思想的是( )A.《政治學》 B.《政治家》C.《法律篇》 D.《理想國》2.下列人物中不屬於古希臘著名思想家的是(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C.亞里斯多德 D.西塞羅3.下列不屬於亞里斯多德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著作是( )A.《倫理學》 B.
  • 憲法課堂 | 你應該了解的憲法知識
    在國家的各種社會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是由憲法來規範和調整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憲法是社會穩定的調解器和安全閥,對於解決各種重大社會矛盾和衝突,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三、憲法與一般普通法律的區別是什麼?
  • 張明楷:憲法與刑法的循環解釋
    集會、遊行、示威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 憲法第35條 ,對於公民行使憲法所確認的權利的行為,即使在程序等方面存在輕微違法,也不宜認定為犯罪。未依照法律規定申請或者申請未獲許可而舉行集會、遊行、示威,在有權機關發出解散命令後,又服從解散命令,並未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不值得科處刑罰。
  • 2006年7月自學考試西方法律思想史真題
    法律制度、法律觀點、法學理論和著作B.法律思想、法律觀點、法學理論和著作C.法學流派、法律觀點、法學理論和著作D.法律文化、法律觀點、法學理論和著作2.西方法律思想史與西方哲學史的關係是A.相互聯繫的關係  B.相互促進的關係C.特殊與一般的關係  D.相互作用的關係3.認為「國家是最高的社團,以善業為目的
  • 香港政務司長:理解《憲法》和《基本法》的關係,才能準確把握「一...
    (觀察者網訊)12月4日是國家憲法日,為加深香港各界對「一國兩制」制度及其法律基礎的認識,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3日發表了題為《憲法、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的根源》的署名文章,並在《南華早報》上發表這篇文章的英文版。
  • 【法制宣傳】憲法和你我有什麼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這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力。從出生到年老,從婚姻到職場……每一個人生的重要時刻,都離不開憲法,那麼憲法和你我有什麼關係?
  • 關於憲法和憲法日,這些知識您要知道
    自此,12月4日開始被稱為「國家憲法日」,也稱「12.4」國家憲法日。 通過國家設立節日的方式來紀念、慶祝、宣傳憲法,有助於社會各界深化對憲法內容和含義的直觀認識。其目的是增強憲法觀念,傳播憲法精神,提高公民法律信仰和守法意識。 我國之所以確定每年的12月4日作為國家憲法日,是因為現行憲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實施的。
  • 12·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文)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已經確立,並將繼續加強。在維護民族團結的鬥爭中,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國家盡一切努力,促進全國各民族的共同繁榮。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開的。中國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
  • 「12·4國家憲法日」學習憲法,從現在開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適用於國家全體公民,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憲法規定了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憲法的作用有哪些?
  • 2007年4月自學考試西方法律思想史真題
    全國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西方法律思想史真題  課程代碼:00265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
  • 火星憲法?SpaceX法律顧問:將採取行動,實施我們的法制
    火星,從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了21世紀的太空中的美洲大陸!就像在6個世紀之前,哥倫比亞發現美洲新大陸一樣,一旦人類能在火星上找到立足之地,或許它將是人類移居太空的新高潮。他們正在嘗試將自己的「法律制度」強加於火星,並在地球法律不適用的地方,形成一個「自治」、自給自足的解決方案。
  • 「書摘」哈特|《法律的概念》-自然法和法律實證主義
    第九章 法律和道德二、自然法和法律實證主義P181法律和道德之間有著許多不同類的關係,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讓我們富有意義地挑選出來,以作為它們之間特定關係來研究,重要的倒是分清肯定或否定法律和道德相互關係時所指的許多不同事物中的一些事物
  • 【國家憲法日系列活動】庫倫旗:推動憲法實施 弘揚憲法精神
    >活動中,12名中學生分為蒙、漢兩組分別參與比賽。比賽過程中,選手們沉著自信,侃侃而談,緊扣憲法和法治主題,結合自身實際及社會熱點,暢談對憲法的理解和感悟,充分展示了青少年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