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報導,宇宙學中的最大謎團之一,是宇宙為何大部分是由物質而非反物質組成的。在大爆炸發生時,產生了大致相等的物質和反物質,然後它們大部分都湮滅了。但在宇宙中的某處,是否存在著由反物質構成的「鏡子宇宙」,在那裡一切都是反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物理學家思考過鏡像宇宙存在的可能性。在鏡像宇宙中,粒子的行為與我們的宇宙互為鏡像。所有的一切都是相反的,自旋、電荷、速度、運轉。兩支物理學家團隊在對宇宙的時間流動進行探究之後,提出了這樣一個理論:140億年前的某個時刻,宇宙大爆炸可能引發了第二個倒轉的鏡像宇宙;在那裡,時間的流動方向是相反的,它是倒流而非順流。研究人員表示,假如我們望向一個鏡像宇宙的話,那麼便會看到時間從未來流淌到過去;這會使得我們自己的宇宙時間似乎在逆流。只有把時間反轉,同時一切又由反物質構成並處於鏡像之中,這個對稱才能完美。所有物理基礎都會被保留而不是被違背,得到的便是一個看上去完全相同的宇宙。
這表明我們也許就生活在一個鏡像宇宙中,每每想到這一點我就覺得世界真奇妙。人們一直在尋找宇宙的本質,可是他們沒有想到宇宙是沒有本質的,就如鏡子一樣沒有本質。宇宙就是鏡子,鏡子就是宇宙,兩者合二為一。普天之下只有鏡子才能夠與宇宙是相通的。有人說,鏡子的真面目是一塊的玻璃和後面的一層鍍金屬的膜,我覺得這是這個低維世界的事實,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關鍵的線索,鏡子是向我們展示通往高維世界狀態的物體,鏡子有實有虛,鏡子虛靈的部分,也需要有價值、有充足想像力的探討。鏡子裡有另一個世界。
世界即是我們的所見,這已是老生常談。從物理學原理上說,是什麼造成了量子力學的「波函數」塌縮或「多世界」物化?答案是:觀測。這可以暫時用一句並不確切的話來說明:是「宇宙」在「自己」觀察「自己」——是「宇宙」的「觀察」行為造成了「波函數」塌縮或「多世界」物化。這可以形象比喻為:是「宇宙」在照鏡子——認識自己。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總要儘自己的努力解釋包圍著自身的具體存在,廣泛的、細部的、有淵源的、無根據的,並用心靈和語言這面鏡子反射出來。在時間和空間那紛紜的中心,心靈凝望著紛紜的現象,於是我們看見,鐵是鐵,水是水,白雲是白雲,高山是高山,於是我們創造紛繁多姿的人生。我們的心靈由什麼鍛造?由我們充滿了創造性的記憶。每個人的記憶都是以自己願意的方式保存下來,往事和正被留存為記憶的現實,成為了一塊每個面上都反光的多稜鏡,每個人從鏡子中只能看到自己能看到、願意看到的那一部分。透過這鏡子,我們看著別人在事件中沉浮,我們也正被別人注視著。沒人能逃脫,甚至連宇宙也在照它的鏡子。
《一千零一面鏡子》薩羅希
我越是逃離
卻越是靠近你
我越是背過臉
卻越是看見你
我是一座孤島
處在相思之水
四面八方
隔絕我通向你
一千零一面鏡子
轉映著你的容顏
我從你開始
我在你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