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生產,對比自己國內生產經歷,感覺有幾點不同:
第一,醫護人員與產婦首次接觸,都要先做自我介紹,其後再知產婦他/她要做什麼工作。(比如,我叫什麼什麼,我現在要給你打營養針,要給你吃什麼什麼藥,這將會對你產生止疼作用。。。類似這樣),這樣不至於有莫名其妙被抽了一管血,莫名其妙被眾人一起合力翻了個身的疑惑感。(當然,當時的我英語還非機靈到呱呱叫,加之醫學英語更是陌生,所以,有的介紹對我而言,無疑就是對牛彈琴了——不過讀者請放心,凡是我文中提及的醫學操作,都確定是聽明白的)
其二,產婦自己籤字相關文件(不是家屬來籤)。我記得,我在生產當晚,籤了兩個文件:一個是EPIDURAL操作告知書,護士說這就是麻醉前的一個履行文件,類似告知麻醉藥用在身上會有什麼功能,起到什麼作用、輔助作用、副作用。滿滿兩三頁英文,當然沒有心情去一字一句看,被人扶著坐起來,在標記了紅色叉號的地方,拿起筆趕緊籤過。籤過之後,麻醉師才開始工作。
第二個文件是潛在的剖腹產手術通知。文件很短,我大概匆匆撇了幾眼,就是告知產婦第一方式是順產,順產中有意外不利因素話會轉為剖腹手術。(沒有任何異議,都是趕緊大筆一揮籤過)
回頭再想,在我生產整個過程中,的確好像沒有旁邊陪同的老公任何事情所有的操作、用藥、文件,都直接告知產婦,文件也直接遞給產婦讓我自己籤字。(老公手上帶著手環,在沙發上坐坐站起,站起坐下,甚至拿起手機打發無聊——對了,作為家屬的我老公、兒子,也在手腕上被戴了身份手環)
產婦自己籤字文件,這一點似乎和國內大大不同。在國內生產,順產、剖腹產,有的地方是經由家屬方籤字同意。
(榆林產婦墜樓身亡後,面臨的一個扯皮焦點也是:醫院扯皮說家屬為了省錢不讓剖腹產,家屬扯皮說醫院堅持要產婦順產不給做剖腹產,徒留下監控視頻裡無助的產婦對著醫護人員跪在地上的影像,據說是苦苦哀求對自己剖腹產。——想想也真是要讓人仰天長嘆,順產還是剖腹產,家屬和醫院彼此互相決定互相告知互相尊重,唯獨想不起尊重產婦本身,讓產婦自己決定!文件籤來籤去,唯獨不讓產婦自己籤字!——的確現在想想,生產比不得其他突發緊急性醫學操作,產婦即便在宮縮中痛得死去活來,但是應該還有民事分辨能力有理智有智商做決定的。所以為什麼要繞過產婦直奔家屬呢?)
在此再補充一點美國醫院的內部經營模式。其實美國醫院內部,平日多有護士負責,醫生多在不同點比如醫院、各個分診所巡迴輪值,平日沒有預約的話醫生並不一定天天在醫院坐班。醫院平日運營、照顧病人,多是護士做主要支撐。而護士又分很多種,高級護士,具備護士資格證的一般護士,護士助理,經由短期培訓系半路出家的護工等等。部分高級護士亦擁有處方權。平日醫生護士權限、職責明確,不同級別的護士也是權限分明,比如:並不是每個護士都可以給病人抽血。再者,工作排班方面,就我生產的這家醫院而言,每班護士是12小時班制,一周上三天班即可。
回到我生產那晚,我自己也可看到,身邊護士進進出出,初次見面都自我介紹(我那天晚上自己感覺絕對見到十個以上的不同臉孔),但是我亦感到產房秩序丁然,她們各司其職,有條不紊,並未讓人產生焦慮忙亂感。且這邊病房,一進門門側便安裝有自動洗手機,一次性手套盒,靠近病床一側又有洗手池,牆上又再次安裝洗手機、一次性醫用手套機(方便取用,估計假如醫護人員忘了進門清潔話,不用再回到門口清潔),但凡醫護人員進門,都先一進門便在門側洗手機上伸手接取酒精洗手液,一邊洗手一邊再向病房內部走近(一開始我還疑惑,為何這些人向我靠近時都是「擦拳摩掌霍霍」?——原來是在給手部做清潔工作。)她們做了清潔工作後,再和我接觸,比如測體溫、量血壓等等。
我在開宮口到五指半時候,後背脊椎部位打了EPIDURAL(英文是這個,不知道是否對應中文的的無痛分娩針或麻醉針),就是在後背脊椎部位淺埋一根管子,(管子粗細類似國內掛吊瓶的管子),管子連接一袋子液體(估計就是麻藥)。用上這個後,兩名護士對我進行了側體位移動,讓我由平躺變為側位躺。因為麻藥是從一側進入,側位以便麻藥流動到身體另一側吧(這個是自己隱約記得護士如此解釋),之後很快,開宮口疼痛感便消除,我像沒事人一樣也不得不看起了手機(汗)。且手邊還有一個按鈕,麻醉師告訴我,若是覺到疼痛,是埋針管時候打進去的麻藥已經用光,便可自己按下按鈕補充麻藥劑量(將麻藥經由管子補充到身體裡面以便起到麻醉作用。)
我問,每次按幾下?只能按一下還是按幾下?
麻醉師告訴我,按幾下都可以,想按就按,疼的時候就按,按幾下都可以!
(我對此暗地裡很驚奇,因為我之前看網上一些攻略,說國內醫生講究麻藥用量不敢太多,以便後期產婦要感知宮縮,且麻藥量大了對身體也不好。但是我的麻醉師很肯定的告訴我,疼了就按,按幾下都可以!我很是驚奇也不敢認同——好在我上了麻醉後,一直到生產都再無痛感,所以全程連一次按鈕都沒有按過,看來經過第一次順產歷練,我對開宮的疼痛敏感度也許多少有了抵抗)
——寫道這裡我突然開竅再次補充一下背景知識:我說過我在進入產房不久就即刻身體被連接上了胎心檢測儀和宮縮檢測儀,也許在此處能解釋一下,那就是因為宮縮檢測儀將宮縮顯示到電腦屏幕上能被監測到,所以美國這裡可能便不再顧忌麻藥用量多少。只要不讓病人覺得疼痛便是!——這個猜測完全是自己主觀推斷的,所以讀者請千萬不要當做醫療知識去攝取)
上了麻藥後,接下來便還是有規律的大概每隔十五分鐘便有護士進來為我側體溫、量血壓、聽心跳(我不確定是否當時還被連接了心率檢測儀,只記得頭邊不遠處有三四臺屏幕同時閃爍工作,一臺屏幕上顯示曲線圖——我不知道那是檢測我的心率還是檢測宮縮的儀器,總之肚子上、胳膊上到處都是管子、線,覺得自己狀如一隻大肚母猴一般,活靈活現即將被人實驗。面部還戴著氧氣面罩(麻醉工作結束後,便有護士推來氧氣罐子取氧氣面罩給我戴上),講真的,氧氣罩那玩意戴上,對當時覺得呼吸完全順暢的我而言,反倒很不自然不舒服。(事後看帳單,戴氧氣罩一項共花了我三百刀,純屬被浪費)
但是看他們這番操作架勢,讓我也明白,她們一開始便是將我假設成危猴處理,這樣產程中有任何意外,下一秒也能立馬開刀動剪就地搶救。
註:從此篇起,公號中將不再使用真人真景圖,請記住圖文無關。讀者也可將我文章當成生活趣味假想小說讀,無需考量真實虛假性。但求給讀者朋友增加閱讀趣味即心滿意足。
同時我寫這篇二三千字文章,回憶加找材料加寫字,大概花我三四個小時以上,(期間還要兼顧奶娃,換紙尿褲)讀者但需四五分鐘甚至匆匆數秒即可讀完,
所以承蒙讀者憐惜我之工作,何妨再用一兩秒,幫我點亮再看或推薦親朋好友,我將感激感謝不盡,本人也將受到激勵再接再厲——
感謝你花時間閱讀關注!
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