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大閘蟹時,是選「公」還是「母」?按這兩季度買,膏肥脂滿。
「九月九重陽節食蟹,賞黃金菊」已經成為當代人的一種生活享受,也體現出當代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為什麼說重陽節食蟹呢?那是因為螃蟹成熟盛產期分兩個季度:一個季度是3—5月,另一個季度是9—11月。而這時的大閘蟹的個頭大,雄蟹的性腺已達到最成熟的高峰期,而此時的雌蟹,膏肥脂滿。所以我們怎能錯過這麼美味的大閘蟹呢!
大多數人在選購螃蟹時都會糾結,是選「公」蟹,還是「母蟹」好?
其實不用糾結選「公」或選「母」,想要挑到膏肥脂滿的大閘蟹,是按大閘蟹的成熟時期去挑選。在8—9月裡挑雌蟹,這時雌蟹膏肥脂滿,9月後要挑雄蟹,此時的雄蟹已達到性腺成熟的高峰期。
那我們在選購大閘蟹時該如何區分出雄蟹和雌蟹呢?下面小編就教大家如何辨別雌蟹和雄蟹。
「大閘蟹」其實是中華絨螯的俗稱,頭胸甲呈圓方形,邊緣直細顆粒,前半部窄於後半部,甲殼呈墨綠色或者赤黃色。雄蟹螯足的絨毛粗大發達,而雌蟹腹部寬,邊緣密生著黑短的絨毛。還有一個區分雌雄蟹的方法就是:雄蟹掌指節半部分的內側均有絨毛,而雌蟹的絨毛在外側,內側則無絨毛。所以我們在購買時,按這個方法就可以非常輕鬆的區分出雄雌蟹。
除了大閘蟹外,我們常吃和市面上常見的螃蟹,還有花蟹和海螃蟹及膏蟹。
花蟹和大閘蟹的不同之處是:花蟹頭胸甲和螯足的背面具有花白的雲紋,螯足是沒有絨毛。一般體重200g—250g左右,繁殖高峰期的雌蟹最大重達450g。
我們在購買花蟹時,可以按蟹的顏色和腹部的形狀去區分:雄蟹整體是呈深藍色,腹部是呈三角形,俗稱「尖臍」;而雌蟹的整體呈深紫色,腹部寬大呈圓形,俗稱「圓臍」。
大閘蟹和花蟹都比較容易辨別,而青蟹很多人容易和大閘蟹混繞,以為大閘蟹就是青蟹,因為青蟹又俗稱「膏蟹」 要區分大閘蟹和膏蟹也不難。
膏蟹的螯足粗大、無絨毛,表面光滑,甲殼的顏色因種類和生活環境不同,呈深綠色、黃綠色、橄欖綠等。而雄性腹部分5節呈寬三角形 雌性腹部分7節,呈寬卵形。
看完如何區分雌蟹和雄蟹之後,那我們在購買時該如何挑選出膏肥脂滿的螃蟹呢?
我們在購買大閘蟹時,除了要挑選個頭大的,拎起來有沉墜感,還要有「五看」。下面以大閘蟹為例:
①看蟹殼。殼背呈赤綠色,帶有亮光,多為肉厚壯實;殼背呈黃色的,大多較瘦弱。
②看肚臍。肚臍凸出來的,一般都膏肥脂滿;凹進去的,大多膘體不足。
③看螯足。凡螯足上絨毛叢生,都螯足老健;而螯足無絨毛,則體軟無力。
④看活力和腹部。將螃蟹翻轉身來,腹部朝天,能'迅速翻轉的螃蟹活力強,腹部呈灰奶白色易保存。
⑤看雌雄。農曆八九月裡挑雌蟹,九月之過後選雄蟹,因為雌雄螃蟹分別在這兩個時期性腺成熟,滋味營養最佳。
烹飪螃蟹時,除了清蒸,爆炒和煲海鮮粥該用哪種螃蟹更適合?
清蒸大閘蟹是我們在家最普遍也是最快速和方便的做法。這樣做出來的大閘蟹原汁原味,非常鮮美。但有時我們也會想嘗試不同的做法,可有些大閘蟹用錯了烹調法,可以說把一頓美味的大閘蟹全毀了。現在小編把同種類的大閘蟹的做法,分享給大家。
如果想吃上一道姜蔥爆炒大閘蟹,最好選擇購買青蟹,但在下鍋爆炒時,先在青蟹的切口,沾上一層麵粉,再把油燒熱炸至蟹變紅就撈出,瀝乾油再另起鍋爆炒。
要是我們想做一道海鮮粥,最好選擇花蟹,因為花蟹生長在海中,一般以魚蝦為食,肉嫩膏滿,最適合煲海鮮粥。
大閘蟹由於個頭相對比較小,勝在膏肥脂滿,所以最好選擇清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