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一對夫妻賣大閘蟹,年銷售額8000多萬元

2021-01-08 田間地頭稻草人

「西風響,蟹腳癢;蟹立冬,影無蹤。」

眼下寒潮侵襲,揚州的螃蟹早已看不到蹤跡。每年中秋節前後,才是吃螃蟹的最佳時機。

說到螃蟹,就要說一說揚州的一家大閘蟹專賣店,以及開店的這對「快慢」夫妻。

開店賣蟹的這對夫妻,性格迥異。

丈夫王俊為人沉穩,做起事來慢騰騰,被妻子戲稱為「老和尚」、「拖拉機」。妻子張玉鸞勤勞能幹,性格外向,喜歡說笑,被丈夫喚做「小扁擔」。

夫妻倆一個負責養螃蟹,一個負責賣螃蟹,一「慢」一「快」配合起來,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2019年,他們的大閘蟹營業額達到了8000多萬元,著實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不過,在張玉鸞看來,能把生意做得這麼好,丈夫老王功不可沒。

-01-

慢性子老王要養蟹

王俊和張玉鸞夫妻倆是江蘇揚州人。

十幾年前,他們就在揚州開了大閘蟹專賣店,批發別人的大閘蟹來賣。這樣做有一個弊端,就是每到大閘蟹市場行情緊俏的時候,就不容易找到穩定的貨源。

2010年,丈夫老王跟張玉鸞要了800多萬元,要去高郵市自己養螃蟹。張玉鸞心裡不樂意,但還是把錢給了老王。

老王拿錢租了600多畝蟹塘,卻因為沒經驗,買的蟹苗質量不好,最後畝產量只有60多斤。

第一年養蟹就虧了600多萬,張玉鸞抱怨得更厲害了。

-02-

慢性子老王要育苗

2011年,老王又跟張玉鸞要了200萬。他要在如東縣自己建育苗場,自己挑母蟹繁育蟹苗。

養螃蟹講究「七分種,三分養。」做事喜歡穩紮穩打的老王覺得,蟹苗的品質應該掌握在自己手裡。

不過,這樣做有個缺點,就是會比直接買別人的蟹苗回來養,至少要多花一年的時間。

只要能養出好螃蟹,慢性子的老王等得起。他天天晚上去巡塘,直到2013年才培育出第一批扣蟹,人也因此累得又黑又瘦。

張玉鸞又心疼又無語。

-03-

讓公蟹慢點上市

2013年秋天,老王的大閘蟹終於養出來了,畝產量有120多斤。這一年,專賣店的營業額有800多萬元,張玉鸞特別開心。

可還沒等她開心夠,丈夫老王又開始折騰了——他想把公、母螃蟹分開養,讓公螃蟹晚點上市。

老王為什麼要把公、母螃蟹分開養呢?

眾所周知,螃蟹在中秋節前上市,比過了中秋節上市價格高出一截。

可實際上,在中秋節前,高郵的母螃蟹已經蛻完了殼,生長成熟可以上市了;但是公螃蟹還沒長成熟,正處於蛻殼階段。

如果這個時候,不分公、母,把螃蟹全部打撈起來,對公螃蟹的損傷很大。老王之前也這麼幹過,可是一畝塘死了近20斤公蟹,還不如不這麼幹。

2014年,老王開了一個40多畝的塘口,把蟹苗一個一個的分出公、母,分別投放進不同的塘口。

他每天巡塘查看,可到了夏天卻發現,養母蟹的池塘沒有問題,養公蟹的池塘水草卻明顯變少了。

老王把所有可能導致水草減少的因素都排查了一遍,最後才確定,公螃蟹的活動能力要比母螃蟹強一些,才會導致水草減少。

找到了原因,老王趕緊在養公蟹的塘口多補上些水草,改善水質。到了10月份,母蟹的產量就能達到每畝130多斤。

試養成功後,老王又擴大了公、母蟹分開養殖的比例。現在,他有1000多畝塘口是把公、母螃蟹分開養的。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論公、母,每隻上市的螃蟹都能保證成熟肥美。

-04-

慢一步,才能贏得好口碑

螃蟹上市前,老王和張玉鸞會試吃很多螃蟹,直到覺得螃蟹確實成熟了,才會拿到店裡賣。

可2016年的時候,高郵的春季比同期更冷,夏季比同期更加炎熱。天氣反常導致了螃蟹最後一次蛻殼延遲。

這樣一來,到了中秋節前,不光公螃蟹沒成熟,母螃蟹也一樣無法正常上市。

張玉鸞面對大量的訂單卻沒有螃蟹可賣,非常著急。

她回家跟老王吵架,可是老王不為所動,就是不肯賣螃蟹。實在吵得厲害,老王乾脆跑到國外去考察學習。

10天之後,中秋節過了,老王也回來了,他吃過螃蟹覺得口感達到了自己的要求,才同意把螃蟹上市。

沒想到的是,那一年不光他們的螃蟹成熟得晚,當地市場上的螃蟹幾乎都沒成熟。消費者在中秋前買的螃蟹口感差了些,十分後悔沒等著買張玉鸞的螃蟹。

自家螃蟹的口碑一下子立了起來,張玉鸞對慢性子的丈夫老王是心服口服。

-05-

自己吃點虧,才能多賺錢

論養螃蟹,張玉鸞不如老公老王。但是論賣螃蟹,她也有自己的特長。

從2015年開始,張玉鸞就開始通過社交平臺賣螃蟹,慢慢地積累了3萬多個粉絲。通過網絡找她買螃蟹的人太多,光是購物群就建了18個,手機上的客戶就多達5萬多個。

不過,當初剛開始在網上賣螃蟹時,為了留住客戶,張玉鸞和老王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人們都知道,螃蟹越大價格越貴,但是通過網絡賣螃蟹,長途運輸會導致水產品出現損耗,這樣的話,大閘蟹到了消費者手裡,就不是發貨時的規格了。

行業內約定俗成的做法,是在產品上標註「水產品運輸過程中會有10%左右的損耗」,算是給了消費者一個交代。但是這樣的話,消費者拿到不夠斤兩的大閘蟹,就會覺得有些吃虧。

張玉鸞和丈夫老王率先做出了改變,他們發貨時,把路上的損耗也計算在內——客戶要3兩的大閘蟹,他們就發3兩1錢的;客戶要4兩的大閘蟹,他們就發4兩2錢的……保證大閘蟹到客戶手裡時依然是足斤足兩。

這個做法看上去好像是自己吃了點虧,卻贏得了客戶的青睞。因為這個改變,他們的網絡銷量在4年內增長了60倍,去年一年從網上賣出去1800多萬元的大閘蟹。

-06-

「快慢」夫妻檔

到今年,丈夫王俊的大閘蟹養殖基地已經擴大到了3000畝,妻子張玉鸞也成了一個擁有幾十萬粉絲的網絡達人。

一路走來,夫妻倆相互扶持。一個「快」一點,緊跟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一個「慢」一點,把握最基本的產品品質。

正如張玉鸞所說:「他就是船長,我最多算是個大副,還得他來掌控大方向。」

慢一點,把控好方向,才敢繼續向前。

相關焦點

  • 蟹卡年銷售額過億?大閘蟹「水很深」?市場上有那麼多大閘蟹嗎?
    最近吃大閘蟹了嗎?隨著天氣轉涼,各種打著陽澄湖大閘蟹旗號的大閘蟹禮品券在網絡上賣的是不亦樂乎。為啥是大閘蟹禮品劵而不是大閘蟹呢?全是因為這些禮品劵製作精美,流轉方便,兌換靈活。有經營業者說「以前過節送禮,現在都送大閘蟹禮品劵」。
  • 江蘇又產生一對捐獻造血幹細胞夫妻
    2021年1月11日上午,鹽城市民李海華在泰州市人民醫院正式捐獻造血幹細胞。至此,江蘇繼石雲根、張冬梅夫婦後又產生了一對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夫妻。當天上午江蘇首對捐獻者夫妻石雲根、張冬梅也來到採集現場一起見證這個重要時刻。  李海華、陳國蓮夫婦成為全國第四對(之前江蘇、廣東、安徽各一對)、江蘇省第二對、鹽城市首對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夫婦。
  • 江蘇揚州首批「六月黃」螃蟹上市 鑑別一看軟殼二看腳毛
    &nbsp&nbsp&nbsp&nbsp■搶鮮上市&nbsp&nbsp&nbsp&nbsp王鮮記30年來&nbsp&nbsp&nbsp&nbsp首賣「六月黃」&nbsp&nbsp&nbsp&nbsp記者在王鮮記水產的官方微博看到
  • 洪澤湖大閘蟹:菊黃蟹肥正當時
    九月正是吃蟹的黃金時節,洪澤湖大閘蟹也在此時悄悄爬上了食客的餐桌。最近,在2008年洪澤湖大閘蟹品牌推介會暨洪澤湖水產批發大市場大閘蟹交易開市儀式上,我們與洪澤湖大閘蟹的養殖戶、營銷大戶以及有關水產專家進行了親密接觸,對洪澤湖大閘蟹優良品質有了深刻的認識。
  • 廣東省湛江市男子種葛根致富,年銷售額5000多萬元
    靠著種植和銷售葛根,2019年,他的公司銷售額達到5000多萬元。前不久,《致富經》報導了吳俊松創業種植葛根,通過創新種植和銷售方式,不斷提高行業競爭力的事跡。2009年,吳俊松上高三時,父親突發重病,在醫院搶救了2個多月。當時,家裡的錢全花光了。母親賣掉了房子和商鋪,把親戚也借了個遍。
  • 小店打"聯合國"招牌賣大閘蟹 外交部等機構均表示沒聽說過
    記者走進店裡一看,賣的只是一些土特產品,近期還賣起大閘蟹。  昨天,記者向外交部以及聯合國駐華相關機構諮詢,得到的回覆均是「沒有聽說聯合國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組織。」  自稱「聯合國理事單位」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這間小店,店門外及牆上的紅色招牌特別顯眼,上面寫著「聯合國綠色產業發展組織理事單位」、「中國×××江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門前的簡易招牌上還寫著賣大閘蟹,「買二送一」。
  • 陽澄湖大閘蟹今日開捕,網友:為什麼朋友圈早有人吃上了?
    據悉,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產量預計為1400噸,去年是1300噸,價格相較往年有小幅上漲。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開捕價格與去年開捕價格基本持平:2-2.5兩母蟹+3-3.5兩公蟹一對售價在90元左右,3兩母4兩公一對的售價是160-180元,4兩母4.5兩公一對大閘蟹的售價在240-260元之間。
  • 社區版數字報-中國十大名蟹——「寶湖」牌大閘蟹
    揚州高寶邵伯湖漁業增殖養殖試驗場是一家集水產科研、養殖、捕撈、加工、銷售於一體的湖區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 陽澄湖大閘蟹「打飛的」抵廈 零售價格微漲首推防偽標識
    籠裡,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大閘蟹張牙舞爪。昨天,「新鮮出水」的陽澄湖大閘蟹乘坐飛機順利抵達廈門,與眾多「吃貨」見面。記者從廈門多家陽澄湖大閘蟹經銷商處獲悉,今年大閘蟹的產量和質量相比去年均有提升,價格也有微漲。此外,為了引導消費者明白消費,今年湖蟹與塘蟹將首次佩戴不同的防偽標識,以顏色進行區分。
  • 大閘蟹,草莽英雄的真我人生
    中國人吃蟹的歷史可以追溯幾千年前,最早流行吃青州蟹,就是山東半島蟹。估計那時候吃的是海蟹,古人們嫌有股子海腥味兒。隨著氣候惡化,北方戰亂,經濟中心南移,江南人民用竹閘誘捕中華絨螯蟹,才有了大閘蟹這個叫法。中國人吃飯講究文化趣味,在當時白居易、蘇軾等這些文化界大V 的加持之下,吃大閘蟹成為一件極其風花雪月的事。
  • 大閘蟹入侵德國,每年損失8億元,德國漁民:賣到中國餐館
    如今,我們吃的大閘蟹大部分都是養殖的大閘蟹,野生的大閘蟹基本已經找不到了。而如今大閘蟹早已不是中國獨有的物種,早在一百多年之前,大閘蟹就已經被帶到了德國。之後,大閘蟹成功在德國安了家。大閘蟹到德國之後,數量迅速上升,而且蔓延速度非常快。每年夏季,無數大閘蟹會不願千裡到北海生產,之後又重新回到棲息地。
  • 太湖禁漁|沿岸最大魚市新塘碼頭:曾年賣8000噸湖鮮,千名從業者面臨...
    北岸,百米來長的堤壩上,近百家魚販星羅棋布,銀魚、白魚、刀魚、梅鱭魚、白蝦、大閘蟹……一眾時令湖鮮擺在顯眼處,人群被擠作一條快速變幻的色帶,在升騰的魚腥中穿梭。這裡是太湖邊上規模最大的魚市,也是最大的梅鱭魚交易市場。在這個人口不到4000人的小村,有1000多名漁業相關從業者。
  • 90後大學畢業生網上賣馬蹄 年入40萬元
    為謀出路,有著電商工作經驗的劉偉偉便想到通過網絡營銷將自家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從第一筆網絡訂單到今年年初,我們藉助網絡銷售出去的馬蹄有60多萬斤,銷售額達120多萬元,佔馬蹄總產量的40%,網絡銷售已成為重要的銷售渠道。」劉偉偉說。
  • 德國又遭大閘蟹入侵,已造成超8000萬損失,快請中國人幫忙!
    01德國又遭大閘蟹入侵,損失超過800萬大閘蟹,在中國是一道美食,味道鮮美,只需清蒸就可以有非常好的味道,因此深受中國人的喜愛,並且價格還不低,而這樣的大閘蟹,在德國卻屬於入侵物種,當地人對大閘蟹的泛濫成災,沒有任何辦法,並且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了非常久,德國的大閘蟹是如何泛濫成災的呢?
  • [江蘇] "感動揚城·愛心媽媽"海選確定40名候選人
    2.周琴,女,47歲,揚州遠洋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她默默資助過百餘名貧困家庭的孩子。2010年設立「周琴愛心基金」,籌集善款近20萬元,定向資助「春蕾女童」200多人次。先後榮膺「中華孝親敬老楷模提名獎」、「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 省「道德模範」等稱號。
  • 江蘇睢寧縣長當主播賣貨日銷近千萬元
    小二回答:「這個床跟普通床佔地面積差不多,但是多了一倍的使用面積,二層護欄還特地加高,可以防止小朋友掉下來。」薛永接過話茬兒,「線下至少賣1萬元,今天只要2000多元,直播間還有300元專屬優惠券」。
  • 90後新農人:山西太原市海歸女孩養羊駝,一年銷售額2400萬元
    2019年,她的年總銷售額達到2400多萬元。 近日,《致富經》報導了鄧昕創業養羊駝,通過網絡賣羊駝,將羊駝應用於生物科技領域,開發羊駝毛產品的事跡。 她通過網絡銷售,和全國30多家經銷商建立合作關係,把羊駝賣到了江蘇、廣東等地的景區、動物園、萌寵店。
  • 上海大閘蟹在雲南省臨滄市雙江安家落戶
    近年來,該縣以「優、綠、新」為方向,全力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2020年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在掛鈎幫扶雙江中,上海市崇明區依託雙江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引進上海大閘蟹進行試驗養殖,通過試點帶動的方式,引領全縣發展大閘蟹養殖,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鞏固脫貧成果和助推鄉村振興。
  • 陽澄湖大閘蟹
    中國·蘇州陽澄湖大閘蟹捕蟹節在江蘇省蘇州市陽澄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舉行。近900嘉賓齊聚陽澄湖欣賞美麗的湖光,迎接豐收。本次活動由蘇州市農業農村局、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蘇州市相城區農業農村局、蘇州市陽澄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蘇州市襄城文商務旅遊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指導,,和蘇州陽澄湖生態休閒旅遊有限公司。
  • 創業還得腳踏實地做實事,他養殖鷓鴣年銷售額達2000萬元
    丁華東是個整天都幻想著一夜暴富的人,就是因為他的急於成功的心裡導致他欠下30萬元的債務,後來又因為他的這種心態成功翻身,靠著養殖鷓鴣,一年銷售2000萬元。丁華東曾經幹過保安,送過快遞,可他覺得這些掙錢速度都太慢了,他滿腦子一直想的都是掙大錢,掙快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