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大閘蟹講求「九雌十雄」,農曆九十月,就現在,是吃大閘蟹的最佳季節。
大閘蟹的學名叫中華絨螯蟹,名字非常主旋律,就是一種鉗子有毛的蟹。
大閘蟹是一種土生土長的東亞蟹,分布在東亞一些河流和入海口。
因為繁殖能力強,什麼都吃,甚至在汙染水域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從北方朝鮮一直到南邊的中國福建到處都是,常見極了。
中國人吃蟹的歷史可以追溯幾千年前,最早流行吃青州蟹,就是山東半島蟹。
估計那時候吃的是海蟹,古人們嫌有股子海腥味兒。
到了唐代,北方比現在溫暖溼潤,河北滄州糖蟹曾是重要貢品。
隨著氣候惡化,北方戰亂,經濟中心南移,江南人民用竹閘誘捕中華絨螯蟹,才有了大閘蟹這個叫法。
中國人吃飯講究文化趣味,在當時白居易、蘇軾等這些文化界大V 的加持之下,吃大閘蟹成為一件極其風花雪月的事。
流傳至今,還有蟹八件這種吃法,也叫文吃,吃一隻蟹要半個多鐘頭。
大概我們目前的吃法都屬於武吃。
和歪果仁們愛吃蟹腿不一樣,對於中國人來說,只有蟹黃才是人間珍饈。
其實,蟹黃就是公蟹和母蟹的生殖器。
一般在秋天,公蟹性器官成熟,母蟹卵巢膨大,就可以吃了,怎麼覺得說完狗就不想吃了呢?
溫度和水體環境對於大閘蟹發育有很大影響。
一般河水溫度越高,個頭越大。
但不是越大越好,炎熱水系殼大肉少,蟹黃難累積,廣東和福建的大閘蟹就屬於這種。
所以,論產量和好吃程度還是北緯30度左右的中國長江流域。
最早出名的是揚州南京一帶的蟹,自從上海開埠經濟興盛之後,在上海人推送下,主要供應上海市場的陽澄湖蟹和崇明蟹名聲大振。
搞得現在陽澄湖都成了中國螃蟹短期培訓基地了。
上海人還把大閘蟹推廣到香港和日本,日本人直接就把大閘蟹叫上海蟹。
現在,魔都人民都用自動販賣機賣大閘蟹了。
偶然的機會,大閘蟹隨著貨船出了國,以它非凡的生存能力令世界人民驚嘆。
大閘蟹作為世界頭號入侵物種,在英國泰晤士河、德國易北河、美國哈德遜河等歐美各大河都稱王稱霸生兒育女。
聽說還住到人遊泳池裡去了,真會享受啊。
歪果仁們哪見過這麼高級的食材,大閘蟹不僅破壞當地人捕魚工具,喜歡打洞的生活習慣還危害到建築設施和河堤大壩。
德國人都被它逼出神經病了,至今採取的數量控制措施都沒有奏效。
不過因為水質和氣候差異,外國大閘蟹的食用價值不高,那些呼籲開放大閘蟹籤證的中國吃貨們可以退散了。
好了,秋涼如水,願我們呼朋喚友,美酒螃蟹作伴。
參考文獻:
徐興川 ,河蟹的健康養殖,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