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陽澄湖吃大閘蟹,哪家吃蟹比較好,看蘇軾和大閘蟹的那些事兒
《聖經》說:「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雖然蘇大才子不可能讀過《聖經》,但必然能參透同樣的人生哲理。
蘇軾二十多歲正直大好年華、才華滿溢之時,迫於朝局不穩,黨派之爭,自清外放。雖然蘇軾關閉了「縱橫朝野」的大門,卻給自己找來了「逛吃逛吃」的吃貨屬性。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一生沉浮,半世漂泊。」蘇軾輾轉這麼多年,讓我們認識到了蘇大文人的另一面,逛吃逛吃蘇軾版「舌尖上的北宋」。
蘇軾吃貨的自我修養可不止東坡肉!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在嶺南的吃貨蘇軾&荔枝;
「龍眼質味殊,絕可敵荔枝」,挖掘龍眼的吃貨蘇軾&龍眼;
「但願有蟹無監州」,以詩換得兩尖團(公母螃蟹)的吃貨蘇軾,有了大閘蟹,連官都不想要了。
蘇軾文採斐然,走到哪裡都會引來一大波「崇拜」的迷弟迷友。一位叫做丁公默的文友,曾給蘇軾送去了兩公兩母四隻螃蟹,蘇軾吃完之後大發讚嘆,隨機作了一首詩「溪邊石蟹小如錢,喜見輪囷赤玉盤。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蠻珍海錯聞名久,怪雨腥風入座寒。堪笑吳興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雖然蘇軾自嘲自己「以詩換蟹」,但大閘蟹的鮮美自此讓他走上了吃貨的人生巔峰,在自己所做《老饕賦》中兩次提及螃蟹,為自己的「性嗜蟹蛤」屬性正名。
古人食蟹為鮮,今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河海水產,自然一定要吃最新鮮的,古時交通不便,吃螃蟹一般遵循就近原則。雖然現在生鮮快遞基本實現了東部城市次日達,但很多人仍舊喜歡去就近的大閘蟹產區湖邊吃蟹,嘗一嘗現撈現蒸的絕妙鮮。
瀋陽人民愛吃盤錦稻田蟹,上海的人民愛吃陽澄湖大閘蟹,九月裡,往江蘇崑山巴城的高速上,來來往往穿梭著自駕去巴城陽澄湖畔吃大閘蟹的食蟹老饕們。
巴城的圍網養蟹的歷史可以溯源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巴城陽澄湖畔又興起了陽澄湖大閘蟹蟹館子。巴城的阿四蟹莊從七八十年代養蟹,到九十年代開啟了自己的蟹館子,老蟹農阿四和他的父輩、祖輩勤勤懇懇經營二十多年,才有了如今紅紅火火的巴城名牌蟹莊阿四蟹莊。
阿四蟹莊的大閘蟹都是現撈現蒸,保留大閘蟹出水的第一鮮。來阿四蟹莊吃蟹的上海食蟹客,都對阿四蟹莊的清蒸大閘蟹讚不絕口。
好蟹也需要懂蟹之人欣賞,才能算上得其所用,用其所極。可能在巴城眾多傳統老蟹農的蟹莊眼中,讓大閘蟹的鮮美沉醉更多的食蟹老饕們,才能讓「巴城有一蟹」之名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