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亞研副院長周明離職,將出任創新工場AI工程院首席科學家

2020-12-17 機器之心Pro

機器之心報導

作者:張倩、蛋醬

剛剛,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周明宣布從微軟離職,將加入李開復創建的創新工場,「以一種新方式尋求學術界和企業界合作之路」。

周明在朋友圈的一段文字中寫道:「今日惜別微軟,工作二十一年多,我學到很多,我非常感恩。」關於離開微軟的原因,周明表示,他加入微軟時立下的兩個目標似乎已經完成,一是和微軟同事一道建立一流的 NLP 研究組,二是與學術界同仁一道幫助中國和亞洲大幅度提升 NLP 研究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既然目標已經實現,現在是時候「找一種新的方式去尋求產學合作」了。

離開工作了 21 年多的微軟亞研之後,周明的下一站是創新工場。創新工場的創始人、CEO 李開復,也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據機器之心了解,周明博士計劃在近期加入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擔任首席科學家。

周明 1985 年畢業於重慶大學,1991 年獲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學位。1991-1993 年清華大學博士後,隨後留校任副教授。在哈工大就讀期間,周明參與研發了中國第一個中英翻譯系統 CEMT-I(1989 年)。1996-1999 年間,周明博士訪問日本高電社公司領導中日機器翻譯研究,並研製了日本最有名的中日機器翻譯產品「J - 北京」(1998 年)。以「J - 北京」作為翻譯引擎的在線翻譯服務「J-Server」於 2008 年獲得日本機器翻譯協會最高獎——長尾真獎。

截至 1999 年,周明已經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當了 8 年的老師。在《人物》的一篇訪談中,他曾經提到過自己在學界遇到的一些困境,即很難接觸用戶,成果轉換非常困難。當時,李開復告訴他,微軟可以提供一個平臺,做什麼東西都有數以十億計的用戶。

於是,在 1999 年,周明加入了微軟,並在不久之後開始負責自然語言研究組。他帶領團隊進行了微軟輸入法、英庫詞典(必應詞典)、中英翻譯、微軟中國文化系列(微軟對聯、微軟字謎、微軟絕句)等重要產品和項目的研發,並對微軟 Office、必應搜索、Windows 等產品中的自然語言技術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周明博士領導研究團隊與微軟產品組合作開發了微軟小冰(中國)、Rinna(日本)、Zo(美國)等聊天機器人系統。在離職之前,周明在微軟擔任微軟亞研首席研究員、副院長等職務。

作為 AI 產學研結合的代表,周明在學術領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目前已經發表了 200 餘篇重要會議和期刊論文(包括 50 篇以上的 ACL 文章),擁有國際發明專利 60 餘項。

2016 年,周明當選 ACL 主席,開始以候任主席的身份參與 ACL 各項重大決策。

在人才培養方面,周明一直通過微軟與中國和亞太地區的高校合作,通過微軟 - 高校聯合實驗室、微軟實習生計劃、微軟 - 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生計劃、青年教師鑄星培養計劃,與高校和學術組織聯合舉辦暑期學校和學術會議等多種形式,對推動自然語言處理在中國和亞太的卓越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除了以上這些職位之外,周明博士還擔任著中國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中文信息技術專委會主任、術語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常務理事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等多所學校博士導師等職務。

他將 MSRA 打造成「NLP 界的黃埔軍校」

拿 NLP 這個領域來講,微軟中國研究院(後改名微軟亞洲研究院)剛成立的時候,中國只有一篇 ACL 文章,是清華大學黃昌寧老師的研究組寫的。

2019 年,周明在接受機器之心專訪時,曾經介紹過微軟亞洲研究院在 NLP 領域的發展路徑:「在 1998 年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之初,我們就制定了與有關學會、學校合作的計劃,通過暑期學校、聯合實驗室、學術大會、各項大學合作項目等一攬子計劃共同提升 NLP 的研究水平。」

微軟亞洲研究院一直被稱為「IT 界或人工智慧界的黃埔軍校」,在 NLP 領域亦是如此。

現在中國各大公司的 NLP 組,有世界級的專家帶領,也服務於世界級的任務,無論是文章發表還是產品,都是世界級的水平。這個事實背後,我想說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在中國恰逢其時地推動了這個領域的發展有巨大的關係。

過去的 20 多年,微軟亞洲研究院在 NLP 領域培養了超過 500 名實習生、20 名博士生、20 名博士後,絕大多數都去了學校或其他公司。這些人也都逐漸成為了所在單位的技術核心或者領導人物;他們又帶動了更多人的成長。

微軟亞洲研究院培養出來的知名學者和業界專家數不勝數,包括張亞勤、張宏江、沈向洋、洪小文、王堅、馬維英、湯曉鷗、孫劍、王海峰、林斌……

面對人才流動,周明也有著獨到的看法。在周明看來,任何公司都有人才流動的問題,有人來有人走,這其實挺正常的。宏觀上來看,對社會是一個正面的促進,只有人才流動,新興學科才能夠發展起來。

「微軟亞洲研究院被稱作黃埔軍校,『校』是什麼意思,有學生來,有學生畢業,這才叫學校。學生畢業之後還在黃埔軍校,那就不是軍校,那是黃埔軍營。」20 多年來,微軟亞洲研究院所始終秉承這樣的理念:把優秀的人才培養出來,讓一般的人才變優秀,優秀的人才變傑出,然後再去引領更多的人,把整個社會帶動起來。

相關焦點

  • 那些離開微軟回國的華人高管們 | 微軟最高職位華人沈向洋離職
    ,在該公司效力23年的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宣布離職。隨後微軟發言人披露,沈向洋將於2020年2月1日正式離開微軟。作為目前微軟公司中級別最高的華人,也是所有美國科技巨頭總部唯一的華人高管,沈向洋離任的消息在國內引發了更多的熱議。有媒體評論說,自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2016年9月離職之後,沈向洋成為了美國科技巨頭總部唯一的華人高管。如今沈向洋宣布離職,同時越來越多的印度裔晉升高管,華人在矽谷職場的上升通道越來越窄。
  • 沈向洋揮別微軟,但微軟人的中國故事沒有劇終
    在組織架構優化方面,2016年9月,微軟將「技術與研發部門」和「人工智慧研究部門」兩部門合併,組建了擁有超過5000名科學家的「微軟人工智慧與研究事業部」,該事業部由時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技術與研發部門主管的沈向洋領導。
  • 一個時代落幕:沈向洋和那些出走的微軟華人高管們
    記者 | 彭新1繼陸奇之後,又一位微軟華人高管即將離職。北京時間11月14日凌晨,微軟公司宣布了一項重要消息,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將在明年2月1日正式離職,接替他的是現任微軟首席技術官凱文·斯科特(Kevin Scott)。
  • 微軟副院長周明:NLP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微軟大廈舉行的自然語言處理前沿技術分享會活動上,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副院長周明博士《自然語言處理前沿技術》為主題,分享了微軟對神經網絡翻譯、聊天機器人等領域的思考,並接受了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等媒體的採訪。
  • 微軟副總裁沈向洋離職,曾任職微軟23年,是美國院士和世界級專家
    他曾是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也是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曾在微軟效力時間長達23年,在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模式識別、統計學習和機器人學領域,發表了100餘篇論文,並擁有50多項美國專利。
  • 前微軟高管Kevin Johnson將出任星巴克CEO
    外媒援引GeekWire報導稱, 前微軟高管凱文·詹森(Kevin Johnson)將在明年出任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的執行長(CEO
  • 沈向洋離職後,微軟第一次設立了首席科學官
    (Quartz/ Dave Gershgorn)鈦媒體快訊 | 3月11日消息:日前,微軟任命埃裡克·霍維茨(Eric Horvitz)擔任首席科學官,他將負責微軟公司的先進技術研發業務。這是微軟首次任命首席科學官。這也是自去年11月沈向洋離職微軟後,微軟高層調整的又一新動向。
  • 字節跳動AI副總裁馬維英離職,因「個人興趣」選擇加入清華...
    馬維英此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2017年2月離職後加入字節跳動,出任副總裁。時隔三年後,馬維英再次選擇離開,其背後原因引發廣泛關注。目前預計,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將在年底正式成立。從微軟亞洲研究院到字節跳動翻開字節跳動AI Lab的大咖名單,可以發現AI技術大牛李航、李磊、郭傳雄均匯集於此,而馬維英則是AI Lab的負責人。那麼馬維英到底是何許人也?
  • 沈向洋離職微軟,意味著什麼?
    沈向洋在 1996 年拿到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博士學位之後,受同校同學陸奇的引薦而進入微軟後,便分別在微軟雷德蒙德總部研究院和微軟亞洲(北京)研究院任職,並於 2004 年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
  • 張潼加盟創新工場 與李開復牽頭組建港科大聯合實驗室
    3月20日消息,香港科技大學和創新工場宣布成立計算機感知與智能控制聯合實驗室(Computer Perception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Lab),並籤署合作備忘錄。創新工場現場正式宣布,前騰訊AI Lab主任張潼已加盟創新工場,任港科大和創新工場聯合實驗室主任。
  • 聊聊沈向洋為什麼從微軟離職-虎嗅網
    微軟中國博客更是直接發了散文詩來致敬和感謝沈向洋,情深意切。微軟今日官方宣布,全球執行副總裁、人工智慧及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將於明年年初辭職。隨後微軟發言人確認,沈向洋的離職時間是2月1日。他的工作職責將立即交給目前微軟CTO凱文·斯科特。微軟CEO納德拉盛讚和感謝了沈向洋對微軟的貢獻,也表示他會繼續擔任自己和蓋茨的顧問。但這實際上是一個高管離職的慣例操作。
  • 「獨家」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出任Pony.ai首席顧問,將打造自動駕駛...
    今年,百度副總裁、AI技術平臺體系總負責人王海峰、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院長王永東等產業領袖已經確認出席大會並發表演講。谷歌、亞馬遜、BAT、訊飛、京東和華為等企業重量級嘉賓也已確認出席。9月裡北京的陽光並不比加州遜色多少,清華園裡色調溫暖而明快。樹蔭下斑駁的陽光半夢半醒地搖曳著,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 1694件AI事件大盤點!2020年最後一個月,哪些事讓你記憶深刻?
    雪梨大學教授兼優必選首席科學家陶大程、港科大和創新工場聯合實驗室主任張潼,也都有 7 篇文章接收。  南京大學周志華團隊有 3 篇論文被接受。  在本次榜單中,共有 31 位學者入選,而華人學者就佔據了 12 個席位,佔比 38%。而國內高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 63 篇論文、20 篇論文接收數分別位於全球機構榜單中的第 7 位和第 20 位。
  • 創新工場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落戶南京開發區
    原標題:購物一大堆,買單「一瞬間」 6月21日,創新工場南京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華東總部和創新奇智(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南京開發區興智科技園。這是南京開發區引進的又一家全球知名的人工智慧領域產業項目。
  • 一周AI事件速覽丨施堯耘人阿里量子首席科學家,各家AI大牛變動頻繁
    施堯耘任阿里雲量子技術首席科學家9月11日,量子技術領域重量級人物施堯耘已經確認加入阿里巴巴,擔任阿里雲量子技術首席科學家。施教授是最新入職阿里巴巴的又一名領軍型的人物。6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亞馬遜級別最高的華人科學家任小楓加盟阿里,出任iDST首席科學家和副院長。之前公開宣布加入阿里巴巴的人工智慧專家還有前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王剛。
  • 沈向洋為何從微軟離職?下一步他將去哪?
    北京時間14日凌晨,微軟CEO納德拉發送公司內部郵件稱,微軟集團執行副總裁、微軟AI+研究部負責人沈向洋(Harry Shum)將離開微軟。FPAednc據了解,沈向洋的正式離職時間是 2020 年 2 月 1 日,離職後,他將繼續擔任微軟 CEO Nadella 和微軟創始人 Bill Gates 的顧問。FPAednc微軟官方表示,微軟首席技術官凱文·斯科特(Kevin Scott)將承擔沈向洋的現有職責,該變動立刻生效。
  • 微軟AI領導者沈向洋離職,下一步他將去哪裡?
    離職或因業務剝離據外媒分析報導稱,在此之前沈向洋負責的業務逐步被剝離,轉入了其他部門中,他已經把自己負責的部門和職責轉交給了微軟首席技術官(CTO)凱文·斯科特(Kevin Scott),包括負責公司的AI策略,對基礎設施、服務、應用的研發以及包括搜尋引擎必應在內的聚焦AI的產品事業群。
  • 2019全球智博會分論壇議程重磅公布,六大AI開放創新平臺將同臺展示
    5 月 9 日下午,將迎來六大分論壇:5 月 10 日上午,將迎來如下分論壇: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高峰論壇IEEE FELLOW 高峰論壇 AI+安全 挑戰與機遇網際網路產業中的群體智能人工智慧應用和產品評測高峰論壇 微軟人工智慧助力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 媒體智能之道
  • 微軟亞洲研究院/工程院 交大訪問日程
    出訪人員: 沈向洋 博士 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 首席科學家 張益肇 博士 微軟亞洲工程院 副院長 李航   博士 微軟亞洲研究院自然語言組 研究員 校友 鄭海濤 博士 微軟亞洲研究院無線網絡組 研究員 校友 黨映農 博士 微軟亞洲研究院多通道用戶界面組 副研究員 校友 鄒靜   碩士 微軟亞洲研究院高校關係部 高校合作專員
  • 前微軟AI掌舵人沈向洋受聘清華大學雙聘教授
    海報中,沈向洋的頭銜和職位介紹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微軟公司前執行副總裁、第三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澎湃新聞記者查詢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官網發現,沈向洋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其博士生招生計劃,顯示將面向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