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關注分享。
本文約1500字,閱讀需3~4分鐘。
說起物理中考壓軸題,參加過中考的同學第一印象就是電學題,並且是歐姆定律電功率等電學綜合題,再就是力學題,機械效率功率壓強浮力等力學糅合題,或者是電學力學混合題。至於其他知識點佔據中考壓軸的位置,確實罕見。今年江西中考物理壓軸題,竟然藉助生活中的智慧型手機,以凸透鏡成像規律為重點進行知識考查,非常貼近生活,另闢蹊徑,也算是獨一無二了。下面大家一起來挑戰一下這道題。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學校招生考試物理試卷壓軸題。
第26題,智慧型手機進入平常百姓家,很多人對它愛不釋手。瑞瑞同學學習了物理知識後,對手機的一些功能進行了科學探究。
(一)拍照功能。
【提出問題】如上圖17所示,同一位置,同一地點,為什麼像會變大呢?如上圖。
【猜想與假設】手機的鏡頭可能是一個焦距可以改變的凸透鏡。
【設計實驗】瑞瑞同學設計製作了一個水透鏡,實驗裝置如上圖18所示。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⑴保持蠟燭和水土進來位置不動,用注射器注入和吸出水改變,水透鏡的厚薄,從而改變水透鏡的焦距;
⑵測出水透鏡焦距的大小,並移動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後,將觀察到的現象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如上圖。
【分析與論證】通過對實驗序號2與5、3與6的數據分析,得出初步結論;在物距一定時,凸透鏡的焦距越大,所成實像的像距__________;像距與物距的比值越大,所成實像的大小________(選填「越大」「越小」或「不變」)
【評估】
⑴請你補填實驗序號4中漏填的實驗記錄:_______;
⑵在成實像的情況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成像的共同特點都是________(選填「倒立」或「縮小」)的像。
(二)無線充電。
如下圖19所示是一個手機無線充電裝置。該裝置是利用了________的原理對手機進行充電的。
(三)微信運動。
利用微信運動軟體,可以記錄每天行走的步數。假如瑞瑞同學每天行走1萬步,其平均步長為50cm,由此可知瑞瑞同學每天大約行走______km。
(四)振動模式。
振動可以發聲,某些手機的振動模式,是利用其內部的微型電動機帶動轉軸上的葉片轉動實現的,如圖20所示,能實現振動功能的葉片可能是哪一種:__________。
答案:(一)【分析與論證】越大 越大
【評估】⑴放大 ⑵倒立
(二)電磁感應
(三)5
(四)B
解析:(一)【分析與論證】物距一定時,凸透鏡的焦距越大,由圖表數據可知,像距越大;成實像時,
像高/物高=像距/物距,像距與物距的比值越大,像就越大。
【評估】⑴在實驗4中,物距是30cm,像距是34cm,像距大於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⑵物體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實像都是倒立的。
(三)路程=步數×步長=10000×0.5m=5000m=5km.
(四)如果4種圖形葉片質量分布均勻,圖ACD的中心就是重心,只有圖B的中心不是重心,在轉動過程當中會不停移動,產生振動,故選B.
本壓軸題的最大亮點在於選取了生活中人們最常見的物品——智慧型手機,在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提煉知識,進行科普,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感覺有收穫,請轉發朋友圈讓朋友同學也受益。
本號致力於數理化和語文等知識的講解,教與學,以及家庭教育的引導與解讀。供大家免費閱讀和參考。
作者風格偏向於接地氣,通俗易懂,不喜用課堂上慣用的方式講解。每次講解的內容面向的不是全體同學,而只是某個層次的同學,這樣針對性強,效果較明顯。
老師的作品都是原創,一個字一個字碼出來的。原創不易,如有不當之處,請及時指出,但請使用文明語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