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明年(2021年)1月1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但是暫不禁止連卷袋、保鮮袋和垃圾袋。
同時,明年起全國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籤、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自帶的吸管暫不禁止。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塑料製品累計產量8184萬噸,其中塑料吸管近30000噸,約合460億根,人均使用量超過30根,環境專家表示,塑料吸管的使用時間只有幾分鐘,但降解的時間可能長達500年,回收利用難度大。
但你知道嗎?塑膠袋被設計生產的初衷是保護環境。
1959年,斯騰·古斯塔夫·圖林先生在瑞典發明了今天眾所周知的塑膠袋。
那時候的人們使用大量的紙袋需要砍伐更多的樹木,這對地球來說是非常不友好的。斯騰·古斯塔夫·圖林先生想,如果能製造出一種既輕便又耐用結實的袋子,那麼人就可以反覆使用它。
這意味著樹木砍伐將減少,這有益於環境,但事與願違的是,這些塑膠袋太方便了以至於我們人類變得懶惰,我們用完之後就把它們扔掉了。
塑膠袋不是一次性的,但它們被變成了一次性。斯騰·古斯塔夫·圖林先生的兒子說,父親對於人們將塑膠袋扔掉的行為是不能理解的。
這也是我們今天產生塑料汙染問題的原因之一,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對塑膠袋進行收費使用,目的是因為塑膠袋付錢,那麼人們就不會想要這個袋子。
但實際上,只需要付費幾毛或幾分錢的塑膠袋還是被人們大量使用。
也有很多人拋棄了塑膠袋,而且更多的使用布制袋子,同時善宜家也十分鼓勵和支持大家可以選擇重複使用這種袋子,為環保和低碳貢獻一份力。
相信關注了的小夥伴,也和善宜家一樣熱愛回收+環保的綠色低碳生活,所以從今天開始,大家就開始用帆布袋替換塑膠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