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二/三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複習要點(人教版)
來源:黃岡易道教育黃岡易道教育
【備戰期末】一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複習要點(人教版)
第一單元準備課
1、數一數
數數:數數時,按一定的順序數,從1開始,數到最後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即最後數到幾,就是這種物體的總個數。
2、比多少
同樣多: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後,都沒有剩餘時,就說這兩種物體的數量同樣多。
比多少: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後,其中一種物體有剩餘,有剩餘的那種物體多,沒有剩餘的那種物體少。
比較兩種物體的多或少時,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第二單元位置
1、認識上、下
體會上、下的含義:從兩個物體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處的物體,下是指在低處的物體。
2、認識前、後
體會前、後的含義:一般指面對的方向就是前,背對的方向就是後。
同一物體,相對於不同的參照物,前後位置關係也會發生變化。
從而得出:確定兩個以上物體的前後位置關係時,要找準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相對的前後位置關係也會發生變化。
3、認識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為標準,確定左邊和右邊。右手所在的一邊為右邊,左手所在的一邊為左邊。
要點提示:在確定左右時,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觀察者的左右為準。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
一、1--5的認識
1、1—5各數的含義:每個數都可以表示不同物體的數量。有幾個物體就用幾來表示。
2、1—5各數的數序
從前往後數:1、2、3、4、5.
從後往前數:5、4、3、2、1.
3、1—5各數的寫法:根據每個數字的形狀,按數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認真、工整地進行書寫。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數等於後面的數,用「=」表示,即3=3,讀作3等於3。前面的數大於後面的數,用「>」表示,即3>2,讀作3大於2。前面的數小於後面的數,用「<」表示,即3<4,讀作3小於4。
2、填「>」或「<」時,開口對大數,尖角對小數。
三、第幾
1、確定物體的排列順序時,先確定數數的方向,然後從1開始點數,數到幾,它的順序就是「第幾」。第幾指的是其中的某一個。
2、區分「幾個」和「第幾」
「幾個」表示物體的多少,而「第幾」只表示其中的一個物體。
四、分與合
數的組成:一個數(1除外)分成幾和幾,先把這個數分成1和幾,依次分到幾和1為止。例如:5的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個數分成幾和幾時,要有序地進行分解,防止重複或遺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義: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計算。
2、加法的計算方法: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可以採用點數、接著數、數的組成等方法。其中用數的組成計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減法
1、減法的含義:從總數裡去掉(減掉)一部分,求還剩多少用減法計算。
2、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減法時,可以用倒著數、數的分成、想加算減的方法來計算。
七、0
1、0的意義: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表示起點。
2、0的讀法:0讀作:零
3、0的寫法:寫0時,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起筆處和收筆處要相連,並且要寫圓滑,不能有稜角。
4、0的加、減法:任何數與0相加都得這個數,任何數與0相減都得這個數,相同的兩個數相減等於0.
如:0+8=8 9-0=9 4-4=0
第四單元認識圖形
1、長方體的特徵:長長方方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如圖:
2、正方體的特徵:四四方方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樣。
如圖:
3、圓柱的特徵:直直的,上下一樣粗,上下兩個圓面大小一樣。放在桌子上能滾動。立在桌子上不能滾動。
如圖:
4、球的特徵:圓圓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滾動。
5、立體圖形的拼擺:用長方體或正方體能拼組出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在拼好的立體圖形中,有一些部位從一個角度是看不到的,要從多個角度去觀察。用小圓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圓柱。
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一、6—10的認識:
1、數數:根據物體的個數,可以用6—10各數來表示。數數時,從前往後數也就是從小往大數。
2、10以內數的順序:
(1)從前往後數:0、1、2、3、4、5、6、7、8、9、10。
(2)從後往前數:10、9、8、7、6、5、4、3、2、1、0。
3、比較大小:按照數的順序,後面的數總是比前面的數大。
4、序數含義:用來表示物體的次序,即第幾個。
5、數的組成:一個數(0、1除外)可以由兩個比它小的數組成。如:10由9和1組成。
記憶數的組成時,可由一組數想到調換位置的另一組。
二、6—10的加減法
1、1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根據數的組成來計算。
2、一圖四式:根據一副圖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3、「大括號」下面有問號是求把兩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大括號」上面的一側有問號是求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還剩多少,用減法計算。
三、連加連減
1、連加的計算方法:計算連加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算前兩個數的和,再與第三個數相加。
2、連減的計算方法:計算連減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算前兩個數的差,再用所得的數減去第三個數。
四、加減混合
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計算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相減),再用得數與第三個數相減(或相加)。
第六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
1、數數:根據物體的個數,可以用11—20各數來表示。
2、數的順序:11—20各數的順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3、比較大小:可以根據數的順序比較,後面的數總比前面的數大,或者利用數的組成進行比較。
4、11—20各數的組成:都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20由2個十組成的。如:1個十和5個一組成15。
5、數位: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數的讀法:從高位讀起,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20的讀法,20讀作:二十。
7、寫數:寫數時,對照數位寫,有1個十就在十位上寫1,有2個十就在十位上寫2.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寫0佔位。
8、十加幾、十幾加幾與相應的減法
(1)、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10加幾得十幾,十幾減幾得十,十幾減十得幾。
如:10+5=15 17-7=10 18-10=8
(2)、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時,可以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也可以把個位上的數相加或相減,再加整十數。
(3)、加減法的各部分名稱:
在加法算式中,加號前面和後面的數叫加數,等號後面的數叫和。
在減法算式中,減號前面的數叫被減數,減號後面的數叫減數,等號後面的數叫差。
9、解決問題
求兩個數之間有幾個數,可以用數數法,也可以用畫圖法。還可以用計算法(用大數減小數再減1的方法來計算)。
第七單元認識鐘錶
1、認識鐘面
鐘面:鐘面上有12個數,有時針和分針。
分針:鐘面上又細又長的指針叫分針。
時針:鐘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針叫時針。
2、鐘錶的種類:日常生活中的鐘表一般分兩種,一種:掛鍾,鐘面上有12個數,分針和時針。另一種:電子表,表面上有兩個點「:」,「:」的左邊和右邊都有數。
3、認識整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電子表上,「:」的右邊是「00」時表示整時,「:」的左邊是幾就是幾時。
4、整時的寫法:整時的寫法有兩種:寫成幾時或電子表數字的形式。如:8時或8:00
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9加幾計算方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可以採用「點數」「接著數」「湊十法」等方法進行計算,其中「湊十法」比較簡便。
利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時,把9湊成10需要1,就把較小數拆成1和幾,10加幾就得十幾。
2、8、7、6加幾的計算方法:(1)點數;(2)接著數;(3)湊十法。可以「拆大數、湊小數」,也可以「拆小數、湊大數」。
3、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1)「拆大數、湊小數」。(2)「拆小數、湊大數」。
4、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從而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
(2)求總數的實際問題,用加法計算。
【備戰期末】二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複習要點(人教版)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常用的長度單位:米、釐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釐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將物體的左端對準直尺的「0」刻度,看物體的右端對著直尺上的刻度是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釐米。
4、米和釐米的關係:1米=100釐米100釐米=1米
5、線段
⑴線段的特點:①線段是直的;②線段有兩個端點;③線段有長有短,是可以量出長度的。
⑵畫線段的方法:先用筆對準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點一個點,再對準要畫到的長度的釐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點一個點,然後把這兩個點連起來,寫出線段的長度。
⑶測量物體的長度時,當不是從「0」刻度量起時,要用終點的刻度數減去起點的刻度數。
6、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小明身高1(米)30(釐米)
練習本寬13(釐米)
鉛筆長17(釐米)
黑板長2(米)圖釘長1(釐米)
一張床長2(米)一口井深3(米)
學校進行100(米)賽跑
教學樓高25(米)寶寶身高80(釐米)
跳繩長2(米)一棵樹高3(米)
一把鑰匙長5(釐米)
一個文具盒長24(釐米)
講臺高90(釐米)
門高2(米)教室長12(米)
筷子長20(釐米)
一棵小樹苗高1(米)
小朋友的頭圍48釐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釐米或175釐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釐米或1米20釐米
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一、兩位數加兩位數
1、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把相同數位對齊列豎式,在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2、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3、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數相加時,不要遺漏進上來的「1」。
4、和= 加數+加數
一個加數= 和-另一個加數
二、兩位數減兩位數
1、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筆算:相同數位對齊列豎式,再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減。
2、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筆算法則: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減起;③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3、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加10再減,十位計算時要先減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減數-減數
被減數=減數+差
減數=被減數+差
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1、連加、連減
連加、連減的筆算順序和連加、連減的口算順序一樣,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①連加計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②連減運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減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2、加減混合
加、減混合算式,其運算順序、豎式寫法都與連加、連減相同。
3、加減混合運算寫豎式時可以分步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減)一樣,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也可以用簡便的寫法,列成一個豎式,先完成第一步計算,再用第一步的結果加(減)第二個數。
四、解決問題(應用題)
1、步驟:①先讀題②列橫式,寫結果,千萬別忘記寫單位(單位為:多少或者幾後面的那個字或詞)③作答。
2、求「一個已知數」比「另一個已知數」多多少、少多少?用減法計算。用「比」字兩邊的較大數減去較小數。
3、比一個數多幾、少幾,求這個數的問題。先通過關鍵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數還是小數,「比」字後面是大數還是小數,問題裡面要求大數還是小數,求大數用加法,求小數用減法。
4、關於提問題的題目,可以這樣提問: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幾……?
③……比……..少多少/幾……?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
1、角的初步認識
(1)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畫角的方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線。
(3)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條邊張開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認識
(1)直角的判斷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頂點對頂點,一邊對一邊,再看另一條邊是否重合)。
(2)畫直角的方法:①先畫一個頂點,再從這個點出發畫一條直線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頂點對齊這個點,一條直角邊對齊這條線③再從這點出發沿著三角尺上的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線④最後標出直角標誌。
(3)比直角小的是銳角,比直角大的是鈍角:銳角<直角<鈍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
(5)每個三角尺上都有1個直角,兩個銳角。紅領巾上有3個角,其中一個是鈍角,兩個是銳角。一個長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個直角。
第四、六單元表內乘法(一)(二)
1、乘法的含義
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和的簡便算法。如:計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⑴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可以先寫相同的加數,然後寫乘號,再寫相同加數的個數,最後寫等號與連加的和;也可以先寫相同加數的個數,然後寫乘號,再寫相同加數,最後寫等號與連加的和。
如:4+4+4=12改寫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 ×3 = 12 或3 ×4 = 12
⑵乘法算式的讀法。讀乘法算式時,要按照算式順序來讀。如:6×3=18讀作:「6乘3等於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實際表示的意義
在乘法算式裡,乘號前面的數和乘號後面的數都叫做「乘數」;等號後面的得數叫做「積」。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和。如:
4×5表示5個4相加或4個5相加。
5、加法寫成乘法時,加法的和與乘法的積相同。
6、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7、算式各部分名稱及計算公式。
乘法:乘數×乘數=積
加法:加數+加數=和
和—加數=加數
減法: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8、在9的乘法口訣裡,幾乘9或9乘幾,都可看作幾十減幾,其中「幾」是指相同的數。
如:1×9=10—19×5=50—5
9、看圖,寫乘加、乘減算式時: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減: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寫成乘法,然後再把多算進去的減去。
計算時,先算乘,再算加減。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減:3×5-1=14
10、「幾和幾相加」與「幾個幾相加」有區別
求幾和幾相加,用幾加幾;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幾個幾相加,用幾乘幾。
如:求4個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補充:幾和幾相乘,求積?用幾×幾. 如:2和4相乘用2×4=8
2個乘數都是幾,求積?用幾×幾。如:2個8相乘用8×8=64
11、一個乘法算式可以表示兩個意義,如「4×2」既可以表示「4個2相加」,也可以表示「2個4相加」。
「5+5+5」寫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訣(三五十五)來計算,表示(3)個(5)相加
3×5=15讀作:3乘5等於15. 5×3=15讀作:5乘3等於15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
1、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一般是不同的;
2、觀察物體時,要抓住物體的特徵來判斷。
3、觀察長方體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5、觀察圓柱體,看到的可能是長方形或圓形。觀察球體,看到的都是圓形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
1、認識時間
(1)鐘面上有時針和分針,走得快的,較長的是分針;走得慢的,較短的是時針;
(2)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1個大格有5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
(3)時針走1大格分針要走一圈,所以1時=60分;
(4)半小時=30分,一刻鐘=15分鐘
(5)時間的讀與寫:如3:30,可以讀作3時30分,也可以讀作3點半;8時零5分應寫作8:05。
2、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要按著時間的先後順序安排事件,時間上不能重複。
(2)問過幾分鐘後是幾時,先要讀出現在是幾時,再推算過幾分鐘後是幾時幾分。
(3)時針和分針能形成直角的時刻是3時和9時。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搭配
1、用兩個不同的數字(0除外)組合時可以交換兩個數字的位置;用三個不同的數字組合成兩位數時,可以讓每個數字(0除外)作十位數字,其餘的兩個數字依次和它組合。
2、借用連線或者符號解答問題比較簡單。
3、排列與順序有關,組合與順序無關。
【備戰期末】三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複習要點(人教版)
第一單元時分秒
1、鐘面上有3根針,它們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
2、鐘面上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每兩個數間是(1)個大格,也就是(5)個小格。
3、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走1小格是( 1)分鐘;秒針走1大格是(5)秒鐘,走1小格是(1)秒鐘。
4、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分針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時。時針走1圈,分針要走(12)圈。
5、分針走1小格,秒針正好走(1)圈,秒針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鐘。
6、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1小時)。分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分鐘)。秒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秒鐘)。
7、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正好成直角的時間有:(3點整)、(9點整)。
8、公式。(每兩個相鄰的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是60)
1時=60分1分=60秒
半時=30分60分=1時
60秒=1分30分=半時
第二、四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二)
1、最大的幾位數和最小的幾位數
最大的一位數是9,最小的一位數是0.
最大的二位數是99,最小的二位數是10
最大的三位數是999,最小的三位數是100
最大的四位數是9999,最小的四位數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數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數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數比最小的四位數小1。
2、讀數和寫數(讀數時寫漢字寫數時寫阿拉伯數字)
①一個數的末尾不管有一個0或幾個0,這個0都不讀。
②一個數的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的兩個0,都只讀一個0。
3、數的大小比較:
①位數不同的數比較大小,位數多的數大。
②位數相同的數比較大小,先比較這兩個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位,以此類推。
4、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記憶:看最位的後面一位,如果是0-4則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數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數是100,最大的四位數是9999,最小的四位數是1000。最大的三位數比最小的四位數小1。
5、被減數是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法的運算步驟:
①列豎式時相同數位一定要對齊;
②減法時,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
6、在做題時,我們要注意中間的0,因為是連續退位的,所以從百位退1到十位當10後,還要從十位退1當10,借給個位,那麼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兩個三位數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7、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10,就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當作10,加本位再減;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兩個三位數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特別注意:中間是0的退位減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8、
⑴加法公式:加數+另一個加數=和
加法的驗算:
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個加數+加數=和
②和-另一個加數=加數
⑵減法公式:被減數-減數=差
減法的驗算:
①差+減數=被減數
②減數+差=被減數
③被減數-差=減數
特別注意:驗算時「驗算」別忘了寫!!!
第三單元測量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釐米、分米)做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單位,千米也叫(公裡)。
2、1釐米的長度裡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長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
小技巧:換算長度單位時,把大單位換成小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添加0(關係式中有幾個0,就添幾個0);把小單位換成大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去掉0(關係式中有幾個0,就去掉幾個0)。
5、長度單位的關係式有:(每兩個相鄰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
①進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1釐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釐米=1分米, 10毫米=1釐米,
②進率是100:
1米=100釐米, 1分米=100毫米,
100釐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進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裡==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1公裡
6、當我們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在生活中,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做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小技巧:在「噸」與「千克」的換算中,把噸換算成千克,是在數字的末尾加上3個0;
把千克換算成噸,是在數字的末尾去掉3個0。
7、相鄰兩個質量單位進率是1000。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噸1000克=1千克
第五單元倍的認識
1、倍的意義:要知道兩個數的關係,先確定誰是1倍數,然後把另一個數和它作比較,另一個數裡有幾個1倍數就是它的幾倍。
2、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一個數÷另一個數=倍數
3、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 這個數×倍數=這個數的幾倍
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
1、多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分別去乘多位數每一位上的數,哪一位上乘得的數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與哪一位相乘,積就寫在哪一位下面。
2、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②因數中間有0,用一位數去乘多位數每一位數上的數,與中間的0相乘時,如果後面沒有進上來的數,這一位上要用0來佔位,如果有進上來的數必須加上。
③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計算:筆算時,可以把一位數與多位數0前面那個數字對齊,再看多位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3、①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數相乘還得原來的數。
4、三位數乘一位數:積有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公式:速度×時間=路程每節車廂的人數×車廂的數量=全車的人數
路程÷時間=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5、(關於「大約)應用題:
問題中出現「大約」、「約」、「估一估」、「估算」、「估計一下」,條件中無論有沒有大約都是求近似數,用估算。(估算時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個位是7,四捨五入,7大於5所以進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條直的邊和4個角的封閉圖形我們叫它四邊形。
2、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
4、正方形的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
5、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6、平行四邊形的特點:①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②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不容易變形)
7、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8、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變式:①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
②長方形的寬=周長÷2-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變式: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第八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
1、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所分的份數作分母,所取的份數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幾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幾份
2、幾分之一: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幾分之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幾。
3、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數就越小。
4,比較大小的方法:
①當分子相同時,分母越小分數越大,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②當分母相同時,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分子小的分數就小。
5、分數加減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②1減幾分之幾的計算方法:計算1減幾分之幾時,先把1寫成與減數分母相同的分數,再計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
6,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例:把12個圓的3/4有()個圓;
分析:先找整體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個;最後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個圓的3/4有9個圓。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謝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