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回顧】
一、等高線的基本特徵
二、地形剖面圖的繪製與判讀
1.繪製步驟
(1)確定剖面線:在等高線圖上畫出一條剖面線(可能為已知,如右圖中的AB)
(2)建坐標:縱坐標表示高度,橫坐標表示水平距離
(3)描點:將剖面線與等高線的所有交點(或僅描關鍵點,如最高點、最低點)按其水平距離和高程轉繪到坐標圖中
(4)連線:用光滑曲線將各點順次連接,注意相鄰兩點間的升降趨勢(如右圖中8、9兩點高度相同,兩者之間為河谷,地勢較低)
2.判讀規律
(1)定位:根據經緯度或地理事物確定地理位置
(2)看起伏:看縱坐標(垂直比例尺),了解圖示地區地勢起伏變化,確定地貌類型、分析地形特徵等
(3)解決問題:根據掌握的地理知識回答該地區所在國家、瀕臨的海洋及與此有關的氣候、地質、土壤、水文、自然帶、人類生產活動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問題。
【技能方法】
1.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可視問題
直視問題可以通過作地形剖面圖進行判斷,在地形剖面圖上由觀測點的投射點向目標點的投射點繪直線,若直線沒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斷,表示直視良好,否則不能直視。如下圖所示,由點s′向點c′繪直線,直線沒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斷,表示直視良好。而圖中b′位於陰影區,說明s點不能直視b點,所以村落b對於s點為不直視。
從山頂向四周,等高線先密後疏,為「凹形坡」;等高線先疏後密,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擋住人們的視線。
2.數值計算和數值規律
(1)同線等值,鄰線可等值也可相差一定值。等高距全圖一致。
(2)兩點間的數值差,有如下三種情況:
①兩點都在等值線上,則兩點數值確定,數值直接相減;
②如果一點在線上,一點不在,則在線上的點數值確定,不在線上的點數值不確定,為一範圍,則求出的數值差也是一範圍;
③如兩點都不在線上,則數值都為一範圍,則求出的數據差也為一範圍,且兩個範圍相減時,其中一個範圍的大值減另一個範圍的小值,前者的小值減後者的大值。
例:如圖甲,A點的海拔為100米,B點的海拔為100米~200米,C點的海拔為200米~300米,D點的海拔為400米,則A、B兩點的差值為0~100米;A、D兩點的差值為300米;B、C兩點的差值為0~200米。
註:若有等值線重合如等高線的陡崖處,計算數值差與此方法相同,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
①崖頂部的絕對高度(H)計算公式為:M≤H<(M+d),M為陡崖處會集的等高線最大值,d為圖中的等高距。
②陡崖底部的絕對高度(h)計算公式為,(m-d)<h≤m,m為陡崖處會集的等高線最小值,d為圖中的等高距。
③陡崖的相對高度(ΔH)計算公式為:(x-1)d≤ΔH<(x+1)d,x為陡崖處會集的等高線條數,d為圖中的等高距。如圖乙中陡崖頂部(a)的絕對高度為400≤H<500,陡崖底部(b)的絕對高度為100<h≤200,陡崖(E)的相對高度為200≤ΔH<400。
3.局部範圍閉合等高線的判讀
可依據「大於大值,小於小值」規律來判斷。例:如果閉合等值線海拔與兩側等高線中的較低海拔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海拔低於較低海拔,此地可能為小盆地,如圖,A區域海拔低於400米,為小盆地;如果閉合等值線海拔與兩側等高線中的較高海拔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海拔高於較高海拔,此地可能為小山峰。如圖,B區域海拔高於600米,為小山峰。
4.確定某剖面圖是沿何剖面線畫出來的方法
①可粗略地觀察剖面線所經過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所穿過的最高等高線、最低等高線等,看剖面圖是否與等高線圖相吻合。
②注意觀察剖面線與等高線交點中的一些關鍵點,如起點、中點、終點等,看這些點在等高線圖上的高度與剖面圖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③注意觀察剖面線與最高或最低等高線相交的兩點之間的區域高度,在剖面圖上是否得到正確的反映,剖面線與最高等高線相交的兩點之間的區域高度應該小於最高等高線的高度與等高距之和。而與最低等高線相交的兩點之間的區域高度應該大於最低等高線的高度與等高距之差。
【基礎達標】
讀下圖,回答1-2題。
1.圖示區域地形單元是( )
A.山地 B.平原
C.盆地 D.丘陵
2.④土壤含有的某種微量元素,最可能來自( )
A.③地 B.⑤地
C.⑥地 D.⑦地
讀某風景區等高線圖,回答3-4題。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點河流流速最快
B.②點是拍攝該風景區主峰照片的最佳地點
C.③點是觀日出最佳地點
D.④點位於⑤點正西方向
4.下面地形剖面圖是依據等高線圖中的哪一剖面線繪製的( )
A.L1 B.L2 C.L3 D.L4
【能力提升】
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下圖回答1-2題。
1.甲村落多明清古建築,是著名的旅遊景點。某旅遊者想拍攝一張甲村的全景照,正確的拍攝地點和理由是( )
A.A點 海拔較高,適宜遠眺
B.B點 距離較近,身臨其境
C.C點 視線通透,俯視全村
D.D點 地形平坦 ,視野開闊
2.圖中地勢相差最大可能是( )
A.499米 B.549 米 C.449米 D.599米
下圖為我國南方某地區等高線示意圖。讀圖,回答3-5題。
3.圖中最大高差約為( )
A.78米 B.88米 C.98米 D.278米
4.圖示河流主要補給類型為( )
A.積雪融水 B.冰川融水
C.大氣降水 D.湖泊淡水
5.操控漂流一般在水流較急、較深的高山河谷中進行,圖中最適宜開發該項目的河段為(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B 4.C 5.A
【解析】
3.圖中等高距為10米,按圖中等高線分布及註記可判斷圖中海拔最高點為278.2米,海拔最低點數值190米<H<200米之間。故兩者高差為78.2米<H<88.2米,故B正確。
4.此區域地形為低山丘陵,位於我國南方,故當地氣候一定為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大氣降水為當地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C正確。
5.圖中1地等高線密集,河流流經山谷,落差大水流急,適宜漂流運動。A正確。
考點:等高線地形圖判讀。
6.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若甲、乙的圖上距離為2釐米,比例尺為1:10000000,欲繪製甲乙連線剖面圖,剖面基線定為5釐米。則其水平比例尺為______。
(2)甲、乙連線經過的地區,最大相對高度約為______米,若剖面圖縱坐標軸長4釐米,則其比較合理的比例尺應
為______。
(3)圖中A處是河流還是山脊?______。
(4)試繪製甲、乙兩地之間的地形剖面圖。
【答案】(1)1∶4 000 000 (2)1 500 1∶37 500 (3)河流 (4)
【解析】 本題考查地形剖面圖的繪製。解答該題可分以下幾步:第一步:確定水平比例尺。根據圖幅確定水平比例尺。第二步,確定垂直比例尺。根據圖中最高點和最低點的高差確定垂直比例尺。第三步,描點連線。繪製剖面圖的控制點一般為剖面線與等高線的交點,用平滑曲線連接各點便得出剖面圖。另外,圖中A處為河流,在繪製剖面圖時必須注意。
【終極闖關】
(2015屆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聯考)讀某地等高線圖(等高距為100米),完成以下問題。
1.圖中H、Q兩地之間的相對高度可能為( )
A.300米 B.350米 C.550米 D.600米
2.若該地位於我國南方地區,Q地最可能遇到的自然災害是( )
A.洪澇 B.霜凍 C.滑坡 D.地震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1.C 2.A
【解析】
1.根據圖中所給等高線數值和等高距為100米的題幹信息可知,H點海拔高度在500至600之間、Q點海拔高度在0到100米之間,因此可知兩點間的相對高度介於400米到600米之間,C選項550米正確。
2.Q地等高線凸向高值方向,為谷地,若位於我國南方地區,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易形成洪澇災害。
考點:等高線地形圖判讀。
(2015屆江西省贛州市高三3月一模試題)清明假期,贛州學生小文、小成兄弟倆對家鄉環境進行了考察研究。據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3.日出時分,兄弟倆決定沿圖中登山線路上山,14點左右順利登頂,他們的平均登山時速約為( )
A.1千米/時 B.2千米/時
C.5千米/時 D.8千米/時
4.下面是從他們此次考察報告中摘抄的部分研究結果,其中描述不準確的是( )
A.航運起訖點以北河段航運條件差
B.圖中缺乏適合修建水庫的地點
C.本地植被垂直變化顯著
D.村鎮此時節易受暴雨洪澇影響
5.依山傍水、避風向陽,是人們普遍嚮往的居住度假環境,圖示村鎮若共同開發建設一座度假山莊,最佳選址地位於( )
A.甲 B.乙 C.丙 D.丁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3.B 4.C 5.A
【解析】
3.根據圖中的比例尺算出登山距離大約有18千米,清明時節應6點前日出,14點登頂,用時8小時多,平均登山時速約為2千米/小時,B正確。
4.相對高度越大,植被垂直變化越顯著,圖示地區相對高度較小,垂直變化不明顯,C不準確。
5.甲地位於山地的南坡為向陽坡和冬季風的背風坡,避風向陽,且距河較近,最佳選址地是甲處,A正確。乙處坡度太陡,不安全;丙地海拔較高,交通不便;丁地位於山地的西側,上午光照條件差。
考點:比例尺計算、山地對聚落的影響。
(2015屆福建省龍巖市高三5月教學質量檢查試題)下圖為我國東南某地區等坡度線(地表坡度值相等的點連成的線)圖,圖中數字代表坡度(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讀圖完成以下問題。
6.圖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圖示區域( )
A.P地坡度最陡
B.河流從東北流向西南
C.適宜發展果林業
D.Q地位於背風坡,土壤水分條件差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答案】6.A 7.C
【解析】
6.等坡度線是地表坡度值相等的點連成的線,因此等坡度線上的數值越大,說明坡度越大,則圖中甲河段坡度最大,河流流速最快。
7.從上題分析可知,圖中P處不是坡度最陡的地方;從該圖中只能判斷出坡度陡緩,但無法判斷坡度下降方向,因此河流流向無法確定,Q處是否位於背風坡也無法確定;該地坡度適宜,可發展林果業。
考點:等值線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