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 覽 信 息
開幕時間
2021.01.09上午10:00
展覽時間
2021.01.09——01.16
策展人
齊浩權
學術主持
劉貞麟
主辦單位
霍春陽傳統藝術研究會
承辦單位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
協辦單位
呼和浩特民族美術館
支持單位
民盟中央美術院內蒙古分院
展覽地點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公園東路108號
林 泉 之 心
文/劉貞麟
林泉者,山水之謂也,隱逸之名也,丘園養素心,長亭抒遠懷。或掬清泉而烹老茶,或植新竹而觀清影,蜿蜒道遠,日暮西山望晚霞,蟲鳴鳥啾,沐浴晨雨思古心。又何謂林泉之心耶?落落不動也,微波欲平也,或有名聞,或有利養,日送千帆皆過往,滾滾江濤不留痕。
宋範寬久入山林,面揖華嶽終日枯坐,可謂心定,元李衎為寫墨竹,隱居竹林二十年,可謂氣閒,又文與可身在公門,心系空谷,日誦金經可謂忘形。此皆先賢忘機之行林泉之心耳。
華夏之地,文脈鼎盛,書畫聖手代皆有之,地不分南北,人不論東西。山林雖遠而心往之,或曰林泉雖遠而心中有林泉耳,故諸先生筆下或清幽淡遠、或寧靜曠達、或明淨洗鍊、或敦厚素樸,又可謂畫中君子,擎生花之妙筆,繪林泉之高致。此次借古開今,以圖雅集一樂,翰墨敘事開懷暢談,不亦快事哉?
參 展 藝 術 家
劉曦林 、郭石夫 、霍春陽 、 陳承基 、胡 石
海德恕 、 劉 墨 、況 尉 、蕭文飛
李智野 、申曉國 、張樹森(古琴)
劉貞麟、楊佩璋(古琴、漆藝)、方向樂
特 邀 嘉 賓
齊 · 寶力高大師(馬頭琴)
藝 術 家 介 紹
胡石,別署龍溪山人。1957年生,右軍故裡人。曾就職於臨沂畫院,受聘於中國藝術研究院。追文人畫,參與「新文人畫」系列活動。2017年退職,現居京郊小築。
蟲之與神——讀胡石筆下的草蟲
文/陸虹
胡石畫草蟲十餘年,相伴不厭。
今日其筆下草蟲,無一處不關妙處,嘴臉、背腿、翅膀、觸鬚無一處不拿捏的微妙怡然,可謂望象生意,書寫神韻。
它們,或亭亭款款落枝頭;或閒庭信步空靈中,絲絲入微,點點出神,只三筆、兩筆,畫出一派明淨,縱是飛於紙間,卻似嚶鳴於野。
草蟲之一 68.5x33.5cm
數點筆墨,牽出一個澄明的世界,一片清光中,生發出天地的永恆之意。
形之與神,不過是小小草蟲,此刻卻有著整個宇宙的蓬勃生機,一種生趣盎然,一種真味瀰漫,一種超邁風神,無不與筆墨的華彩一起顯示出從未有的滋潤靈動的寫意,暗蘊了骨力的草蟲,此刻為山野的雅君,生出的是一派現代的自在、閒適甚至貴氣。如此氣象,感受到胡石對於寫意傳神的追求。
胡石草蟲神形俱佳,元氣足勁,神妙大雅,讓觀者從這精微的物象中,體會廣大的道心,借昆蟲之微,體會生命的靜穆與歡喜。
草蟲之二 68.5x33.5cm
寫昆蟲之形,昆蟲之態,古已有之。
黃荃以細膩有序之美,將富貴之態賦予草蟲,而在趙昌的《寫生蛺蝶圖》中我們看到他精準的造型、生動的用筆將花間美意與蟲鳴秋意的山野氣息凸顯而出,清韻悠然的北宋風韻在趙昌的寫生中留存下來。
錢選幽靜恬淡的物象中,有著他士人衝淡的情懷,那種「靜裡春光常自在」的深情與野逸,在他的禽鳥與草蟲中盡生出一種生動逼真的朗靜感。
及至明人孫隆,那種鬆弛的寫意之態躍然紙上,感覺到他筆尖著色的舞動,亦感覺到孫隆這位「御前畫史」生命的喜悅與俏皮。
古人將草間一科賦之生命之情,不覺為後人觀物所向。
草蟲之三 68.5x33.5cm
而胡石最為敬重的,是白石老人。「齊白石以一介農夫,皓首窮年,是以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終成二十世紀畫壇第一人。」(胡石)
白石老人筆下草蟲是他對寧靜田園的憶寫和歌頌,它們結構精微,情態尤憐。他筆下的蜻蜓款款飛行於花間湖上,薄如蟬翼的翅膀上細緻的紋理清晰可見。不管世事怎樣離亂,齊白石心裡始終都有一份對生活的熱愛,不懼世事,始終保持一份淡然的天真,這便是齊白石草蟲所體現的生命情懷。
所以,人之一世不過百年的歷程中,胡石自覺孜孜以求繪畫事業,雖不及聖賢,而能完善自身者,亦一快事。他以這樣的心態,在學習古人過程中,道之明、通則變的規律下走出自我的面貌來。
草蟲之四 68.5x33.5cm
胡石熱愛草蟲,十餘年畫之,有時蓄養,甚至連夢中都是滿床的蟋蟀叫聲,一隻蟈蟈,精心蓄養半年之久,那慵懶翹首,警覺顧盼之態,分明在他筆下脫穎而出。
胡石熱愛田園,三年前他搬入京郊半島小園,每年三月裡,半島小園就開始次第花開,蟲鳴鳥叫,胡石從早到晚在園子裡要忙活好幾個小時。一日滂沱大雨,他微信哭臉,小花們全被大雨澆壞了。有人來到他的花園裡,他便朵朵憐愛介紹給來賓。出門幾日,儘早而歸,小園的靜心清逸無處而尋。
畫花,要解花之語。
胡石憐花,幾朵幾瓣,幾筆即生發出精神;
胡石憐蟲,它們搏擊、跳躍、爬行、飛翔,每一筆細微的書寫,都是草蟲靈性的綻放。
胡石每每大筆畫小蟲,筆筆寫出,不僅是清逸雅君,似還有種悠然自得的雅趣。他雖為山東琅琊郡人,但天性清雅細膩,自覺筆清墨妙,溫潤恬和,高度的敏感使得他的筆尖異常敏銳,每每一筆寫下去,濃淡乾濕中草蟲性靈皆出,每一部分結構分明,且風姿韻致依然。
草蟲之五 68.5x33.5cm
他畫兩隻蟋蟀,相搏戲耍,惟妙惟肖,生機勃鬱,真力彌滿,能畫出雙翅摩擦出聲的感覺,兩條觸鬚伸展,用筆在有意無意之間,自然而然;他筆下的蟬透過蟬翼可以看到腹、背部的細節,包括蟬翼下的背上仿佛輕輕在呼吸,令人自然產生一種「吟露吟風」的感覺,不僅用筆簡意,天然而成,更有一種魏晉風韻,因為胡石書法取法王羲之,而草蟲行筆間,也有了蘭亭之韻,灑脫、飄逸的山野雅君,縱然間妙不可言。
草蟲寫實不難,但不僅結構精準,還能以形寫神,的確不易。
胡石草蟲不僅書寫神韻,還充滿性靈,那一瞬間的的見筆見墨,全在於他未曾下筆先有情的熱愛中。
胡石是當代新文人畫的代表畫家,在他的創作中,他始終強調中國畫終極展示的是中國文化精神,而一個優秀的畫家就要有學養有氣度有天分還要有性情,一個畫家如果性靈缺失,那他的筆墨自然也少了深入的感悟力和把握力。
草蟲之六 68.5x33.5cm
中國畫不在於題材,關鍵在於筆墨。筆墨對於胡石更是一種境界,那值得況味的筆墨裡有著胡石知天下的方法,那筆毫的末端,實際是一個人探索世界的精微的理性。
胡石痴愛讀書,痴愛繪畫,隱於市井,桃源內心。他喜自然恬淡,不慕名利,精於筆墨微毫,他是一個世外方家,坐於內室,卻能知曉天下事,看他筆下微毫之物象,便知他是通一物而知曉天下物的學者型畫家。
可以說,草蟲在歷代畫家的筆下已經有了非常細膩明麗的形態。而胡石將草蟲的寫意形態從結構的嚴謹,到筆墨的精微,一直到傳神之妙,皆有所推進。繪畫在不同的時代,雖然題材相同,但都會表現出不同的時代性,那是今天我們對筆墨的認知、對形神的認知、對精微與廣大認知的再認識,可以說草蟲的寫意性,草蟲的傳神上,胡石先生進行了進一步可貴的探索。
將生命的狀態、生命的情懷賦之於所畫的物象中,使得它生發出與眾不同的意來,這就是胡石草蟲對於今天中國畫畫壇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