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質量恆星的內部溫度遠高於表面,最大的超巨星核心溫度超過10億兆。對於一顆穩定的恆星,核心溫度的理論上限為60億K。超過這個溫度,恆星內部物質發射出的光子能量將高達到可以在互相碰撞時轉化成正負電子對,這樣的反應會讓恆星失去穩定,最終在一場巨大的爆炸中毀滅。」——超新星大爆炸
科學研究發現,恆星的命運最終會以大爆炸的方式結束。那麼,行星是否也會發生自身的爆炸?
在探索「行星爆炸」之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爆炸」發生的原理。現實中我們都見識過各種各樣的「爆炸」現象。比如,吹破的氣球、高溫下的打火機、爆破的輪胎以及炸彈等等。
爆炸的原理是什麼?
爆炸是指在極短時間內,釋放出大量能量,產生高溫,並放出大量氣體,在周圍介質中造成高壓的化學反應或狀態變化,同時破壞性極強。按照能量形式可分為:物理爆炸、化學爆炸和核爆炸。
簡單說,爆炸就是內部壓強高於外部表面,系統自身失去平衡,能量由內向外的釋放過程。
地球的內部構造
科學家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 地核、地幔和地殼。(註:該結構只是科學家的一種猜測,目前人類尚未直接探測到地球內部)
美國一些科學家用實驗方法推算出地幔與核交界處的溫度為3500℃以上,外核與內核交界處溫度為6300℃,核心溫度約6600℃。
根據科學觀測地球內部的一些現象:
1、地球內部存在熱源,能夠產生高溫、高壓。(爆炸產生的能量來源)
2、地球內部是分層結構。(造成地球內部結構的不穩定性)
3、地球隨時間演化,地球內部也在發生變化。(暗藏了爆炸點)
科學猜想:基於當前科學對地球內部尚不清晰的現狀以及科學觀測表明地球內部具備「爆炸」產生所需的基本條件。所以猜想行星在適當條件下(行星內部釋放的能量使自身結構穩定性失去平衡,造成坍塌),也具備發生自身爆炸的可能。
現實案例:
1,地震產生的因素之一。有些地震可能是由於地球內部發生「爆炸」引發的。
2、歷史上發生的離奇爆炸事件。比如,通古拉斯爆炸、王恭廠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