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在成長中會生成植物油,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物。受大氣和水文環境變化的影響,不同的樹木,甚至同一棵樹的不同部位,含油量均有所不同。而當一塊料含油量達到極時,就會像玉石一樣透光,某木料的含油量達到一定的含量時,即具有了通透性(微透明)的特質,當含油量達到極致時就會像玉石一樣透光。
品質優秀的紫檀,高油密是其基本特徵。高含油決定了其普遍具有通透性(微透明)的特質。高密度決定了其具備可以打磨到高精細度的條件。當將其木表層打磨到較高的目數(譬如超過3000目以上甚至更高)時,木表對光線的漫反射消失,光線開始穿透木表向內射入,即,出現了自木表向下N尺度的微透明層。(消滅漫反射還有其它方法如:表層塗透明漆或打蠟拋光也可達到這個效果)原理如同磨砂玻璃上倒上一些水並使之散開,填平了凹區,磨砂玻璃變成透明玻璃一樣。光線穿過透明層繼續前行至透明層的極限時反射回來,我們看到的不是木表的紋理,而是木表下N尺度的紋理。
紫檀纖維的疏密是隨機生長的,其纖維走向的多變性決定了在同一個切面上:弦切面、近弦切面、橫切面、近橫切面無數種狀態隨機出現。又因木料含油量的大小也是隨機分布的,所以其透明層的薄厚和範圍必然是隨機分布的。因為光學的原理,隨著光源位置的變化或視點的移動,木表下的紋理也在隨之變化,出現了「移步換景」的效應,俗稱:花紋會動。這種動,在螢光充沛的水波紋部分尤為突出。前述的這種效果,圈內約定俗成一般稱之為「螢光「 。
經過觀察和總結:從纖維走向這個角度看,螢光效果的表現主要集中在弦切面和徑切面這邊。橫切面幾乎無螢光表現。從顏色深淺這個角度看,淺色區強烈,深色區表現較弱。這是因為有相當一部分光線被吸收,反光不足所致,故所有的視覺表現都弱,當然也包括螢光。因之,還存在一些密度稍遜的淺色部分的螢光效果優於密度較佳的深色部分的現象。
關於移步換景效應的解釋舉例:一隻碗,放上多半碗水,斜靠碗邊放一隻勺子,然後觀察水裡的勺子。雖然勺子沒動,但是只要我們看勺子的角度改變,水下勺子的位置好像就變了,這是光學中的折射現象。前面解釋過在紫檀的螢光區域,我們看到的是木表下N尺度的紋理。其和水下勺子一樣有折射現象。我們看到的紋理是經過光線折射後的紋理,所以觀看的角度變了,紋理也隨之變換的。這就是所謂的「移步換景」。通過移步換景效應也可以反證螢光區的通透感(微透明)切實的存在。
紫檀的螢光效應和貓眼效應的區別:
之前的一些有關紫檀螢光的討論中,不時有朋友把紫檀的螢光表現與貓眼效應相混,認為紫檀螢光是貓眼效應在紫檀中的一種表現。這是因為對紫檀螢光的認識不足而產成的誤解。「螢光貓眼說」認為:「平行排列(也可理解為順向排列或同向排列)的纖維及其反光特性是形成其效果的關鍵因素,甚至柔順的頭髮也能形成這種效果」。這是因為線形的,高度平滑的,有一定弧度的物體,光照下會產生一個小範圍的高亮反光區。當相同條件的物體並行排列(平行排列/順向排列/同向排列)時會生成一條帶狀的高光排。如果改變光源位置或改變觀看角度時高光排的位置會沿著線形物體順向移動,這只是人們常說的貓眼效果,與紫檀螢光無關。
紫檀的螢光表現與一般貓眼效果有幾處不同:
一、螢光區即高含油木料的通透區,是成片的。其範圍和形狀是隨著材料中含油量的分布和多少決定的。貓眼效果只是一條能改變位置的較窄的光排(帶)。
二、光照下,螢光表現是光線透過木表射入木裡N尺度後返回。貓眼效果只是一種單純的反光現象。
三、改變光源位置或觀看角度,螢光區看到的紋理會動,有移步換景的表現。貓眼效果下的花紋依舊,只是高光排做順向移動。圖示為貓眼效應
水波紋與螢光的關係:
簡述一下水波紋的成因:當成排的循環起伏的蛇形纖維(方便麵紋),其峰區被同時削平取面後,出現了N多組木纖維以不同角度的截面共處於同一切面的結果,由於各部分對光線有不等量的吸收和反射,我們看到了深深淺淺的色光表現。它們的具體排列即各種各樣的水波紋。螢光充沛的水波紋料中,其含油量的多少和區域分布是隨機的,與水波紋的紋理走向無關。一般情況下,同一區域的打磨精度也是一致的。螢光在水波紋料中的實際表現是:淺色紋區螢光充沛,深色紋區幾無螢光表現。也使得有些朋友誤以為是螢光表現造就了水波紋。因為水波紋有自己的獨立成因。所以,螢光表現在水波紋的形成上沒有任何作用,螢光的存在只是豐富和加強了水波紋的視覺表現。
老山檀-小葉紫檀愛好者、收藏者、經營者學習、分享、交流的平臺;介紹老山檀-小葉紫檀基本知識,分享老山檀-小葉紫檀鑑賞心得,領略老山檀-小葉紫檀神奇風採。微信號:lst-hym,交流用個人微信號:43088747,微信平臺:老山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