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少兒安全,切莫售賣購買!」近日,玩具「牙籤弩」成了市民特別是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巴掌大小,以發射牙籤為主的「牙籤弩」,竟可射穿紙板、紙盒,讓家長們頗為擔心,許多學校和家長群裡都在發送相關安全提醒。記者昨(6月21日)日走訪了泉州市區十餘家小學周邊的小賣部和數家批發店,並未發現「牙籤弩」,有的店家稱沒賣,也有店家稱「已經清空了」。據悉,泉州市教育局已經發文要求各學校排查,如有發現一律收繳,昨日下午,已有部分市直小學反饋,暫未發現相關危險玩具。■記者 陳玲紅 許奕梅 莊麗祥 文/圖
【家長講述】
兒子用弩射蘋果 被他奪下折斷了
昨日上午,記者走訪鯉城區、豐澤區等十餘所小學。不管家長還是學生,對於「牙籤弩」似乎並不陌生。一名上三年級的小學生直言:「這個我知道,這個不能玩,昨天剛剛在電視上看到新聞。」不少家長也表示,家長群裡老師和家長都在說這個事,所以對其危險性已有了解。
在僑星小學門口,家長李先生則有點氣憤:「上周我兒子帶回來一個,正在射蘋果,我看見直接把那玩具給折斷!」李先生在學校附近經營一家小店,他說,上周的一天中午,他在家裡發現兒子竟在用牙籤弩射蘋果:「蘋果被射得慘不忍睹。」兒子上二年級,說這是同學買給他的。「弩身是鐵的,鋼絲繩。牙籤是玩具配發的,用完就沒了。比我們家用的要粗些,家用的牙籤用不了。」李先生說,他一看這玩具殺傷力不一般,孩子玩得津津有味,要是傷到人可不得了,當即就把它奪過來折斷了。
「剛剛才把那個蘋果扔了,你看洞很深啊。」李太太從垃圾筒裡撿回那個蘋果。她說,幾天前,也有一名顧客說一個小女孩在玩,連折三折的紙都能穿破。
【市場走訪】
有店家稱「不敢賣」 有店家稱「清空了」
記者走訪這些學校周邊的小賣部,均未發現「牙籤弩」。店主們稱:「不敢賣,每學期教育部門都會來查的。」
不過,一個開小賣部十多年的女店主透露,不到一個月前,她在市區一玩具批發店見過。「那時批發店老闆還極力向客戶推薦,說這個小學生都會喜歡。」該店主稱,因覺得該玩具殺傷力大,不適合孩子玩,她就沒有進貨。昨日上午,記者走訪女店主所提到的那家玩具批發店,已見不到牙籤弩,店家表示沒有售賣。
隨後,記者到其他多家批發店詢問,有的店家在提及「牙籤弩」時含糊其辭,有的店家還隨口說了句「已經清空了,沒賣了」。
記者發現,「牙籤弩」仍在網上悄悄賣。
【網店調查】
網上仍在悄悄賣 10米內射穿酒瓶
據悉,在「牙籤弩」傷人事件發生後,淘寶方面給出回應,稱已從兩方面展開治理:本月19日上午已對前臺「牙籤弩」商品做緊急下架,共處理2000餘件商品,已完成淘寶與天貓前臺搜索詞「牙籤弩」的屏蔽,並主動與公安部溝通確定此類商品的管控態度;同時,未來針對「弩」類商品,不論大小體積,均需要全網禁售,後續由違禁團隊負責管控。
記者昨日登錄淘寶網搜索「牙籤弩」,顯示「沒有找到相關的寶貝」,不過以關鍵字「弩」搜索時,仍然能找到一些形似牙籤弩的商品。賣家客服表示「有賣」,有的還附贈牙籤,部分「牙籤弩」看上去還很精緻,弓身只有不到成人手掌大小,採用不鏽鋼材料,箭柄為塑料,但是箭頭為金屬。賣家給記者發來演示視頻顯示,這種升級版「牙籤弩」在不到10米的射程裡就能把玻璃酒瓶輕鬆射穿。
【部門行動】
發文排查相關玩具 如有發現一律收繳
昨日下午,泉州市教育局相關科室表示,教育局19日下午已發文,要求各學校排查校內是否存在相關玩具,如有發現一律收繳。同時要求老師與家長聯繫,做好宣傳工作。
昨日下午,已有部分市直小學反饋暫未發現相關危險玩具。同時,學校也聯合轄區派出所對周邊小賣部進行排查引導。雖然非機械的弓箭類器材不屬於公安部門的管理範疇,如果日常巡查中,民警看到有人使用牙籤弩可以收繳並批評教育。
新聞拓展
這些玩具也藏隱患
整人玩具:會「放電」還「藏火」
放電玩具槍
雖然不見「牙籤弩」,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一些整人玩具也存在安全隱患。
「老闆,這槍會漏電啊!」在江南街道一所小學門口的小賣部,記者拿起一把塑料小手槍,扣動扳機後,一種觸電的酥麻感傳遍全身。
「這是專門整人的玩具。是假槍,其實有打火機和手電筒的功能。」老闆稱,「只是麻一下,沒有危險的。」記者發現,這件玩具沒有包裝,也沒有出廠信息等。旁邊的一款手電筒和「口香糖」也是整人玩具。「口香糖就是別人伸手要去拉一片出來時,就會有被觸電的感覺。」
「恐龍蛋」:有3歲男童誤吞送醫
前天晚上,一名家住市區才3周歲多的男孩被緊急送到泉州市兒童醫院急診科,原因是孩子一直肚子疼,喝水都會嘔吐。細問下,才得知孩子在家裡誤吞了一種叫「恐龍蛋」的玩具。
放電口香糖
主治醫師吳志揚介紹,這種恐龍蛋裡有一些橡膠材質的「小恐龍」,在遇水後會膨脹成「大恐龍」。男孩在玩耍時把恐龍蛋殼打碎後吞進了肚裡,在3個多小時後因胃腸道受到刺激而突發不適。
吳醫生介紹,這種恐龍蛋和「海綿寶寶」類似。海綿寶寶又被稱為「海綿球」、「泡大珠」,水晶泥的製成品,有高吸水性,幾小時內能吸收相當於自身重量50至100倍的水分,將一粒豌豆大小的「泡大珠」泡在水裡,不久就膨脹成桌球大小。
據悉,在兒童醫院,每個月因誤吞「海綿寶寶」而來就醫的至少有兩三例,多是兩三歲的孩童。膨脹後的「海綿寶寶」會造成胃腸梗阻,小腸若一直梗阻,會引起整個腸管擴張,可能繼發感染、水電解質紊亂,更嚴重的會造成腸穿孔、腸壞死。
吳醫生介紹,除此以外,也接診過一些孩子因玩子彈或弓箭造成軟組織損傷的,家長也要特別注意,尤其要防止一些玩具小零件誤被彈入眼中。
【責任編輯:韓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