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 川 晚 報 官 方 文 化 微 信 平 臺 |第 6 7 0 期
記者 李尚
12月8日,銀川上空出現的晚霞絢爛旖旎,刷爆了銀川人的朋友圈。霞光萬道、瑰麗似錦、霞光耀日、朱霞爛漫……人們對雲霞的形容總是不吝美好的詞彙,而美麗的背後是有科學道理的,一起來揭曉雲霞的美麗秘密吧。
前幾天銀川上空的火燒雲。記者 蘇勇 攝
晚霞和火燒雲怎麼產生的
彩霞是陽光通過厚厚的大氣層,被大量的空氣分子散射的結果。「太陽與地面的角度要小,在10到40度才有可能出現霞,只有日出、日落兩個時間段能夠滿足這個條件,所以我們看到的是朝霞和晚霞。」銀川國家基準氣候站觀測員朱學義介紹,早晚時段,陽光要通過的大氣層比一天中任何時候都要厚,其中波長較短的藍、紫光,以及靛、綠光在穿越大氣的過程中早已被散射得所剩無幾,剩下波長較長的紅、黃、橙色光映照在天空,這才成為人們看到的美景。而且太陽越接近地平線,被大氣過濾掉的光越多,只剩下波長最長的紅光時,霞也會更加鮮紅。所以霞光是變換著的,每一秒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這個時候天空中恰好有雲,雲也會染上赤紅豔麗的顏色,成為火燒雲。「從照片來看,前些天出現的火燒雲中,有部分雲朵形狀偏向於莢狀雲。」朱學義介紹,莢狀雲的形狀比較特殊,中間厚,兩邊薄,像一個豆莢一樣。典型的莢狀雲因為外形酷似飛碟,也被叫做「飛碟雲」。2017年11月23日,銀川上空就曾出現過這種雲朵。不過今年12月8日出現的雲,因為有風的擾動,形狀不是特別規則,但看上去也頗為壯觀。
飛碟雲 資料圖片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
朝霞和晚霞並不是每天都能看到的。「這是因為霞的形成,和空氣中的水汽和顆粒物有很大關係,如果這個條件不滿足,也是看不到彩霞的。」朱學義解釋,大氣中的水汽和顆粒物越多,霞光就越明顯,這裡的水汽和顆粒物就相當於一塊幕布,把陽光的色彩呈現出來。如果水汽和顆粒物少了,霞就接近青色、白色。有句諺語「青霞白霞,無水燒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說到諺語,還有一句「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是被人們所熟知的。「早晨一般塵埃和顆粒物較少,出現朝霞說明大氣中的水汽分子含量較多,有雲層存在,預示著雨天可能到來。」朱學義說,諺語中的朝霞指的是早上西方天空中出現的霞,由於北方的風大多是從西邊吹過來的,就會把西邊的雲層帶過來。隨著太陽升高,熱力對流逐漸向平地發展,雲層也會漸密,因此可能會出現颳風下雨一類的天氣。
而晚霞的出現,說明雲層在太陽的東面,太陽下山也使大氣層結逐漸恢復穩定,對流減弱,按照風向由西向東移動的規律,兩者越走越遠,天氣也不會轉壞。
晚霞中的銀川城。記者 郭瀟 攝
雲是什麼樣的?人們對它動人的描繪太美太多;對於藝術創作而言,雲也總是能引起人的無限遐想。而在大氣科學領域,雲可幫助驅動水循環和整個氣候系統,在天氣預報預警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使現代監測手段先進,肉眼觀測雲的意義不大,但無論出於對雲景的欣賞,還是貼近公眾的認知,抬頭仰望雲朵還是很有必要的。
被映紅的火燒雲。記者蘇勇 攝
29種雲的千變萬化
雲看起來變幻莫測,不過在氣象觀測上,它們是有分類的。根據云的外形特徵、結構特點和雲底高度,一共分為3族,10屬,29類。這裡的3族指的是低雲、中雲、高雲。其中低雲是在2500米以下的大氣中形成的,當中包括濃密灰暗的積雲、層積雲,和濃密灰暗又帶雨的雨層雲,還有灰色似霧的層雲;中雲在2500米至6000米的高空形成,主要包括高積雲、高層雲;高雲形成於6000米以上高空,一般呈纖維狀,薄薄的,並且多數都透明,主要包括捲雲、捲積雲、卷層雲。
「高雲處於對流層較冷的部分,在這個高度的水都會凝固結晶結構,看起來都是白色的,低雲是水滴結構,而中雲介於這兩者之間。」朱學義介紹,一般在銀川,夏季天空中多見低雲,而秋冬季節高雲則比較常見。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雲系始終伴隨天氣系統的移動與發展而變化,地表溼度和大氣中的水蒸氣決定雲量的多少,而風則像一把剪刀一樣修剪雲的形狀。有的雲是介於兩個種類之間,而且如果觀測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有差異,這就是為什麼雲看上去有那麼多的變化。
鉤捲雲。資料圖片
觀雲感知天氣變化
一些「地震雲」的說法在民間由來已久,但目前尚無準確定義,它對地震的預測也不被氣象專業或地質專業所認可。不過不同的雲確實預示著一些特殊天氣的到來,而且大部分和下雨有關。
「我們都知道,薄雲出現的時候,天氣往往是晴朗的,又厚又低又濃密的雲預示著相關區域會有降水。」朱學義解釋,一般捲雲、捲積雲、積雲、高積雲等,都是在比較穩定的天氣下出現的。其中捲雲像一小片羽毛一樣輕盈,如果它聚集多了,天空像蒙了一層紗,就變成了卷層雲。卷層雲繼續累計,越來越低,越來越厚,又變成高層雲,再進一步發展成雨層雲,降水很快就到來了。
雲能夠幫助人們感知天氣變化,但天氣變化卻比雲的變化更加複雜,光憑看雲並不能準確地掌握天氣,還得依靠天氣預報。「天氣變化不僅要看天上的,還得看地上的,其中地形對天氣就有很大影響。比如賀蘭山就像屏障一樣,攔住了一些雲系向銀川移動,這裡的雨水就相對變少了。」朱學義說。
堡狀層積雲。資料圖片
連結
觀雲識天諺語多
天上鉤鉤雲,地下雨淋淋
鉤鉤雲就是鉤捲雲,它一般出現在暖鋒面和低壓的前面,鉤捲雲出現,是下雨的先兆。但是,雨後或冬季出現的鉤鉤雲,則會連續出現晴天或霜凍,所以又有「鉤鉤雲消散,晴天多乾旱」「冬鉤雲,曬起塵」的諺語。
雲鉤向哪方,風由哪方來
雲鉤指的是鉤捲雲的尾部,出現在高空,有時上端有小鉤,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鉤所指,是高空風的方向,而高空風往往又與地面相聯,所以根據云鉤方向大體可測知風的來向。
炮臺雲,雨淋淋
炮臺雲指堡狀高積雲或堡狀層積雲,多出現在低壓槽前,表示空氣不穩定,一般隔8到10小時有雷雨降臨。
棉花雲,雨快臨
棉花雲指絮狀高積雲,出現這種雲表明中層大氣層很不穩定,如果空氣中水汽充足並有上升運動,就會形成積雨雲,將有雷雨降臨。
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
魚鱗斑是指透光高積雲,產生這種雲的氣團性質穩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氣流,雲體便迅速消散,次日將是晴好天氣。但是,如果雲體好像細小的魚鱗,則是捲積雲,這種雲出現,短時間內會颳風或下雨,所以又有「魚鱗天,不雨也瘋顛」的諺語。
天空中同時出現不同高度的雲。記者蘇勇 攝
編輯|劉旭卓
值班主任|李振文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壹度文化】出品